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分布的落叶松属(Larix)中的各个种,除红杉(L.Potaninii Batalin)外,主要分布在北方的广阔地域中,包括有我国原产种兴安落叶松[L.gmelini(Rupr.)Rupr.]、长白落叶松(L.olgesis Henry)、华北落叶松(L.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新疆落叶松(L.sibirica Ledeb.),以及引进栽培种日本落叶松[L.leptolepis(Sieb.et Zucc)Gordon]。上述落叶松种是分布区内针叶树中的佼佼者,它们具有速生、材质优良、抗寒性强、适应性亦较强的特性,深受人们偏爱。为此它们的栽培区域正不断地向自然分布区  相似文献   

2.
我省天然分布的落叶松有两种,一是马斯落叶松(Larix masteriana),一是波氏落叶松(Larix potanini),后者分布广,种源比较丰富,本文主要介绍波氏落叶松。波氏落叶松系阳性树种,具有喜湿但不耐湿的特点。一年生苗常因土壤水份过多,病害严重,成苗率低。二、三年生苗  相似文献   

3.
<正>华北落叶松(Lαrix principisvαr.Rup-rechtii),是华北地区的主要山地造林树种,材质好,用途广,耐腐朽,生长快,且具优良生物学特性。对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并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及涵养水源的功能。 落叶松在我县集中分布于2000米上下山地,而且大都是天然起源。本文试图从华北落叶松在我县不同海拔高度上的生长情况,探讨华北落叶松在我县的适生垂直带,分析和论述在我县发展落叶松人工用材林的可行性。 一、华北落叶松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北、华北主要有四种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是东北、华北地区的主要更新树种。由于这四种落叶松的生物学特性有较大的差异,在不适宜的生境下,往往生长畸形,影响了材质。而这四种落叶松种子的外部形态十分相似,难以辨认,容易混淆,给林业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并极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四种落叶松种子的鉴别成为林业生产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显得尤为重要。种子活力是种子的一种生理特性。它是种子迅速和整齐萌发的潜在特性的表现。不同树种其活力大小是不同的,具有很大的遗传性。在种子发芽率相差5%范围之内,种子活力指标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本文就是利用种子活力的一这  相似文献   

5.
为了丰富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树种资源,改造树种结构、增强森林水源涵养效益、实现速生、丰产、优质。从1969年开始引进的华北落叶松(Larx Princip—rupprechfii),长白落叶松(L. dgensis)、新疆落叶松(L. sibirica)、兴安落叶松(L. gmelinii)、日本落叶松(L. Leptolepis)和红杉(L. potaninii)等六种落叶松中,筛选出华北落叶松这一优良树种。经过十六年引种驯化试验,初步证明:华北落叶松适应性较强,生长发育正常,幼年阶段生长比青海云杉快1—2倍,已开花结实,有的已郁闭成林。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是河北省中高海拔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为了给冀北山地落叶松苗木管理及造林提供技术支撑,在孟滦林管局四合永林场和孟滦林场,对落叶松早期生长进行了监测,并对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及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1 a生苗在6月中旬前生长缓慢,7月中旬后进入生长旺盛期;日本落叶松耐寒性较差,但生长期较长;2 a生苗,华北落叶松Ⅰ、Ⅱ级造林合格苗成苗率较高,日本落叶松侧枝较多,株高、基径均比华北落叶松高。9 a生日本落叶松的生长量明显高于华北落叶松。因此,对日本落叶松有进一步研究、应用和推广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正>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innaeus),属鳞翅目毒蛾科,是世界性害虫。分布:东北、内蒙、河北、江苏、台湾、四川;日本、欧洲、美洲。主要危害:栎类、杨、柳、榆、桦、苹果、杏、梨、落叶松、云杉、油松以及禾本科等500余种植物;我区以危害杨树、落叶松为甚,常使树叶光秃,仅残留主叶脉。  相似文献   

