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修水县大桥小流域现状的基础上,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主线,以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实现当地群众脱贫困、奔小康为目的,探讨分析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体系,并对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体系、群众参与体系和流域运行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内容进行了解析,以期为同类型的流域综合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评价原则,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内容,以黄土高原防护林体系建设为基础,建立了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评价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尼洋河流域景观生态系统廊道体系构成和布局现状分析,揭示了流域内廊道体系的主要问题:构成单一、布局简单;详细分析了各种廊道对流域生态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域廊道体系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充分认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流域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要综合考虑流域原始生态体系功能和流域生态保护规划因素,结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分布特征,实施“水保管家”分类指导机制,按照流域自响应、水土保持措施容量等科学理论实施流域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控制目标的水土保持综合体系,推进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开展。  相似文献   

5.
水土流失是最主要的、最直接的污染源,而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结合思茅河盆地流域建设的实际,从生态用地与生产用地划分、"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构筑、流域五大生态系统建设、流域社会主义生态新农村建设以及生态清洁型流域监测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云南思茅河盆地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的技术措施体系,以期指导思茅河盆地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北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忻州市以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治理模式、防治技术、土地结构调整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以期寻求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的最优配置方案。北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从立体防护角度出发,布设"五道防线",经过4 a综合治理,年径流量只有11.87万m3,输沙量只有2.44万t,分别占未治理前平均径流量、输沙量的42%和18.6%,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体系达到了非常好的水土保持防治效果,为今后小流域治理中防护体系建设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工程防护体系建设是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在详细分析黑牛河流域自然及水土流失概况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该流域水土保持防护工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水土保持防护工程体系的标准和设计规则,并对其防护体系进行了可持续性评价,认为该流域水土保持防护工程体系已初步建立,而且发挥作用,水土保持产业形成,生态经济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建立模型修复水生态系统,评价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生态系统修复提供实用工具。[方法]以涑水河流域为例,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HP),同时运用模糊隶属函数和综合指数法对影响水质因子的各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建立干旱和半干旱流域水环境质量健康评价体系及评价模型。[结果]涑水河流域2008—2011年水环境质量健康评价结果为Ⅲ级,状态一般,较健康,评价结果与实际生态情况相符。[结论]所建立的干旱和半干旱流域水环境质量健康评价体系是合理的,能满足流域水环境质量健康评价需要。  相似文献   

9.
流域水环境和水资源质量状况事关供水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以二龙山水库流域为例,指出了水资源环境挑战,分析了水环境面临的森林系统功能降低、洪旱灾害压力增加,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等7方面问题。按照流域总体规划,提出流域水环境建设应建立水环境保护生态补偿机制,从分水岭到水库分区构建山地森林生态体系、矿区工程植物措施、景区建设管理措施、河库湿地生态修复管护措施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模式等配套措施,形成控制水污染保持水清洁的措施体系,恢复流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流域水少、水脏、生态环境脆弱等水生态环境问题,在"官厅水库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从复合生态系统高度,系统阐述了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流域山顶水源涵养区生态恢复技术,流域山地缓坡区水生态环境防治技术,流域水系、湖库水生态环境防治技术和流域平原区水生态环境防治技术等,并介绍了官厅水库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践。  相似文献   

