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唇形科中的紫苏属、黄芩属、鼠尾草属共3个属植物的9份试材的花粉粒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紫苏属植物5个变种的花粉粒形态为扁球形或近扁球形;黄芩、丹参、一串红的花粉粒形态为近长球形;蓝花鼠尾草的花粉粒为近球形。紫苏属植物5个变种、丹参、一串红、蓝花鼠尾草的花粉粒均为6沟花粉粒,黄芩为3沟花粉粒。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的紫苏属、黄芩属和鼠尾草属植物的花粉粒外壁均为网状纹饰,但在网眼的大小、形状、网眼内是否存在穿孔和网脊上是否有突起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紫苏属、黄芩属和鼠尾草属植物之间花粉粒形态特征的差异为其分类学提供了孢粉学证据。  相似文献   

2.
王啸博  曹颍  郭伟  马琳  刘秀丽 《园艺学报》2023,(11):2417-2434
运用扫描电镜对玉兰亚属44种(8个种,36个品种)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44种植物的花粉粒均为单粒,具单沟,为N1P3C3类型花粉,呈长球形或超长球,中等大小(41.49~69.46)μm×(18.50~27.64)μm,左右对称。花粉极面观近球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侧面观为舟形。花粉壁表面纹饰较为原始,可以分为6类:孔状纹饰、疣状凸起纹饰、横纹状纹饰、脑沟状凹陷纹饰、短棒状孔穴纹饰和瘤状凸起纹饰。研究结果表明:玉兰亚属不同植物花粉形状、萌发孔沟等特征近似,外壁纹饰差异较大,因此花粉形态可以用于区分不同种类;但不能准确区分玉兰品种,仅可作为品种分类的辅助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和了解柑橘不同种属花粉形态的多样性,为柑橘不同种属品种的鉴定以及分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以枳属、金柑属和柑橘属不同品种的花粉为试材,通过FEI Quanta 200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观察花粉的赤道面、极面、外壁纹饰等形态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孢粉学研究表明,枳属和金柑属材料的花粉粒具有4条孔沟,柑橘属中除柠檬和宜昌橙具有5条孔沟外,其余品种皆为4条孔沟;枳属花粉粒大小(P×E)为(20.40~30.33)μm×(17.91~28.49)μm,网脊宽为0.52~0.58μm,网眼多为不规则多角形,网眼直径大小为0.48~0.74μm,金柑属花粉粒大小(P×E)为(23.81~29.58)μm×(15.73~17.37)μm,网脊宽为0.79~0.93μm,网眼为圆形或近圆形,直径大小为0.66~1.07μm;柑橘属花粉粒大小(P×E)为(20.52~39.14)μm×(14.28~31.93)μm,网脊宽为0.17~1.41μm,网眼直径大小为0.43~1.69μm,多为圆形或近圆形,但宜昌橙区、枸橼区的部分品种网眼为不规则多角形;枳属、金柑属的品种花粉粒的外壁纹饰均为网状纹饰或细网状纹饰,柑橘属中除柚类和部分葡萄柚具有穴状纹饰外,其余品种皆为网状纹饰或细网状纹饰。【结论】孢粉学研究结果表明柑橘不同种属品种的花粉特征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体现了花粉形态具有多样性,花粉形态特征的差异可以为柑橘不同种属品种的鉴定以及系统分类提供一定的依据。从花粉形态的原始性分析推测,莽山野柑和姑婆山野生皱皮柑是目前发现的最原始的柑橘野生种。  相似文献   

4.
根据花粉形态探讨梨属植物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本文用扫描电镜对梨属的9个种,52个品种、类型进行了花粉形态研究,根据花粉特征及其遗传表现,结合植物形态特征、果实经济性状等方面的研究对部分梨属植物的亲缘远近、相互关系作了推测。观察结果表明:1.梨属植物花粉粒为长球形至近球形,不同种、品种花粉粒的形状、大小、孢壁纹饰等性状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可作为梨属植物分类的参考,但确定种质分类地位,尚需结合植物的形态特征、经济性状等多方面的研究。2.木梨、褐梨、杜梨、豆梨、秋子梨、砂梨、白梨等东方梨孢壁纹饰较为相似,说明其间亲缘关系较近;西洋梨与东方梨孢壁纹饰区别甚大,说明其间亲缘关系较远。3.通过花粉纹饰及其遗传表现,进一步证实了新疆梨以及西洋梨类中的客发梨、朝鲜洋梨、身不知梨等为东方梨与西洋梨的种间杂种。4.由花粉纹饰推测库尔勒香梨及南果梨可能含有西洋梨血缘。5.苹果梨花粉粒多为近球形,具沟桥,不同于其他种、品种,是较特殊的类型。  相似文献   

5.
