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目的]研究烟草栽培土壤因子对烟草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的影响。[方法]检测山东日照和临沂烟区烟草根际土样理化性质,分析各土壤因子与烟草AM真菌定殖率、孢子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日照和临沂烟草土样均含有土著AM真菌孢子;AM真菌孢子数与定殖率呈现非显著性负相关;土壤中的碱解氮与有机质含量对烟草AM真菌定殖率具有负相关性,有效磷、速效钾、pH和蔗糖酶活性则具有正相关性。随着速效磷、速效钾以及碱解氮含量的增加,AM真菌孢子数降低,而适量的有机质有利于提高土壤AM真菌孢子数。[结论]影响烟草根系生长的土壤条件对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数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广西百色生姜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与生姜的共生情况及其与根际土壤因子的关系,为筛选对广西生姜有促生及防病效果的菌株及推动AM真菌在生姜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7月在广西百色生姜种植区采集5份生姜根际土壤样品和根系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菌根侵染率和AM真菌孢子密度,并对AM真菌孢子进行形态学鉴定,研究AM真菌的定殖特性及物种多样性。【结果】不同采样点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土壤pH为4.95~6.37,土壤全氮、速效磷、有机质和交换性镁含量分别为0.175%~0.327%、8.5~95.0 mg/kg、25.1~40.0 g/kg和0.51~3.61 cmol/kg。不同采样点的生姜根系均有AM真菌定殖,定殖率在3.23%~29.06%。5个采样点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8属13种,包括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3种、球囊霉属(Glomus)2种、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3种、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1种及未知种属4种。优势种Rhizophagus mosseae在5个生姜采样点的土壤中均有分布。AM真菌孢子密度为44~288个/20 g干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根系内AM真菌定殖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01,P<0.01),孢子密度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03,P<0.05)。【结论】不同采样点生姜根际土壤具有较丰富的AM真菌资源,AM真菌物种多样性差异明显,新植生姜地块的AM真菌孢子密度大于连作生姜地块,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是影响生姜根际AM真菌群落组成和分布的主要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子午岭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刺五加根系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性,按照线性布点方式随海拔升高选设6个典型样点,测定了刺五加根围土壤理化性质,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结果表明:刺五加根围0~30 cm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42.86 mg/g,土壤速效氮平均值为52.97μg/g,土壤速效磷平均值为12.15μg/g,土壤速效钾平均值为125.43μg/g。刺五加根围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密度为14.35个/g干土,刺五加根中丛枝菌根真菌菌丝侵染率平均值达81.62%,丛枝侵染率平均值为14.57%,根围丛枝菌根真菌生态分布随海拔高度增加无显著差异,显示出刺五加与AM真菌良好的共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荒漠地区AM真菌生态作用及其与沙生植物的互作关系,为AM真菌资源的合理利用及荒漠环境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毛乌素沙地东北缘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鄂尔多斯沙地草地生态站设立样地,于2007年4,8和10月,采集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根围0~10,10~20,20~30,30~40和40~50 cm土层土样,分离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并测定相关土壤因子,系统研究油蒿根围AM真菌的时空分布。【结果】AM真菌在油蒿根系的总定殖率(86.9%)和丛枝定殖率(24.8%)均较高,说明二者间有良好的共生性;油蒿根围AM真菌孢子密度和定殖率随季节和土壤深度的变化而具有明显的时空性差异,并与土壤微环境显著相关。油蒿根围0~40 cm土层的菌丝定殖率和泡囊定殖率均较高且无显著变化,丛枝定殖率以30~40 cm土层较大。AM真菌孢子密度、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最大值均出现在0~20 cm土层,并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AM真菌孢子密度、土壤速效磷含量、速效氮含量及土壤酶活性均随时间积累而增加,于10月份达到最大值。AM真菌孢子密度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及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丛枝定殖率与有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及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均呈显著负相关,仅与pH显著正相关。【结论】AM真菌对提高寄主植物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维护荒漠土壤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广西东南沿海蔗区根际土壤AM真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广西东南沿海甘蔗种植区北海和钦州两地甘蔗根际土壤中从枝菌根真菌(AM真菌)的分布状况,为广西甘蔗AM真菌资源保护和优势菌株的筛选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蔗区甘蔗根际5~20 cm土样,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AM真菌孢子,根据形态结构鉴定孢子种属.[结果]分离出6种类型AM真菌孢子,其中球囊霉属两个类型,无梗囊霉属3个类型,盾巨孢囊霉属1个类型.[结论]供试蔗区根际土壤AM真菌群落中,无梗囊霉和球囊霉属占优势,A.sp1在两地蔗区出现数量最多,为共有种,两地蔗区特有种:钦州为未定种A.sp2,北海为S.gregaria.  相似文献   

6.