8.
小兴安岭落叶松沼泽林土壤CO2,N2O和CH4的排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小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油桦-修氏苔草沼泽林、兴安落叶松-油桦-笃斯越橘-藓类沼泽林和兴安落叶松-狭叶杜香-中位泥炭藓沼泽林生长季节土壤温室气体(CO2,N2O和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季节排放量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3种落叶松沼泽林土壤CO:排放通量均呈现夏季高(651.4~823.6 mg·m-2h-1)春秋季低(233.3~310.0 mg·m-2h-1)的单峰型季节变化,N2O排放通量(0.010~0.049,0.012~0.020和0.010~0.080 mg·m-2h-1)分别呈现夏季>春季>秋季,春季>夏季>秋季和秋季>春季>夏季的变化规律,CH4排放通量(-0.083~0.037,-0.122~0.078和-0.05~0.026 mg·m-2h-1)分别呈现春秋季排放、夏季吸收,春季排放、夏秋季吸收和春夏季排放、秋季吸收的交替式季节变化;2)表层土壤(0~30cm)温度是土壤CO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低水位与较高表层土壤温度是N2O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水位是CH.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高水位时土壤排放CH4,低水位时土壤吸收CH4;3)3种落叶松沼泽林土壤在生长季节均为CO2排放源(20.8~25.2 t·hm-2),且夏季为强排放源、春秋季为弱排放源,3者均为N2O排放源(0.192~1.128kg·hm-2),兴安落叶松-油桦-修氏苔草沼泽林为强排放源,另2者为弱排放源,兴安落叶松-油桦-修氏苔草沼泽林和兴安落叶松-油桦-笃斯越橘-藓类沼泽林土壤为CH4强吸收汇(1.152~1.200 kg·hm-2),兴安落叶松-狭叶杜香-中位泥炭藓沼泽林土壤为CH4弱排放源(0.168 kg·hm-2);4)兴安落叶松-油桦-修氏苔草沼泽林土壤温室气体CO2排放强度最高(25.4 t·hm-2),另2者相对较低(20.8~21.2 t·hm-2),但均以CO2排放占绝对优势地位(99.63%~99.93%),N2O和CH4排放占次要地位(0.19%~0.92%和0.02%~0.10%).  相似文献   

9.
存在于落叶松木材内的树胶(化学名阿拉伯半乳聚糖),是天然水溶性树胶的一种,它和阿拉伯树胶同属于多支链结构的聚糖,都具有独特的功能性质,二者非常相似。在食品、医药、化妆品及其他工业应用十分广泛,而且许多方面是不能取代的;美国利用西部落叶松(L.occidentalis)木材加工剩余物,于1967年设厂生产落叶松树胶,以商品名“Stractan”出售,至今不衰。苏联利用西伯利亚落叶松(L.sibirica)  相似文献   

