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水稻插秧至幼穗分化,仍属于营养生长期。主要任务是创造良好的条件使秧苗返青快、分蘖早、株壮、根多以及控制无效分蘖,防治病虫草害,提高有效分蘖率,适期达到预期的田间总茎数和有效分蘖数,适时转入生育转换期,为穗足穗大和安全抽穗打好营养基础。1肥效反应线水稻肥效反应线是指水稻在N叶期施肥,肥效反应在N+1叶较少,N+2叶较多的水稻需肥规律。按照水稻生育叶龄  相似文献   

2.
对小麦云麦39、靖麦5及高加索3个品种进行考察,探讨主茎的根、茎、叶、分蘖节及穗等性状与小麦单株有效分蘖数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根的性状中,根的平均粗度及一次根数(次生根数)与单株有效分蘖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小麦单株有效分蘖数与分蘖节直径有显著正相关,而与分蘖节长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单株有效分蘖数与第一节间长,第一节间粗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单株有效分蘖数与主茎旗叶长有显著正相关。在穗部性状中,单株有效分蘖数与穗长、穗粒数、小穗数、穗粒重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退花小穗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田间微区试验结果,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水稻增施ORS571固氮菌菌剂的有效分蘖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生无比对照有所增加,产量比对照增产1%,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侧深施肥技术在单季稻生产中实施效果,本研究利用多点田间试验,通过对水稻生育期内有效分蘖数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明确了侧深施肥技术对单季稻不同生育期有效分蘖数、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较习惯施肥,侧深施肥技术能提高水稻有效分蘖数,且前期增幅显著。水稻产量增幅为1.70%~2.64%,减少追肥成本225 元/hm2,纯收入增加2.73%~3.66%。侧深施肥技术应用于单季稻生产过程中,是实现水稻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水稻分蘖分为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2种,最终能形成有效穗并结实的分蘖是有效分蘖,不能形成有效穗或中途死亡的分蘖均为无效分蘖。有效分蘖决定最终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有效分蘖终止期是界定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的重要时期,通常将单位面积总茎数达到预计成穗数的日期定为有效分蘖终止期,但未能将有效分蘖终止期具体到哪一天。通过观测水稻分蘖期间(多次)和抽穗以后(一次)的每1 m~2密度,就能准确地找到当年的水稻有效分蘖终止期的日期,确定方法有2种,分别是坐标画图法和计算法。本文详细介绍了这2种方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超高产水稻适宜单株成穗数的定量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水稻单株成穗数通式和有效分蘖叶位理论分蘖数函数,并确定超高产水稻的秧苗分蘖成活率(s)、本田期分蘖发生率(r)、分蘖缺位数(bn)、适宜等穗期及校正系数(a)等相关参数。【方法】选择云南水稻特殊高产生态区,2005年进行杂交籼稻Ⅱ优107密度试验,2005~2006年进行杂交籼稻Ⅱ优107、Ⅱ优318、Ⅱ优7954、Ⅱ优084、Ⅱ优航1号和协优107大区超高产试验。对试验的水稻分蘖消长进行调查分析,并最终测产。【结果】所有参试品种都遵循n-3的叶蘖同伸规律,有效分蘖叶位理论分蘖数(A)可以表示为有效分蘖叶位数(E)的函数,有效分蘖叶位数(E)与主茎总叶龄(N)、伸长节间数(n)、移栽叶龄(SN)、分蘖缺位数(bn)和校正系数(a)有关,E=(N-n-SN-bn-a);超高产群体的矫正系数(a)宜取1.5;常规湿润秧移栽大田后有1.5叶的分蘖缺位(bn),带2叶分蘖成活率(s2)和带1叶分蘖成活率(s1)分别为 0.8和0.3;穴盘带土移栽,bn=0.5,s2=1.0,s1=0.5;本田期秧苗活棵至等穗期,分蘖发生率(r)80%左右。【结论】超高产水稻常规湿润秧本田期有效分蘖叶位E=(N-n-SN-3),单株分蘖成穗数ES=(1+t3+0.8t2)(1+0.8A)+0.3t1,其中t1、t2、t3分别代表秧苗带1叶、2叶和3叶分蘖数;穴盘小苗移栽本田期有效分蘖叶位E=(N-n-SN-2),单株分蘖成穗数ES=(1+t3) (1+0.8A3)+t2(1+0.8A2)+0.5t1,其中A2、A3分别代表2叶分蘖、3叶分蘖及主茎本田期理论分蘖数。通过两年与实际茎蘖动态的比较,公式描述较好。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生育期中有两个需肥高峰:一是分蘖期,二是幼穗形成至孕穗期。前期供肥不足,分蘖小,叶瘦小,叶色黄,有效分蘖少。后期供肥不足,穗小籽少粒重低,影响产量。一、水稻需肥特点水稻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一般每生产稻谷100公斤需氮(N)1.6~2.5公斤、磷(P2O5)0.8~1.2公斤、钾(K2O)2.1~3.0公斤,氮、磷、钾的需肥比例大约为2∶1∶3。水稻对氮素的吸收量在分蘖旺期和抽穗开花期达到高峰。施用氮肥能  相似文献   

