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6 毫秒
1.
果实和种子性状变化与果实发育阶段存在明显的关系。本文在已有的麻疯树果实阶段划分基础上,把青果期进一步依照胚胎形态和种子形态,划分为小果实期、幼果期、皱果期和圆果期,这些阶段涵盖了果实发育的一般性阶段,而黄果期、褐果期和干果期则明显仅具有水分含量和颜色变化物理变化属性。进一步分析表明,小果实、幼果、皱果阶段为果实发育模型的I期,圆果期为Ⅱ期。麻疯树果实发育时表现为果壳先发育,种子填充后发育,长度先发育而宽度后发育的特点。定量分析表明,果实和种子性状与发育阶段之间呈现三次多项式模型,都出现了尾部下降(种子宽度例外)。此外,结籽率也明显影响了果实宽度发育和鲜重,对种子长度和宽度没有影响,但存在种子腰围变胖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种子大小是一个植物种群间的一个重要性状,具有重要的进化生态学价值。研究表明,攀枝花市几个样地麻疯树种子百粒重干重为45.98 g左右左右(31.15 g~59.15 g),其中壳的绝对投资平均为17.32 g(15.09 g~20.35 g),种仁的绝对投资为20.35(16.06 g~39.91g),种壳相对投资浮动在33%~49%之间(平均值为39%),种仁相对投资浮动在51%~67%(平均值为61%)。种子资源配置样地间差异表明,种子百粒重具有明显的土壤厚度、林木年龄与海拔依赖性。种子大小也对麻疯树种子壳和种仁的资源配置存在显著影响,调节了种仁与种壳的资源配置。结果表明,微地形上种子大小存在明显差异,可能土壤厚度和种子大小对麻疯树种子及其组分资源配置具有主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吉林省桦甸市生长的鸡树条荚蒾不同植株果实和种子的有关性状进行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同一产地不同植株间果实和种子的有关性状均存在遗传差异。果实属浆果状核果,红色、鲜红色或深红色;种皮颜色有橙黄、浅粉、深粉色的变化,种子形状为扁状卵形或扁状心形,每果有1粒种子;果实和种子大小排序依次为2号树1号树3号树。1号树、2号树、3号树的种子重量分别为36.2 g、38.6 g和31.0 g,排序依次为2号树1号树3号树,2号树和1号树之间差异不明显,2号树和1号树的种子重量分别为3号树的124.5%和116.8%,差异极其明显。平均出种率为9.7%。  相似文献   

4.
乌饭树广泛分布于我国亚热带丘陵—低山地区,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健康食品"乌饭"的原料,其浆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为给乌饭树的选优育种提供科学依据,主要收集了江西的会昌、龙南、瑞金、井冈山、萍乡和湖南的浏阳与江苏的宜兴等不同纬度地区的乌饭树果实,采用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其果实大小和质量进行了测定,并就其地理遗传变异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乌饭树的果实属于小浆果类型,平均直径为0.790 2 cm,种子的千粒质量为0.698 g;乌饭树果实的直径(y)与质量(x)具有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y=0.603x-0.241。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混合采集的果实大小在南北不同纬度地区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而优树果实大小在南北不同纬度地区之间却有显著差异,这说明植物个体具有相对独立的遗传背景特征。3在南北不同纬度地区混合采集的乌饭树果实其大小(直径)与环境因子间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而优树果实的大小与环境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却表明,果实大小与年平均气温(x_2)、无霜期(x_4)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y=-0.038x_2+0.004x_4+0.674。文中综合分析认为,井冈山、龙南、萍乡这3个地区是选育大果类型乌饭优树时应该特别关注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对广元地区19株毛叶山桐子初选优树的种实等9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其种实性状变异及其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种子形状指数外,其余各性状在优树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19株优树中种实性状总体变异幅度最大的是果实百粒重,变异系数为24.36%,其次为种子宽度,变异系数为22.43%,果实形状指数变异最小,为4.17%,表明果实形状较为稳定,改良潜力最小,果实百粒重最不稳定,改良潜力较大;果实横径、果实侧径和果实重量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可由此对单果质量进行预测,其方程y=-7.6478+1.6321x1+27.6817x2;19株优树可分为2大类,第一大类包括1株优树,表现为果柄较长,果实较重,第二大类包括18株优树,表现为果柄较短,果实重量中等。  相似文献   

6.
结籽率是度量雌性适合度与生殖效率的指标之一,结籽率低也是麻疯树高产稳产面临的问题之一.本文从传粉受精、构件与土壤资源三方面测定了不同环境与处理麻疯树林分的结籽率.攀枝花市麻疯树结籽率为77.3%(浮动在73%~91%之间)和败育率为4.3%(浮动在2.1%~5.8%之间).人工辅助授粉提高了结籽率5%;土壤厚度不同样地...  相似文献   

