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艺华  李杏桔  庞其贞 《中国农机化》2013,34(1):161-164,155
为了验证深松小麦抗旱效果,沧州市2011年2月在东光、黄骅、献县进行了深松小麦抗旱试验.试验结果:实施深松的小麦凸显出抗旱优势,土壤含水量高,苗齐苗壮.为了验证深松小麦增产效果,沧州市2011年6月在东光、献县、黄骅、孟村进行了深松小麦测产试验.试验结果:实施深松的小麦增产显著.试验结论:深松可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利于小麦生长发育,有效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2.
沧州市地处黑龙港流域 ,属旱作农业区。小麦常年播种面积 4 2 6万hm2 ,旱地、半旱地麦田面积2 1 3万hm2 ,占小麦种植面积的一半。由于干旱少雨 ,水资源贫乏 ,使小麦产量低而不稳。沧州市从2 0 0 0年开始引进和试验示范推广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新技术 ,连续 3年在献县、肃宁、南皮、东光、沧县等 9个项目县进行试验示范 ,共推广小麦免耕播种机 81台 ,作业面积达 2 0 0hm2 。通过 3年的试验示范证明 :这项新技术在沧州市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 ,有着广阔的推广前景 ,为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又开辟出一条新路 ,使农民再一次看到了增收的希望。一、…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示范效果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总结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效果(10个县)2003年的监测成果。试验表明,保护性耕作的抗旱、保墒、培肥土壤、增产、增收和防治沙尘暴等都初见成效。尤其在旱地的效果更佳。试验未发现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的病虫害严重,但免耕的杂草量比传统耕作的要多,经过施用除草剂可以得到控制。在保护性耕作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农艺与农机有机结合,不断创新和完善适合不同类型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经过10年来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和各级政府的支持. 农民之所以钟情于保护性耕作,首先是因为他们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直接受益者.山西省尧都试验区9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区的小麦与传统耕作区相比,平均增产21.7%.特别是在大旱之年,增产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7月 12日沧州市农业局在黄骅召开了全市旱作农业工程农机项目及小麦免耕覆盖播种工作调度会 ,市农业局副局长主持了这次会议 ,8个有关县、市的主管农机局长和农机站长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 ,各县市分别就机械化旱作农业工程项目的实施 ,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以及下一阶段项目实施计划进行了汇报。沧县介绍了小麦免耕覆盖播种技术的试验示范情况 ,播放了沧县机械化小麦免耕覆盖播种技术录相资料。市农机推广总站站长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几项关键技术。王健副局长就强化农机项目管理和抓好机械化小麦免耕播种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做了安排部署。…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经过10年来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农民之所以钟情于保护性耕作,首先是因为他们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直接受益者。山西省尧都试验区9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区的小麦与传统耕作区相比,平均增产21.7%。特别是在大旱之年,增产效果更加明显。1999年6月~2000年6月降水量仅为328mm,试验区免耕小麦单产达2340kg/hm2,而传统耕作仅为1110kg/hm2,免耕比传统耕作增产110%。在探寻保护性耕作的增产机理时,农民们除了认可专家的结论以外,似乎还有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总结方式。潞城市的农民普遍认为保…  相似文献   

7.
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保护土壤、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耕作技术体系.将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小麦的试验数据与常规耕作技术的试验数据相比较,结果表明: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小麦的增温、保墒作用更为明显.麦田含水率较常规耕作的多2.52%,小麦个体发育健壮,平均增产1.6%,节约耕作费用450元/hm2,新增经济效益570元/hm2.  相似文献   

8.
<正>保护性耕作就是对农田实施免耕、少耕,用农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针对我国旱作农业面积大、干旱严重、产量低、沙尘暴日益频繁、土壤沙漠化扩大、水土流失严重、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等问题,我国从1991年开始进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其机械化技术和配套农艺逐渐成熟。2002年农业部启动"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2003年、2004年分别向全国推荐了一批小麦免耕播种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麦在种,秋在管。小麦播种技术是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是小麦高产的关键。在秸秆覆盖地表条件下,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实施小麦少免耕播种,是小麦保护性耕作播种技术的主要内容。作者根据多年从事保护性耕作的实践经验,将临汾市研究推广的小麦保护性耕作播种技术介绍如下。1.地表秸秆覆盖地表秸秆覆盖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特征,少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播种方式,其作用是土壤蓄水、保墒、增肥、增产,防止秸秆焚烧,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坚持试验示范与辐射推广相结合,积极引导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保证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规范化,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技术实施规范,特制定技术实施要点。主要技术内容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