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7 毫秒
1.
  张路 《山东农机化》2001,(15):24-24
由电器引起的火灾,电器设备和导线往往带电燃烧,火势蔓延很快,且扑救非常困难,危险性很大因此,在使用电器时要特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7月11日深夜,某市一小区电缆井失火,造成7人死亡12人受伤的严重事故,给电力生产人员带来极大的警示。现在高层小区众多,电缆应用十分广泛。电缆的外裸材料为丙类具有火灾危险的可燃烧体。一旦电缆着火,就会造成火灾蔓延,不但引发停电事故,而且产生大量的浓烟和有毒气体,威胁人的生命安全。为了预防电缆火灾事故,需要从设计、施工、运行3个方面做好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3.
1 电力电缆火灾事故的特点 当电缆发生火灾事故时,火势凶猛,燃烧迅速,烟气危害大。电缆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氯化氢等有害气体。氯化氢气体会形成稀盐酸附着在电气元件上,使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下降,甚至引起短路事故,电气元件遭到稀盐酸的腐蚀后清除困难。另外,由于电缆周围活动区域狭小,造成扑救困难,修复时间长,损失严重。 2 电力电缆火灾事故的原因 2.1 电缆隧道堆放杂物,电缆或电缆支架上积灰过厚,电缆隧道有可燃气体、可燃液体泄漏等,经高温或明火引燃,发生火灾或爆炸。 2.2 电缆与热力管道距离过近或电缆长期过负荷,温度过高使绝缘材料老化,造成绝缘性能下降,击穿引燃。  相似文献   

4.
怎样扑救电气火灾发生电气火灾时,由于带电燃烧快,蔓延迅速,又因带电而使扑救有一定困难,故电气火灾的危害性很大,扑救电气火灾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停电扑救,一种是带电扑救。1停电扑救发生电气火灾时,采取停电扑救是比较理想的,这不仅会防止火势的蔓延,而且为...  相似文献   

5.
1 电力电缆火灾事故的特点当电缆发生火灾事故时 ,火势凶猛、燃烧迅速 ,烟气危害大 ,电缆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氯化氢等有害气体。氯化氢气体会形成稀盐酸附着在电气元件上 ,使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下降 ,甚至引起短路事故 ,电气元件遭到稀盐酸的腐蚀后清除困难。另外 ,由于电缆周围活动区域狭小 ,造成扑救困难 ,修复时间长 ,损失严重。可见电缆火灾事故的严重性。2 电力电缆火灾事故的原因(1) 电缆隧道堆放杂物 ,电缆或电缆支架上积灰过厚 ,电缆隧道有可燃气体可燃液体泄漏等经高温或明火引燃 ,发生电缆火灾或爆炸。(2 …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应用,高层建筑越建越多,越建越高,建筑物内各种电气、电子系统也日趋复杂。在这些建筑中,由于导线、电缆成束地架设在金属桥架上,如果导线电缆着火,后果则不堪设想。当导线、电缆事故导致的高温达到800~1100℃时,对高层建筑的威胁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发生电气火灾时,由于带电燃烧快,蔓延迅速,又因带电而给扑救造成一定困难,故电气火灾的危害性大。扑救电气火灾的办法有两种: 一、停电扑救 发生电气火灾时.采取停电扑救是比较理想的办法。这不仅能防止火势蔓延,而且能为扑救人员创造安全条件。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地区电力电缆普遍敷设在地下电力电缆隧道内,隧道内电缆敷设一般采用电缆输送机敷设的方式,但电缆从电缆盘上至电缆隧道井口位置的电缆敷设,普遍采用铁管和单滚轴临时搭设的方式。近年来,北京地区220 kV及以上电缆普遍应用,2014年的海淀500 kV电缆工程更是北京地区首个500 kV电缆工程。220 kV电缆及500 kV电缆截面普遍较大,重量较沉,在进行电缆敷设的过程中,如果采用原有电缆盘至井口的搭设方式,由于电缆截面大,重量沉,此部位会对电缆护层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9.
《农村电气化》2003,(4):45-45
(1) 及时切断电源 :断电的方法可根据发生火灾的情况而定。假如个别用电器短路起火 ,可立即将用电器的开关关掉 ,起到切断电源的作用。假如是涉及整个电路的燃烧 ,就要拉掉总开关 ,切断总电源。如果离总开关太远来不及拉断 ,就应采取果断措施将远离燃烧点处的电线用正确方法切断 ,切勿用手去揪。正确的方法是站在木凳上用有绝缘柄的尖嘴钳、剪线钳等绝缘工具切断电线。待火势脱离电源之后才可用灭火的常规方法灭火。没有灭火器条件的可以用水灭火。(2 ) 不能直接用水灭火 :电气设备着火后 ,不能直接用水灭火。因为水中含有导电杂质 ,喷在…  相似文献   

