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对少耕免耕技术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少耕免耕技术,主要包括少耕免耕播种技术、秸秆覆盖处理技术、深松技术、分层施肥技术,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阐述了实施少耕免耕技术的实施效果,并总结了实施少耕免耕技术的要点及注意事项,以期为少耕免耕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VR技术,阐述了VR技术的含义及其技术优势,探讨了VR技术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提出了VR技术应用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现代农业的主要支撑技术包括生态技术、生物技术和管理技术,并分析了此三类支撑技术的相互关系;通过深入比较,指出生态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应占主导地位,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生态环境现状的必然选择,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同时提出了生态技术群中应该重点发展的主要技术:立体农业技术、综合养殖生态技术、特色农业技术、多色农业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农业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等。  相似文献   

4.
吴明珠  李应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0):138-139,176
阐述了气相色谱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发展,介绍了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技术、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快速气相色谱技术、便携式色谱仪,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探讨了气相色谱技术在有机催化中的应用。提出了气相色谱技术的前景与展望,为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利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天津市水稻旱直播技术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当前在水稻旱直播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当前发展水稻旱直播技术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今后发展水稻旱直播技术的技术条件、技术要点及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
立式储罐在线检测技术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立式储罐在线检测声发射技术、超声检测技术、机器人技术、平板导波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特别介绍了中国石油管道研究中心在平板导波储罐在线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声发射技术和平板导波技术在立式储罐在线检测中的技术问题,提出了立式储罐无损在线检测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脐橙"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原理、技术设计、技术维护,提出了技术展望,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针对房山区的地形及种植结构需要,提出优质农田建设方案,分析了关键技术,其中粮田产业提升技术包括品种筛选与应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优美景观提升技术包括兼具景观功能的作物品种筛选、作物搭配技术和创意景观技术,优良生态提升技术包括节水节肥技术、粮食绿色防控技术、可降解地膜应用技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同时开展了3种农田综合技术集成示范,丰富了农民的发展思路,提高了示范点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生物质转化技术及应用现状,阐述了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技术、生物转化技术、生物质发电技术的过程及原理,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技术是生物质利用的主要途径,其中涉及了热解、气化、液化等;总结了生物质转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及产业化发展现状;展望了不同生物质转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以期为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STEM背景下高职食品加工技术课程VR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设计探析,首先总结了STEM背景下高职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运用VR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对高职食品加工技术课程VR技术的应用设计。  相似文献   

11.
塑料营养土旱育秧虽能培育壮秧 ,但程序繁 ,技术难掌握 ,特别是大面积实施商品化育秧 ,在苗床地的选择、整做、营养土配制、播种、装盘、压盘等方面工序多。为简化操作 ,经试验在播种环节采用湿播法 ,播后采用旱育管理方式 ,表现出省工易操作 ,秧苗素质比较理想 ,这为较大面积商品化育秧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评估节水技术推广和水价综合改革等措施对农业用水强度的综合影响,对节水政策的优化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构建了用水强度的理论分解模型,尝试将技术进步和灌溉水价等因素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以探寻农业用水强度各类驱动因素的作用方式;在此基础上,基于2003—2016年小麦、玉米与水稻主产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三种作物灌溉用水强度呈现稳中有降态势,下降幅度最高的是玉米,其次是小麦,水稻下降幅度最小。灌溉水价对用水强度的影响在作物间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其显著促进了玉米用水强度的降低,而在小麦、水稻两种作物上却表现出抑制作用。