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栽桑养蚕是我市农村一项重要的商品生产。市委、市府及各级领导对蚕桑生产历来都十分重视,解放至今,我市蚕桑得到了很大发展,目前全市产茧达2.6万吨,农民年养蚕收入2.2亿多元,丝绸出口创汇7000多万美元,名列全市出口商品创汇之首。蚕桑在我市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的蚕桑生产具有资源优势、商品优势,更有传统技术优势。是我省重点产区之一。但是,蚕桑生产的发展与丝绸工业的发展不相适应。蚕茧产量占全省的10%左右、而丝绸出口产品占全省的70%以上,原料茧供需之间缺口很大。我市蚕茧主产区历来是在平原水网地带,属杭加湖平原的余杭县,年产茧量占全市的60%以上。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贯彻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群众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全市蚕茧产量稳  相似文献   

3.
蚕桑生产是我市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蚕桑产值占农业产值的第二位,年产茧量占全国的10%,占全省的40%,是全国的蚕茧重点产区。丝绸是我市出口创汇的骨干商品,1986年出口创汇额5873万美元,占全省丝绸出口额的24.7%。发展蚕桑生产对振兴嘉兴经济起着积极作用。一、蚕桑生产的历史与发展据史料记载,我市栽桑、养蚕、缫丝、织绸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  相似文献   

4.
<正> 近几年南通市的蚕桑生产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86年产茧20770吨,比1980年的8785吨增加1.4倍,平均每年递增2000吨。蚕茧产值8493万元,比1980年增收5631万元,接近翻了二番。蚕茧产量占全省产茧量的四分之一强,连续五年获得全省冠军,全市六个县,都列入省重点蚕桑生产基地。同时,丝绸工业也发展迅速,现有大小丝绸厂87个,其中县属企业10个。有缫丝机3814台,织绸机3054台。蚕桑生产已成为我市多  相似文献   

5.
根据工业普查表明,发展蚕桑丝绸生产是我市的一大优势。目前,全市所辖八县一区,拥有投产桑1.3亿株,良桑占30%,蚕种埸九个,其中国营四个、乡镇五个、年制种能力四十万张;蚕种冷藏库一座,年冷藏蚕种四十万张;缫丝厂15个,其中国营6个,缫丝设备能力3.4万绪,年产厂丝  相似文献   

6.
正广安市属于老蚕桑生产基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全市桑树总数达到5亿株,最高年养蚕达到48万张。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市场竞争的冲击,生产规模不断萎缩。近年来,我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把优质蚕桑作为全市六大特色产业之一,优化区域布局,推广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瞄准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农户家庭经济发展、丝绸企业蚕茧原料供应,以及人们对蚕桑产品消费等社会需要,加快蚕桑产业供给侧结构改  相似文献   

7.
蚕业生产和蚕茧、丝绸加工业是重庆市农村和城镇传统的支柱产业,茧丝绸及丝绸成品出口又是我市出口的拳头商品.全市约有151万户农民栽桑养蚕,1994年茧款收入达到3.1亿元以上,在副业中仅次于生猪占第2位;蚕茧丝绸等出口创汇1.3亿美元,在单项出口商品中名列榜首,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l/6.我市蚕业与蚕丝业生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迅速,1949年产茧仅1.45万担,到1989年增长到50.8万担,增长35倍多.最高年产茧  相似文献   

8.
<正>蚕桑生产是我市农村传统的支柱产业,养蚕农户最多时可谓家家栽桑、户户养蚕;目前全市有农业户口14万户,养蚕农户近6万户。2014年全市有桑园7453 hm2,饲养蚕种21.61万张,总产蚕茧1.05万t,蚕茧产值3.61亿元,占全市农业总收入的7.9%,蚕种饲养量和蚕茧产值居全省各县市的首位,蚕桑对稳定农村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桐乡桑苗饮誉全国,长期以来每年为蚕桑发展地区提供了数亿株优质良种桑苗。目前,嫁接桑苗  相似文献   

9.
我市于3月19日召开了90年全市蚕桑生产、蚕茧收烘、蚕种供销工作及蚕学会的年终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市、县有关单位及主产乡镇的领导共二十多人,省丝绸公司也派员到会指导。会议传达了全省丝绸公司经理会议精神,总结了近年我市蚕桑发展情况,并提出了加快惠州蚕桑及丝绸行业发展的设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 据安康新闻中心报道:安康市大河区,今春建立了一个专门奖励兴桑养蚕的群众性组织——兴桑养蚕奖励基金会。大河区是蚕桑生产的一个老区,也是一个大区。这里有桑园1.6万亩,800多万株,60%以上的农户都在兴桑养蚕,去年蚕茧产量占全市的五分之一。为了强化蚕桑生产的后劲,促进蚕桑进一步发展,桑蚕奖励基金会将上级林业部门和其它部门的蚕桑生产扶持  相似文献   