10.
做好电缆防火技术研究,有助于城镇供配电网的稳定运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探讨城镇供配电网电缆防火问题,分析电缆火灾的形成原因,并阐述几点关于供配电网电缆防火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11.
1电气火灾的防范.为了预防和减少电气火灾,应在线监测220/380V供电线路的绝缘状态,可以使用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进行漏电检测并实施报警。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一旦漏电并超过额定值时,报警器立即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显示漏电电流大小。从发生接地电弧到引起火灾以至火势蔓延,需要一段时间,这有足够时间去检查并排除故障提前预报,能有效地避免电气火灾的发生。报警但不切断电源,可以避免电源开关跳闸引起整个建筑物的停电,既保证了用电安全又保证了供电的不间断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家中的家用电器越来越多,用电量急剧增加,因家庭供电线路、使用家用电器等原因引起的电气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家庭电气原因引起的火灾具有燃烧猛烈、火势蔓延迅速、烟雾弥漫且含有毒气体,易爆炸等特点。因此,农家电气火灾往往造成家用电器损坏、  相似文献   

13.
如果内燃机技术状态良好,在正常负荷时,排气管排出的烟色应该是无色的或者带点淡灰色。排气管冒黑烟是由于燃料未能完全燃烧,产生的黑色炭粒排出所致。因此,任何影响燃料完全燃烧的因素,都会使排气管冒黑烟。燃料在气缸内完全燃烧需要有一定的条件。1.适合的燃烧温度。柴油机是靠压燃着火的,如果压缩终了的温度低,就会直接影响喷人气缸的柴油不能迅速自然着火,推迟燃烧因而排出未能完全燃烧的炭粒。要使气缸压缩终了具有适合的温度,压缩系统必须密封良好,能够产生足够的压缩压力。  相似文献   

14.
正1变电站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1无人值班,导致消防安全隐患目前变电站逐渐向全自动化和无人化发展方向,也就是不需要有值班人员在变电站站内值班,只须值班人员定期巡视检查变电站周边的情况,检测变电站中基本设施是否正常。也正是因为无人值班,导致在火灾发生之后,如果变电站内的安全消防系统没有正常工作,或者反应不灵敏,那就会导致火灾蔓延,而人员不能及时发现火灾,这就很有可能造成火势的扩大,从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相似文献   

15.
快速压缩机试验台架设计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了一套快速压缩机试验台架,并进行了压缩性能试验。在分析液压缓冲、驱动压力等因素对快速压缩机试验台架性能的影响,并进行压缩性能优化后,快速压缩机压缩平均速度大于8 m/s,燃烧缸内压缩温度的可控范围为650~1 120 K。使用DME-O2-N2混合气进行了快速压缩机的燃烧性能试验,观察到了混合气两阶段放热现象与两阶段着火延迟期。在不同的压缩比、压缩温度与压缩压力条件下,对DME-O2-N2混合气两阶段着火延迟期、总着火延迟期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初始压力下,随着燃烧缸内压缩温度与压缩压力的增加,DME-O2-N2混合气的第一阶段着火延迟期与总着火延迟期均缩短;在相同压缩温度下,燃烧缸内压缩压力的增加导致混合气第二阶段着火延迟期与总着火延迟期均缩短,混合气第一阶段着火延迟期略有缩短。  相似文献   

16.
农村发生火灾,如火势不大,可先采用自救方法及时扑灭;若火势难以扑灭,应在逃生后迅速拨打火警119电话.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报警后派专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拨打火警电话后,一定要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及时组织救火,万万不能一味等待消防车,以免损失加大、增加救火难度.  相似文献   

17.
电气火灾是因电流热量、电火花、电弧等直接引起. 1.形成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 (1)短路电气设备发生短路故障时,一方面是电流急剧增加,短路电流比正常工作电流大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电气设备的温度迅速上升.当温度达到绝缘材料的燃点时就会导致燃烧.另一方面在短路处不仅产生电火花、电弧,且温度更高可使金属熔化,导致附近的物体燃烧形成火灾.  相似文献   

18.
周汉勇  杨勇 《农村电工》2012,(12):27-27
1电缆线路运行的监视(1)定期检查并记录电缆表面温度(包括电缆、土壤、接头和大气温度),以确定电缆是否过载。电缆要经常进行温度检查,一般每月1次。当测量电缆温度不正常时,应分析查找其原因,并采取适当措施。同热力管道接近或交叉的电缆,对其周围土壤应进行特殊温度监视,一般每月2次。(2)定期测定负荷。无人值班的变电所电缆负荷的  相似文献   

19.
<正>1产生凝露与侵蚀的原因受所处地下环境影响,农网电缆线路部分分支箱、环网柜常年积水,雨季来临时大部分分支箱、环网柜内凝露严重,使电缆分支箱、环网柜侵蚀严重,对线路安全运行构成了极大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电气火灾是因电流热量、电火花、电弧等直接引起。 1.形成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 (1)短路 电气设备发生短路故障时,一方面是电流急剧增加,短路电流比正常工作电流大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电气设备的温度迅速上升。当温度达到绝缘材料的燃点时就会导致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