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知识窗     
癌症、艾滋病是当前世界上令医学家都头疼的疑难病症,至于辐射伤害更令人胆寒。然而,有些植物对其却有着奇特的防御和治疗功能,从而成为这些疾病的“克星”。有些植物,由于含有某些对癌症有抑制作用或治疗作用的化学物质,所以具有抗癌治癌的本领。三尖杉的根和茎可以分离出20多种生物碱,其中,“三尖杉脂碱”和“高三尖杉脂碱”对治疗某些癌症有较好疗效。经试验,它不仅可治血癌,同时又具有抗肺癌的药用价值。从海南岛产的粗榧树身上也可提取“三尖杉脂碱”和“高三尖杉脂碱”,可治疗白血病。美登木树中含有美登素、卫矛醇、丁香酸等,它能使癌细胞抑制于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不再  相似文献   

2.
海南粗榧产于海南岛等地,当地人称之为“红亮松”。从其树皮或根皮提炼出的抗癌药叫“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专治急性白血病。三尖杉在我国西南、中南、西北等地均有分布。含有“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经过上为和广州等地临床试验研究,可治急性白血病。美登木分布于云南、贵州及两广等地。它的根、茎、叶中含有“美登泰”,是一种疗效高、毒性小,具有抑制癌细胞活性的抗癌药物,但因含量少未能推广。它的根、茎、叶还可用于治疗跌打扭伤、腰痛和止痛利原等。喜树又名旱莲,我国特有的树种,长江以南有广泛分布。其根…  相似文献   

3.
提起绿色药库,人们就说杜仲、南药、春砂仁、芦荟、白豆蔻……可不知道在热带原始森林里却蕴藏着杀(抑)菌治癌植物——三尖杉。它的外貌虽不出众。但那四季常青的树姿,却引起植物界、药物界和林业科技工作者的注视。前几年,经科学验证与分析鉴定,并用高压液相色谱仪及光束傅层扫描仪分析测知:全株均含杀菌抗癌生物碱,其中以“三尖杉脂碱”和“高三尖杉脂碱”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珍稀濒危抗癌植物海南粗榧种群结构和资源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样方法研究霸王岭及尖峰岭保护区内海南粗榧种群结构特征,共取样方24个,总调查面积为10 400m2。记录海南粗榧的胸径及高度等形态指标,并将海南粗榧按高度及胸径分为5级,以研究其种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2~3龄海南粗榧幼苗成活率很低,从而导致海南粗榧种群结构不稳定,Ⅴ级大树数量不多。通过其生物量和生物碱含量估算,推算出海南粗榧经济价值,就霸王岭和尖峰岭保护区内海南粗榧含高三尖杉酯碱这一项的经济价值来看,就约为225 107.4万元,其经济价值是相当可观的。因此保护好海南粗榧,做好海南粗榧的就地和迁地保护工作,对恢复和维护良好的海南粗榧种群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缓解市场上对三尖杉酯碱等的急切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红壳松(又名海南粗榧)属于粗榧科的粗榧属。这一属共有八种,产亚洲东部。我国有六种,分布于秦岭以南、山东鲁山以南,直至台湾和海南。据《海南植物志》所载:海南岛有海南粗榧、粗榧和三尖杉等三种(见附表)。在《海南木材》一书中,海南粗榧和粗榧的原用名称均为“红壳松”,木材商品名统称为“粗榧”。  相似文献   

6.
今年4月15日,在土名羊岩山坡上发现了一株雌雄同株的“两性”榧树。 香榧是个总的称谓,可分细榧和粗榧两种。细榧为嫁接之榧,粗榧为实生之榧。同为红豆杉科榧树属,雌雄异株植物,常绿乔木。雌雄同株的榧树实属罕见。 该榧树枝叶茂盛婆娑,呈麻菇状,树龄逾百年。同株树上,雄花蕾、幼果、混合花芽,或雌花蕾、混合花芽同时生在同一小枝条上的情景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7.
三尖杉属植物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垂直板型不连续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三尖杉属植物粗榧、高山三尖杉、篦子三尖杉进行了同工酶实验。结果获得天冬氨酸转酶(AAT)、谷氨酸脱氢酶(G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酯酶(EST)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等5种同工酶的酶谱。酶谱的相似性系数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粗榧和高山三尖杉酶谱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达81.5%,而二者与篦子三尖杉的相似性系数较低,仅为59.3%和50.0%。  相似文献   

8.
植物的抗病奇能马荣全癌症、艾滋病是当前世界上令医学家都头疼的疑难病症,而辐射伤害也令人胆寒。然而有些植物却有着奇特的防御和治疗功能,从而成为这些疾病的“克星”。如树木中的三尖杉,其根和茎可分离得出20多种生物碱,其中“三尖杉脂碱”和“高三尖杉脂碱”对...  相似文献   

9.
以种子的胚乳为材料,采用等位酶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高山三尖杉和粗榧两种三尖杉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高山三尖杉和粗榧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其多态位点比率均为0.273,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364和1.455,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092和0.101,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074和0.093;内繁育系数分别为0.194和0.086,均存在一定的内繁育现象。结合已报道的三尖杉属其他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认为:三尖杉属植物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是它们极度濒危现状的反映。建议将三尖杉属的全体植物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利进一步加强对三尖杉属植物保护的力度和宽度。同时指出,三尖杉属植物的内繁育系数与其自然分布范围大小呈正相关,自然分布范围小的物种比分布范围大的物种具有更为严重的内繁育现象。  相似文献   

