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参地水土流失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南部山区是我国人参的主要产区,现有已参地和近三年参后地近20万亩。人参种植业在整地、栽培和参后地的三个阶段中都产生水土流失,尤以作业道上最明显、最严重。预防措施是,栽培前控制地类、坡度和坡长;栽培期间采取挖水平截水沟、蓄水池等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参后地要及时还林种草。  相似文献   

2.
参地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栽培采用皆伐林木、清除根茬的整地方法,从栽培到收获的6年时间内需换床1次,参后地30~40年不能重复利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其防治要点是,参前控制人参种植地类、床长与走向及整地时间,栽培管理期主要控制作业道水土流失,参后地要及时造林种草。  相似文献   

3.
在东北,人参产地多处于山区和半山区,无霜期短,积温少,不利人参栽培。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用了“塑膜裙围式人参棚(下称“裙围式”)进行人参栽培试验。试验表明:此种方法对改善人参棚内的小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当地春季的气候资源,提高人参的品质和产量均有明显效果。一、试验方法1.试验地点及试验面积地点在吉林省抚松县第一参场,3年试  相似文献   

4.
《农业信息探索》2012,(6):33-33
人参市价连续4年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如下。产量下降 从2005年起。东北人参主产区的吉林、黑龙江、辽宁3省在地面积减少,产量随之大幅下降。据调查了解,2005年人参栽培面积由2004年的1400hm^2,2005年下降至1333hm^2,产量由5500t下降至4500t;2008年人参栽培面积下降至700hm^2,产量减少至2900t,2010年栽培面积再减至550hm2.产量下降至2400t,2011年产量已下降至2200t,预计2012年人参产量将降至2000t以下。  相似文献   

5.
<正>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属于阴性植物,所以遮荫栽培一直是人参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过去多数参区一直采用坡式全荫棚,由于这种荫棚造价高,费材料,并且在这种荫棚下栽培的人参产量低、质量差。所以近年来不少地区改为双透(或单透)拱形棚和双透(或单透)坡式棚,使人参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关于这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人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玉  孙海  高明  孙长伟  汪景宽 《土壤学报》2011,48(5):1306-1313
为了解吉林省人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生物有效性,人参对重金属的吸收、转化及富集程度,运用ICP-OES对农田栽参和林下参及其土壤重金属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人参土壤中重金属Cd含量超过国家三级土壤标准,所测的其它八种重金属含量均处在国家一级土壤水平内,重金属Pb的生物有效性系数最高达27.37%,虽然含量较低但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人参土壤中Ti的含量最高,其全量在476-1038 mg/kg,生物有效性最低为0.09%;两种模式下人参根区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差别不大,但林下参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系数低于农田栽参土壤,尤其是对生物毒性较大的Cd、Cr、Cu和Pb元素,Cd的生物有效态含量与其生物有效性系数达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9;不同肥料的施用对农田栽参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态有一定影响,同一种肥料对不同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影响亦不同;人参对Cu、Zn和Pb的富集系数最大,潜在风险较大,其中Cu富集系数达到0.63;综合分析人参土壤中重金属全量、有效量及人参根中含量,发现人参土壤中Cd超标,污染严重,Cu和Zn受土壤类型影响较大,其它重金属均可通过培肥改土调节其有效态含量。  相似文献   

7.
人参适宜在土层深厚 ,土壤肥沃的坡地上生长。种植人参采用皆伐林地、清除根茬、顺坡做床的方法 ,从栽培到收获的 6a时间内需换床 1次 ,参后地在 30~ 40a内不能重复利用 ,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其整地、晒地期由于土地失去了原有植被的保护 ;管理期间面积占参地 2 0 %~ 2 5 %的作业道要承受整个参地的降水量 ;参后弃地土质疏散、表土裸露 ,在这 3个不同阶段均需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防止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8.
人参学名 Panax ginsey C.A.Mey,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医药上为一强壮兴奋剂,对一般虚弱者功效很大,一向视作良好补剂,目前对于人参的科学研究也已引起国人注意。 由于人参需要特殊的生长环境,比较一般森林植物要求较高,所以在自然情况下野生人参数量很稀少,而且生长缓慢。要适应医学上的需要,势必进行人工栽培提高其产量。 中国人参产地主要在东北,而吉林东部长白山区抚松辑安两县,又是栽培人参最集中之地。作者拟根据调查结果,将该处裁培人参的地理环境,尤其是土壤条件进行说明,为研究人参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9.
应用~(14)C示踪法测定人参的光合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参光合速率是研究人参光合生理特性的重要依据。本研究测得人参光饱和强度为10—20klx,适宜光照强度为6—20klx,参棚适宜透光率为25%,蓝膜的光合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人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亚玉  孙海  高明  孙长伟  汪景宽 《土壤学报》2011,48(6):1306-1313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主要大宗道地中草药,人参产业作为吉林省东部山区及黑龙江、辽宁省山区的主要支柱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自从1998年国家实行"天保工程"以来,传统的伐林栽参模式受到限制,农田栽参和林下参成为人参产业主要发展模式,农田栽参的发展避免了参林争地的矛盾,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为市场提供了大量  相似文献   

