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甜叶菊在广东省云浮地区丘陵、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条件,生长状况良好,采用穴盘育苗后6d发芽,14d长出二叶,46d进行大田移栽,167d盛蕾期收获,干叶产量为5730kg/hm~2,种子不能正常繁殖。试验为甜叶菊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种植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投影寻踪是用来分析和处理尤其是非正态、非线性高维数据的新兴统计方法。本文采用投影寻踪法和灰色关联度法,选择甜叶菊干叶单产、叶茎比、干鲜叶比、RA、总甙作为评价指标,对甜叶菊不同打顶时间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投影寻踪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即4个甜叶菊不同打顶时间优劣排序依次为:主茎8对叶时打顶>主茎16对叶时打顶、不打顶>主茎24对叶时打顶,表明甜叶菊在主茎8对叶时打顶的综合性状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3.
甜叶菊在河西冷凉灌区气候条件下,可利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育苗,实现一年一季生产,但由于育苗成本较高,影响了甜叶菊生产效益.针对甜叶菊种子小、育苗难、育苗成本高的问题,结合生产实践.总结出了甜叶菊扦插育苗及根蘖繁殖栽培技术,每666.7㎡可节约育苗成本120元,单茬干叶平均产量可达300 kg经检测化验,甜叶菊叶每百克总甙含量在18g左右,远远高于国内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4.
甜叶菊试管苗移栽初报沈秀丽,张贤泽(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甜叶菊是我国新引进的一种糖源植物,因叶中含有甜叶菊俄,其甜度为蔗糖的300倍,为巳知甜度最高的一种天然甜味剂,无毒、无副作用,可用于食品生产和医药工业。为了提高甜叶菊的产量和筛选出...  相似文献   

5.
2008年任城区为避免甜叶菊因品种退化、施肥不合理、病虫害加重造成产量降低、品质变差,出现卖叶难或叶贱伤农的不利局面,再创甜叶菊产业新辉煌,进行了甜叶菊扦插育苗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已形成从品种更新、扦插育苗到收获贮藏的一整套比较完整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利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不同持续时间涝害对甜叶菊种质材料IS-1、QF-1、青甜杂4、JD-1、AL-4光合作用及干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涝害时间的持续,5份甜叶菊种质材料的叶绿素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及单株干叶产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短时间涝害处理(Ta:5d)对SPAD值、Pn、Gs、Ci、Tr及单株干叶产量影响均不显著;但随着渍水时间的持续叶片SPAD值、Pn表现出下降趋势:在Tb(涝害处理10d)中IS-1、QF-1、青甜杂4、JD-1、AL-4的SPAD值较正常水分处理分别下降21.29%、34.57%、27.84%、23.01%、17.59%,QF-1下降最快,AL-4下降最慢;Pn较正常水分处理分别下降65.88%、78.51%、74.44%、71.68%、59.58%,QF-1下降最快,AL-4下降最慢;Gs与Tr变化趋势与Pn相似,而Ci与Pn变化趋势相反;随着涝害持续时间的持续,甜叶菊单株干叶产量出现下降趋势,不同材料相同时间涝害胁迫单株干叶产量下降幅度不同,表明不同材料对涝害的耐受力不同。  相似文献   

7.
依据历年栽培定植实践,从甜叶菊栽植的地块准备、移栽苗木选择、铺设滴灌带及覆膜、移栽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出了甜叶菊宽膜平作膜下滴灌栽培定植技术,为凉州区推广甜叶菊宽膜平作膜下滴灌栽培定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甜叶菊生产效益的高低,取决于移栽成活率。针对生产实际,从气候及环境因素、栽培模式、田间管理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甜叶菊移栽成活率的因素,总结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甜叶菊新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及糖苷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4个甜叶菊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茎叶产量及糖苷含量进行比较,为不同用途的甜叶菊育种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SR-1,SR-2,SR-3和SR-5共4个甜叶菊品系的株高、茎节长、一级分枝数、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和茎叶干重等进行考察,采用HPLC法测定其干叶ST和RA糖苷含量,并分析了各性状间相关关系。[结果]4个品系间植株形态、茎叶产量及糖苷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ST苷含量和茎叶产量最高的品系为SR-5,RA苷含量和RA/ST值最高的品系为SR-2,综合RA苷含量和茎叶产量考虑,RA苷总量最高的为SR-3。茎叶产量同株高、茎节长、叶宽间相关显著。RA苷含量与干叶产量、干茎产量及茎叶总产量等呈显著负相关。ST苷含量则与各农艺性状间相关均不显著。[结论]提高甜菊的产量会一定程度影响甜叶菊的品质,但仍有可能选出既高产,品质又符合生产所需的优良甜叶菊新品种。SR-5品系可作为较好的药用型甜叶菊品系,SR-2可用作糖用型甜叶菊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0.
