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清县的乡村茶场,是由六十年代初原大队茶叶专业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据统计考证,全县六十年代有六十七个茶叶专业队,七十年代增加到七十四个,八十年代初发展到一百一十二个(其中占社办9个,大队办93个),到一九八五年调整后还有九十九个(其中乡办8个,村办91个),经营茶园七千九百七十四亩六分,(其中八五年投产面积7478亩),要占全县现有茶园总面积一万五千七八五十二亩的百子之五十一;年产干茶一万四千零七十九担,也占全县八五年总产量一万八千一百七十一担的百分之七十七点四八。实践证明:乡村茶场成了茶区乡村致富企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体现茶叶集约经营,造就种茶能手并向种茶能手集中,有利科学种茶,实现优质高产稳产的示范基地和商品基地。  相似文献   

2.
五八年我县根据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方针,办了七个茶场,今年全县又办了5个社办茶场,71个大队办的茶场。茶场显示出种种好处:(1)大大地促进了茶叶生产的高速度发展,那里办茶场,那里茶叶生产就形成了高潮。例如八都公社吴山大队茶场建起后,先由  相似文献   

3.
政和大白茶从野生驯化为人工栽培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目前它在原产地政和县已成为当家品种,栽培面积三万五千亩,主要分布在海拔三百米以下的缓坡丘陵地,大部分都是建国后种植的,国营稻香茶场60年后定植1150亩,81年平均亩产140斤,其中灰厂垅20亩高产园,定植于61年春,81、82年亩产分别达到363斤和360斤;石屯公社茶场1971年定植,  相似文献   

4.
开阳县双流茶场是贵州较大的县级茶场之一,现有茶园3580亩(其中投产茶园2600亩),职工421人。该场茶树多属六十年代初期种植,正值壮龄时期。但由于建园时基  相似文献   

5.
万株棉     
陕西省长安县大兆公社小井大队、祝村公社羊村大队和甘河公社南雷大队,一九七三年试种万株棉,面积由一九七二年的一亩二分增加到二十五亩,单产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南雷大队第三生产队三亩六分万株棉,亩产达到228斤,羊村大队0.5亩万株棉,亩产达到310.1斤。万株棉为什么早熟增产?1、万株棉能够充分利用阳光和地力,田间观察,万株棉的叶面积比5000株的增加30—60%,由于叶面积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制造积累的有机养料增多。2、万株棉总铃数显著增加。例如大  相似文献   

6.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蟠溪乡红关垭茶场,在134亩幼龄茶中,试行林粮套作,取得了粮收茶茂的结果。红关垭茶场,历年来,虽对134亩幼龄茶园进行中耕除草和施肥,但因末引起放畜人的注意而遭生畜的践踏,年年一无所获。1987年开春,对134亩幼龄茶进行深翻整地和施肥  相似文献   

7.
西乡县是陕南茶区主要产地之一。历史悠久。过去生产传统的陕青茶,主要是手工加工,茶园面积另星分散,生产技术落后,产量长期徘徊不前。一九七五年开始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发展新茶园,办专业茶场,组织茶叶专业队,几年来共开辟新茶园五万余亩,办专业茶场二百多个,在科学管理下,茶园已普遍开始投产。一九七八年开始,每年陆续建  相似文献   

8.
丁磊  金银永 《茶业通报》1992,14(4):27-29
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机械化采茶综合技术示范课题的一部分,经过一年的示范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实施情况总结如下。机械化采茶综合技术示范方法和效果选择绍兴县茶场与绍兴县龙虎山茶牧场482亩茶园进行机采综合技术示范,其中绍兴县茶场示范面积为301.5亩,茶树品种为福鼎、鸠坑、毛蟹等,树龄6~20年,种植方式是行距1.5米的条栽茶园,茶园地势有平地、缓坡和梯级三种,1990年亩产量达到151.5公斤;绍兴县龙虎山茶牧场是利用衰老茶园改造,逐步培育机采适宜茶园,目前,180.5亩福鼎、  相似文献   

9.
我们大队共有集体耕地三千零三十六亩,粮田计划面积一千四百九十五亩,棉田计划面积一千三百二十亩。在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指示指引下,在华主席“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战斗号召鼓舞下,我们大队在努力抓好开河挖沟、平田整地、培肥土质,改变生产条件的同时,一九七三年以来,大面积推广了粮棉夹作的种植方式,夺得了粮棉双增产、双高产,使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一九七六  相似文献   

10.
《茶业通报》2005,27(4):F0002-F0002
安徽省宣郎广茶业总公司(国有十字铺茶场),位于宣城、郎溪、广德三市县交界处,拥有耕地5.9万亩,其中茶园2万亩,人口1.3万人,职工6346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60人。  相似文献   

11.
黟县茶树良种工作,从1975年省农业厅在县国营茶场建立茶树良种繁育基点起,先后引进安徽1.3.7号和福鼎大白茶,浙江迎霜五个品系良种。共建母本园7亩。1978年开始扦插育苗,到1983年共出圃33万余株,栽植良种生产茶园59亩,其中国营茶场41亩,红旗乡深冲村示范点茶园15亩,龙江、际联、美溪三乡各一亩。1983年茶叶滞销,影响生产发展,被迫停止繁育,良种母本园改为生产园。  相似文献   