对青海省民和、大通、湟中、海北4样地燕麦根际AM真菌空间分布和土壤成分测定分析表明,燕麦可与A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AM真菌不同指标和孢子密度与样地生态条件密切相关。侵染强度最高在民和,丛枝丰度、泡囊丰度和菌丝丰度在海北最高,地孢子密度最大值在湟中,且最大值均发生在0~10 cm土层,0~30 cm土层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孢子密度与AM真菌各项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侵染强度与有机质和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丛枝丰度与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泡囊丰度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孢子密度与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影响西藏高原草地植物AM真菌分布的环境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环境因子对西藏高原中部地区草地植物AM真菌的影响进行的研究表明:不同土壤类型中AM真菌孢子密度的变化特征表现为山地灌丛草原土和高山草原土〉草甸土〉高寒草甸土的趋势;土壤质地对AM真菌孢子密度的影响明显大于土壤类型,轻砂土植物根围土壤孢子密度最高平均达55个/100g土;土壤pH(6.0-8.7)与植物根围土壤孢子密度、茵根侵染率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5,n=17)和正相关(r=-0.28,n=17),与茵根侵染强度和植物根系丛枝丰度缺乏明显的规律性;土壤有机质与AM真菌孢子密度呈负相关(r=-□0.4,n=17);土壤有效磷含量在7.8~10.1mgkg。范围时,各寄主植物根围土壤AM真菌孢子密度最高在52~94个/100g土之间;低于或高于这一范围时,孢子密度则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AM真菌孢子密度与茵根侵染率、菌根侵染强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探究入侵植物黄顶菊与土壤环境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沧州献县3个黄顶菊入侵地为样地,研究黄顶菊入侵后土壤因子、AM真菌定殖和生态分布变化规律。[结果]黄顶菊根围AM真菌总定殖率均值为54.2%,定殖强度为46.2%,平均孢子密度为14个/g土,不同样地AM真菌孢子密度和定殖率差异明显,陈庄样地AM真菌泡囊、菌丝定殖率和孢子密度高于其他样地。AM真菌孢子密度、泡囊定殖率与土壤速效氮和磷酸酶呈0.01水平显著负相关,与pH和脲酶呈0.01水平显著正相关;菌丝定殖率和总定殖率与有机碳和球囊霉素呈0.01水平显著正相关,与pH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呈0.01水平显著负相关;AM真菌定殖强度与土壤有机碳和球囊霉素呈0.01水平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呈0.01水平显著负相关;孢子密度与泡囊定殖率呈0.01水平显著正相关;总定殖率、菌丝定殖率和定殖强度之间呈0.01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AM真菌生态分布与土壤因子关系密切。AM真菌的存在有利于黄顶菊的入侵。黄顶菊的入侵改变了当地土壤的性质,使土壤肥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土壤因子对毛乌素沙地豆科植物AM真菌侵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羊柴(Hedysarum mongolicum)、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和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等植物根际土样和根样的采集分析,研究了4种豆科植物与AM真菌的共生状况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植物都有较高的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AM真菌平均总定殖率达77.19%,平均孢子密度为223.7个/100 g土,表明4种豆科植物都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不同植物或不同样地之间,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有一定差异。AM真菌的定殖率与孢子密度无显著相关性;有机质和有效N与孢子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有效N与泡囊定殖率呈显著负相关。认为AM真菌孢子密度和泡囊定殖率可作为荒漠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价的微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气候条件下AM真菌资源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方法】以陕西宁陕、横山的刺槐和小叶杨为材料,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植物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AM)真菌的种属分布,以及土壤因子与其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关系。【结果】(1)在宁陕、横山的刺槐和小叶杨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22种,分别隶属于球囊霉属(Glomus)、原囊霉属(Archaeospora)、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巨孢囊霉属(Gigaspora)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其中球囊霉属(Glomus)为优势属。宁陕、横山小叶杨和刺槐根际土壤中鉴定出的AM真菌种类数目分别为13,13和18,19。(2)有效N、速效P含量与各采样地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呈正相关;有机质含量与横山刺槐根际的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呈正相关,与横山、宁陕小叶杨及宁陕刺槐均呈负相关;pH与横山、宁陕小叶杨及宁陕刺槐根际的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呈正相关,与横山刺槐呈负相关。(3)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宿主植物的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影响程度不同。