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到过海南,最让人忘不了的是摇曳多姿的椰子树。当你倘佯在椰林中,蓝天白云,绿草茵茵,阵阵椰风徐徐吹来,你会觉得是那么的爽心悦目。再看那椰叶。在那高高的椰树梢上,如同开屏的孔雀、含情的少女.亭亭玉立,向游人发出永远的邀请!然而,这海南岛的象征——令人赞美不已的椰树,如今正遭受着“灭顶之灾”,一种被称为“椰心叶甲”的外来害虫入侵了椰树.使心叶干枯.树木生长衰弱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2.
到过海南,最让人忘不了的是摇曳多姿的椰子树。当你倘佯在椰林中,蓝天白云,绿草茵茵,阵阵椰风徐徐吹来,你会觉得是那么的爽心悦目。再看那椰叶,在那高高的椰树梢上,如同开屏的孔雀、含情的少女,亭亭玉立,向游人发出永远的邀请!然而,这海南岛的象征--令人赞美不已的椰树,如今正遭受着"灭顶之灾",一种被称为"椰心叶甲"的外来害虫入侵了椰树,使心叶干枯,树木生长衰弱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3.
陈文群 《热带林业》2009,37(3):38-40
2005年4月,尖峰岭林业局首次发现椰心叶甲疫情。至2009年3月止,调查尖峰岭地区棕榈科植物(主要为椰子)椰心叶甲的发生与为害,结果显示:2005年4月受害率为9%,其疫区受害率为71%;2006为97%;2007年为96%;2008年为100%;2009年97%。通过4年对椰心叶甲采取挂包法、释放天敌寄生蜂法2种防治法,结果表明:释放天敌寄生蜂的生物防治法效果最佳,防治效果80%以上。  相似文献   

4.
不同机理的17种杀虫剂对椰心叶甲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4类不同作用机理共17种化学药剂对椰心叶甲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通过筛选,敌百虫、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灭多威具有优良的毒杀效果,处理24h后,每种药剂3种浓度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0%以上;而高效氯氟氰菊酯、氧乐果、丙溴磷.辛硫磷、丁硫.啶虫脒、氯氰菊酯.三唑磷、吡虫啉.三唑磷6种农药药效较差,难以有效防治椰心叶甲。噻嗪酮.异丙威、哒螨灵、杀虫双、三氯杀螨醇、异丙威、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对椰心叶甲没有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重要意义,总结了海南省防治椰心叶甲的经验,针对我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形势及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防范和控制椰心叶甲及其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椰心叶甲饲养人员实施量化考核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椰心叶甲寄生蜂的生产效率,大大节约了寄生蜂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福建林业科技》2015,(3):184-189
椰心叶甲是广泛分布于华南沿海地区的一种入侵有害生物,主要为害棕榈科植物,已对该地区经济、社会及生态造成巨大危害。椰心叶甲入侵华南沿海地区的历史可分为入侵与种群建立期,蔓延生长与灾害显现期,大规模爆发与防控期3个阶段。回顾3个历史阶段的防控措施,人工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是其主要防治手段。使用化学药剂是控制椰心叶甲的主要措施,而生物防治是阻止其蔓延扩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海南利用寄生蜂防治椰心叶甲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海南省利用寄生蜂(姬小蜂和啮小蜂)防治椰心叶甲的效果,于2007年3~4月对海南省17个市县开展寄生蜂防治效果调查,共抽取297个调查点,占全省放蜂点的5%.结果表明:放蜂前,海南省绝大多数市县调查点均属于重度危害点,占全省调查点81%,中度危害点和轻度危害点分别为调查点总数的17%和2%;放蜂后,椰心叶甲危害程度已显著下降,重度危害点已经下降到41%,中度危害点和轻度危害点则上升,目前分别为39%和20%;说明利用寄生蜂控制椰心叶甲的效果非常明显.通过对两种寄生蜂在海南省的分布情况看,目前海南省95%的调查点已经存在寄生蜂定殖,这为将来全省利用寄生蜂可持续控制椰心叶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根据目前椰心叶甲的危害情况,仍有必要继续大量释放两种寄生蜂,以达到对椰心叶甲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陆将椰心叶甲列为禁止入境的二类植物检疫危险性害虫。1999年9月,广东省番禺区发现椰心叶甲。目前,椰心叶甲在广东省危害严重并有扩散漫延的趋势。文章介绍了椰心叶甲在广东的发生情况、传播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为将来防范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研究在现有椰心叶甲寄生蜂释放技术基础上,研制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椰心叶甲寄生蜂释放器。该释放器采用市场上常用的材料制作,由释放瓶、保湿球和载物盘组成,成本极低,可重复使用,且不易受不良环境的的侵蚀。椰心叶甲寄生蜂释放器可广泛应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中。  相似文献   