10.
<正> 植物分类,特别是落叶松属的分类,至今仍然是以树皮裂卷情况、小枝颜色、叶子着生状况等宏观的外部形态特征为基础的,还很少涉及微观形态特征。为探索落叶松属花粉粒表面形态特征在分类学上的意义,1980年我们对4种落叶松花粉粒进行了观察。现将观察结果简报如下: 一、花粉来源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采自抚顺市哈达林场;日本落叶松(L.leptolepis)系1980年4月27日采自清源县大孤家子林场;兴安落叶松(L.dahurica)由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花枝,经水培收集;朝鲜落叶松(L.olgensis Var koreana)采于桓仁县木孟子林场。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有树干通直圆满、生长快、工艺成熟期短、材质坚硬、用途广、适应性强等优良特点,深受群众的欢迎。目前,在我省东部山区次生林改造及荒山造林树种,多以落叶松、红松为主,尤以落叶松的发展速度最快。为了探讨不同种落叶松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其在东部山区的适应能力,寻求更好的良种。我们于1967年开始,进行了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ari Carr),长白落叶松(L.olgensis A·Henry),华北落叶松(L.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的对比栽培试验。现将十五年来的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华北落叶松是我国重要的木材树种,然而由于采用不同的性状进行分类,它们种间关系问题一直在争论着.国外研究人员如Ostenfeld and Larsen(1930)等认为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为兴安落叶松的2个变种,而我国科学家则把它们视为两个单独的种,并且还认为长白落叶松有3个变种存在,而华北落叶松有1个变种存在.因此用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华北落叶松3个种间遗传进化关系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例如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潜势预测.至今植物分类研究所采用的性状已包括有表型形态、生殖、生化、蛋白质(同功酶)到RNA和DNA的分子标记等,进行综合性状分类比较。由于这些变量所经受的环境影响和所包含的各种历史事件(如突变、选择、连锁等)不同,因此应用不同性状分类时,有可能导致不一致的结果。本文分别从形态性状,包括球果和木材解剖特征等、染色体核型分析、同功酶变异、RAPD分析、叶绿体DNA的RFLP分析,以及叶绿体DNA3个非编码碱基序列(1452bp)对这3个落叶松种的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评述。从表型和生态适应性状变异看,这3个落叶松种可以较容易的区别出来,它们有着不同的生态特性和若干形态学差异,然而这可能只反映了适应性性状(受自然选择影响)的变异。近年来应用同功酶标记(选择性中性标记)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种的遗传关系非常密切,种间Nei氏遗传距离平均约为0.01,种内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约为0.002。3个落叶松的种间遗传距离要比其它落叶松种间距离要小,如用同功酶分析所得的欧洲落叶松(L.decidua)和西伯利亚落叶松(L.sibirica)Nei氏距离为0.057。应用叶绿体DNA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3个落叶松种间无差异。这意味着它们的遗传分化可能发生很晚、或种群间的基因流动发生十分频繁。根据所用的同功酶变异特点,即选择性中性和检测后证明为连锁平衡(Hu,1998),若分化时间尺度很短的话,那么突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时遗传漂变和基因流动对群体的遗传变异起主导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平均单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和多态性水平均由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到华北落叶松依次减少,由此可推测长白落叶松与华北落叶松可能的形成过程。然而这一推测的前提是突变影响很小,而这一前提可以从叶绿体DNA的变异以及LePage和Basinger根据古化古资料对其它落叶松种的分化推测间接加以判断。根据分子钟(Molecular Clock)假设和Juke与Cantor-参数模型,可以粗略地估算出这3落叶松的分化时间发生很晚,可能发生在第三纪后期(Late Tertiary),这要比叶绿体DNA发生突变频率的倒数要小,这样也就间接地推断突变的影响很小。虽然对于生物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如基于分子标记而建立的系统进化种与传统的生物学种可能不一致,然而我们根据生物学上种的概念以及一些性状变异特点,认为将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划为兴安落叶松的2个变种而非2个单独的种可能要更合理些。这与Shiraishi et al.(1996)建议将发生在Mt.Manokami山上的落叶松划为日本落叶松(L.kaempferi)的一个变种而非一新种的情况类似。根据这种非常近的遗传关系,我们认为3个落叶松种间的杂种优势利用是非常有限的。为了进一步研究3个落叶松种的形成与遗传关系,我们建议应用线粒体DNA标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虽然线粒体DNA的点突变率要比叶绿体DNA要低,但由于线粒体DNA分子内存在高频率的重排(Rearrangement),进而产生遗传变异。同时也需要了解到这种变异不适合于分析种间的进化关系(Phylogeny Re-construction),及线粒体DNA的母本遗传方式特点,但可以用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稀有标记的空间分布有助于进一步判断落叶松群体的形成路径和历史。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选优     
一、前言 落叶松生长快、材质好、抗性强,是我省山地造林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目前我省营造的落叶松林主要有三个种一个变种:华北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朝鲜落叶松、日本落叶松。这几个品种各有不同的特点:日本落叶松生长快,但苗期贪青、顶枝木质化晚,往往发生冻梢、换头现象,树干基部多成弯曲状;长白、朝鲜落叶松干形通直,但在幼年时期容易感染早期落叶病;华北落叶松比较耐干旱,但在辽东地区上山后生长不如其他三个树种快。 目前我省落叶松种源缺乏,种子的数量都远远满足不了林业生产日益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落叶松是我省主要的针叶树造林树种,约占全省造林面积的60%。但因品种不同,其抗冻能力和生长速度都有明显差异。为选择良种,在四平地区伊通苗圃对不同种类落叶松做了种的比较试验。现将苗期试验结果初报如下。一、试验材料 1.种子来源供试种子有来自日本北海道的日本落叶松(L kaempferi (Lamb)Carr)、山西省五台山的华北落叶松(L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朝鲜北半部的朝鲜落叶松(L olgens  相似文献   

15.
兴安落叶松落叶量和幼苗发生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化成  杜亚娟 《林业科学》1993,29(4):298-306
采用野外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兴安落叶松原始老龄林下兴安落叶松的更新条件。在所研究的四种林型的兴安落叶松原始老龄林之间,更新差别表现在下种、发芽和存活三方面。种子年时,老龄林下种量每平方米达到300-1000粒,各林型落种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赤杨落叶松林→丛桦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林→杜香落叶松林。一年中的幼苗发生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种子萌发主要在6月,幼苗死亡主要在7月,而8月份幼苗种群变化较小。从有利于落叶松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方面来说,各林型的顺序是:丛桦落叶松林>杜香落叶松林>赤杨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林。这个顺序主要取决于土壤表层的湿度,即土壤湿度越大,发芽数和存活数越多。  相似文献   

