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旱育秧栽培法是将传统的水育秧改为旱地育秧,从而提高了秧苗的素质,增强了抗逆性和苗发根力,培育出根系发达的壮苗。一、水稻旱育秧技术1、苗床准备苗床选择:旱育秧是在接近旱地条件不育秧,对苗床土壤要求高。苗床宜选择在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地下水位不高的地方,要求土壤透性好,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团粒结构好、疏松通气。  相似文献   

2.
水稻旱育秧栽培法是将传统的水育秧改为旱地育秧,从而提高了秧苗的素质,增强了抗逆性和苗发根力,培育出根系发达的壮苗. 一、水稻旱育秧技术 1、苗床准备 苗床选择:旱育秧是在接近旱地条件不育秧,对苗床土壤要求高.苗床宜选择在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地下水位不高的地方,要求土壤透性好,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团粒结构好、疏松通气.  相似文献   

3.
水稻旱育秧栽培法是将传统的水育秧改为旱地育秧,从而提高了秧苗的素质,增强了抗逆性和苗发根力,培育出根系发达的壮苗。一、水稻旱育秧法1、苗床准备苗床选择:旱育秧是在接近旱地条件不育秧,对苗床土壤要求高。苗床宜选择在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地下水位不  相似文献   

4.
主要优点是秧龄短、秧苗壮,管理方便.可机插、人工手插,工效高,质量好.可育苗集约化,生产专业化.省种、省水,经济效益高.适合于不同生产体制采用. 1、秧田地的选择 秧田地的选择由于是旱育苗,苗床始终不保持水层.选择地势较高、平坦、含盐碱低、渗水适中、排灌方便的秧田地.  相似文献   

5.
<正>1、苗床准备苗床选择:旱育秧是在接近旱地条件不育秧,对苗床土壤要求高。苗床宜选择在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地下水位不高的地方,要求土壤透性好,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团粒结构好、疏松通气。2、苗床的制作与施肥:床土培肥依田地类型而定。菜园地培肥的做法是:秋冬空茬后,亩施稻麦秸秆为主的腐熟有1500公斤,播种前7-10天施尿素15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氯化钾15公斤或苗床专用肥50公斤。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水稻机插秧苗土调理剂一机插育秧宝在苗床上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机插育秧宝对秧苗素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土壤调理剂培育机插秧苗可以起到良好的营养、化控、调酸、防病的作用,较短秧龄期达到整齐健壮、盘根好的机插标准,是一种科技含量高,功能全的机插育秧专用产品。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水稻育秧基质为研究对象,对越城区应用较多的2种育秧基质育秧与本土育秧对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进行田间试验,从秧苗素质、水稻产量、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适合越城区水稻生产的育秧基质。试验结果表明:与本土育秧比,育秧基质育秧可促进秧苗生长,表现为秧苗粗壮、茎基宽、绿叶数多,根系较发达、白根多,秧苗素质明显提高;秧苗盘根结实,插种后漏插率低,基本苗多,分蘖发生早,低节位分蘖多,穗大,有效穗数足,增产作用明显;插种后秧苗返青快、植株生长好,有效穗多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主要优点是秧龄短、秧苗壮,管理方便。可机插、人工手插,工效高,质量好。可育苗集约化,生产专业化。省种、省水,经济效益高。适合于不同生产体制采用。  相似文献   

9.
育秧环境与秧龄对杂交籼稻秧苗生长及机插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育秧环境和秧龄对杂交籼稻秧苗生长及机插质量的影响,以F优498为材料,采用三因素裂裂区设计,通过田间苗床和温室大棚苗床温湿度和光照的比较,研究不同育秧环境20、30和40d的3个秧龄以营养土和恒奥达基质作为载体的杂交籼稻秧苗生长特性和机插质量。结果表明:温室大棚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昼夜变化趋势与田间苗床一致,且其昼夜变化滞后于田间苗床,是一个平均温度高于田间苗床且极寡照的育秧环境;温室大棚培育秧苗生长呈2段性,前段生长快,后段生长缓慢,机插漏秧率和浮秧率分别比田间秧苗低4.29和2.73个百分点,每穴苗数比田间秧苗高22.22%,总体机插质量较好;30d秧龄秧苗漏秧率最低、每穴苗数最高,适合机插,而40d秧龄秧苗漏秧率、伤秧率和浮秧率均最高,且穴苗数最低,机插质量差,但温室大棚能适当控制秧苗生长,更适合培育长秧龄秧苗,增加机插秧秧龄弹性;营养土培育秧苗机插质量较恒奥达基质好,恒奥达基质培育秧苗漏秧率和浮秧率均较高,但由于基质疏松,机插抓秧时不易造成伤秧,可以与温室大棚配套培育秧苗,降低温室大棚培育秧苗的伤秧率;秧苗形态和机插质量受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影响,其中叶面积、叶龄和干物质量受温度影响大,且积温与叶龄呈极显著正相关,机插浮秧率和每穴苗数受秧苗期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等气象条件影响较大,而漏秧率和伤秧率与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旱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困难。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深受农民欢迎。一、栽培方法1、苗床准备旱育秧是在旱土状态下进行育秧,必须选择适宜地块作苗床,并加以培肥,培肥以农家肥为主。标准是手握成团、  相似文献   

