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制约江西油菜产业发展的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虽是油菜主产省,但油菜单产不高,品质不佳,缺乏竞争力,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建议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布局,推进全程机械化水平、推广社会化服务模式,延伸产业链和产业对外开放水平等为着眼点,进一步提升江西油菜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以湘油708为材料,设置施肥类型、施肥量和种植密度为栽培因子,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含量,探究栽培因子对高油酸油菜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油菜油酸和芥酸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施加75 kg/hm^2有机肥、种植密度为45万株/公顷条件下品质最好,油酸含量79.6%、芥酸含量0.058%.本研究证明了适当施肥和合理的种植密度,对油菜品质具有一定调控作用,可为高油酸油菜种植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低温冻害对我国黄淮油菜产区油菜产量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丰油10号为材料,于2009-2012年间进行3年覆盖处理田间试验,测定不同覆盖物及覆盖时期对各小区不同土层的温度、冻害程度、经济性状、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处理可有效调节土壤温度,降低冻害指数,显著提高油菜越冬存活率。覆盖稻草的两个处理冻害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覆盖处理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在1.55%~58.28%,且以冬前对油菜进行覆盖处理的增产效果较好。这主要是得益于单株有效结角数和千粒重的显著提高,各覆盖处理单株有效结角数比对照增加4.48%~20.39%,千粒重比对照增加29.97%~41.11%。因此认为,黄淮油菜产区稻草覆盖和培土壅根均能保温、防寒,有利于油菜增产,相关措施宜在冬前进行。  相似文献   

4.
敌草快对成熟期油菜脱水和种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机械化收获对种子成熟的要求,研究化学催熟剂敌草快对油菜角果脱水和种子质量的影响,选用甘蓝型油菜品种阳光2009在油菜成熟期进行田间喷施敌草快试验,测定菜籽含水量、发芽率、千粒重、品质和敌草快残留。结果表明:于油菜角果黄熟期主花序角果转色时用1.8L/hm2的敌草快水剂喷施处理6d,与自然成熟(喷施等量清水)的对照组和人工割晒组相比,油菜脱水效果显著,角果和籽粒含水量分别为7.8%和10.49%;与对照组相比,角果和籽粒含水量分别下降52.66%和24.84%。该浓度处理下对油菜发芽率、千粒重及品质均未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发芽率达99%,贮藏2周的油菜种子中敌草快残留量为0.13mg/kg,符合中国和英国的安全标准;贮藏3周未检测到敌草快残留。建议加快敌草快在油菜催枯用途方面的农药登记,推进我国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水稻灌浆期高温下喷施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 EBR)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的影响,以优质稻品种浙禾香2号为试验材料,在灌浆期进行15 d高温(HT)和适温(NT)处理,同时喷施浓度为0.15 mg/L的EBR和相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合成抑制剂油菜素唑(Brassinozole, BRZ),以喷施相同量的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灌浆期高温处理显著降低浙禾香2号的结实率,但对粒重的影响较小;高温处理降低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高温下外源喷施EBR能够显著提高浙禾香2号的产量、糙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明确EBR缓解水稻高温热害的效应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从传统育种向以基因(或基因组)信息为依据的分子育种转型,研究油菜功能基因组是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异源四倍体油菜功能基因组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油菜雄性不育、产量、品质和养分代谢等重要性状的功能基因研究结果,并针对我国油菜功能基因组研究和生产育种现状,提出推进功能基因组研究成果应用于育种体系,培育我国自主的高效型油菜重大品种的有关建议,以增强我国生物技术育种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有机无机氮配施对高芥酸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6个不同处理(纯施有机肥、纯施无机肥、20%、30%、40%、50%有机肥替代量)对高芥酸工业型油菜(绵油309)产量、品质、土壤养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高芥酸工业型油菜的高产、提质、增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一定比例有机无机氮配施可以显著提升油菜产量,30%有机氮配施处理产量最高,达3501.63 kg/hm2,较纯施有机肥显著增产24.84%,较纯施无机肥显著增产23.47%;有机无机氮配施促进油菜主序和分枝的生长发育。30%有机氮肥替代处理下在不影响芥酸含量的同时增加含油量,进而达到显著增加单位面积芥酸和食用油脂产量的目的;还能够提高土壤氮储量,从而使土壤维持较高肥力水平,实现油菜的减肥增效,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高油酸油菜的食用品质、营养价值、贮存和加工品质较高,在食用、工业和药用等领域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为获得高油酸油菜不育系和恢复系,以高油酸油菜J-3111为供体亲本,采用回交转育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育种策略,将高油酸优良等位基因(fad2基因)导入到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温敏雄性不育(pol TCMS)两用系616A及其恢复系L-135R中。