11.
浅谈流域治理的社会开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社会开发理论及其发展观 ,对本质为水土资源开发的水土保持流域综合治理活动的社会开发性进行了系统分析 ,指出流域治理是水土流失地区重要的开发形式 ,具有区域的特殊社会开发性 ,且这种开发性对于制定流域治理策略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在新的治理开发观指导下 ,流域治理活动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最终建立起高效综合的农业生态经济体系 ,实现区域稳定持久的社会开发 ,而建立治理风险保障制度体系对于治理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流域治理成果的评价指标也应是多方面的。综合的流域治理的社会开发观 ,需要复合型的水保专业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2.
水土保持措施不同配置体系的滞洪减沙效应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主要以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皇甫川流域为例,依据野外实测资料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不同类型配置体系下的滞洪减沙效应。提出了"措施配置比"和"流域治理效应与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类型配置方案有关"的概念。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体系中,若单项措施的配置比不同,措施体系的滞洪减沙作用是不同的;当淤地坝配置比<2%时,流域治理的减沙效益很低;若坝库控制面积小于总流域面积的10%,尽管其它措施的治理度达45%左右,但对于面平均降水量>35mm、最大日降水量>50mm的暴雨洪水,流域治理措施体系的控制作用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基于4D技术构建数字流域框架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数字流域首先要确定流域空间数据框架的结构及其构建方法,以确保数字流域包含充分且易于加工的空间信息,4D技术是以产品显示其优势的,以4D产品作为基础框架建设数字流域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已被推广应用。阐述了4D产品在数字流域中的作用,应用适宜于小流域的4D技术体系创建数字流域的技术流程及其精度和效率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应用4D技术建设数字流域空间数据框架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信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分析及建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信江流域水土流失情况变化的基础上,论证了流域频发洪水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据此提出信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为:加强宣传提高对全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意识,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大力培育植被资源、保持水土,并计划在3~5年内基本完成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重塑秀美山川。  相似文献   

15.
森林覆盖率对小流域河川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流域河川径流的因素除降雨外,还包括地形,母岩、土壤,植被、侵蚀形态等。通过对塞尔维亚西部小流域的调查表明,森林覆盖率对最大年流量及每年最大单位流量起重要作用。森林覆盖率为70%。的LOiljinski Potok流域(以下简称B流域),径流体系稳定;而森林覆盖率分别为39.5及48.5%。Djurinovac流域(以下简称C流域)和Dubosnicki Potok流域(以下简称A流域)其径流体系却不稳定。统计分析表明,流域的每年最大单位流量与降雨量之间有密切关系。<正>1 研究方法选择流域面积大小、地形、母岩、土壤类型等非常接近的3个试验流域,并设置测量断面,测试森林覆盖率及降雨对小流域径流量的影响;利用自记雨量计测量降雨量;通过流速仪测量不同水文条件下的流量,并绘制每个断面流量Q与河床水深b的函数曲线Q=f(b),根据曲线Q=f(b)可计算出各流域的年、月、日流量。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计算各流域的每年单位流量M_Q,M_Q=3.17*10_(-11)W/F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小流域生态特点与治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调查研究并根据不同地区流域内物质与能量转换和循环的特点将辽宁省的小流域分为3类,即富资源型、开发平衡型和开发过度型,依各类流域的特点提出适宜的措施配置体系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2002年清河小流域开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地措施相结合,从上到下、坡沟兼治、层层拦蓄,先工程后植物,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形成小流域综合防治体系,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论述了水土保持林体系在山区流域治理中的基础地位和根本作用;以系统论的观点,讨论了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为核心的水土保持林体系合理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以大寨沟流域为例,在GIS技术支持下,通过计算机对空间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建立了该流域的泥石流发生域危险性评价基本数据库。再通过合理选取评价指标、建立指标权重体系、计算综合评价值等一系列程序,建立了泥石流发生域危险性评价的数字环境模型,绘制了大寨沟流域泥石流发生域危险性等级评价图。在GIS技术支持下,实现了大寨沟流域泥石流发生域的危险程度评价,为白鹤滩水电站的顺利建设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大凌河流域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在对流域系统资源进行模糊评判与系统诊断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建立了大凌河流域“多级网络式”治理与开发技术体系,其内容是:陡坡地“槽带式”;缓坡地“网格台田式”;坡耕地“宽带梯田式”;沟壑治理以“双链”锁沟头、“镶嵌式”造林种草保护沟坡、沟底建造“阶式”坝系工程、河道“双龙式”治理与开发体系。通过网络式布局,将治理开发措施从上至下布设成由密到疏的拦蓄、聚集、疏导等多功能多层次结构,以径流资源的合理调控为核心,使降雨径流,变为有效水资源,形成多层次水土流失防护和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不仅控制了水土流失,也为植被恢复和农作物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水分条件,使流域水土资源得到有效地调控和利用。成为大流域规模化治理、产业化开发的关键配套技术,推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水平上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