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1哺乳期的培育 1.1初乳期。这个时期一般指出生6—10d以内、从胎儿转入独立生活的时期。由于环境的突然变化,羔羊适应能力弱,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容易受冻和生病。因此,应加强哺乳与护理。母羊的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与抗体,因此,保证羔羊吃好初乳是本阶段中心工作。开始饲喂初乳的时间应在出生后的20~30min。在羔羊出生后一周内,可采用羔羊跟随母羊自由哺乳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合湖乡地处庆元县东北部,平均海拔1100m。目前全乡共有山羊1200多只,均为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的杂交后代。羔羊是指3—4月龄的幼龄羊。它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此时的消化机能还不完善,对外界适应能力差,且营养来源从血液、奶汁到草料的过程,变化很大。羔羊的发育又同以后的成年羊体重、生产性能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羔羊的饲养管理,把好羔羊培育关。根据笔者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对羔羊的饲养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在羊场日常管理中,羔羊消化不良是哺乳期羔羊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羔羊胃肠机能紊乱造成的,该病多发生于1~3日龄的初生羔羊,哺乳前期的羔羊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4.
羔羊消化不良是哺乳期羔羊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羔羊胃肠机能紊乱造成的,临床表现为消化代谢障碍,机体消瘦,不同程度地腹泻。该病多发生于1-3日龄的初生羔羊,哺乳前期的羔羊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5.
羔羊消化不良是哺乳期羔羊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引起胃肠机能紊乱造成的,临床表现为消化代谢障碍,机体消瘦,不同程度的腹泻。该病多发生于1~3日龄的初生羔羊,哺乳前期的羔羊均可发生。下面谈谈羔羊消化不良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初生期 初生至10日龄,此时的羔羊适应能力弱,抵抗力差,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不健全。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2006,(6):16-16
羔羊消化不良是哺乳期羔羊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胃肠机能紊乱造成的,临床表现为消化代谢障碍,机体消瘦,不同程度地腹泻。该病多发生于1—3日龄的初生羔羊,哺乳前期的羔羊均可发生。下面谈谈羔羊消化不良原因及防治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展 《农家参谋》2014,(5):24-24
羔羊消化不良是哺乳期羔羊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羔羊胃肠机能紊乱造成的,临床表现为消化代谢障碍、机体消瘦和不同程度的腹泻。根据疾病经过和严重程度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两种,前者的病因如不能及时消除,往往可转为后者,而引起羔羊死亡。  相似文献   

9.
羔羊是指胎儿发育完全离开母体后,到断奶前这一年龄段时期的羊称之为羔羊。羔羊初生后刚刚离开母体,由在母体内靠母体供应营养维持生命和生长到离开母体靠自身呼吸和自食初乳维持生命和生长,其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之羔羊初生后各机能发育尚不完全、抵抗力和免疫力都很低,很容易因环境应激导致发病,甚至死亡。据对隆化县近年来的调查发现:每年因养殖户粗放管理、疏忽羔羊出生后的护理,导致大批新生羔羊死亡,损失较大。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加强对新出生羔羊的护理,已达到提高羔羊成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绒山羊是怀头他拉地区的支柱产业,该地处于平均海拔3000m 以上的荒漠、半荒漠地区,初生羔羊的消化不良成为羔羊成活率重要因素。而羔羊消化不良是哺乳期羔羊较为常发的一种胃肠疾病,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消化机能障碍和不同程度腹泻,以春季较为多见,易复发,且具有群发性,出生后吃初乳不久,或经1~2d后发病,2~3月龄以后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1.
笔者结合养羊生产实践,从羔羊的生理机能特点入手,重点论述了羔羊直线育肥技术及当年羔羊育肥技术,并指出影响羔羊育肥的4大因素所在,旨在通过研究羔羊育肥技术,指导生产实践,以达到在不过度养殖的同时,最大化的提高羊肉产出、保证羊肉质量、增加养羊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羔羊消化不良是哺乳期羔羊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胃肠机能紊乱造成的,临床表现为消化代谢障碍,机体消瘦.不同程度腹泻。该病多发生于1~3日龄的初生羔羊,哺乳前期的羔羊均可发生。下面谈谈羔羊消化不良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羔羊初生后一定要及时吃到初乳,增加营养来源,促进胃的发育,以此抵御对外界环境的不适应。特别是羔羊出生1~7天内,由于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容易引起肠道机能紊乱而发生拉稀,一些早产、体弱、营养不良的羔羊,极易发生较为严重的腹泻。该病病原比较复杂,不分季节,危害程度比较大,在气候环境寒冷的地区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正>羔羊消化不良是初生羔羊在哺乳期的一种常发病。病羊出现异嗜、食欲减退或不定期下痢等现象,临床表现为消化代谢障碍,机体消瘦,不同程度地腹泻。该病多发于1~3日龄的初生羔羊,哺乳前期的羔羊均可发生。由于羔羊的消化器官尚未达到充分发育,病后消化机能紊乱会进而降低机体防御机能,故时间一长,便会使肝脏、心脏、泌尿和呼吸器官陷于病理状态。消化系统疾病往往会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甚至降低其将来的生产能力,严重的会导致死亡。笔者就羔羊消化不良原因及防治方法总结了几个要点,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羔羊极易在哺乳期患有消化不良疾病,主要原因在于自身机体胃肠道机能紊乱,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呕吐、腹泻、消化不良、体重下降,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脱水现象。若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势必会影响羔羊的生理健康,文章主要就中西结合预防羔羊消化不良进行系统分析,希望能为相关课题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实用技术》2006,(10):54-54
羔羊是指从出生到断奶这一时期的小羊,哺乳期3个月左右。羔羊时期由于身体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体质较差,适应能力,抗病力较差,极易发病死亡,给养羊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羔羊的培育是肉羊生产的基础性工作,所以做好羔羊的培育工作至关重要。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肠鼓气是初生羔羊的一种多发性、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其病因是由于吃奶过多,饲喂方法不当,以及气候突然变化,而导致胃肠蠕动机能减弱,乳汁不能充分消化吸收,停滞在胃肠内的食物分解发酵或肠球菌大量繁殖,产生过多气体而形成的。该病引起羔羊腹部膨胀、呼吸频繁、全身出汗、震颤、  相似文献   

18.
羔羊消化不良是哺乳期羔羊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羔羊胃肠机能紊乱造成的,临床表现为消化代谢障碍、机体消瘦和不同程度的腹泻。该病多发生于1~3日龄的初生羔羊,哺乳前期的羔羊均可发生。1发病原因(1)母羊妊娠期饲养管理粗放,特别是在妊娠后期,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不足,缺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母乳质量,造成仔畜先天性消化功  相似文献   

19.
羔羊链球菌多发性关节炎为地方性流行病,生后7日龄内的羔羊易感,发病率占出生羔羊数的55%左右,致死率为50%,甚至高达100%,多为接触性传染,其临床特点是:脓毒—中毒症,侵害全身关节,四肢运动机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正羔羊培育不仅是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养羊场挖掘羊只遗传潜力的重要措施。只有在羔羊快速生长阶段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培育出高产羊的体质外貌,促进内部器官发育,健全生理机能,才能使羔羊的遗传潜力得以充分发挥。羔羊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和管理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要根据羔羊生长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