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不同黄瓜品种设施栽培生长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不同黄瓜品种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秋、冬和冬、春季节的生长发育情况 ,结果表明 ,欧、亚杂交种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弱光下的结实性、根系活力均较高 ,产量高于亚洲系统黄瓜品种 ,优势明显 ,冬春茬平均增产 2 5.8% ,秋冬茬平均增产 2 7.6 %。欧洲系统黄瓜具有节成性好的优点 ,但品种间产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临界低温弱光对黄瓜光合特性及其酶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连续4d单一临界低温15℃/8℃(昼/夜)和临界低温弱光下对黄瓜的光合性状及其酶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单一临界低温下黄瓜各品种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量子产额(yield)、光合速率显著降低,而在临界低温弱光下,叶绿素荧光量子产额上升后又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速度变慢,反映碳同化酶活性的M峰值减弱,RuBp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后又有回升,处理过程中电解质渗漏率降低。处理4d时黄瓜光饱和点显著降低。温度-光合速率曲线变化表明,黄瓜的光合适温发生偏移,表现出低温适应性,品种间以新泰密刺表现出较强的耐低温性。  相似文献   

3.
弱光对春季温室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弱光明显抑制黄瓜的生长发育,主要表现为植株干重降低、茎变细、产量降低、畸形瓜率增高等。弱光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经过弱光处理后的黄瓜幼苗,无论在正常光照下还是在弱光条件下继续生长,其净光合速率均比对照明显降低,而气孔导度和细胞间隙CO2浓度的不同变化说明:在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净光合速率的降低是由气孔限制因素造成的;在正常光照下净光合速率的降低可能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造成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测定发现,弱光处理后,黄瓜幼苗和成株的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弱光胁迫并没有使光合作用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发生实质变化。弱光导致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下降,可诱发光抑制作用。不同的黄瓜品种对弱光胁迫的反应不同,不同的弱光处理方式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也不相同。多组数据表明,自交系Q21耐弱光能力较强,而T94耐弱光能力较弱,这与多年田间观察的结果一致。对光合作用能量吸收和转换起决定性作用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破坏较少,是品种耐弱光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对弱光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保护地品种津优35号、戴多星和露地品种园丰元6号黄瓜幼苗在30 μmol/(m2 · s)光照条件下,光合特性对弱光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弱光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补偿点(LCP)、饱和光照强度(SL)、最大光合速率(Pmax)和暗呼吸速率(Rd)下降,表观量子效率升高(AQY).津优35号和戴多星胞间CO2浓度(Ci)降低、气孔限制值(Ls)升高,园丰元6号Ci上升、Ls降低.弱光导致黄瓜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保护地品种为气孔因素,露地品种为叶肉光合活性下降.RuBPCase活性的下降是黄瓜最大光合速率下降的重要原因.3个供试品种中,津优35号在弱光处理后具有相对较低的LCP和Rd,AQY上升幅度较大,表明该品种对弱光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根区温度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试验对日光温室黄瓜幼苗进行了不同根区温度处理。结果表明,与适温处理(ck)相比,亚适温和低温处理降低了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和全株干重,而增加了地下部干重和根冠比,降低了黄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  相似文献   

6.
弱光下黄瓜苗期两个光合性状与夜间呼吸强度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施黄瓜的生长和产量对光照有很强的依赖性,光照不仅是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直接能源,而且对植株的生长发育过程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一般较低的光补偿点与光饱合点是耐阴植物的重要特征,较耐弱光的品种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说明它们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较强。以6份黄瓜自交系为试材,采用完全双列杂交GriffingⅡ设计配制15个组合研究了弱光单一因子条件下黄瓜苗期光补偿点、净光合速率和夜间呼吸强度的配合力及遗传规律,将6个亲本分类并得到2个较耐弱光的杂交组合。结果表明,在25℃的条件下,黄瓜苗期光补偿点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71.75%和21.42%,净光合速率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73.62%和0.20℃条件下夜间呼吸强度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49.77%和20.59%。  相似文献   