移栽是甜叶菊大田生产工作的开始,也是甜叶菊栽植中重要环节之一,适时早栽是促进甜叶菊丰产质优的基础。为探讨甜叶菊在当地的适宜移栽期,1996年我们做了适期移栽的试验,结果简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试验地设在黑龙江省海林农场甜叶菊制种田,土壤为岗地白浆土,有...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甜叶菊的大田移栽成活率,在实际工作中探索采用甜叶菊母根的日光温室假植技术,合理地利用甜叶菊的母根资源,有效地降低了甜叶菊的大田种植成本,提高甜叶菊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2.
就河西走廊地区甜叶菊移栽后白绢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甜叶菊白绢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甜叶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无菌繁殖体系、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选择、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芽分化和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及组培苗的移栽等方面综述了甜叶菊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甜叶菊组织培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甜叶菊形态特征,结合多年栽培经验及水肥一体化技术要求,从种子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病害防治、适期采收、设备维护等方面,研究总结出甜叶菊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旨在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高甜叶菊茎叶的质量,改进甜叶菊收获时的晾晒方法,研究了不同的晾晒方式对甜叶菊茎叶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采用层架式晾晒法,使甜叶菊茎叶的发黑叶片率降低至4.95%,日灼斑叶片率控制在9.62%以内,比地面平摊式晾晒分别降低5.72和7.66个百分点,有效地提高了甜叶菊茎叶的质量,防止了甜叶菊在收获晾晒过程中茎叶发黑现象严重、叶片日灼斑率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666.7 m2施用20、30、40、0 kg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18∶18∶18)4个不同处理的施基肥水平,对甜叶菊的主要农艺性状、茎叶产量及糖苷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666.7 m2施30 kg基肥的条件下一级分枝数、单株茎干鲜重、单株叶干鲜重、干叶产量和RD、RF、RC、DA及总糖苷的含量最高。不同处理间叶宽、RC糖苷和总糖苷均无显著差异。本次试验结果为正确掌握甜叶菊对肥料的需求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甜叶菊组织培养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从外植体和基本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条件,不同激素及其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芽的分化、继代增殖、不定根形成的影响以及组培苗移栽等进行了论述;同时还指出了甜叶菊组织培养的意义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为甜叶菊组织培养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工厂化规模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充分了解甜叶菊的生态适应性,为甘肃甜叶菊生产基地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从江苏、河北、安徽等地引进7个甜叶菊品种进行引种鉴定试验,通过对参试材料的生长特性、产量和甜叶菊糖苷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甜叶菊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西北地区可以广泛种植;引进的ZS-2干叶产量和茎秆产量都最高,达4801.50 kg/hm2和5647.33 kg/hm2;ZS-1的莱苞迪苷A和总苷含量都高,分别为7.69%、12.39%,达极显著水平.综合分析得出,ZS-1甜叶菊糖苷产量最高,可以作为主栽品种在河西推广栽培,ZS-2也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利用植物材料所含碳水化合物分子量信息进行产地溯源可行性。以甜叶菊叶为例,基于两点发现:(1)甜菊苷(STV)为各化学型甜叶菊叶内稳定存在的化合物之一;(2)各材料依某一化合物分子量大小的排序结论与同时依多组分的排序结论一致,以STV分子离子M/Z检出值信息为参照,分析收获时期、收贮方式、品系、施肥及产地等因素对碳水化合物分子量影响。结果表明:甜叶菊叶含STV分子离子负离子M/Z检出值波动幅度受产区影响明显,受收获时期、收贮方式、品系、施肥方式等影响小。相对于品系、田间施肥和收贮方式等引致的碳(δ13C)同位素分馏,生产用水中氘(δD)、氧(δ18O)相对含量对材料所含碳水化合物分子量影响大,因受雨水和灌溉水等影响具有区域特异性,故可利用所含碳水化合物分子量作为植物材料产地溯源标志。本研究为植物材料产地溯源提供了一种相对简捷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不同钾肥处理对甜叶菊生长发育及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不同钾肥处理对甜叶菊生长发育和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钾量的增加,菊株株高、茎粗、出叶速度、叶面积及叶产量均有一定的增加,其中以120kg/hm2施用效果最佳,因此适量的钾肥可促进甜叶菊生长发育和叶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