以四川西南地区20种凤仙花属(Impatiens L.)植物为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对其花粉形状、外壁纹饰以及萌发沟类型等特征进行观察,并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探讨其花粉的形态特征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结果表明:20种凤仙花的花粉大多为单粒4沟类型(占75.00%),少数为单粒3沟类型(占20.00%),仅1种为单粒5沟类型。不同种花粉在大小、赤道面观、极面观等性状上差异显著;极面观多为椭圆形、距圆形和胶囊状,少数为三角状圆形和五边形;花粉外壁纹饰均为网状纹饰,其网眼稀疏程度、大小、网眼内颗粒物密度等存在较大差异。综合上述特征将20种凤仙花属植物分为7个亚类型。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4个主成分因子,基于花粉形态的聚类分析可将20种凤仙花属植物分为3大组,其中康定凤仙花、波缘凤仙花和天全凤仙花等聚为第1支;贝苞凤仙花、滇南凤仙花和山地凤仙花等聚为第2支;白花凤仙花、纤袅凤仙花和菱叶凤仙花等聚为第3支。  相似文献   

6.
凤仙花属部分植物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扫描电镜对10种国产凤仙花属( Impatiens L. ) 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本属植物花粉为单粒花粉, 左右对称, 大小为1510~3112μm ×2511~4211μm, 具角萌发孔, 4沟, 沟细 而短; 花粉外壁具网状纹饰, 网眼明显, 大小不一。根据花粉形状, 可将凤仙花属花粉分为近圆形、椭圆 形和矩圆形3类。种间花粉差异主要表现在大小、形状、网脊宽度、网眼内附属物等方面。花粉特征与植 物表型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从花粉萌发孔类型来看, 与水角属(Hydrocera Bl. ) 的3沟花粉相比, 凤仙花属在凤仙花科内处于较为进化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鸢尾属12种(变种)植物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鸢尾属12份材料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1)白花马蔺和马蔺花粉大小相似,形状、萌发孔、外壁纹饰和网脊形态相同,网脊宽度不同;(2)四川鸢尾、薄叶鸢尾和锐果鸢尾的花粉形状、外壁纹饰和网脊形态相同,均无明显萌发孔,锐果鸢尾花粉较小,表明这3个物种的亲缘关系较近;(3)蝴蝶花和扁竹兰花粉大小基本相同,前者形状为扁球形,后者为近球形;萌发器官、表面纹饰和网脊形态相同,网眼内无颗粒,表明这两物种亲缘关系较近;(4)扇形鸢尾与蝴蝶花和扁竹兰二者相比,在花粉粒大小,表面纹饰均上均有较大差异,表明扇形鸢尾与蝴蝶花和扁竹兰的亲缘关系较远。讨论了鸢尾属5个亚属的花粉形态特征及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运用扫描电镜对国产凤仙花组30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组植物的花粉普遍表现为单粒4沟花粉,极面观多为矩圆形,具角萌发沟,表面具网状纹饰;此外,不同种花粉在大小、极面观形状、网脊形态、网眼大小、网眼内颗粒状附属物密度等性状上有明显差异,如极面观多为矩圆形,偶见近圆形、近方形等,花粉表面网状纹饰的网眼有疏密均匀和疏密不均匀两种类型,网脊边缘形状有平滑和波状,网眼内颗粒状附属物不同的密度等。综合以上性状将本组植物的花粉划分为2个类型,8个亚类型。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花粉形态特征,特别是花粉表面纹饰的网眼是否均匀、网脊形态、网眼大小、网眼内颗粒状附属物的密度等特征可作为凤仙花组组下划分的依据,对其种水平的界定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山东20个石榴品种花粉亚微形态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日立S-570扫描电镜对山东省20个石榴(Punica granatum)品种花粉的亚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花粉具3条萌发沟,属N3P4C5类型;赤道面观均呈近长球形,极面观呈三裂圆形或三角形;花粉粒极轴长23.08 ~ 28.57 μm,赤道轴宽13.07 ~ 19.74 μm;供试品种间花粉的大小、表面纹饰等均有明显差别。初步认为花粉粒的形态特征可以作为石榴品种间分类的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10.