农业技术创新与技术效率改善显著降低了农业用水强度,且其影响程度在作物间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农业技术创新对玉米和水稻用水强度改善的作用最为强劲,而技术效率对小麦用水强度降低的贡献最大。上述结论在替换技术进步指标和改变参数估计方法后仍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因此,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定价机制中应考虑不同作物的用水习性,农业技术创新活动更多从不同作物生产中的薄弱环节来精准开展,同时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规模效率尚需进一步优化与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井水灌溉温度低导致北方寒地水稻水肥利用效率差和产量低的问题,以"垦稻24"(主茎叶片数11叶)为材料,于2015—2016年在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进行井水增温灌溉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提高井水灌溉温度对寒地水稻植株形态特征、光合特性、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与井水常温灌溉模式相比,井水增温灌溉模式明显促进了水稻植株的生长与根系的下扎,分别使水稻叶面积指数、单株不定根数、根系总根长、总表面积及总体积提高了14.7%、14.5%、11.6%、33.1%、17.0%;井水增温灌溉模式显著增强了齐穗期的光合作用,分别使水稻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提高19.5%和22.2%;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纯收入,使穗粒数和理论产量增加11.1%、25.6%,实收产量增加4.8%,平均年纯收入达6 749.6元/hm~2,增收13.98%;同时井水增温灌溉模式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水肥利用效率,使水分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籽粒吸收氮量、产谷利用效率及氮收获指数分别提高了8.5%、5.4%、9.2%、4.9%、3.8%。而井水直灌模式造成水稻秧苗发生冷水害问题,导致水稻发育迟缓,显著抑制了水稻形态特征、光合特性、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井水增温灌溉为本研究的最佳增温灌溉模式,也是适合在我国北方推广的水稻节水节肥丰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旨在获得生育期在120天左右的耐盐碱早熟水稻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优质高效水直播栽培技术研究。以早熟粳稻水稻品种‘吉宏6号’为试验材料,利用3‰~6‰中度盐碱地大田耕平地、灌排水、浸种播种、病虫草害防治、施肥最佳模式进行交叉试验。经过3年的试验研究,得出耐盐碱早熟水稻品种优质高效水直播技术规程。该规程规定了滨海盐碱地水稻优质高效水直播栽培技术,规定了生育期120天的优质水稻种质质量及浸种技术、春季深翻耕平地技术要求,规定了播种期、出苗期、分蘖期、长穗期、结实期对灌排水、地下害虫防治、草害防治、病害防治、施肥管理的技术规程,规定了蜡熟末期、晚熟初期的适时收获标准,规定了水稻脱粒、运输及仓储要求。该技术规程,无需泡田,节约用水量达50%;晚播将灌浆期控制在9月中旬,有效地防止鸟害;适时收获,能显著提高水稻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5.
寒地水稻需水量模型的研究很少,研究节水灌溉条件下的寒地水稻用水模型的工作便十分具有实际意义,水稻用水模型的研究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及现代化灌溉管理的技术基础,也是探求水稻节本增效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江苏里下河地区水稻+克氏原螯虾共(连)作绿色种养模式中"三大、二水、一网"的配套工程建设,稻前虾、稻中虾和稻后虾"一稻三虾"种养时空耦合技术,以及绿色施肥、绿色防控以及水位调控和投饵技术,为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四收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在淡水资源不足情况下,研究利用高矿化水灌溉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试验在水稻返青期和分蘖期采用人工盐渍化田间小区技术,观察了利用咸水灌溉对水稻生育和产量的影响。五种不同盐分浓度处理的相对产量分别为92.5%、86.3%、77.7%、67.6%和47.9%。试验表明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其抗盐力不同;咸水延续时间的长短对水稻危害程度不同;盐害是灌溉水含盐和田格水盐分浓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根据试验和生产调查,提出灌溉水质评价指标,这在滨海地区回归水利用和引潮灌溉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根据15年的试验观测数据,分析了水稻在不同生育期遭受水分胁迫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提出了水稻水量生产函数,因此,本对指导水稻灌溉决策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防治效益,保障稻米品质安全,通过采用重大病虫监测,运用高效、低毒农药和“一喷多防”“一药多用”“治前控后“ 技术措施,在早稻、连作晚稻、单季稻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纹枯病等4种病虫防控减化技术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早稻、连作晚稻和单季稻的防控减化技术区能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纹枯病,农药品种数量减少7种,防治次数减少1~3次,农药折纯使用量减少46.10%~93.84%,产量增加2.23%~8.81%,经济效益明显。开展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是实现了对水稻重大病虫害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江苏里下河地区稻田生态种养创新模式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江苏里下河地区"一稻两鸭""一稻两虾"和"稻鳖共作"等生态种养新模式,集成了稻田绿色种养、共作稻田绿色施肥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共性技术,为该地区示范推广稻田生态种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