【结论】不同气候带AM真菌多样性存在差异;不同宿主植物、土壤理化性质对其根际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影响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2006年5月、8月和10月分别从陕西省榆林市沙生植物园样地采集土壤样品,羊柴根围分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和40~50 cm 5个土层,系统研究了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AM真菌菌丝定殖率和丛枝定殖率随时间呈递减趋势,5月份出现最高值;泡囊定殖率随时间变化先升后降,8月份出现最高值;AM真菌孢子密度和定殖率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5月的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土壤因子对AM真菌时空分布有明显影响,土壤速效N和速效P与孢子密度、总定殖率、菌丝定殖率和丛枝定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速效K和有机质与孢子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H值与孢子密度、总定殖率、菌丝定殖率和丛枝定殖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泸州荔枝果园AM真菌菌根及孢子数量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泸州荔枝园AM真菌进行调查,确认荔枝菌根类型,了解果园土壤中AM真菌孢子种群数量的大致情况。[方法]利用"湿筛法"和Phllips&Hayman的方法对3个泸州荔枝果园春季的土壤AM真菌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荔枝菌根是内生菌根,共生真菌为囊泡——丛枝菌根真菌,即AM真菌。春季的菌根感染率在9%~32%之间,普遍低于25%。VA菌根感染率的平均值在15%~21%之间,低于25%。三个荔枝园每25 g土样中AM真菌孢子数平均值为869±76个。[结论]果园生草或对果园进行有机覆盖,是促进荔枝生长,增加荔枝果实产量,改善荔枝果实品质的一种绿色环保途径。  相似文献   

13.
病健人参根际土壤真菌种类及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慧瑛  吕国忠  孙晓东  赵志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79-8279,8291
[目的]深入了解人参根际土壤中的病原真菌种类及其分布规律,分离获得有益真菌种类资源,为人参土传病害防治提供生防菌资源。[方法]统计健康人参植株与根腐病人参植株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种类及数量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各地区人参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种类不完全一致,分离出了18个属的52种真菌。青霉、曲霉是土壤中的常见真菌,镰刀菌Fusarium、柱孢菌Cylindrocarpon是部分人参根腐病的病原菌。[结论]根腐病人参根际土壤中的病原菌(镰刀菌、柱孢菌)及拮抗菌(粘帚霉、枝顶孢)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东乡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方法]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根系微生物生物量碳、氮;采用平板稀释培养法测定群落组成;采用最大或然计数法测定微生物生理群。[结果]东乡野生稻根际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平均值分别为83.02和16.98mg/kg(土),较普通栽培稻低;根际可培养微生物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氮素生理群中氨化细菌〉好氧固氮菌〉反硝化细菌〉嫌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结论]东乡野生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与普通栽培稻相比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四川中江县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与放线菌数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容平  龚国淑  杨皓  卢代华  叶慧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743-13744,13789
[目的]探究四川中江县主要药材种植区土壤真菌与放线菌分布规律。[方法]采集中江县6个药用植物种植基地24个样点的药用植物根际土壤,采用常规方法对土壤真菌及放线菌进行分离与计数,并通过SPSS数理统计软件分析种植方式对数量的影响。[结果]中江药用植物种植区根际土壤真菌数量为(2.11×10^4±7.08×10^4)cfu/g,数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放线菌数量为(1.51×10^5±2.73×10^5)cfu/g,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小。不同的药用植物间土壤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差异不一,表现为丹参土壤真菌数量显著高于白芍,其他差异不明显;4种药用植物间土壤放线菌数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的种植方式对土壤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均有较大影响,表现为混种下其数量显著高于单一种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陕西省武功县的图拉明、威廉姆特2种树莓品种和百胜、黑巴提2种黑莓品种根际AM真菌空间分布和定殖程度,研究了AM真菌分布和定殖与植物种类和土壤因子间的相关性.样品分别从0~10 cm、10~20 cm、20~30 cm和30~40 cm 4个土层中采集.结果表明,AM真菌的空间分布和定殖模式与植物种类密切相关,总体上黑莓与AM真菌的共生能力明显高于树莓,黑莓以百胜定殖率最高,达83%;树莓的威廉姆特与AM真菌的共生能力较图拉明强,定殖率分别为49%和23%.孢子密度最高发生在图拉明根际,平均17个/g土.土壤采样深度对孢子密度和菌丝、泡囊和总定殖率有显著影响,最高定殖率发生在0~10 cm土层,而最大孢子密度出现在10~20 cm土层.孢子密度与菌丝、泡囊定殖率及总定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速效P与菌丝和泡囊定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定殖率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菌丝、泡囊定殖率及总定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碱解N和pH与AM真菌定殖和孢子密度没有显著相关性.AM真菌不同结构的定殖程度和孢子密度,可作为土壤环境监测的微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