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88年7月下旬,我们按照《河南省飞播造林工作细则》要求,在中站区龙洞乡的桑园、赵庄两个行政村开展了油松飞播造林作业。1989年4月初对播区进行了出苗调查。根据调查材料分析,桑赵播区是我市自1984年开展飞播工作以来飞播效果最好的播区之一。现仅对该播区种子在不同植被盖度、不同坡向和坡位的出苗情况进行粗浅的分析,以期探索自然规律,为今后油松飞播造林在播区选择、植被处理和补植补播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太行山中段土石山的飞播造林试验,对油松飞播造林的播区选择、播期的确定以及不同坡向、坡度,不同土层厚度和植被状况应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了调查总结。油松飞播造林有苗面积占到有效面积的66.8%超过部颁优级飞播造林40%的标准,亩均保存幼苗186.8%株。每造成1亩林,较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成本降低1.72元和8.87元,取得造林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省工省力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浅谈山地飞播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选择播区是飞机播种造林取得成效的基本条件。我区的飞播造林经过二十多年的生产实践,取得了巨大成绩。1984年赤峰市喀喇沁旗在半干旱石质山地乔灌草混播油松飞播成功,开创了自治区山地飞播的新局面。近年来,山地飞播造林技术已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大青山沿线、乌盟山地飞机播种造林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本文仅就山地飞播的播区选择问题作一些粗浅探讨。对我区山地播区选择而言,自然条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降水量,这也是制约自治区山地飞播成败最主要的因素。目前我区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上,7~9月季节性降水量100mm以…  相似文献   

4.
巫山山脉油松飞播造林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川东、鄂西大巴山、巫山、齐跃山海拔1900—2200米飞播的华山松,落针病危害严重,生长衰退,有的成片死亡,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为扩大飞播树种引进油松,营造混交林,以解决华山松遭受病虫害问题。 1979年从河北引进油松进行飞播造林试验,到1981年底止,已飞播6个播区,有效面积一十万九千亩。本文根据3年来对青山头播区飞播油松后的效果调查,讨论油松在巫山,大巴山飞播造林成功的可能性,为提高油松飞播成效及播区选择、播种期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飞播林区未成林地上,进行了油松飞播幼苗移植造林技术的研究,通过使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和结合播区特点,总结出一套适合我省油松飞播林区的移植造林技术,此项研究为巩固、扩大飞播造林成果,充分利用播区资源,加速荒山绿化,提出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 多年实践表明,评价飞播造林的成效,不仅仅看其出苗率和幼苗保存率,还要看其以后的生长和成林的可能性,因此,研究油松幼苗在播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和成林过程,对正确选择播区、全面评价飞播造林效果以及合理经营飞播林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试验区自然概况试验是在延安地区宜川县的甘义沟播区(1976年飞播)、圪背岭播区(1977年飞播)和木头沟播区(1978年飞播)进行的。这三个播区均属黄龙山余脉,海拔高900-  相似文献   

7.
飞机播种(人工)造林,是为了完善和弥补因受飞机和播区条件限制的宜林地,采用的一种造林方式.因投资少、见效快、效果好,对建立飞播林基地,巩固和提高飞播造林成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通过全省飞播(人工)造林成效的分析,探讨提高飞播(人工)造林成效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种子是飞播造林的物质基础,我省飞播用种主要靠外地调入,如何把好种子质量关,是提高飞播成效的重要环节。 主要树种种子调拨的范围和原则 1.油松种子。按天然分布,我国将油松划分为9个种子区、22个种子亚区。我省豫北地区属中部区的晋南豫北亚区,洛阳、三门峡、南阳、平  相似文献   

9.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飞播造林播区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引言选择播区是飞播造林的第一步工作。正确地选择播区是飞播造林获得成效的基本条件。过去,有的地方飞播造林效果不佳,甚至失败,播区选择不当是一个重要原因。播区选择受着播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地形条件等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如何权衡利弊,正确评  相似文献   