11.
<正>水稻旱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困难。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这项技术在各地推广很快,产量比水育秧增产近15%,经济效益明显,深受农民欢迎。1苗床准备旱育秧是在旱土状态下进行育秧,必须选择适宜地块  相似文献   

12.
二晚旱床育秧技术的主要优点是省种、省工、省钱,秧苗秧龄短、秧苗壮,成秧率高,管理方便;操作简单,操作技术易学易掌握,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增收的一项常规栽培技术;栽培技术概括为十六个字四个技术环节:即:选择旱床、种子处理、苗床管理、适时移栽。  相似文献   

13.
一、育秧措施 1.育秧苗床选择育秧苗床选择土壤疏松、肥力高、保水保肥能力强、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管理方便的田块。2.品种选择选择丰产性好、抗逆性强、中熟或中熟偏早、农业部门主推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4.
正壮秧是实现水稻高产、保证机插质量的基础,严把播种关是培育高质量秧苗的前提。为节约劳力、降低成本、减少环节、便于操作,水稻机插湿润育秧是集中育秧和大户育秧的必然趋势。下面介绍水稻机插秧"湿润育秧十步操作法"以及苗床管理技术要点。一、"湿润育秧十步操作法"要点1.选地。选择交通方便,水源排灌有保证,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疏松、半沙半坭、微酸性的冬闲水稻田作育秧苗床地。2.整地。在整地前20-30天,每667平方米(1亩)施粪水1000~1500千克进行土壤培肥。在播种前5~7天,用微耕机反复耕整田块4~5次,做到把泥块整碎整细整绒、田面整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机插早稻大棚育秧播种后不同覆盖物的保湿效果及对水稻成秧率、秧苗素质的影响,为选择机插早稻大棚育秧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特进行了早稻大棚培育机插秧覆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大棚内加小拱棚搭架覆盖增温保湿效果好,有利于种子正常发芽和秧苗生长,成秧率高、缩脚苗比例低,并可提高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旱育秧及大田移栽技术是在水稻育秧稀植浅插和培育壮秧的基础上经过试验、示范获得成功的一项水稻栽培技术。尤其是在近年来姚安坝子持续干旱的情况下,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省水、省工、省种、增产的效果,水稻旱育秧秧苗健壮、根系发达、返青期短,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在实际应用中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技术要点。1选地选择水源方便,土质疏松、肥沃,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能排能灌的田块或菜园地,土质要求选砂壤土,呈酸性或弱酸性土壤。苗床使用水:井水或坝塘水,  相似文献   

17.
水稻苗床调理剂——育秧绿用于机插育秧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笔者调查研究了水稻苗床调理剂—育秧绿用于机插育秧的效果。结果表明,育秧绿与营养土现拌现用,对机插水稻出苗安全,不但提高秧苗素质,还能明显延长秧苗适插期。  相似文献   

18.
机插水稻塑料软盘小苗育秧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有机水稻插秧与小麦茬直播水稻播种季节的矛盾,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我们从江苏省如东县引进塑料软盘小苗育秧技术,并在我区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外冈镇施晋农场和嘉定现代农业园区联华村进行试验示范。软盘小苗育秧是目前机插育秧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具有成本低、质量好、易操作、成功率高等特点。育秧质量关系到浅插、匀插、不缺棵。秧苗素质是夺取水稻优质高产的基础,因此,机插水稻必须提高育秧技术,把好秧苗质量关。  相似文献   

19.
正水稻旱育较好地解决了水育秧的烂秧和秧苗不壮两大难题,对缺水地区更是解决了无水育秧的困难。旱育秧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且秧苗矮壮,根系发达,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1.栽培技术1.1苗床准备旱育秧是在旱土状态下进行育秧,必须选择适宜地块作苗床,并加以培肥,培肥以农家肥为主。标准是手握成团、泥不黏手、落地即散,直观指标是肥、细、松、软、厚。提倡选用菜园地,实行水稻育秧、蔬菜种植、油菜育苗一田化,既能  相似文献   

20.
鉴于水稻秧苗的机插能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故近年来已迅速得到普及。但由于育秧必须使用苗床,因此在育秧期间便占用了相当数量的农田。目前水稻种植者指望能在育秧方面进行较大的技术改进。日本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研制了一种能在土壤中分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