7.
对"红宝石""黑宝石""巨王李"3个不同晚熟李(Prunus salicina Lindl.)品种的新梢、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及其可溶性固形物变化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种新梢生长量和果实生长发育均呈三慢二快的双"S"曲线,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形状由长圆形—圆形—扁圆形变化;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积累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新梢长度生长模型符合二次曲线规律,生长模型分别为y=-0.070 3x^2+3.174 1x+12.42,R=0.994 0,y=-0.087x^2+3.321 3x+14.49,R=0.975 6,y=-0.100 9x^2+3.978 3x+10.315,R=0.993 0。  相似文献   

8.
地形因素对景观格局的塑造受到关注,而土壤资源性因素对生活史性状的影响很少受到重视。本文首次研究了干热河谷麻疯树生长与生殖性状对土壤厚度的反应。结果如下:(1)土壤厚度对雌花数量、性比都存在明显影响,土壤厚度较大时,雌性适合度较高;(2)土壤厚度明显影响到营养性构件大小,土壤资源丰富样地营养性构件明显较大,分支能力较强;(3)土壤厚度较大时,果期构件的果实包装良好,生殖频率、果实数量、千粒重都明显大于土壤厚度较薄样地,而结籽率、败育率变化不明显;(4)土壤厚度较大时,个体高度较大,垂直空间资源利用相对充分,而冠幅和地径则容易受到密度效应制约;(5)土壤厚度较大时,果实及其组分性状都较大,种子产量潜力较大。结论表明:土壤环境资源充沛时,麻疯树雌性适合度明显,这种生殖潜力还与营养性构件和个体生长优势(或者构型)紧密相关;土壤环境资源对生殖潜力的调节是通过提高构型参数来实现的。本文对于认识土壤环境资源对基于种群的景观格局异质性和生活史性状型具有重要作用。在栽培和经营中需要重视深植与土壤调控。  相似文献   

9.
多效唑对麻疯树结实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麻疯树的花蕾期至初花期喷施多效唑,开展了多效唑对麻疯树生长影响及种子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多效唑对麻疯树具有抑制营养生长,增加果枝率比例,提高产量的综合影响。其中2g/L浓度的多效唑喷施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择了中条山区5个三叶木通集中分布区的野生单株,对其果实性状、种子性状及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中条山区野生三叶木通单果纵径为88.0 mm~119.3 mm,横径为50.8 mm~66.3 mm,单果重为116.9 g~226.9 g,可食率为25.8%~40.9%,种子千粒重为55.4 g~96.7 g,果实营养成分丰富,综合性状较好。不同研究地果实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皋落林场、同善林场、南樊林场果肉可食率较高,种子饱满度较低;祁家河林场、太宽河保护区果实较大,果皮较厚,可食率低,种子饱满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朱力国  徐福成 《林业科技》2019,(1):15-17,38
以黑河种源山丁子为对照,对阿穆尔种源山丁子7个单株果实及幼苗生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8个单株果实均为扁球形,桔色或红色,果粒整齐或较整齐,果味酸、涩。8个单株果实种子变异较为丰富,阿穆尔种源7个单株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最大单果重、最大种子千粒重分别超过对照283.33%、151.11%;阿穆尔种源7个单株间平均单果重、种子千粒重差异显著,最大平均单果重超过最小平均单果重95.65%,最大种子千粒重超过最小种子千粒重75.12%。8个单株的1年生苗苗高、地径存在较大的变异,阿穆尔种源苗高变异系数为34.95%~57.07%,地径变异系数为17.39%~33.18%,对照苗高变异系数44.73%、地径变异系数33.49%;8个单株的1年生苗苗高、地径差异极显著,苗高生长最快的超过生长最慢的235.8%,地径生长最快的超过生长最慢的111.11%。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黑莓在南京地区的结实表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11个黑莓品种在南京地区的结实性状进行了调查,发现果实成熟期、产量、果实大小等方面差异很大,达到显著至极显著水平.'Young'和'Boysen'2品种为早熟品种,在5月20日前后开始成熟,'Chester'为最晚熟品种.在6月20日前后才开始成熟;'Chester'、'Kiowa'和'Hull'3品种果熟期超过40 d,'Young'和'Boysen'2品种成熟期只有20 d左右;产量最高的品种是'Kiowa',平均为8.94 kg/株,最低的品种是'Arapaho'和'Young',分别只有1.19 kg/株和1.22 kg/株,相差7倍以上,其他品种产量从3~7 kg/株不等;果重方面,'Kiowa'品种最为突出,平均达到12.67 g,最大果达到了28.27 g,远远高于其他品种,果重最小的品种是'Young',平均只有3.96 g,其他品种平均果重在5-6 g.  相似文献   

