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犊牛副伤寒病是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犊牛常见疾病之一,少数成年牛也可患病.患副伤寒病的犊牛会出现体温升高、精神不佳、食欲减退、心跳加快、腹泻,逐渐消瘦等症状,严重者会快速死亡.为降低副伤寒病对犊牛的不利影响,本文归纳总结犊牛副伤寒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更好的防治犊牛副伤寒病,降低畜牧业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犊牛副伤寒病是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犊牛常见疾病之一,少数成年牛也可患病.患副伤寒病的犊牛会出现体温升高、精神不佳、食欲减退、心跳加快、腹泻,逐渐消瘦等症状,严重者会快速死亡.为降低副伤寒病对犊牛的不利影响,本文归纳总结犊牛副伤寒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更好的防治犊牛副伤寒病,降低畜牧业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1沙门氏菌病 牛沙门氏菌病的主要症状是下痢。主要侵害新生犊牛,故又称犊牛副伤寒。犊牛发病后,体温可高达40~41℃,食欲废绝,不久排出灰黄色液体粪便,混有粘液、血液,恶臭,有的病例出现关节炎、关节肿胀、跛行。成年牛症状不明显或取隐性经过,  相似文献   

4.
犊牛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幼犊生命的常见传染病。10~40日龄的犊牛多发。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胃肠炎症状。慢性型病犊还可出现肺炎和关节炎。急性病例常于发病后5~10天死亡,慢性病例可拖延1~2个月之久。目前,防治犊牛副伤寒的研究资料很  相似文献   

5.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牛的急性、热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本病已成为犊牛和成年牛最重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危害很大。 1 流行特点 牛、绵羊、山羊等均易感,主要发生于集约化养殖的刚断奶犊牛及青年牛,本病的暴发可能限于犊牛,或者只限于成年母牛,也可能涉及1个牛场所有的牛,发病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1%~3%。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牦牛主产区牛副伤寒和牛缺硒病,研制出了含硒型牛副伤寒活疫苗。经试验表明,该苗以1个免疫剂量免疫6月龄以下牦犊牛,第7 d可产生免疫应答,第15 d经颈静脉用S8002强毒株的2个MLD攻毒,可产生5/5保护,而对照组2/2死亡;免疫后6、13个月强毒攻击均产生100%的保护;同试验动物豚鼠取得的试验结果一致。以3倍免疫剂量肌肉注射牦犊牛,安全性良好。含硒型牛副伤寒活疫苗与牛副伤寒活疫苗在预防牛副伤寒病的性能上一致。该疫苗对2~6月龄牦犊牛免疫,24 h血硒浓度明显上升,且免疫后3个月血硒浓度维持在0.05 μg/ml以上。含硒型牛副伤寒活疫苗在-20℃可保存2年、4~8℃可保存1年、室温下可保存2个月。免疫牦犊牛后,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提高牦牛红细胞C3bR花环率。   相似文献   

7.
犊牛副伤寒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新生犊牛比较常见的疾病,少数成年牛也可发病,对养牛业危害较大。本文就此病的流行病学以及诊断防治做了详细的介绍,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中多表现败血症和肠炎,也可导致孕畜发生流产.病畜和带菌牛是本病的传染源,病菌通过消化道、粪、尿、乳汁及流产胎儿等排出. 病原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或都柏林沙门氏菌.舍饲青年犊牛比成年牛易感,往往呈流行性、病犊发烧、停食、虚弱,排泻恶臭液状粪便,常混有血丝和粘液.死亡率高的达50%~70%,一般为5%~10%.  相似文献   

9.
牛副伤寒病是由牛沙门氏菌引起的以下痢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是一种主要侵害10~30日龄新生幼犊的传染病。犊牛通常是采食了病牛、带菌牛粪尿污染的饲料、饮水等而感染发病,带菌母牛有时还可通过乳汁排出病菌感染犊牛。未喂初乳、乳汁不良、断奶过早、寒冷潮湿以及寄生虫侵害等因素可促使本病发生。犊牛副伤寒病往往呈流行性发生,成年牛呈散发。  相似文献   