16.
曲颊猛蚁属Gnamptogenys Roger是猛蚁亚科Ponerinae中一个较大的属,分布于全世界大多数区域。在我国共记载和描述了三种曲颊猛蚁:双色曲颊猛蚁G. bicolor(Emery),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海南岛和香港;台湾曲颊猛蚁G. taivanensis(Wheeler),分布台湾省;和四川曲颊猛蚁G. panda(Brown),分布四川省和湖南省。本文增述一新种,中华曲颊猛蚁Gnamptogenys sinensis,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7.
落叶松是辽宁省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为了满足造林所需种子,全省先后建立了落叶松母树林8km~2(12,000亩),种子园2km~2(3,000亩)。1977年以来,由于种实害虫为害,严重影响种子的收成,甚至颗粒不收。尤其是培育良种的种子园,遭受损失尤为严重。辽宁省为害落叶松球果及种子的主要害虫有以下3种。黑胸球果花蝇 Lasiomma melaniamelaniola Fan 稀球果花蝇 L.intreq uens(Ack-land)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种子园肥、水试验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土壤肥力是影响针叶树果实丰产的主要环境因子(Schmidtling R·C,1983),在种子园中,常用肥、水来调控土壤肥力。许多试验表明施肥可增加开花量与球果产量(Puritch 1972)。但对落叶松种子园施肥问题,国内外报道较少且存有争议。例如:施肥可增加兴安落叶松种子的重量和提高发芽力(Krecetova,1962),而欧洲落叶松种子园施肥后却导致了减产(Mejnaetowicz,  相似文献   

19.
采用凋落物袋法对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叶凋落物以不同比例混合(PB、PL、8L:2B、7L:3B、6L:4B、5L:5B),研究凋落物混合分解的分解速率及养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比例华北落叶松—白桦凋落物混合分解均表现出了前期分解迅速,后期分解缓慢的特点。单独分解时,纯白桦的分解速率要高于纯华北落叶松的分解速率,混合凋落物对凋落物的分解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6L:4B的凋落物残留量最小,分解最快。在分解前期,混合凋落物对分解速率并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动态有显著混合效应。混合分解促进了华北落叶松凋落物中N、P的富集,且随着白桦比例的增加凋落物中N、P的富集加剧,混合处理的N、P含量均高于纯华北落叶松处理,在分解后期,部分处理(6L:4B、5L:5B)N、P含量甚至超过纯白桦。混合分解对K的释放无显著影响。混合分解降低了华北落叶松凋落物的C/N和C/P。  相似文献   

20.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大兴安岭4种典型落叶松林(藓类-兴安落叶松林、杜香-兴安落叶松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在生长季主要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落叶松林均为CO_2的排放源,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45.88(藓类-兴安落叶松林)、38.68(杜香-兴安落叶松林)、54.54(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62.98(杜鹃-兴安落叶松林) mg·m~(-2)h~(-1)。其中杜鹃-兴安落叶松林排放通量最高,4种林型土壤CO_2排放通量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CH_4平均排放通量依次为0.089(藓类-兴安落叶松林)、-0.037(杜香-兴安落叶松林)、0.004(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0.03(杜鹃-兴安落叶松林)mg·m~(-2)h~(-1),藓类-兴安落叶松林和草类-兴安落叶松林为CH_4的源,另2种林型表现为CH_4的汇。其中藓类-兴安落叶松林贡献了该地区95%以上的CH_4排放量。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杜鹃-兴安落叶松林与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相关性。藓类-兴安落叶松林和杜香-兴安落叶松林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负相关。4种林型中仅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土壤CH_4排放通量与5 cm深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相关性。N_2O平均排放通量依次为0.007 3(藓类-兴安落叶松林)、0.012(杜香-兴安落叶松林)、0.009 3(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0.0003(杜鹃-兴安落叶松林)mg·m~(-2)h~(-1),表现为N_2O的源(杜鹃除外)。不同月份N_2O排放通量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4种林型N_2O的排放主要集中在夏末和秋季。影响N_2O排放通量的环境因子因林型而异,其中草类-兴安落叶松林与10 cm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全氮、碱解氮和有机碳呈显著负相关;杜鹃-兴安落叶松林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性;藓类-兴安落叶松林和杜香-兴安落叶松林分别与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温度、含水量、pH值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