13.
贵州西部高海拔地区是多个油茶物种的分布中心,为发展其油茶产业,对其特色油茶物种怒江山茶和西南红山茶的经济性状及其茶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怒江山茶果型和种粒较小,平均果重5.0 g,籽千粒重640.9 g,籽含油率32.3%,冠幅产果量和产油量分别为455.8 g/m2和62.0 g/m2,综合经济性状良好;西南红山茶平均果重10.87 g,籽千粒重899.7 g,籽含油率27.7%,冠幅产果量和产油量为406.7 g/m2和37.3 g/m2,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状。2种油茶的种仁含油率和不饱和酸分别为,怒江山茶54.0%和87.32%,西南红山茶49.3%和87.29%。本研究表明两种油茶物种可作为贵州西部高海拔地区发展油茶产业的首选树种,并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翅果油树天然群体果实变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省平陆县三门镇、乡宁县西坡镇和崖下镇、翼城县甘泉镇4个代表性区域内的翅果油树为研究对象,对翅果油树的树高、地径、冠幅、果实和种子的长、宽、出仁率、出种率等经济性状测定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翅果油树果实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2.5%,且变幅表现为果长(12.0%)果宽(10.8%),种长(12.1%)种宽(10.0%);崖下镇果实的果长、种长、种长/种宽明显高于其他3个分布区的;各分布区翅果油树的不同表型分化系数变化范围为0.00%~29.52%,群体间方差分量最大、最小的2个值分别是种长/种宽、果宽,群体内方差分量最大、最小的2个值分别是种宽、果长/果宽,变异来源于群体内单株间和单株内。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不同种源文冠果果实特征及种子含油率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通辽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分布的4个种源的文冠果进行了果实特征和种子含油率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包头种源的文冠果种仁含油率最高,为63.4%,但平均结果量、种子千粒重、平均每果粒数、平均每株种子总重量和出籽率等果实特征表现最差,分别为2个/株、815.5 g/千粒、13.52粒/果、27.64 g/株、47.8...  相似文献   

16.
采集"常德铁城一号"、寒露籽和霜降籽3种油茶品种的鲜果,对其品种特性与采摘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铁城一号"具有"两大三高"的优点,鲜果平均重12.88 g,比一般寒露籽大91.6%,最大果达41 g;种子平均重1.23 g,比一般寒露籽大80%;干籽出仁率达71.27%,比寒露籽高0.46%;7年生单株产量平均达10.97 kg,比青林霜降籽高63.5%,单位面积平均产油达99.69 kg/667m2,比青林霜降籽高75.2%。霜降籽鲜果出干籽率为21.53%,比寒露籽低20.5%;鲜果含油率为7.24%,比寒露籽低22.4%;果实成熟迟,霜降籽在10月下旬开始成熟,比寒露籽迟20 d左右;种子中茶子象甲虫口密度为5.08%,比寒露籽高23倍。寒露籽种仁含油率10月10日达48.8%,成熟度为93.2%,开始裂果;霜降籽种仁含油率10月26日为48.77%,成熟度为94.3%,开始裂果。因此,在常德市寒露籽宣在寒露节气开始采摘,霜降籽宣在霜降节气开始采摘。  相似文献   

17.
试验设7个处理,1个对照,重复3次。结果表明:7个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其比值为:喷洒双吉尔-GGR6 0.3g+清水5000mL,坐果率提高最佳,其坐果率为41.44%,比对照增长106.17%;喷洒双吉尔-GGR60.3g+清水3000mL的坐果率为34.48%,比对照增长71.54%;喷洒赤·吲乙·芸苔0.5g+清水7500mL的坐果率为32.63%,比对照增长62.34%;喷洒赤·吲乙·芸苔1.0g+磷酸二氢钾20g+清水7500mL的坐果率为28.65%,比对照增长42.09%;喷洒蜂蜜400mL+清水5000mL,坐果率为27.44%,比对照增长36.52%;喷洒诺尔10.0g+清水5000mL的坐果率为24.41%,比对照增长21.44%;喷洒蜂蜜200mL+清水5000mL的坐果率为21.98%,比对照增长9.35%。喷洒双吉尔-GGR6 0.3g+清水5000mL的坐果率最优,适宜在油茶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选育良种及为产业生产提供优质穗条,在腾冲红花油茶集中分布的滇西5县(区)开展优树选择。按照优树选择标准,经初选、复选、决选共选出优树50株,其平均单果重66.42g变幅39.7~99.9、鲜果出干籽率18.19%变幅14.1-25.2、种子出仁率69.35%变幅60,93~77.76、仁油率55.90%变幅50.89-62.68、果油率7.05%变幅5.2-10.2、果实产量3.53kg/m^2变幅1.55~8.47,优树间种实性状及果实产量差异仍然较大。利用优树无性系建立3个品比试验园,为长期保存优树种质、良种选育及开展种间杂交育种工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以山杏果为研究对象,在山杏的主要分布区庆阳地区,调查了138株山杏果实的7个表型性状.利用方差分析和变异系数研究了其在此分布区内的变异情况.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山杏果各表型性状的差异都极显著.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内山杏果的单果质量、单果大小、单核质量、果肉厚、单仁质量、出核率及出仁率7个表型性状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幅度,但各指标的变异幅度不一致,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果大小、单果质量、单核质量、出核率、单仁质量、果肉厚、出仁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