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钱光斌  吕孝林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3):234-234,264
皖稻61号从早籼213中系选而成。1992~1994年参加安徽省早籼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6750~7500kg/hm2,在推广与应用中产量高、性状稳、繁茂性好,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苗期耐寒性强、抗倒状,米质一般,抗白叶枯病,中抗稻瘟病,轻感纹枯病,施肥水平中等。  相似文献   

2.
胶白8号是青岛市胶州大白菜研究所选育的一代杂交秋白菜新品种。该品种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抗逆性。2002年通过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胶白8号高抗病毒病和霜霉病,抗软腐病。2003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辐籼8号系列用抗病突变体辐8329与辐/IR13471-71-1杂交育成的迟熟早籼新品种,具有穗大粒多,分蘖中等,高产稳产,苗期耐寒性强,耐肥抗倒,抗稻瘟病,稻米品质中等等特点,1998年5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正在省内外部分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浙粳22”(原名ZH222)是由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和杭州市种子公司合作选育的中熟偏迟晚粳稻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浙江省品审委审定(浙审稻2006013)。属密穗型中熟晚粳稻;株高适中,茎秆粗壮,较耐肥抗倒;分蘖中等,穗大粒多,丰产性好;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后期青秆黄熟。适宜杭州市作单季晚稻种植。2007年列入省水稻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5.
Ⅱ优辐819是南平市农科所用Ⅱ-32A与自选恢复系南恢辐819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2003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分蘖力中等,茎秆粗壮,坚韧抗倒,成穗率高,穗大粒多,较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米质较优,丰产稳产性好。2003  相似文献   

6.
胶白8号是青岛市胶州大白菜研究所选育的一代杂交秋白菜新品种.该品种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抗逆性.2002年通过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胶白8号高抗病毒病的霜霉病,抗软腐病.2003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胶白8号是青岛市胶州大白菜研究所选育的一代杂交秋白菜新品种.该品种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抗逆性.2002年通过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胶白8号高抗病毒病和霜霉病,抗软腐病.2003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胶白8号是青岛市胶州大白菜研究所选育的一代杂交秋白菜新品种.该品种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抗逆性.2002年通过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胶白8号高抗病毒病的霜霉病,抗软腐病.2003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黄银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应用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常规稻新品种,2013 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耐寒性中等,产量与对照种优优128(三系杂交稻) 相当。介绍了黄银占的选育过程、选育结果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金两优36是福建农业大学作物学院以水稻光敏核不育系Hs-3与恢复系946配组面成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00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两年不同生态区域的多点试验和大面积示范,表现 高产稳产、熟期适中、较抗稻瘟病,耐肥抗倒、穗大粒多等特点,适宜在全省中低海拔地区作中稻和晚稻种植,也适宜在山垅冷烂田种植。  相似文献   

11.
优质糯稻“闽岩糯”的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闽岩糯”是龙岩市农科所 1989年选育 ,1995年经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1997年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国家级糯谷良种。由于它具有优质、高产 ,抗稻瘟病、白叶枯病 ,熟期适中 ,适应性广等优点 ,推广应用至今经久不衰 ,已成为我国南方 8省的糯稻大面积种植的当家品种。“闽岩糯”的选育成功主要是 :①遗传基础丰富的主体亲本 ;②多学科科技成果的协作 ;③良种良法配套应用 ;④科研育种与企业紧密结合。 1992年以来全国推广应用 79.3 2万hm2 ,创社会效益 11.0 4亿元 ,已形成具有繁育、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  相似文献   

12.
浙1831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常规早籼稻新品种,2022年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熟期早、株高中等、株型紧凑、丰产性好、中抗稻瘟病、稻谷适宜加工等特点,适宜在浙江省及同类型生态地区作早稻种植。2022年在浙江省多地开展了生产示范,介绍了浙1831的选育经过、品种特性、生产示范情况与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杂交稻新组合D奇宝优527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奇宝优527是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福建省种子总站用D奇宝A和蜀恢527配组而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该组合属基本营养型,分蘖力中等,株叶形态好,剑叶挺直,植株及抽穗整齐,茎秆健壮,较耐肥抗倒,穗大粒多,丰产性好,抗性较强。米质优于特优63。  相似文献   

14.
利用早/晚恢杂交的方法,将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早熟恢复系明恢82与籼粳交迟熟恢复系育种材料制8杂交,选育出早熟恢复系福恢1093,并与抗稻瘟病、高异交率三系不育系全丰A配组育成早籼杂交稻新品种全优1093。该品种经多年多点示范,表现出植株茎秆粗壮、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产量高、后期转色好等优点,2年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5.53%,于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4004)。  相似文献   

15.
中熟晚粳秀水110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秀水110是嘉兴市农科院选育的中熟晚粳新品种。表现高产优质,株型紧凑,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分蘖中等,穗大粒多,生育期适中,抗稻瘟病,熟色好等特点。2002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北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栽培要点为适时播栽,合理密植,适氮增钾,加强肥水管理,注意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中籼糯稻新品种87641系用[(IR4412—16—3—6—1/IR4712—208—1)F160Cor2.5万伦射线处理]M1//IR29育成,熟期适中,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好。通过两年品种比较试验、两年省区试和一年省生产试验,一般亩产500kg左右,高的近600kg。谷粒中长型,出糙率81.4%,精米率72.6%,整精米率61.5%,直链淀粉5.3%,糊化温度中等,胶稠度软,具有糯米香味,其糯性较IR29强。经三年接病虫鉴定,中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和白背飞虱,中感至高抗褐稻虱。在苗期至抽穗期有一定耐淹性。已在我省大面积示范推广,深受群众欢迎。1994年4月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17.
湛优1018系利用优质抗病三系不育系湛A与恢复系HR1018配组育成的感温型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于2002年早造参加海南省水稻区试及生产试验,2003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华南早籼稻组区试,同时在广东省和海南省多点试验,表现稳产和较高产,抗稻瘟病,较抗白叶枯病,适应性较好,米质优。2003年通过海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杂交中籼新组合汕优92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该组合通过1990-1991年省区试,1992年4月经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时参加全国南方稻区区试。该组合经多年多点各级区试鉴定和大面积生产示范,表现高产稳产,耐肥抗倒,米质优良,食用适口性好。  相似文献   

19.
“浙粳41”是浙江省品审委2009年审定的高产优质晚粳稻新品种.属中熟晚粳稻,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丰产性较好,后期转色好,米质优,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中抗褐稻虱,适宜浙江省粳稻区作单季稻种植。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与应用.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内容包括:适时播种移栽、培育稀播壮秧、加强肥水和田间管理、把握适宜的收获时期。  相似文献   

20.
高粱四杂30号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杂30号是四平市农科院以314A为母本,以94609恢复系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高梁杂交种。2000年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几年来,四杂30号主要在吉林省各地大面积推广与示范。生产上表现出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抗倒伏、抗丝黑穗病等)、粒大、不早衰、着壳率低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