结果表明:改良株系油酸含量最高可达75.18%;同时,改良株系在角果长度、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性状与轮回亲本无显著差异。此外,利用重测序数据开发了油酸含量调控位点连锁的InDel标记。由此本研究获得了甘蓝型油菜高油酸pol TCMS不育两用系及其恢复系,为培育高产高油酸油菜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氮肥施用比例对油菜芝麻复种模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长江中下游地区旱地油菜芝麻复种模式的高效施肥技术,以华油杂9号和赣芝5号为材料,研究6个氮肥施用比例[P0(油菜:芝麻)=0;P1=157.5:67.5;P2=180.0:45.0;P3=202.5:22.5;P4=225.0:0;P5=180.0:45.0(含油菜枯饼1 500)kg/hm2]对油菜和芝麻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施氮处理的油菜和芝麻总产量都显著高于对照(P0),但是5个施氮处理间的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都无显著差异;P3处理总产量(3 053.9kg/hm2)、总效益(25 335.4元/hm2)、氮肥农学利用率(4.1kg/kg)、偏生产力(13.6kg/kg)均最高,其中总产量和总效益较对照(P0)分别显著增加了42.79%和55.08%。油菜主茎籽粒的含油量高于分枝;而籽粒蛋白质含量表现刚好相反,其中主茎的蛋白质含量受氮肥用量影响明显。虽然P3处理的芝麻种子中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酚含量都较其他处理明显降低,但是油菜和芝麻的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都保持较高水平。综上所述,当氮肥分配比例为202.5:22.5(kg/hm2)(P3)时,既能够保持较高的油菜和芝麻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又具有较优的品质,是减氮条件下油菜芝麻复种模式的适宜氮肥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我国油菜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2009年我国长江流域夏收油菜已经丰收,据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09年我国油菜籽产量将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但是,由于我国油菜品质较差,生产成本较高,在进口油料产品冲击下,目前国内油菜籽销售市场十分低迷,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对农民收益和种植积极性造成严重影响。如果没有积极的政策措施加以支持,2009年秋播油菜面积将会又一次大幅下降,对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建议中央政府采取推动油菜生产与拉动国产食用植物油消费内需双管齐下的政策,积极促进我国油菜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0-2020年的全球油菜籽贸易数据,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近20年来全球油菜籽贸易网络演变特征及对中国油菜籽对外贸易的政策启示.结果表明:全球油菜籽贸易伙伴国家之间直接交易路径在不断缩短,核心国家、边缘国家和半边缘国家之间的油菜籽贸易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但总体来讲仍保持相对稳定;德国、法国、荷兰、中国、...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影响油菜产品价格波动的关键金融因素,本研究利用2004年1月至2020年7月的油菜产品的月度价格数据,选取油脂类农产品期货交易额、货币流动性、国际原油价格、人民币汇率和短期资本流动等金融指标构建TVP-SV-VAR模型,分析了五类金融化因素对三种油菜价格波动的影响及时变效应。结果表明,五类金融化因素对油菜产品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首先,等间隔的脉冲响应表明,五类金融化因素对油菜产品价格的冲击影响主要集中在短期,并且油脂类农产品期货有利于平抑外部冲击对油菜产品价格的影响。第二,时点脉冲响应表明,货币流动性对三种油菜产品现货价格都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国际原油价格对油菜籽和菜籽粕价格有较大的正向影响,对菜籽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人民币汇率和短期资本流动对油菜产品价格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时变性和结构性突变。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继续完善油菜产品“保险+期货”金融预警体系来稳定价格预期、建立油菜产品价格信息机制为油菜产品市场提供有效信息,以绿色和规模化导向来完善油菜补贴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油蔬两用”是油菜多功能利用的重要途径,可有效带动油菜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本文探讨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模式,从发展过程、重要性与可行性分析、菜籽油和油菜薹的品质与利用方式、品种选育与筛选以及栽培技术等方面综述了油蔬两用开发利用的进展,并针对油菜在品牌经营、栽培技术、政策支持以及市场需求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品牌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政策扶持等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油蔬两用提质增效提供参考,促进油菜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4.