10.
看了《云南林业》1987年第2期刊登的《宁蒗县发现三尖杉》一文后,不禁引起我的一些联想。约在10年前,我曾受领导的委托,调查三尖杉属一些树种的地理分布而到云南了解情况。当时,在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林学院的专家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许多三尖杉属植物标本,初步的结论是:海南粗榧可能是海南岛的特产,云南并无天然分布。然而,过去的资料一直记载,云南省的富宁和麻栗坡也有海南粗榧分布,连1982年出版、由中国林科院等单  相似文献   

11.
运用Lecia S8APO体视显微镜观察8个品种榧树生长期种子的横切面、纵切面以及成熟种子的外种皮.结果表明,可以排除“榧眼”是“原气孔带的区域”和“假种皮薄的区域”这两种关于“榧眼”起源的猜测,也可以排除对“榧眼”是萌发孔、种脐或薄壁细胞等多种关于其功能的猜测;同时发现“榧眼”具有明显增厚的结构,而中间具有2个凹点,且有浅沟相连,这一结构可能对榧树的祖先是适应的,但是,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这些特征可能已经失去了原先的功能和作用,也许“榧眼”已没有现实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唐代以来的多数本草著作,均认定《神农本草经》中的彼子和《名医别录》中的榧实,与《唐本草》中的榧子为同物。现代中药学论著考订其原植物为今红豆杉科榧树(榧子)Torreya grandis Fort.ex Lindl.。殊误。经全面考证后确认,彼子是今三尖杉科三尖杉属Cephalotaxus Sieb.et Zucc.植物,榧实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Taxus L.植物,后世本草中的榧子与它们并非同物。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制用生物技术开发应用紫杉,银杏,三尖杉,粗榧等几种药用裸子植物的研究意义及概况,并对应用进展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海南粗榧(Cephalataxus mannii)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主产海南,该树体内含有多种生物碱,抗癌效果显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资源匮乏,已列入国家濒危保护植物。笔者通过资料查阅并结合实践工作,初步总结海南粗榧种苗繁育技术,对今后海南粗榧育苗及种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南宁地区林业勘测设计队一九八五年在雅长林场进行二类调查时发现有一种珍贵稀有的粗榧科针叶树种——三尖杉。该树种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中山湿润地方,在雅长发观,实为稀见。三尖杉树叶、树皮在医药上有润肺、  相似文献   

16.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巴山榧树12个地理种群的叶绿体psb A-trn H序列进行了测定,并从Gen Bank搜索并下载巴山榧树近缘种的psb A-trn H序列,运用Clustal X和MEGA 4.1软件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巴山榧树12个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巴山榧树与云南榧、日本榧树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长叶榧、榧树、加州榧和佛罗里达榧的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巴山榧树分子谱系地理学及榧树属的分子系统发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海南粗榧海南粗榧别名薄叶篦子杉、红壳松,为三尖杉科常绿乔木,是珍贵的药用植物。树高达25米,胸径80厘米。树皮暗灰褐色或红棕色,薄片状剥落。叶子为纸质或薄革质,线形,排成两列螺旋状着生。花期3~4月,球花,单性异株。果期10~11月,种子2枚着生在短柄上,熟后假种皮变红色。  相似文献   

18.
榧树变异类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的栽培过程中,笔者在省内实生群体发现零星分布着一类生长迅速的榧树变异类型.本研究采用SRAP分子标记体系对榧树速生变异类型与榧属其他5个种、2个栽培变种(香榧、云南榧、巴山榧、九龙山榧、日本榧、榧树、长叶榧)等共21个样品进行了分析.结合叶形指数的方差分析和SRAP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进行了研究材料的亲缘关系聚类,探讨了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榧属5个种、2个栽培变种及榧树变异类型的21个样品可以分为5组:长叶榧组、榧树变异类型组、包括香榧在内的榧树组、巴山榧、九龙山榧、日本榧组,而云南榧自成一组;榧树变异类型与长叶榧亲缘关系较近,其叶片形态偏向长叶榧;各种间叶形指数差异极显著,榧树变异类型的叶形指数显著不同于与其他样品.但推断本研究中榧树变异类型是长叶榧的自然变异,还是长叶榧与其他榧树的杂种,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不同花粉组成对香榧树受孕与结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榧(Torreyagrandisfort.CV.‘MerriIIii’)树系雌雄异株植物。由于种种原因,雄榧树数量骤减,雌榧树自然授粉不足。产量连年下降。有些产低村的榧林山已到“有树无榧”的地步。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雄棵树资源,试图用现有雄榧树的花粉,进行雌榧林人工授粉,以达到恢复和提高香榧产量的目的。为此,我们在香榧树栽培中心的会稽山区,选择了相邻的二块榧林山进行雄榧花粉和混合花粉授粉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方法及结果简报如下。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会稽山区相邻的两块极林山,分别属于燃州市谷来镇袁家岭村的泉…  相似文献   

20.
大香榧树     
<正> 在安徽皖南歙县岩源公社吴家山生产队海拔1100米左右的高山上,长了一棵香榧树,树高达18米,胸围达5米,直径1.6米。当地群众称它“榧树王”。这棵榧树据当地群众讲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现在仍生长茂盛,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