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最早来源于日本,由日本著名水稻专家原正市先生等一批农学家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而提出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黑龙江省稻作技术上的重大改革,将直播转变为插秧,湿润育苗转变为旱育苗,密植转变为稀值,引用的大量科学技术使全省水稻生产都有了巨大的发展。1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发展黑龙江省的水稻旱育栽培技术最早研究于上个世纪50年代,采取温床育苗的方式。最开始采用的是油纸、草帘等覆盖  相似文献   

2.
水稻丰收,培育壮苗是关键,而旱地条件下进行水稻育苗是培育水稻壮苗的有效途径。旱育稀植水稻秧苗技术是稻作技术上的一次突破,这项技术变直播为插秧,变湿育苗为旱育苗,变密植为适当稀植,这一技术使水稻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从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旱育稀植是水稻高产栽培综合技术的简称,除其他生产环节外,旱育壮秧应该是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水稻育秧方式选择、育苗秧地的选择、苗床制作与培肥、播种、秧苗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以期为水稻旱育稀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旱育秧育苗专用肥育苗伴侣是水稻旱育稀植的新型专用肥,可对旱育秧苗床进行有效培肥,改进养分平衡,增加旱育秧床土持水能力,控制病虫危害,提高秧苗素质,是适应我国不同稻区和不同茬口的水稻旱育秧育苗高效物化技术产品。探讨了其在水稻旱育稀植中的技术优势及原理,提出了主要的应用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稻无纺布旱育稀植轻简栽培技术是以水稻无纺布覆盖旱育苗技术为基础和核心的一项集成技术,是水稻育苗技术上的又一次革新,它以水稻育苗专用无纺布取代塑料农膜作为苗床覆盖保温材料,克服了塑料农膜覆盖开闭式育苗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新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梁乃亭,万恩华,魏玉波(新疆农科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与传统的水育密植技术相比,具有省种、省水、省肥、高产、优质等优点。改传统的水育苗为旱育苗,改密植为稀植,改表层施肥为全层施肥...  相似文献   

7.
自推广旱育稀植技术以来,一直采用传统土育苗,不但用土量很大,而且土壤带菌导致苗期病害发生严重。水稻基质育苗技术是一项环保型水稻育苗创新技术,对解决水稻育苗在特殊年份取土难、苗床病害发生重的难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水稻旱育稀植土壤调理剂,是湄潭县农业局青年农艺师吴清毅为配合农业部“九五”期间推广的“十大农业技术”之一——水稻旱育稀植工程配套项目而花数年心血研制成功的。 90年代初,日本农业专家经几十年研究成功的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相似文献   

9.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稻作技术上的一次大的改革,该技术变直播为插秧,变湿润育苗为旱育苗,变密植为稀植,它使水稻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旱育稀植是水稻高产栽培综合技术的简称,除其他生产环节外,旱育壮秧为重要的基础。1、改水田地育苗为旱田地育苗选好秧田地,是培育壮秧、防止烂秧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上水方便,碱性小、土质肥沃的旱田地做秧田。不提倡在本田地育秧。原因:1.1本田土壤长期处于渍水状态,地下水位较高、  相似文献   

10.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一项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它具有省水、省工、省种、省秧田、节本、增产、增收等优点。它大大的提高了玉米的质量和产量,现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水稻旱育稀植技术高产原因一是旱育苗较湿润,育苗和直播的播种期分别提早10天和20天,从而延长了生育期,多争得200~400℃有效积温,这就从根本上克服了黑龙江省生育期短、积温少的劣势,又充分利用了黑龙江省昼夜温差大这一自然优势。  相似文献   

11.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变直播为插秧,变湿润育苗为旱育苗,变密植为稀植。水稻旱育稀植是水稻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的简称。主要是以优良品种为前提,旱育壮秧为基础,早插稀植为中心,足肥浅灌为保证。一、培育壮秧1选用良种:选用标准是,熟期适当,高产优质,抗病耐肥,分蘖力较强和矮秆叶直立。品种是旱育稀植的前提条件,而且是优质米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只有熟期适当,才能充分利用当地热量资源,并在高温时段安全抽穗,确保在气温下降到13℃前安全成熟。较强分蘖力  相似文献   

12.
水稻旱育苗及壮秧营养剂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自育苗移栽技术应用以来,其配套育苗技术的研究也随之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重视,自从旱育稀植技术进入我国以后,育苗技术更新换代很快,同时也有效的减轻了各种病虫害的危害,对广大稻农增收节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寒地水稻育苗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总结,对现有的育苗技术进行改进,也为将来的育苗技术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龙镇农场应用旱育稀植技术栽培水稻过程中,存在技术与管理方面的问题,这里就龙镇农场应用旱育稀植技术在育苗、苗床管理、插秧及本田管理出现的问题讲解了正确的操作与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北方寒地养鱼稻田的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旱育稀植是1981年方正县引进的技术,经过多年的试验,总结出适于我国北方实际的高产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变直播为插秧,变湿润育苗为旱育苗,变密植为稀植,变低产为高产的科技进步。稻田养鱼后,必然要打破单一种稻的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鱼在稻田里生长也与水稻栽培技术发生矛盾。但是,根据鱼稻共生原理和“以稻为主,兼顾养鱼”的原则,这种矛盾在人们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下是完全可以解决的,而且还能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正>水稻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年均种植面积550万亩以上。多年来本市一直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水稻育苗过程中大量采用优质旱田土和山地腐殖土做育苗土,导致土壤耕层和植被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受损。为探索新型水稻育苗基质替代传统土壤的水稻育苗方式,实现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本文特进行了3种不同水稻育苗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推广应用的水稻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6.
水稻旱育稀植是水稻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的简称。它是将直播变为插秧,将湿润育苗为旱育苗,将密植为稀植。其原则主要是以优良品种为前提,旱育壮秧为基础,早插稀植为中心,足肥浅灌为保证的新型栽培技术。本文介绍了该技术主要环节和要求,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市属北方一季粳稻区,早春育苗插秧季节干旱,降水偏少.现有稻田面积60余万亩,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及水稻覆膜湿种技术在全国属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8.
自推广旱育稀植技术以来,一直采用传统土育苗,不但用土量很大,而且逐渐掠夺旱田耕层土壤,土壤植被破坏十分严重.为探索新型环保绿色的育苗途径,2011年在分公司试验站进行了水稻新基质无土旱育苗试验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黑龙江省的高产、高效、优质的粮食作物、经过多年的发展,以旱育稀植技术为主导的综合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由直播向育苗、由湿润育秧向旱育秧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0.
<正>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在我地区推广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已有二十年的历史。截至目前,已经历了小棚育苗、中棚育苗、大棚育苗、平地育苗、高台育苗、两段式育苗、稀植、超稀植、抛秧、钵体摆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