苹果属观赏海棠品种花粉形态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晓磊  沈向  孙凡雅  束怀瑞  郭翎  曹颖 《园艺学报》2008,35(8):1175-1182
采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山荆子等17个苹果属原生种及'道格'等25个观赏海棠品种的花粉形态特征,采用类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其花粉的主要特征及差异,研究亲缘关系及类群。结果表明,苹果属植物花粉为N3P4C5型,呈两侧对称的长球形或超长球形,赤道面具3条孔沟,沿极轴方向延伸至两极,萌发沟内有内孔,花粉表面为条状纹饰,有穿孔;各种或品种间花粉粒大小及外壁纹饰差异明显。聚类分析表明,佛罗伦萨海棠等2个苹果属原生种以及'罗宾逊'等7个观赏海棠品种聚为第一类群;山荆子等9个苹果属原生种以及'霍巴'等3个观赏海棠品种聚为第二类群;赛威士苹果等4个苹果属原生种以及'道格'等1个观赏海棠品种聚为第三类群;野香海棠等2个苹果属原生种以及'凯尔斯'等14个观赏海棠品种聚为第四类群。25个观赏海棠品种起源于北美洲基因中心,并通过与欧洲、亚洲基因中心的苹果种间杂交形成亲缘关系复杂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来源的龙荔种质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供试的龙荔种质均为单粒花粉,赤道面观为近圆形,极面观为钝三角形,具三孔沟及条状纹饰,根据花粉外壁纹饰的差异,可将花粉划分为细密条状纹饰、粗短缠绕纹饰、中间类型3种类型;花粉粒极轴长21.08~24.13μm,赤道轴长18.93~21.43μm,均属于小型花粉,花粉粒均为近球形。不同龙荔种质间花粉粒大小和基本形态相似,只是在孔穴的疏密、条纹的排列以及粗细上有些差别,说明不同地理来源的龙荔单株具有较为稳定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两种报春苣苔属(苦苣苔科)植物传粉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产于广西阳朔的漓江报春苣苔(Primulina lijiangensis)和心叶报春苣苔(P.cordata)2种报春苣苔属植物为试材,从开花生物学、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P/O)比率、访花昆虫种类和访花行为、杂交指数(OCI)以及繁育系统等方面对2种报春苣苔属植物的传粉生物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报春苣苔属植物花期长度相近,均约45d,心叶报春苣苔开花较早;前者单花周期短,花小,每花序花多,开花式样大;后者单花周期相对较长,花大,每花序花少,开花式样小;花粉/胚珠比率(P/O)分别为290.85±5.34和331.76±13.08;二者均为雌雄异熟(雄蕊先熟),柱头和花药存在空间隔离,可以避免自花传粉,但自交亲和,需要依靠传粉媒介完成异花传粉或自花传粉,传粉者黄纹无刺蜂(Trigona ventralis)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相同的传粉者在不同的物种中表现出不同的传粉行为;二者OCI指数均≥4,为异交型,自交亲和,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自然授粉结实率均低于人工授粉结实率,前者自然结实率高于后者自然结实率,二者自然结实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利用扫描电镜对新疆变色石竹3个种群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3个种群的花粉形状均为圆球形,大小为39.2~42.0μm,具多个萌发孔,分散孔圆形,孔径6.90~8.20μm,具孔膜,孔膜上着生若干小刺,花粉外壁具刺状、穴状和瘤状纹饰;3个种群的花粉大小、形状无明显差异,但萌发孔数、外壁不同纹饰的分布数量、孔膜上小刺数量存在较明显差异。研究为石竹属植物种下分类及野生资源利用提供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明确黄皮花粉的形态特征及种质间的亲缘关系可为其系统分类鉴定提供孢粉学依据。以福建省11个产地的33份黄皮种质花粉为试材,经固定、清洗、逐级脱水、干燥、喷金镀膜等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结构,分别对花粉群体(放大800倍)、花粉个体(放大3500倍)、花粉赤道面中部的外壁纹饰(放大8000倍)等超微形态特征进行照相和相关指标测定,统计分析相关数据。结果表明,黄皮花粉为近球形或长球形,极轴长17.97~23.76μm,赤道轴长17.11~20.55μm,均有3条萌发沟,辐射对称,分布均等,3条沟在极面不会交汇,有沟界极区,属于赤道三沟类型(NPC),外壁纹饰为网状突起。33份种质花粉间差异主要表现在大小、形状、外壁纹饰和萌发沟性状等方面,花粉形态特征具有一致性和多样性,在遗传距离10处可将这些种质分为3类。  相似文献   

15.
美丽胡枝子与二色胡枝子花粉形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并以胡枝子属中进化水平较低的二色胡枝子(L. bicolor)花粉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美丽胡枝子的花粉粒极轴 × 赤道轴为23.7 μm × 14.2 μm,花粉粒大小均匀;二色胡枝子的花粉粒极轴 × 赤道轴约为20.3 μm × 11.5 μm,花粉粒大小变异较大;两种花粉均具3条萌发沟,表面纹饰的基本类型都属网状纹饰,这些特性与传统属级水平分类一致;从花粉表面纹饰看,二色胡枝子演化水平高于美丽胡枝子,后者为山东胡枝子属中较原始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16.
