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石佛寺人工湿地的保护和管理目标,从生态系统特性、功能特性和扰动特性3方面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个评价指标,提出5级评价标准来建立石佛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石佛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各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结果表明:石佛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Ⅱ级,属健康状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并对湿地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为湿地管理和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10项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标,引入信息熵理论确定指标权重,建立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模型,运用综合健康指数法对沂河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沂河目前综合健康指数为0.582,处于亚健康状态.评价结果基本切合实情,可见该方法是可靠的及适用的.评价结果也为沂河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贾鲁河流域郑州段水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贾鲁河流域郑州段水域生态健康的主要制约因子,以为水域生态系统修复提供参考,采用综合指标体系法,在环境保护部《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技术指南(2013试行)》基础上,制定贾鲁河流域郑州段水域生态健康评估的指标体系,结合遥感解译、采样监测及实际调查数据,对区域内4个评价单元进行了水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结果表明,贾鲁河流域郑州段水域生态健康整体处于"较差"水平,上游索须河和源头段水域生态健康状况优于中下游的市区段和中牟段,主要限制因子为河道连通性,其中市区段水质状况指数影响更显著;水域生态系统健康压力主要来源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和生态需水保证率。贾鲁河流域郑州段水域生态修复应重点从补充生态需水、保障河道连通性和控制入河污染物3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以水量、水质、河岸带、物理结构和水生生物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求得各评价指标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构建评价模型,对六盘水市水城河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城河生态系统健康处于不健康等级,最大隶属度值为0.259 5,为六盘水市水城河的规划和治理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PSR模型的唐山地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目前生态系统管理和宏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区域尺度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探讨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和模糊数学法,以唐山地区为例,并以秦皇岛和承德地区为参比,对3个区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评价,明确了唐山地区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制约因子,并为唐山地区的生态规划与管理提供了可靠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江苏省河流健康状况,提出一种新的河流健康评价方法体系,即预测-综合指标评价模型,此模型由3种预测方法和3种综合指标方法构成。首先对江苏省16条骨干河流进行探索性评价,筛选模型体系中对江苏省河流健康评价的最适方法,再将精简后的模型应用于江苏省整体河流的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河流总体处于"亚健康"(Ⅱ等)水平,故需重视河湖健康管理、维护河流健康。  相似文献   

7.
RBF与GRNN神经网络模型在河流健康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符合区域中小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基于RBF与GRNN神经网络算法原理,分别构建RBF与GRNN神经网络算法的河流健康评价模型,采用内插法构造网络训练样本,将河流健康分级评价标准值作为“预测”样本进行“预测”,并将结果作为河流健康等级评价的划分依据,对文山州区域中小河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①RBF与GRNN神经网络模型对区域中小河流健康评价结果完全相同,与BP神经网络评价结果基本相同,表明研究建立的河流健康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均是合理可行的,同BP网络算法相比,RBF与GRNN神经网络模型有收敛速度快、预测精度高、不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优点,且调整参数较少,只有一个SPREAD参数,可以更快地预测评价网络,具有较大的计算优势。②文山州区域主要河流健康评价等级为Ⅱ~Ⅲ级,即处于健康与亚健康之间,客观反映了区域中小河流健康状况,可为区域河流的可持续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的概念及内容,运用PSR模型分析了唐山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其制约因子,建立了唐山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2004~2012年唐山市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及PSR分项指数并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近年来唐山市生态健康程度正由亚健康状态转向健康状态;对唐山市2013~2020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做出预测,结果显示唐山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呈良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河湖健康评估能够判断和评价河流的健康状态,不仅有助于河流管理决策者确定河流管理活动,还能够为河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在分析贵州省六硐河河流健康内涵及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由河流物理特征、水文水资源特征、水质状况、水生生物、社会服务功能等5个准则层和15个指标集组成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估方法相结合,计算得到六硐河健康评估得分。结果表明,六硐河健康评估总得分82.32分,划分的8个河段的河流完整性得分范围在82.91~89.34分之间,整个六硐河流域总体处于健康水平,但仍然有部分河段部分指标处于不健康状态,应采取预见性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河流生态系统破坏的发生或发展,显著降低生态系统朝着不可恢复状态发展的概率和生态修复投入。  相似文献   

10.
河道生态需水量是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浑河生态系统的健康受到威胁。以受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较大的浑河中下游河段作为河道生态需水量研究的重点区域,采用月保证率法和鱼类生境法计算中下游河道不同等级的生态需水量,通过Tennant法验证了计算成果的合理性。最终确定了浑河中下游河道最小、适宜和理想等级生态需水量,并分析了浑河河道生态需水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位于辽宁北部的清河、汎河流域11个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为基本评价单元,依据水生态系统健康的特点、内涵及研究区域的生态特征,构建了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层次分析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结合模糊数学模型对清河、汎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汎河流域4个水生态功能区中,有3个处于“健康”状态(IV-5-2、IV-5-3、IV-5-4),1个处于“一般”状态(IV-5-1)。清河流域7个水生态功能区中,有1个处于“健康”状态(IV-5-11),2个处于“亚健康”状态(IV-5-10、IV-5-12),2个处于“一般”状态(IV-5-9、IV-5-13),2个处于“疾病”状态(IV-5-8、IV-5-14)。利用科学的评价模型结合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为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时空尺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空尺度的确定对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极其重要。为给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在借鉴河流、湿地等时空尺度分级的基础上,初步明确了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微观、中观、宏观空间尺度以及短、中、长、极长时间尺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宁夏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以宁夏重点湖泊为对象,利用多指标体系评价法,建立宁夏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湖泊综合评判方法,对宁夏重点湖泊进行生态健康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沙湖、星海湖、阅海、腾格里湖为亚健康状态,鸣翠湖和宝湖为健康状态.同时根据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结果,分析各湖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济南趵突泉泉域分布着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和五龙潭四大泉群,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四大泉群泉流量总体呈衰减趋势,泉流量由50年代的36.6万m3/d衰减到近年的8~12万m3/d。泉水基流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径流流量,是下游河道的重要补水来源,是维持河道与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保障。利用基流分割法,对趵突泉泉群泉流量数据不同频率年进行分析计算,确定稳定的基流指数,计算不同水平年的泉水基流量;利用拐点法计算了济南泉群下游河道的生态需水量;分析了泉水生态基流量和河道需水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济南市的岩溶泉水对河流、湖泊等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济南市泉水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提出北运河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及评估方法,采用2007年相关调查统计资料,对北运河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估算.得出2007年北运河水生态系统服务平均总价值41.08亿元,其中,直接服务价值占24.03%,间接服务价值占75.97%,为当地政府在北运河水生态方面的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合理评估石葵河流域健康现状,构建了由河岸特征、河岸植被、河流水文特征、流域形态特征和社会经济5个标准层及19个评价指标组成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各个指标所对应的评价标准。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依据构建合理的评价模型对其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石葵河流域健康综合评价指数EI为3.75,处于基本健康状态。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河流改善的建议,为石葵河的河流规划、管理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湟水河西宁段河流综合自然状况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流生态系统作为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支持系统,保持河流的自然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湟水河西宁段高原半干旱区河流的特点,选取26个定性、定量指标组成的高原半干旱区河流自然性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从地貌特征、生态特征、水文特征、社会服务功能四个方面对湟水河综合自然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评价河段中28%的河段处于近自然状态,39%的河段处于退化自然状态,33%的河段处于人工状态,湟水河西宁段总体处于退化自然状态。此外,在验证结果中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与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所建立的河流综合自然评价指标体系可应用于其它高原半干旱区河流的自然性评价,为后续河流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