11.
蛀干害虫是园林植物的毁灭性害虫,严重阻碍城市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由于蛀干害虫长期营隐蔽性生活,化学防治难度较大,本文从寄生性天敌昆虫、捕食性天敌、病原微生物、昆虫病原线虫、植物性杀虫物质、基因工程等方面对园林蛀干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论述,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树干注射要注射40%氧化乐果,80%敌敌畏乳油,40%水胺硫磷乳油,50%甲胺磷乳油,50%对硫磷乳油的50倍液防治美国白蛾,其中,注射50%甲胺磷防治幼虫,3d的死亡率达100%,并且注射速度最快,其他药剂的防治效果也都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3.
树干注射法防治灰同缘小叶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同缘小叶蝉(Coloana cinerea Dworakowska)是秋枫的重要害虫.用16%虫线清乳油、20%叶蝉散乳油、30%氯胺磷乳油、40%乐果乳油和3%吡虫啉微乳剂原药对灰同缘小叶蝉进行树干注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0%乐果乳油施药后7d和14 d,防治效果为98.78%和97.88%,防效良好;30%氯胺...  相似文献   

14.
板栗巢沫蝉Taihorina sp.属同翅目Homoptera,沫蝉科Cercopidae,是危害板栗的重要枝梢害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危害。采用定点观察法对其生物学习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涂干包膜法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虫在湖北恩施每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每年5、7月是若虫的孵化盛期。采用氧化乐果2~5倍液在树干基部涂药液包扎法进行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两种生物农药对灰斑古毒蛾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种生物农药对灰斑古毒蛾2龄幼虫的野外防治结果表明,5%桉油精乳油和苏云金杆菌(8 000 IU/mg)在施药后3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1%和18.3%,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施药后6 d防治效果均达到90%以上。两种生物农药都有一定的持效性,在野外都能够很好的控制灰斑古毒蛾,相比之下5%桉油精乳油的防治效果优于苏云金杆菌。  相似文献   

16.
经用4种农药对湿地松粉蚧进行林间注干试验,结果表明:杀扑磷防效最高,与其他3种农药防效间存在明显差异;经对杀扑磷3种浓度下防效方差分析可知,杀扑磷在50倍浓度下防效为67.89%,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7.
厚朴害虫藤壶蚧化学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40%的速扑蚧,的氧化乐果,灭蚧灵等药剂,采取树干打孔注药、树干韧皮部涂药、树干去粗皮涂药、树干直接涂药等4种茎部内吸法,对为害紫油厚朴的藤壶蚧进行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防治效果均达到100%,4种茎部内吸法中树干韧皮部涂药法有轻度药害,打孔注药法对树干有轻微损伤,且操作不便,采用氧化乐果树干直接涂药法防治...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西部杨树防护林蛀干害虫的调查结果表明:白杨透翅蛾和青杨天牛的平均危害率分别为19.31%和11.98%,是杨树防护林的主要蛀干害虫。两种蛀干害虫的主要天敌均为啄木鸟和肿腿蜂,且种群数量很少,呈零星分布;害虫的种群变化与天敌的种群变化密切相关,据此可以对害虫的种群数量进行监测,并预测害虫大发生的可能性。对于没有实施过人为防治的杨树防护林,可以利用诱捕害虫数量与基础危害率的相关关系进行蛀干害虫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9.
进行白蜡外齿茎蜂Stenocephus fraxini成虫和幼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喷药防治成虫,2.5%高效氯氟氰菊酯2500倍液,1.8%阿维菌素1500倍液,3%噻虫啉1500倍液速效性好。在幼虫孵化初期灌根防治幼虫,25%噻虫嗪1000倍液和20%呋虫胺2000倍液防效最好;打孔注药防治幼虫,5%和10%吡虫啉原液、5%啶虫脒原液防效最好;毒死蜱不适宜于打孔注药使用。  相似文献   

20.
4种药剂对杜鹃冠网蝽的药效试验和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杜鹃主要害虫杜鹃冠网蝽,选择37%高氯·马、1.8%阿维菌素、5%吡虫啉·氯氰菊酯复配乳油以及10%吡虫啉4种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及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杜鹃冠网蝽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5天的防治效果均达到100%,其中5%吡虫啉·氯氰菊酯复配乳油1 000倍液,药后1天、2天和3天对杜鹃冠网蝽的防效分别达到93.3%、98.9%、100%。4种药剂的毒力排序为5%吡虫啉·氯氰菊酯复配乳油37%高氯·马1.8%阿维菌素10%吡虫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