8.
水稻生产中对低温冷害的防御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是喜温作物,在较高的最适温度下生育最好。在水稻各生育时期,低于最低临界温度,种子发芽不齐,出苗晚幼苗不健壮,降低田间保苗率和成活率;分蘖晚有效分蘖少不能保证足够穗数,并会推迟抽穗,产生延迟型冷害;孕穗期低温,则大量枝梗和颖花退化,甚至花粉不能正常发育而发生障碍型冷害,减少每穗粒数,降低结实率;后期低温,影响开花受精和有机物质转运,造  相似文献   

9.
小麦单株有效分蘖数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5个小麦品种单株有效分蘖数与其他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适当的高度是小麦单株获得更多有效分蘖数的基础,而过多的有效分蘖导致不孕小穗数增加和穗粒数、单穗重降低。在高产实践中,通过控制有效分蘖来减少不孕小穗数以达到提高穗粒数和单穗重的目的。回归分析表明,不孕小穗数、穗粒数与单株有效分蘖数相关性较高,可以用第3个一级分蘖和第1个二级分蘖的农艺性状与单株有效分蘖数的回归方程预测其单株有效分蘖数。  相似文献   

10.
<正>每年当水稻即将进入拔节长穗期时,此时都是强根、壮杆、攻大穗的关键阶段。为此,对水稻加强分类指导,狠抓水分、拔节孕穗肥施、病虫害等关键环节,才能确保水稻优质丰产丰收。1、加强水分管理、合理施肥(1)水分管理。要管好水。继续抓好搁田。当前,水稻苗数已过穗数苗,另一方面,近年来水稻总叶片数仅16叶左右、伸长节间5.2个左右,据此推算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在10.8叶左右。因此,近期已经到了"时到不等苗"阶段,要特别强调  相似文献   

11.
低温冷害对延边州水稻生育的影响及最佳施肥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 1997~ 1998年的低温冷害对水稻生育的影响试验 ,可以看出 :分蘖前期低温导致出叶速度和叶色级数减小 ,分蘖中期高温 ,叶龄和叶色恢复正常。 1998年长穗期的低温 ,使出叶速度和叶色级数减少 ,导致有效分蘖率降低 ,齐穗期比历年延迟一周 ;1997年在分蘖中、后期持续高温 ,有效分蘖终止期和最高分蘖期向后延迟 ,叶龄指数增加。为此 ,在不同低温冷害年份 ,建立不同施肥配比的水稻生产函数模型 ,求得最佳施肥配比  相似文献   

12.
《农家致富》2007,(10):29-29
水稻水稻施肥,一般采用前促中控后保法。重施底肥,每亩施“苏农”牌复合肥30~40公斤。在分蘖中后期、穗分化期以及粒肥期可根据长势酌情施用氮肥,这样可以抗倒伏、增加有效分蘖、穗粒饱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钱永稳  余媛  张爱平  李文西  毛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45+12905
[目的]研究磷钾肥施用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N2K2+P0、N2K2+P1、N2K2+P2(N2P2+K2)、N2K2+P3、N2P2+K0、N2P2+K1、N2P2+K3共7个处理,调查水稻有效分蘖、粒数以及实测产量、经济效益。[结果]磷钾肥施用能够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总粒数、实粒数,降低稻谷的空瘪率。N2K2+P1、N2K2+P2、N2K2+P3处理的水稻总产量分别比不施磷增加6.5%、5.2%、4.4%,而钾肥施用的水稻总产量与不施钾基本相当。磷肥施用可以增加水稻的经济效益,而钾肥施用对水稻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小。[结论]磷钾肥施用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但在丘陵地区施肥时需合理控制磷钾肥用量。  相似文献   

