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扩大日本落叶松的遗传变异幅度,改善中国日本落叶松的育种状况,提高育种水平和林业生产力。对落叶松种和种源、原生种源试验林建成后10 a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次生种源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是原生种源的1.10,1.11,1.23倍;选育出了13个优良种源,为我省及辐射推广地区营造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找到了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2.
落叶松种及种源配合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七个落叶松种中,日本落叶松生长最好,华北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次之,其它四种落叶松最差。不同落叶松内种源间在生长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日本落叶松以本溪、西丰和铁岭三个种源表现优良,造林可获得一定增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选择适应我国中北亚热带高山区的适生树种,找到现实可用的生产力高的日本落叶松采种区。1983年3月,采用日本、华北、长白、西伯利亚、欧洲、波氏和西藏7种落叶松的33个种源,开展了落叶松种和种源试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除日本落叶松以外的其它6种落叶松均不适宜本地区条件而不适宜生产规模造林;日本落叶松次生种源间生长量也存在一定差异,吉林次生种源普遍优于辽宁种源;按生长量排序为:吉林柳河、吉林东丰、吉林安图、辽宁庄河、辽宁本溪、辽宁铁岭、辽宁桓仁、辽宁西丰、辽宁清源。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种和种源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3~1997年,在湖北省建始县海拔1750m处营造的试验林,用日本,华北,长白,西柏利亚,欧洲,波氏和西藏7种落叶松的33个种源,做了保存率和生长量的苗期和大田造林两阶段的观测比较。观察结果表明,除日本落叶松以外的其它6种落叶松均不适宜本地区条件而不适宜生产规模造林,日本落叶松次生种源间生长量也存在的一定差异,有选择性发展的潜力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1983~1997年,在湖北省建始县海拔1750m处营造的试验林,用日本、华北、长白、西伯利亚、欧洲、波氏和西藏7种落叶松的33个种源,做了保存率和生长量的苗期和大田造林两阶段的观测比较。观察结果表明,除日本落叶松以外的其它6种落叶松均不适宜本地区条件而不适宜生产规模造林。日本落叶松次生种源间生长量也存在一定差异,有选择性发展的潜力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日本落叶松原生种源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利用6 a生的日本落叶松生长数据对湖北省建始县长岭岗林场的日本落叶松原生种源试验林进行了分析.根据日本落叶松生长早一晚相关性,以6 a生时的胸径作为选择指标依据,对日本落叶松原生种源开展了早期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从日本引种的原生种源213个家系之间差异极显著,日本天然林产家系、日本各林业试验场种子园产家系和中国产混...  相似文献   

7.
杜坤 《甘肃林业科技》2006,31(2):19-21,41
通过对1983年营造的日本落叶松种源试验林进行调查,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各种源胸径、单株材积间存在显著差异,最适应小陇山林区立地气候条件的日本落叶松种源是辽宁恒仁,其次为宽甸。  相似文献   

8.
由来自日本落叶松原产地日本长野县、群马县2个种源和30年代由日本引进的辽宁在河县种源进行的造林试验表明,3个种源树高、胸径、冠幅差异不显,但庄河种势略好;从小枝性状上看,庄河种源的小枝长度、个数、枝重、叶重方面均优于日本的2个种源;在抗性方面,庄河种源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由此说明,次生种源更能适应本地区的生态气候条件,其后代在数量性状和抗性上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兴安落叶松种源区划及优良种源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兴安落叶松17个种源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种源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并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了兴安落叶松地理变异规律。兴安落叶松的生长性状主要受3个因子的影响。经度和海拔为主,纬度为辅,呈现出水平和垂直双向连续渐变的特点。对生长性状和各种源的地理位置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3个种源区:大兴安岭南、西、北部种源区;小兴安岭北部、大兴安岭东部种源区;小兴安岭东南部种源区。对各种源的生长性状进行了多重比较,选出乌伊岭和友好种源为帽儿山及其毗邻地区的最佳种源。  相似文献   

10.
日本落叶松属世界公认的广适性建生用材树种。我国的东北地区有部分分布。自1979年开始我国在中国林科院马常耕研究员的带领下,展开了长达12a的落叶松种和种源选择研究,在全国布设了12个省区、23个县的研究试点,研究包括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华日落叶松、西伯利亚落叶松、欧洲落叶松和波氏落叶松7个物种,各物种3-10个的产地种源。研究的突出成果就是:日本落叶松是适应最广、生长潜力最大的一种落叶松。  相似文献   