我国油菜产需形势分析及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77,自引:15,他引:77  
分析了我国及世界油菜生产、菜籽及其制品消费和进出口贸易等现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前景和潜力,认为植物油产需缺口扩大、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区域优势利用、冬闲土地开发、科技进步及外资进驻等都将促进我国油菜产业的未来发展。同时,面对当前形势,也提出了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植物低磷与低温胁迫应答之间存在基因调控及生理生化适应关联性。MYB-CC家族转录因子PHR1是植物低磷应答核心调控因子,但PHR1是否参与植物低温胁迫应答调控及其扮演的功能还不清楚。本文以BnPHR1过量表达转基因油菜为材料,探究BnPHR1在油菜低温胁迫应答中的调控功能。相比野生型油菜,BnPHR1过量表达转基因油菜株系对低温的耐受性明显提高,叶片萎焉程度减轻。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分析表明转基因油菜细胞膜损伤程度降低。为了进一步探究BnPHR1在低温胁迫中的作用,从野生型(WT)及BnPHR1过量表达转基因油菜转录组数据中挖掘低温胁迫应答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探索BnPHR1影响油菜低温抗性的可能机制。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油菜地上部分和根BnPHR1调控的差异基因中,分别有44和49个低温应答相关基因,如BnCOR15B,BnCOR78,BnCBF2等。BnPHR1调控差异基因启动子分析发现26个差异基因启动子中含有P1BS元件,其可能受BnPHR1直接调控。这些结果表明BnPHR1可能通过影响下游低温应答相关基因表达提高转基因油菜应对低温胁迫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从生产、加工、消费三方面来看,云南省油菜生产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平稳增长态势。云南油菜产业发展主要存在油菜种植规模小、自然灾害频发、油脂加工业落后等制约因素。要进一步促进云南省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对油菜产业的投入,加强油菜领域科技攻关,整改油脂加工企业,延长油菜产业链。  相似文献   

17.
油菜的转基因育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介绍了油菜基因转移的方法,已转移到甘蓝型油菜中的基因,我国已进入中间试验的转基因油菜品系,国外已育成的油菜转基因品种,加拿大种植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品种的实践等.并针对油菜转基因育种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油菜种植耕整地技术装备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耕整地作为油菜种植的首要基本环节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世界主要油菜产区及我国冬、春油菜产区种植概况及特征,分析了国内外油菜种植区耕作体系,系统总结了油菜种植主要耕整地技术及配套装备研究进展,包括种床整理技术、深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降附减阻防堵技术和耕整地智能化技术及其配套装备,指出了油菜种植耕整地技术难点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油菜性状和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量化描述和分析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相关性状变化对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连续10年品种选育所得的168组产量和相关性状等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密度下相关性状和产量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本实验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产量显著降低,且主要通过单株有效角果数影响单株产量,但总产量呈上升的趋势。研究所选各个性状对单株产量的总效应为:单株有效角果数>分枝数>千粒重>主花序有效角数>主花序有效长>每果粒数。因此,在培育更具有耐密性和对环境适用性的品种的同时,要选育拥有更多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分枝数的品种以稳定单株产量,综合提高油菜总产量。  相似文献   

20.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从2017年5月起,我国对油菜品种由原来的审定管理改为登记管理。截至2021年7月,我国共登记油菜品种1212个。为掌握我国油菜品种选育水平,围绕产业需求指明育种创新方向,更好地发挥品种登记制度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油菜登记品种现状,提出了有关建议。研究发现,登记品种中新选育品种占比近一半,几乎全部为国内自主选育品种(仅1个为境外引进),主要由主产区省份登记,以甘蓝型杂交品种为主,抗寒性受到更多关注,抗病性增强,含油量提升明显,品质明显改良,但也存在多数品种未申请品种权保护、短生育期品种较少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本文建议在完善品种登记制度的基础上,要尽快修订品种登记办法及指南,加强事后监管;在品种选育创新方向上,要加强生育期短、适宜机械化种植和菜用、肥用、饲用等多用途品种的选育,从而推动我国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