12.
兴隆公社位于绥阳县城东郊。全社有稻田10408亩。该地系属洋川坝子的延伸,山岔多,稻田都在两山沟溪之间。近几年来水稻穗颈瘟发生严重。1981年全社发病面积1000余亩,损失稻谷30多万斤。1982年穗颈瘟流行,成灾面积4170亩,占稻田总面积的40%左右,损失稻谷150多万斤。特别是五星、关外两个大队的1745亩水稻,成灾面积928亩,损失稻谷59万斤。面对病害的严重威胁,我联合防治组于1983年深入到该公社,调查了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一镇江市五洲山茶场在江苏省1991年茶叶产销工作会议上,介绍了他们实行茶农养老金保险,成为江苏省茶叶行业的一件新鲜事,使与会代表(特别是集体茶场)产生浓厚地兴趣。镇江市五洲山茶场1965年创办,是润洲区七里甸镇办集企业,现有79人,已退休15人。茶园面积460亩,其中投产茶园351亩,竹山20亩,鱼池50亩,厂房仓库2200m~2,生活用房1000m~2,制茶机械17台套,手工炒茶锅50只。固定资产130万元。1990年产干毛茶55吨,平均亩产156.5公斤,总产值87万元,上交国家税收7.4万元。是我市茶叶系统第一个突破人均产值1万(1.1万)元的单位。  相似文献   

14.
龙成仁 《茶业通报》1990,12(3):14-16
湖南省洣江茶场地理位置处于北纬26°49′之间,东径113°33′—113°34′之间,地势西南高中间开阔,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场现有茶园面积3220亩,其中有丘陵红壤3056亩9要5厘,占耕性土壤97.97%,有省内外优良茶树品种18个,受益茶园656.78亩,占全场茶园面积的21.05%。槠叶齐已发展到310.1亩,占良种茶树面积的47.31%。我场二大队一中队1978年发展槠叶齐24亩,1989年已进入高产优质茶区范围,亩产茶青2198斤,折合干毛茶549.5斤。同时一、二、三级茶青占了总数的65%,1988年占82%。我场二大队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了丘陵红壤茶园低产主要原因及其改良后获高产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茶业通报》2006,28(4):F0002-F0002
安徽省宣郎广茶业总公司(国有十字铺茶场),位于宣城,郎溪,广德三市县交界处,拥有耕地5.9万亩,其中花园2万亩,人口1.3万人,职工6346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60人。  相似文献   

16.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地处边陲,与越南接壤,与贵州、云南两省隔盘江相望。聚居壮、汉、苗、瑶等31个民族。百色是中国茶树最适宜生态区,但历史上不产商品茶,农村主饮野茶和有止渴生津疗疾作用的其他野生植物,城镇居民饮用的茶叶主要来自邻省云南、四川、贵州,福建茶在那里也有市场。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才开始在百色市近郊建百色、阳圩茶场,在凌云县建玉洪茶场,形成了有万亩茶园的商品茶生产规模。“六五”至“七五”期间,加快了茶叶发展步伐,平均每年扩大新茶园面积7000多亩,到1990年全地区已有茶园8万余亩,茶叶加工厂20家,70%以上产品是红碎茶,据统计1980—90年10年间,累计为国家提供出口商  相似文献   

17.
夏成鹏 《茶业通报》1994,16(1):24-25
优化茶类结构的经济效益分析夏成鹏(苍南县桥墩茶技站)苍南县茶类原为单一生产炒青。为满足市场的需要和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1992年,在五凤乡普尾、坑口两茶场改为多茶类生产,其中普尾茶场现有投产茶园230亩,其中14亩茶园进行采制碧螺春、龙井、炒青茶组...  相似文献   

18.
一、产值与产量、嫩度、价格之间的关系舒城县柏家岗茶场是一个小场。全场有职工40人,茶园400亩,可采茶园330亩。现将本场最近三年(81—83)的生产情况进行统计,并从经济效果方面作了分析、比较,试图从中探索经验,吸取教训,促进生产。  相似文献   

19.
杨丽娟 《茶业通报》1995,17(3):15-16
跃进茶果场良种茶园在发展杨丽娟(江苏无锡市多种经营管理局)国营无锡市跃进茶果场位于无锡南端,有茶园面积530亩,其中无性良种茶园近200亩。茶园都分布在丘陵缓坡地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利于茶树生长发育。但由于茶场建于大跃进年代,建国基础差,茶园品种...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国茶园面积已达到1,500万亩,年产干茶500万担,按照平均4斤鲜叶制干茶1斤计算,全国年采鲜叶量约21.5亿斤,茶区一般妇女劳力手采平均每人每天以30斤鲜叶计,全国即有近21万人全年投入手工采茶劳动,这样不仅影响其它生产的发展,也限制茶叶生产的发展和提高。特别是国营茶场,采茶劳力矛盾更突出,采茶用工量约占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