11.
承德县试点落叶松种和种源选择试验八年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在河北省承德县所进行的落叶松属种和种源选择研究的结果。该试验用同一批材料在两种立地上造林,八年的数据表明,在供试的五种落叶松中,日本落叶松的生长优于其它几种。各种落叶松在生长力、物候期方面均表现有种内的种源间差异,但这些差异并无地理规律性,与国外报道的落叶松属种内遗传变异模式相类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落叶松种和种源的试验,探讨了在两个水平上的与适应性和生长有关的一些性状的变异,讨论了种源内个体的分化状况,以及性状的地理变异趋势。在上述基础上从保存率、高、径生长和生长整齐度等方面对种源进行综合评价、分类,并选择出了优秀种源。认为在山西省中南部适宜地区可以发展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华北落叶松应在省内加强优良林分的选择和测定。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引种原生种源和次生种源日本落叶松生长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湖北省从国内引种的日本落叶松次生种源和从日本引种的原生种源材料为对象,利用7a生生长数据对这两部分材料在湖北省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原生种源的胸径、树高生长分别是次生种源的1.8、1.6倍,次生种源和原生种源内各种源间胸径和树高的生长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原生种源比次生种源具有更高的遗传变异性,通过选择获得的遗传增益分别是次生种源的4.75和2.38倍。  相似文献   

14.
日本落叶松种源选择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979年始,进行了两次日本落叶松次生种源选择。结果表明,种源间差异显著;辽宁庄河、桓仁、本溪和吉林东丰种源最适应鄂西山区发展速生丰产优质工业用材林。  相似文献   

15.
以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林场的7个种源的26年生的兴安落叶松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对兴安落叶松种源生长、形质和结实进行方差分析及种源生长与形质性状的相关研究。以超过种源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值为标准,最终选出乌伊岭、伊春友好和嫩江中央站3个种源为青山林场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中国兴安落叶松分布区外种源试验研究(Ⅰ)——地理变异规律与最佳种源选择”的基础上,根据帽儿山参试点9年生兴安落叶松种源子代,综合性状的主分量分析结果,将兴安落叶松全分布的自然区域划分成4个种源区。它们是:内蒙古大兴安岭种源区(编号Ⅰ);黑龙江大兴安岭种源区(编号Ⅱ);小兴安岭西北部种源区(编号Ⅲ)和小兴安岭东南部种源区(编号Ⅳ)。文章还对各种源区的遗传特点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种子调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通过26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的调查分析表明:长白落叶松在加格达奇试验区其性状及变异是稳定的,可以进行早期选择。各种源间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都存在较显著差异。9个种源的生长性状可划分为5个种源区,即:Ⅰ、鸡西种源区;Ⅱ、小北湖种源区(包括小北湖、大海林);Ⅲ、白刀山种源区(包括白刀山、穆棱);Ⅳ、露水河种源区(包括露水河、白河);Ⅴ、天桥岭种源区(包括天桥岭、和龙)。种源选择的效果较为明显。低海拔、低等效纬度的鸡西种源为加格达奇试验点的最佳种源,大海林、小北湖种源也是可选种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加格达奇地区长白落叶松10个种源树高、胸径的调查,对10个种源的生长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树高、胸径、材积在种源间均存在着一定的变异,且不同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均差异显著,多重比较后天桥岭和穆棱种源为加格达奇地区长白落叶松生长优良的种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3个地理种源的长白落叶松进行了育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汪清种源为本地的最佳种源,大海林和小北湖种源可作为本地推广育苗的参考种源。  相似文献   

20.
利用ISSR标记分析兴安落叶松种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标记对17个兴安落叶松种源170个个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通过10个ISSR引物扩增,共检测到95个位点,各种源多态位点百分率在25.26%~44.21%之间,多态位点百分率最高的为鹤北种源,最低的为绰尔种源。根据种源间的遗传距离,构建了兴安落叶松17个种源的遗传聚类图。同时,结合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对兴安落叶松进行了种源区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