10.
雷文成  赵志连 《林业科学》1993,29(5):449-455
关于飞播成效与立地因子之间的关系,国内早期飞播造林已有较多的定性研究和报道,但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面做得较少。本文根据鄂西北郧西县庙川播区油松飞播调查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数量化逐步回归分析法,就其成效与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今后选择播区、评价播区立地质量和预测飞播成效提出可行性评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 太行山南端自1982年开展飞播造林至今已有七年历史。几年来,我们针对该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飞播造林的技术要求,在播区选择播种量与播期确定等影响飞播造林成败的主要因子和播后管理及播区经济生态效益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截止1988年,共飞播造林32  相似文献   

12.
《河南林业科技》1989,(3):47-49
<正> 立地条件是进行飞播造林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多年来的飞播造林实践证明,改变飞播地的立地条件,正确地选择播区是提高飞播造林成效的关键之一。笔者通过对栾川县飞播区采用成数抽样法进行成效调查所得到的不同立地条件下飞播成效差异的简析,谈谈对播区选择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八十年代以来,飞播工作开始进入地类交错、宜播地比较分散的地区,采用现行播区规划设计方法,宜播面积率往往低于部颂规程要求。笔者根据这一要求,在飞播造林区划中采用播区综合取舍方法,对播区类型进行设计,商洛地区通过合理取舍,把播区宜播面积提高5%,成本降低5%。进一步提高了飞播成林效果,扩大了飞播造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一、进一步提高播区勘察设计质量飞播造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施工面积集中,投资额大,播前必须有一个切合实际的规划设计方案,各级都应重视这项工作。要在飞播宜林地概查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踏开步子,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每个播区,在飞播的前两年,应由林业勘察设计部门进行全面踏勘,调查飞播区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貌及社会经济条件,并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投资概算,纳入国民经济计划。飞播前一年,应进行以炼山为主的植被处理,并退耕陡坡农田。播区设计应注意以下3个问题:1.缩小播区,提高播区有效面积率。我省农田开垦指数高,荒山与农田、牧场插花相当普遍,加之近年来飞播造林工作的发展,适宜飞播连片的大面积荒山、荒地愈来愈少,致使目前所选设的播区宜林面积率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播区、树种、播期三个方面论述了飞播造林的可行性。对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四类地区飞播效果做了比较。对马尾松、云南松、油松、踏郎、沙打旺等5个有代表性的飞播植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成苗规律进行了分析。按各地水热条件不同,把播期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最后用20多年来飞播成就的实例说明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伊克昭盟林科所经过10多年的沙地飞播造林种草研究和推广工作,在沙地播区选择、飞播期、植物种选择、混播类型和播量、播后封禁管护等方面摸索出了一系列成功经验,取得了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飞播造林是模拟对树木天然下种更新的特性,用飞机将林木种子撒到宜林地上的一种大规模机械化造林方法。1979年以来,我省在太行、伏牛、大别、桐柏等山区飞播造林300余万亩,根据成效调查,有苗面积占三分之一左右。在无苗面积中和疏苗地段内,约有三分之一是由于播后长期放牧、火灾及挖药等人蓄活动造成的。有苗的地方,目前的疏苗定株、补植补播、抚育等经营管理工作也跟不上去。由此可见,飞播林的经  相似文献   

18.
石泉县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截至2009年5月进行了4次飞播造林,涉及六个播区,面积98970亩,其中2000年对梧桐沟、七里沟、金家沟、大雁山四个播区实施了飞播造林;2002年对肖家梁播区实施了飞播造林;2003年对金家沟、大雁山播区进行了复播;2009年对黑家山播区实施了飞播造林.通过飞播造林成苗和成效调查得知,飞播造林为我县的植树造林绿化、林业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汉中市位于陕西西南部,土地总面积4078万亩,活立木蓄积802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0.12%.汉中市的飞播造林经历了试验、推广和发展三个阶段.1971年在宁强县拉开了汉中市飞播造林的帷幕.1972年五丁关播区飞播油松7887亩,当年成苗4757亩,使飞播造林迅速在全市推广.从此,汉中市飞播造林步入推广和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从无人机选择、播区调查、树种选择和处理、播种量确定、播种方式、播期、飞播作业实施以及播后管理、造林成效评估等方面介绍了无人机飞播造林,为推广无人机飞播造林种草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