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农地家庭承包经营符合我国国情、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农业生产的自然性、季节性、区域性,曾经极大地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其规模小、生产效率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缺点也愈发暴露出来,在我国加入WTO参与国外现代农业竞争的情况下,更加不利于发挥农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必须积极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道路,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以实现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2.
孔欣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4)
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能够容纳不同水平的农业生产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与旺盛的生命力,这种农地制度最终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基础有其客观必然性。但是,不能因此否定均田承包制的局限性,要在稳定现存农地使用制度的大前提下,进行经营方式的创新,适度推进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3.
4.
5.
6.
农地规模经营是解决兵团农业发展中“人少地多”矛盾的出路之一。从影响家庭农地规模经营的成本因素和土地边际产出因素看出:单位土地承包成本上升是制约兵团农地规模经营的最重要因素。土地边际产出,就粮食作物而言,从1994年以来规模收益基本处于不变期,只是在个别年份出现小幅振荡;但就棉花而言,则从1997年以来就处于规模报酬的递减期,至2002年几乎跌至到最低点,不利于兵团“经济支柱-棉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推进兵团农地规模经营的措施是,改革兵团双层经营体制,降低弹性较大的制度引起的土地承包成本;完善农业保险制度,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打破农地规模经营的土地边际产出“瓶颈”。 相似文献
7.
规模经营被普遍认为是促进农业生产化肥减量的重要路径,而两类典型的规模经营模式,即农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其减量机理与效果尚未得到充分地比较讨论。本文通过构建“规模经营模式—减量理论机理—减量实际效应”的分析框架,比较农地规模经营和服务规模经营促进化肥减量施用的理论机理,并利用湖北省江汉平原水稻主产区898户稻农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基于农地流转与集中获得农地规模经营优势的农户,通过购置新机械与引进新技术开展自我服务实现化肥减量,但受资产专用性所引致的高沉没成本约束,高产压力的增大使得农地经营规模与化肥施用量呈U形变动特征;(2)基于采纳托管等外包服务,分享服务规模经营优势的农户,通过服务供应商规模化的管理性服务、生产性服务和市场性服务实现化肥减量,且化肥减量效果呈现农地经营规模的中立性特征;(3)通过农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促进化肥减量,并非是互斥的关系。开展适度的农地规模经营,不仅具有直接减量效应,即可以避免过大规模的成本压力、实现化肥减量效应的最大化;还具有间接减量效应,即可以达成服务的农地规模门槛、促使服务市场容量扩张,继而促进服务市场发展实现化肥减量。 相似文献
8.
促进农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农地经营权流转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声势浩大。农地经营权的流转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促进农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多种形式的农地流转方式。将这些多样化的流转方式归纳为四种方式,并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角度分别对这四种流转方式进行效率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欠发达地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现实条件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出发,对照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条件,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当前实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可行性,探讨了欠发达地区现阶段推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适宜模式.结果表明:欠发达地区部分地域推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已具备,可适时推进;部分地域条件还不成熟,应创造条件暂缓推进;规模服务型、大户经营型、股份合作型是当前欠发达地区推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适宜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