7.
合肥地区春季大棚光温环境与番茄耐低温弱光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为了解合肥地区春季大棚内的光温环境,筛选番茄耐低温弱光的指标,为选择适于本地大棚栽培的番茄品种提供依据。通过对2008年3~4月份大棚内外温度、光照的观测和大棚内不同番茄品种的栽培试验,研究了大棚内外的光温环境,低温弱光对13个不同番茄品种苗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大小、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大棚内温度在20℃左右、比棚外平均高5℃左右,大棚内光强平均为20kLx。多云或者阴雨天,大棚内出现低温弱光环境。不同番茄品种叶绿素含量不同,美洲豹、天福168叶绿素含量高,天福501净光合速率大,与其低温弱光的适应性一致。低温弱光处理对不同番茄品种叶片MDA的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不同。天福501、天福168番茄MDA显著低于对照、SOD活性则显著高于对照。文章对低温弱光环境与番茄耐低温弱光指标进行了讨论,指出苗期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水平和低温弱光下MDA含量是选择耐低温弱光番茄品种筛选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0):3415-3423
本研究以17份黄瓜高代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人工模拟低温弱光(白天15℃,晚上7℃,光照300μmol·m~(-2)·s~(-1), 12 h)对黄瓜幼苗的冷害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弱光处理8 d后,黄瓜幼苗出现不同程度的冷害症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17份黄瓜自交系中大部分材料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有所下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有所增加,所有黄瓜自交系的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研究表明,低温弱光对黄瓜植株造成一定的伤害,不同类型黄瓜自交系的生理响应有所不同,通过隶属函数分析比较,黄瓜自交系C1、C2、C3和C4的低温弱光耐受性较强,其次是C9、C11和C13。本研究筛选出的耐低温弱光自交系可以应用到抗逆性品种选育中。  相似文献   

9.
采用弱光敏感型S404和耐弱光S1两种不同生态型黄瓜自交系,在人工气候室内,研究了弱光对黄瓜幼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了解黄瓜苗期弱光响应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弱光处理可使黄瓜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多糖含量、酸性转化酶(S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下降.随着...  相似文献   

10.
不同光照条件下番茄主要性状的变化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耐弱光性不同的番茄品种(品系)对光照条件反应不同,确定番茄耐弱光鉴定指标,可以快速有效地从大量种质资源中筛选耐弱光的番茄品种,提高品种耐弱光选择效率;试验对耐弱光性不同的4份番茄品种(品系)于定植后进行遮光处理,分别研究各品种在不同光照下的光合特性、经济性状的变化,并对11个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透光率为25%(平均光照强度的光通量约为230μmol/)的光照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坐果率、单果重、单株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弱光下坐果率、弱光下净光合速率、弱光下胞间CO2浓度与相对单株产量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92、1.76、2.13,相关系数分别为0.53、-0.09、0.48。可见,弱光下的坐果率是鉴定番茄耐弱光性的可靠指标,弱光下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可作为耐弱光性鉴定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不同因素对黄瓜丙醇二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选育出黄瓜高丙醇二酸专用品种,有必要对于丙醇二酸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丙醇二酸含量不同的3个黄瓜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不同品种、植株的不同取样部位、不同的氮素水平和不同生理时期4种因素对黄瓜丙醇二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除了果实中含有丙醇二酸外其茎叶中也含有丙醇二酸并且其含量低于果实。在氮元素处于正常浓度水平时,丙醇二酸的含量高于低浓度和高浓度。另外,盛果期时的含量略高于抽蔓期和结果初期。最终试验筛选出的丙醇二酸含量最高的因素组合为:黄瓜品种为‘C11-35’,取样部位为嫩果实,氮元素浓度0.014 mol/L,生理时期为盛果期。  相似文献   