10.
腹泻是犊牛(尤其是奶牛犊)吮乳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病率高达50%~90%,死亡率达40%以上,即使治愈犊牛的生长发育也将受到影响。因此,对犊牛腹泻的病因学和治疗技术的研究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点课题之一。1犊牛腹泻的病因与症状犊牛腹泻病因复杂,除各种应激...  相似文献   

11.
<正> 本病是新生犊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特征主要表现为腹泻,又称犊牛白痢。严重者因衰竭、脱水和酸中毒而死亡。也有表现败血型症状的,死亡率高达80%~100%。我场某奶牛分场,于1987年8年至1988年4月,初生犊牛发生大肠杆菌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我厂自1981年2月发生犊牛副伤寒以来,先后死亡犊牛20头,占1981~1982年出生犊牛的37.74%,给奶牛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并直接影响到我厂今后奶牛群的更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犊牛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或都柏林沙门氏菌所致.副伤寒病畜和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带菌牛的胆囊内常长期存有病原体,并不断随粪便排出,污染水源和饲料而散播本病。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传播迅速,常呈地方性流行。各种年龄的牛均可感染,但幼年牛较成年牛易感,特别是1月龄左右的犊牛最易感。成年牛放牧季节,常呈散发。环境污秽潮湿、粪便堆积、犊牛未饮初乳或饮初乳不足、饲料不足、管理不善,卫生不良及患其他疾病时,均能诱发本病。患病牛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胃肠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犊牛异食癖引发副伤寒暴发的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8月~11月,在北京郊区某规模牛场,一月龄左右的犊牛突然拉稀,迅速衰竭。共发病63例,死亡27例,死亡率为43%,给牛场造成重大损失。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分离和动物实验等综合分析,确诊为沙门氏菌引起的犊牛副伤寒。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犊牛白痢,又叫犊牛大肠杆菌病,是由一些血清型不同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犊牛的急性传染病,以7日龄内的犊牛多发,死亡率较高。 该病以腹泻为主要特征。临床可分为肠毒血型、败血型和肠炎型多种。肠毒血型病牛病程短促,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在3~6小时死亡;败血型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心跳加快,粘膜出血,关节肿痛,体温升高到4℃,粪便由淡黄色粥样变为淡白色水样,其中常混有凝血块、血丝和气泡,气味恶臭。初期排粪用力,后期呈水样自由流出,病牛高度衰弱,卧地不起,急性在1~3天内死亡,死亡率高达90%…  相似文献   

16.
犊牛及成年牦牛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多见于1月龄左右的幼犊。以引起败血症和肠炎为特征,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一般呈地方流行性,给我县犊牛的繁殖和犊牛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我们在临床诊疗中。共诊疗这方面的病例多起,治疗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牛沙门氏菌病病原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或都柏林沙门氏菌,该病以下痢为主要症状,又称为牛副伤寒,主要发生在10~30日龄的犊牛,表现发热、食欲废绝、呼吸困难、肠炎、腹泻、败血症经过,一般于7日内死亡。成年牛的症状表现高热、昏迷、食欲废绝、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病后很快出现下痢,孕牛可发生流产。舍饲青年犊牛比成年牛易感,往往呈流行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诱变剂亚硝基胍(NTG)处理从患副伤寒牦犊牛分得的致病菌——都柏林沙门氏菌8109株,筛选出7株对链霉素具有依赖性的基因缺陷型菌株.对其中三株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发现,所试菌株减毒情况良好,能保护小鼠对强毒母株的攻击.用其中一株免疫2~3月龄牦犊牛,能产生血清凝集滴度高达1:2560的抗体反应,有在本种动物(牦犊牛)进一步作兔疫保护试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牛沙门氏菌病,又称为牛副伤寒。病原为鼠伤寒沙门氏菌或都柏林沙门氏菌,以下痢为主要症状。主要发生于10~30日龄的犊牛,表现发热、食欲废绝、呼吸困难、肠炎、腹泻、败血症经过,一般于5~7天内死亡。成年牛的症状不明显,表现高热、昏迷、  相似文献   

20.
2008年6~7月,青海省海晏县青海湖乡达玉日秀村的新生犊牛发生大量死亡。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新生犊牛死亡原因为犊牛异嗜诱发胃肠卡他与副伤寒热所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