11.
人参产业是吉林省的传统产业,也是吉林省的代表产业,吉林人参销量在世界上可排在前列,但是吉林人参的实际产值却和其他国家人参产值相差较远。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在国际市场的冲击下,面临着诸多问题。基于此,从品牌塑造、产品研发、销售优化等方面,探讨吉林省人参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吉林人参产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市场调查数据及与韩国产高丽参的对比,分析了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提出了加快吉林人参产业发展的建议。即坚持标准化种植,提高人参种植质量;加强人参产品的研发;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市场声誉;整合资源,做强品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市场调查数据及与韩国产高丽参的对比,分析了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提出了加快吉林人参产业发展的建议。即坚持标准化种植,提高人参种植质量;加强人参产品的研发;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市场声誉;整合资源,做强品牌。  相似文献   

14.
以人参栽培智能化为对象,介绍了BP神经网络在人参栽培中对预测人参土壤肥效的应用,从而指导人参生产栽培。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我国主要人参分布区的中心产地——长白山区,选择人参总皂甙5.8~6.6%的优质人参产地,吉林省的靖宇、集安、抚松的农业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应用农业气候相似原理,从皖南九华山的特点出发,采用了人参引种栽培的温湿系数k=1/C(T7-R年),作为主要农业气候指标。凡k≤1为冷凉湿润气候,k>1为温凉潮湿气侯,k值在0.70~1.00之间为人参适宜栽培区。皖南九华山不同海拔高度的温湿系数k都在2以上,应属人参慎重栽培区。同时指出,皖南九华山区冬季人参“根拔”现象是人参引种栽培的一大危害。  相似文献   

16.
不同参龄人参及其根际土壤中Cu、Zn、Mn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参龄人参药材与根际土壤中Cu、Zn、Mn3种微量元素动态变化特征的分析,探讨人参与土壤中微量元素间的相互关系,找出人参对Cu、Zn、Mn的吸收积累规律和参地土壤Cu、Zn、Mn含量的变化规律,为确定人参适宜的生产环境和建立标准化的田间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人参根际土壤中Cu含量随人参种植年限的增加有明显的累积趋势,该人参基地土壤Zn含量偏低,应适当施用Zn肥来提高土壤Zn含量;7月份是各参龄人参药材Cu含量和单株根Cu积累量增加最快的时期,7、8月份是各参龄人参药材Mn含量和单株根Mn积累量增加最快的时期,9月份是6年生人参对Zn元素需求旺盛的时期,在整个人参生长期,6年生人参药材Cu、Mn、Zn含量和单株根积累量都高于4、5年生人参,在本试验的采样年限内,以生长6年为最佳采收年限。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人参的主要产地,气象条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基于此,分析延边州不同地点农田栽参的生长情况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对农田栽参气候生态适应性的隶属函数和人参地上部长势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得出气象因子对人参地上部长势有一定影响,敦化市的气候条件相对于延边州其他地区更有利于人参生长,汪清县次之。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人参产量、品质(人参皂苷Rb1、Re、Rg1含量)和参地土壤质量(18项土壤理化性质)为指标,结合产量定级法、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对50个人参样地进行等级研究,探索栽培人参的土壤等级划分方法,为道地产区宜植参土壤的规划发展奠定基础。结果显示:基于产量、品质指标,研究区内土壤分级结果符合正态分布,高产、优质等级较少,以Ⅲ~Ⅴ、Ⅱ~Ⅳ等地为主。基于土壤质量指标,研究区内土壤质量指数值介于0.20~0.59之间,以Ⅲ~Ⅳ等地为主,土壤中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镁、脲酶、过氧化氢酶5个指标的权重系数较高,是影响植参土壤质量的关键指标。相关分析显示,以土壤理化性质划分的土壤等级与以人参产量、品质划分的土壤等级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0.58、0.44)。综合表明,以土壤质量划分的土壤等级具有一定代表性,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在产地宜植参土壤选择与规划、土壤养护与改良、施肥管理等方面具有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参(Panax ginseng)主产于吉林省长白山区的林下暗棕壤及白浆土上。已有三百余年的栽培历史,人工栽培,多模拟野生条件,不施肥。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种植面积扩大,注意改进栽培技术的同时,仿效农田施肥,基、种、追、喷肥并施,复合肥、专用肥皆用,缺乏针对性(人参、土壤)。为发展人参生产,合理施用肥料,从了解人参营养需要和土壤供肥水平人手,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人参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药材的最佳材料选择。但在人参种植中,我国人参的产值较低、农药残留超标,使得我国人参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降低。基于此,对非林地人参主要病害的安全用药技术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分析,针对人参主要病害制定了相关的防治措施,从而使在对人参的种植栽培过程中规范用药,提升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人参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对非林地人参主要病害安全用药技术的研究对于我国人参产业的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