十二个李品种的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12个李品种的花粉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12个品种的花粉均属于中等大小的花粉(25~50 μm),花粉粒两端均为圆弧状.一些李品种的花粉外部形态差异明显,赤道面观分别呈长球形和扁球形之分,扁球形花粉的萌发孔在赤道面凸出角端;极面观有三裂片圆形和三角形之分;均具三孔沟,外壁纹饰均为条纹孔穴型,具平行分叉条纹或平行条纹呈皱波状,脊表面有或少或多的孔穴.不同李品种在花粉粒大小、萌发孔、形态上均表现一定的差异性,对于李品种的区分、引种、选育和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应用扫描电镜,对野生浙江红山茶11个类型花粉的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其花粉粒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具3孔沟,大小为极轴长38.6~59.8μm、赤道轴长15.4~38.1μm;根据穿孔大小及数量、脊的明显度将其花粉外壁纹饰分为皱波状、皱波状-有穿孔、皱波-颗粒状和网状4种类型;花粉形态对浙江红山茶类型划分有很大价值,依据其形态编制了类型分类检索表。最后,对11种类型浙江红山茶花粉形态的分类及演化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6种枇杷属植物花粉形态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扫描电镜,对1个栽培品种(早钟6号),5个野生类型(椭圆枇杷、大渡河枇杷、栎叶枇杷、台湾枇杷、台湾枇杷恒春变型)的花粉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6种枇杷属植物的花粉粒均为长球形,具3条萌发沟,萌发沟以等间距环状分布,属于N3P4C5型花粉。6种枇杷属植物的花粉外壁属于条纹-穴状纹饰类型,外壁均具条嵴,嵴洼处散生有覆盖层穿孔,但条嵴及穿孔的形态和分布差异明显。最后,结合花粉形态的演化规律,对大渡河枇杷的系统学位置及枇杷属植物的起源与进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孢粉学区分柿属植物种及品种的可能性,并通过聚类分析探讨其亲缘关系。【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柿属植物(Diospyros)6个种、栽培柿(D.kaki)11个品种以及同时期的石榴科(Punicaceae)的石榴花(Punica granatum L.)、罂粟科(Papaveraceae Juss.)的虞美人(Papaver rhoeas L.)和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以及紫葳科(Bignoniaceae)的凌霄花(Campsis.grandiflora)共21份材料的花粉外部形态。在对花粉形态观察的基础上,对花粉6个数量性状极轴长(P)、赤道宽(E)、条纹长、条纹宽、萌发沟长和萌发孔大小进行观测,并进行统计与聚类分析。【结果】石榴花、秃疮花、虞美人以及凌霄花等植物的花粉外壁纹饰呈网状及瘤状突起状,与柿属植物特殊的谷穗状条纹结构相比有明显差异。其他11个栽培柿品种的花粉外壁纹饰也形态各异,大小不一。花蕾期的花粉粒普遍比盛开期的花粉粒大,且条纹也比较宽。盛开期的花粉外壁条纹比较干瘪稀疏,花蕾期的花粉外壁条纹则比较饱满紧密。此外,‘华中雄株’‘襄阳牛心柿’‘禅寺丸’与‘台湾正柿’等品种均出现了巨大花粉。聚类分析表明了这17种柿属植物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结论】柿属植物花粉的表面纹饰与所选的4种非柿属植物相比较有明显差别,具有一定特异性和稳定性,可以根据其花粉形态来辨别其是否属于柿属植物;虽然柿属植物柿花粉形态大体比较类似,但在花粉外壁纹饰,花粉粒大小以及形状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不仅为区分柿科的6个不同的种提供参考,也可以作为区分柿种下11个不同品种的辅助依据;同一品种花粉采集时间不同,其花粉形态也有所区别。此外,在‘禅寺丸’‘台湾正柿’等花粉中发现了巨大花粉(2n配子)的存在,对柿属植物种质创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玫瑰品种资源花粉形态的观察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扫描电镜对我国37个玫瑰品种的花粉形状、大小、外壁纹饰等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玫瑰花粉粒为长球形至超长球形,具三孔沟;根据穿孔的数量和形状以及条纹的有无,可以将玫瑰花粉外壁纹饰分为穴状、条纹-穴状、条纹-网状3个类型;玫瑰品种间花粉形态类似,但外壁纹饰、穿孔形态和数量等有较明显差异,可以作为区分品种的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