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2月7日起,192年国家的领导人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将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据日本《每日新闻速报》2004年12月报道,日本国内主要企业强调,要联合起来致力于削减温室气体,确立排放权交易的新模式,以接受《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生效的事实:尽管日本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离担负起该协议的义务仍有距离。  相似文献   

3.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英国于3月中旬启动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并正式开设了交易市场。这是英国为完成《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温室气体削减义务而实施的一项具体措施。据称,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权推向市场进行交易,在世界上尚属首例。根据《京都议定书》的协议,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权可以按照市场原理进行交易,有能力超额完成削减目标的国家和地区,可以将其超额部分以排放权的形式出售。英国规定,对于制定出5年削减目标的企业及各种经济实体,政府将根据其削减比例给予一定奖励。这一削减目标可…  相似文献   

4.
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做出了规定,在京都议定书进行最后调整、生效之前,各国都在为完成削减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对各发达国家来说,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则不必削减,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分别比1990年增加10%、8%、1%。《京都议定书》给各国规定的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6.
《京都议定书》经过世界各国的不懈努力,历时7年终于在2005年2月16日生效。由于《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各国都在采取相应对策,以便能达到《京都议定书》中的要求。2004年12月1日,日本35家大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了亚洲首个以削减温室气体为目的的基金——“日本削减温室气体基金(JGRF)”。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业产业》2010,(10):44-45
“碳政治”,也称“气候政治”,是一种新型的国际政治模式,来源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鉴于《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各工业化国家碳排放标准2012年到期,各国期望在2009年底哥本哈根会议上签署第二期减排协议。由此,全球围绕碳排放展开了攸关国家发展的激烈博弈,这就是“碳政治”。  相似文献   

8.
叶浪 《国土绿化》2008,(4):24-25
一、关于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第三次会议制定。京都议定书规定:工业化国家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危险,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到2010年。相对于199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全世界总体排放要减少5.2%。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间,欧盟国家应减少8%、美国7%、日本6%、加拿大6%、东欧各国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1%。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2月3日至15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大会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和《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和活动。会议共通过了28项决议,其内容涉及适应气候变化基金、减少发展中国家因森林砍伐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技术转让、能力建设、《京都议定书》下的灵活机制、国家通讯、财务和行政问题以及执行公约的长期行动等。  相似文献   

10.
据澳大利亚入网站2007年11月22日报道: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鲁弗德经济与管理学院塔科尼(LucaenTacconi)副教授呼吁政府支持《京都议定书》到期后的阻止森林破坏和森林退化的活动,并为这些活动设立碳信用市场。  相似文献   

11.
《国土绿化》2005,(3):1-1
以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为核心目的的《京都议定书》2月16日正式生效。由我国国家林业局与意大利环境和国土资源部根据《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CDM)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相关规定而签署的合作造林项目——“中国东北部熬汉旗防治荒漠化青年造林项目”近期将正式实施。《京都议定书》是一部限制世界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国际法案。目前,已有141个国家和区域经济组织批准了议定书。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2月3日至15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大会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和《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和活动。会议共通过了28项决议,其内容涉及适应气候变化基金、减少发展中国家因森林砍伐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2月16~19日,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在浙江林学院举办了“造林绿化与气候变化”研讨会和培训班。这是中国政府核准《京都议定书》后国家林业局首次在行业内进行的关于森林与温室气体排放关系以及“碳基金”、“碳交易”、“碳汇”等问题的研讨交流。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司长魏殿生先生。记者:魏司长,在我国政府核准《京都议定书》后国家林业局随即就“造林绿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举办了研讨会和培训班,请您谈谈其意义和效果。魏司长:1997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  相似文献   

14.
经过国际社会多年的共同努力,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在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又迈进了一大步。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是人类在与气候变暖进行抗争中迈出的第一步。签署议定书的141个国家和地区称赞它是地球的一道“生命防线”!  相似文献   

15.
《世界林业动态》2006,(6):F0002-F0002
2006年2月15日在《京都议定书》生效一周年前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表示,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有能力、而且正在按部就班地实现公约规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温室效应,世界各国于1997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近年来,为了落实《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二氧化碳减排指标,同时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法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木材—建筑—环境”计划。该计划是法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也是法国政府落实《京都议定书》的重要措施。这一计划同时也有助于法国建筑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惟一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将完成第一承诺期。而《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实行和一二期之间的无隙连接问题,成为近几年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两大阵营围绕《京都议定书》的未来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在关于《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中,相关分歧不但没有弥合,反而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温室效应,世界各国于1997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科学研究表明,引起温室效应的主因是二氧化碳气体。要减缓温室效应的发生,一方面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9.
在《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2008年~2012年)即将结束之际,全球更加关注"后京都时代"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安排。2009年12月7日,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代表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参加为期近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共商应对气候变化对策。发达国家碳排放的承诺,发展中国家适当缓解行动,以及减排资金和技术支持问题,成为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会上,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主张和举措备受关注。联合国专门负责气候变化谈判的最高官员德博埃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举措已位于世界前列。"森林既是吸收汇,也是排放源,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减缓和适应双重功能。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计算,1990年~2005年,全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森林面积均是负增长,只有中国在过去15年森林面积不断扩大,蓄积量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森林的固定二氧化碳即“碳汇”功能日渐受到人们关注。最近,联合国号召全球2007年种植10亿株树吸收二氧化碳,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为履行《京都议定书》协议或出于企业社会责任,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如减少使用石化燃油、建立风力发电厂或植树造林等,减少工业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也有许多志愿者和一些航空公司、汽车运输行业等,通过多种方式,来减少因使用交通工具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