12.
高温对玉簪品种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进行了正常温度和高温条件下,6个不同耐热性玉簪品种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下其电导率和自由水/束缚水比值的上升与其耐热性呈负相关,而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其耐热性呈正相关。上述生理指标均可作为玉簪品种耐热性筛选指标,也为其它园林植物的耐热筛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就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与萱草品种耐热性之间的相关性试验,筛选出能反映萱草园艺品种耐热性的生理生化指标。通过正常温度和高温条件下对6个田间表现出不同耐热性萱草园艺品种叶片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趋势的测定,结果表明高温下其叶片含水量变化大小和自由水/束缚水比值的上升与其耐热性呈负相关,而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其耐热性呈正相关。上述生理指标可作为萱草园艺品种耐热性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4.
Sui-Kwong Yau 《Euphytica》2002,123(3):307-314
Three plastic-hous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tolerance of European with West Asian and North African (WANA) winter barleys to boron (B) toxicity. Experiment I screened 24 winter barley entries with diverse origins. Experiment III tested 420 random accessions from seven European and seven WANA countries. Plants were screened in a soil mixed with boric acid (50 mg B/kg) and foliar B-toxicity symptom scores were recorded. Lower scores indicated higher B-toxicity tolerance. In Experiment II, five lines/varieties from each of the European and WANA groups were grown in pots with two soil B levels (0 and 25 mg B/kg). The West Asian landrace barleys had a lower mean B-toxicity symptom score than the European ones. The Syrian landrace variety normally grown in drier areas had a lower score than the Syrian landrace variety grown in wetter areas. Dry weights of the European and WANA groups were not different without adding B, but dry weight under 25 mg B/kg was lower for the European group than the WANA group. European accessions had a higher mean B-toxicity symptom score than the WANA accessions. Iranian and Afghan accessions had the lowest mean scores among countries.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European winter barley varieties and accessions are less tolerant to B toxicity than those WANA accessions and varieties developed from local landraces. The lower B-toxicity tolerance could be a factor adversely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European winter barley varieties in the highlands of WANA.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5.
抽穗扬花期高温胁迫对不同耐热性水稻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热害对水稻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其危害机理研究刚刚起步。为了研究不同耐热性水稻在高温胁迫下主要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对其生理指标与耐热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水稻,耐热性存在差异,可以通过耐热系数筛选不同的耐热品种;高温胁迫对不同耐热性水稻的生理指标有较大的影响,绝大多数的生理指标随高温处理时间延长,表现出先增大,达到峰值后下降的趋势;耐热性强的水稻品种,各个生理指标的峰值出现的较晚,耐热性差的品种,较早达到峰值;耐热系数和生理指标相关分析表明耐热系数除与MD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外,与各生理指标上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CAT酶活性相关系数到达了-0.75222**。高温胁迫下,水稻水稻生理指标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每个生理指标基本都有峰值出现,表明生物体高温热害是应激物质等调节存在反馈机制;高温胁迫时生理指标变化与耐热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日光温室不同季节的生态环境对黄瓜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不同季节日光温室内的生态环境差异很大。与春季适宜黄瓜生育的生态环境相比较,冬季日光温室内光照时间短,强度弱,黄瓜净光合速度低,为单峰曲线,而春季则为双峰曲线。从功能叶片活体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看出,反映碳同化酶活性的M峰,冬季比春季明显程度,但品种间有差异,长春密刺的M峰最明显,对弱光耐受力强,生育表现也较健壮,农大14居中,津杂2号M山峰几乎消失。不同季节日光温室的温度环境。对黄瓜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CO2加富、高温处理,对温室嫁接黄瓜幼苗的细胞膜透性及保护酶活性等内在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旨在为黄瓜抗热高产的理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经高温处理,嫁接黄瓜幼苗的质膜透性、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且高于对照,差异极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增后减变化趋势,变化极明显。CO2加富、高温处理,嫁接黄瓜幼苗的质膜透性、Pro、MDA含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处理第6天低于对照;SOD、POD、CAT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且比高温处理要强。CO2加富、常温处理,温室嫁接黄瓜幼苗的质膜透性、Pro、MDA含量均低于对照,SOD、POD、CAT活性均高于对照,且低于高温处理。说明增加CO2浓度,有效地减弱了高温对嫁接黄瓜幼苗叶片引起的伤害,提高了嫁接黄瓜植株防御高温的能力,对温室嫁接黄瓜耐热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NaCl胁迫下黄瓜(Cucumis sativus L.)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以2个黄瓜品种(‘津春五号’、‘世纪春秀’)为材料,以浓度(150 mmol/L)的NaCl溶液结合外源水杨酸SA(0~1.0 mmol/L)处理黄瓜种子并进行发芽试验,观察了黄瓜种子的发芽情况及幼根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150 mmol/L NaCl胁迫下,黄瓜种子发芽和幼苗根系生长均受到抑制,对黄瓜幼苗根伸长的抑制比茎更明显;外源SA能显著改善NaCl胁迫下黄瓜种子发芽特性,促进幼苗根系的生长,缓解盐胁迫对黄瓜发芽和根系生长的伤害,并以0.25 mmol/L的SA溶液处理对盐胁迫伤害的缓解效果最好。NaCl胁迫下不同品种的耐盐性和外源SA的缓解效应存在差异,‘津春五号’的耐盐性和外源SA的缓解效应高于‘世纪春秀’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