14.
寒地12片叶水稻叶龄诊断指导施肥技术针对本地主栽12片叶水稻品种的特性,根据当前水稻生产中秧苗素质状况及本地插秧阶段气候特点等生产实际,结合水稻"器官同伸理论""叶龄模式理论""肥效反应线""养分传输规律"等稻作新理论,总结出了适合寒地12片叶水稻种植区的追施肥技术。该技术在掌握水稻生育进程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肥料施用时间、施用量和比例,可实现节本、提质、增效、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水稻施肥依不同生育阶段、不同部位或器官的生长情况而异,可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等4个时期。分蘖期是增加穗数的重要时期,宜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早施分蘖肥,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幼穗发育期追肥对巩固有效分蘖,促进穗粒数的增加具有重要作用;粒肥有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  相似文献   

16.
在水稻上进行氮磷钾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推荐施肥处理N2 P2 K2产量最高,每667 m2为556 kg,比不施肥处理N0P0K0增产83 kg,增产17.5%;每667 m2有效穗数增加5.99万穗,结实率提高1.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在相同养分情况下,对云南美国嘉吉二铵、美国二铵与群众的习惯施肥在水稻上进行肥效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美国嘉吉二铵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比美国二铵处理的水稻增产3.10%,比习惯施肥增产7.10%。美国嘉吉二铵、美国二铵和习惯施肥分别比对照(不施肥)增产75.62%、70.32%和63.96%。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合理施用磷酸二铵有利于促进水稻的有效分蘖和有效穗,抑制无效分蘖,增加实粒数和千粒重;配施美国嘉吉二铵与习惯施肥相比实粒数增加6.70~8.00粒,千粒重增加0.2~0.4g。美国嘉吉二铵新增产值最高,投入产出比达1∶6.29,而美国二铵和习惯施肥处理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5.95和1∶6.40,美国二铵投入产出比最低。  相似文献   

18.
陈永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1972-1974,1986
[目的]探索总结肥西县乃至江淮地区中籼稻高产栽培模式。[方法]依据省级水稻苗情监测项目,从生产实际出发,利用差异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积极调查研究秧苗素质、秧田施肥、大田移栽质量和水稻生育关键时期的茎叶变化、大田施肥等对中籼稻产量的影响。[结果]适当早播、减少播量、增加秧龄和控制苗高等均有利于中籼稻产量的提高;增加秧田施肥总量,重施基肥,适量施用断奶肥和送嫁肥能显著增产,施肥量不足和施肥方法不正确是引起中、低产田形成的原因;增加基本苗是获得高产的有效手段,穴苗数偏少和基本苗不足是导致中、低产田形成的根本原因;适当增加有效分蘖临界期叶龄对增加产量有利;保持抽穗期合理的有效茎蘖数、增加抽穗期的叶龄有利于增产;增加大田施肥总量及N肥、P2O5肥、K2O肥、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施用量等能显著增产,前期肥力不足,后期脱肥快,很难促蘖成穗,是中、低产田产量偏低的原因;有效穗数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培育高素质秧苗、保持合理的大田基本苗数、配套科学合理的肥水管理,是争取较高的有穗数、夺取高产的必须措施。  相似文献   

19.
侧深施肥搭配缓控释肥对水稻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肥效试验, 研究了侧深施肥+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同施肥量下, 侧深施肥技术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化肥侧深施用的水稻产量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较化肥浅施高11.5%和10.2%, 缓控释肥侧深施用的水稻产量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较缓控释肥浅施高16.1%和14.0%。同等施肥方式下, 应用80%常规用量的缓控释肥替代化肥, 水稻产量未显著降低。侧深施肥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措施, 缓控释肥具有减少肥料用量的作用, 实践生产中建议采用侧深施肥+缓控释肥的方式以提高水稻产量、减少化肥投入。  相似文献   

20.
水稻配方施肥在早稻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水稻配方施肥处理比习惯施肥的早稻增产稻谷1546.5 -1717.5 kg/hm2,增产率为21.55 %-25.51%.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合理施用氮磷钾的比例有利于促进水稻的有效分蘖和有效穗的形成、抑制水稻的无效分蘖,延长生育期,从而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水稻配方施肥比习惯施肥多收1994.65-2748.59元/hm2,水稻配方施肥的投入产出比达到1∶9.68-9.91.设计的两种配方施肥方法,从示范结果看两方案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