11.
毛业炀 《四川蚕业》2011,39(2):10-10,31
<正>我市按照"政府引导、能人牵头、农民参与"和"三民"、"四自"的原则,大力发展蚕桑专合组织,走出了一条"专合组织+农户"、"公司+专合组织+农户"的道路,实现了蚕桑发展、蚕农增收、企业增效。目前,我市已发展蚕桑专合组织96个,覆盖全市50个基地乡镇,吸纳5万余户蚕农入社,辐射带动农户8万余户。2010年,入社农户发种20万盒、产茧700万kg(入社农户占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五种新蚕药黄可威(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我国是蚕业大国,目前全国28个省(区)、1100余县有蚕桑生产,全国有养蚕农户2000多万户,桑田面积90万公顷,产茧量、产丝量和丝绸产品年出口量占世界首位,生丝和丝绸产品出口额高达30多亿美元。养蚕生...  相似文献   

13.
蚕桑生产是我市广大农村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解放四十年来,我市蚕桑生产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目前,全市年发种130余万张,产茧2500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达2.3亿元,出口创汇7000余万美元。蚕桑生产在我市具备了一定规模,在农业生产值中占相当比重,当前,它的稳定健康发展对我市农村顺利奔小康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浅析我市发展“三高”蚕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我市蚕桑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蚕桑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蚕茧产量由1981年28万担发展到40万担。蚕桑生产已成为继粮食、生猪之后居第三位的支柱产业,丝绸工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骨干产业。但是,从八十年代末期以来,蚕茧质量、单产却一滑再滑。 “六五”期间,全市平均单产为26.2公斤,茧丝长为969.2米,解舒率为60.7%;“七五”期间全市平均单产为23.7公斤,茧丝长950.7米,解舒率55.6%;“八五”期间全市平  相似文献   

15.
一、蚕桑生产基本概况本市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很适宜于栽桑养蚕,并土壤肥沃,所以蚕桑生产历史悠久,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蚕茧总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17%.全市有专业桑园462300亩,分布在135个乡、1486个村,17114个村民组,从事栽桑养蚕的农户有383989户,年产茧50万担左右,我市的蚕茧产量占全国的10%,占全省的40%,全年茧款收入在1亿元左右,按蚕户计算,平均每户茧款收入26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6.
朱丽君 《蚕桑通报》2004,35(1):58-59
我市现有桑园面积742 hm2,养蚕农户4300余户.蚕种饲养量1.606万张,蚕茧总产量664.7t,蚕茧销售收入1108.9万元,户均蚕茧收入2579元,蚕桑生产产值达到1672.9万元.现有年产150t茧的乡镇1个,年产25t茧的村4个,年产500kg茧的户35个.这些重点乡镇村,桑园面积和产茧量占全市总面积和总茧量的80%,成立了5家蚕桑专业合作社.为了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蚕桑发展,省农业厅特制定了<浙江省蚕桑西进发展规划>战略,并把我市列入了蚕桑西进重点发展的八个县市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1蚕桑产业现状我市是全国四大蚕桑基地和二十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蚕桑丝绸业一直是南充地方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茧丝绸是我市农业和工业创汇的主要产品。全市现有省、市级蚕桑基地县6个,市级蚕桑基地乡镇40个。基地乡产茧量占全市总量的40%。现有桑树约7亿株,良桑率  相似文献   

18.
我市蚕桑生产经历了建国以后的风风雨雨,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市蚕桑生产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一度跃居四川省第三位.1995年,全市产茧11500吨(23万担),系统内收茧10500吨(21万担),蚕农售茧收入达1.3亿元,仅蚕茧环节提供增殖税、农特税1500万元,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丝绸工业体系,每年可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每年创税利达6000万元以上,解决了3万余人的就业问题,成为万县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门路.  相似文献   

19.
我市是全省主要丝绸出口创汇基地之一。全市每年需要生丝1200t,而我市1987年只能生产厂丝700余吨,缺口较大。过去主要依靠省丝绸公司从外地调入。1988年自从外贸切块到县后,调入困难。当前茧丝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丝织行业经常处于半饥半饱状态,造成部份工厂转产、停产。严重影响外贸出口任务的完成,阻碍了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要尽快解决茧丝供需矛盾,根本出路在于发展蚕桑生产。根据目前我市蚕桑生产现  相似文献   

20.
正杭州素有"丝绸之府"的美誉,是中国最重要的茧丝绸集中产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桑产业是杭州市的传统优势产业,我市淳安千岛湖牌蚕茧质量位列全国前茅,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国家级优质茧生产基地。近年来,因蚕桑生产模式传统、规模效益低下、劳动力转移等多种因素影响,蚕桑产业下滑趋势明显。2018年,淳安县共有20多个乡镇199个村近7000户农户养蚕,饲养蚕种5.6万张,收购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