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三毛金藻又叫土栖藻,是金藻门类的一种单细胞藻,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容易引起疾病的一种藻类。该藻可在水体中释放大量鱼毒素、细胞毒素、神经毒素、溶血毒素,引起鱼类中毒死亡,发生时一般在冬季和春秋季,此时水质指标基本与鱼类正常生长时水质指标一样,因此很难预防,在发病时也很难从水质指标上来判断。发病的这些塘口的水体属于盐碱地水体,水体中含有大量钙、钠离子,这些离子与鱼毒素形成具有活力的复合物,引起鱼类中毒,尤其三毛金藻作为一种有害藻  相似文献   

2.
随着水产养殖事业的迅速发展,颗粒饲料的大量使用,养殖密度的大幅度提高,池塘水体的富营养化加剧,到了夏季,水体藻类大量繁殖,往往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养殖水体中藻毒素增加,造成  相似文献   

3.
鱼腥藻毒素及其检测、去除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富营养化加剧而引起有害藻类水华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相关研究者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鱼腥藻毒素被划分为鱼腥藻毒素a、鱼腥藻类毒素同系物a、高鱼腥藻毒素a、鱼腥藻毒素a(s)以及antx3/b、antx-b(s)。综述了鱼腥藻毒素的化学结构和化学特性,并从食品生物安全的角度综述了其检测及去除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养殖水体水色对于养殖水生生物有很重要的影响,一个水体的肥瘦直接影响养殖的产量和养殖动物的健康。"危险"水色会导致有害藻类繁殖速度快、消耗水体营养、影响有益藻类生长;藻类容易死亡、大量消耗水体中溶氧、败坏水质;藻类死亡容易产生毒素、对养殖动物产生毒害;有害藻被摄食后不易消化、危害养殖动物的健康。经常进行肥水能有效促进光合作用,增加水体的溶  相似文献   

5.
随着颗粒饲料的大量应用、鱼产量的大幅度提高,精养池塘富营养化程度日趋加剧,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藻类细胞破裂释放藻毒素,一方面影响鱼类的健康养殖,另一方面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池塘中藻毒素属水华藻毒素,主要有多肽肝毒素、生物碱类神经毒素、细胞毒素等。对藻毒素处理方法有化学处理、物理处理和微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鱼类养殖过程中,4~10月的高温期是鱼类病害的高发期,主要流行病是出血病、肝胆肾病及并发症和寄生虫疾病。我们在日常防治疾病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久治不愈的情况,甚者出现用什么药都没效果的情况,经过我们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调查研究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关键因素是藻毒素慢性或急性中毒而引起的鱼类死亡。何为藻毒素?藻毒素是指水体的某些藻类在繁殖过程中或即将死亡时释放出的羟胺类化学物质,对水生生物和哺乳动物都有潜在的毒性,藻毒素主要包括肝毒素和神经毒素。  相似文献   

7.
微囊藻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笑生  李效宇 《水产科学》2004,23(12):42-43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自然界的许多水体日益福营养化,水体的福营养化直接导致了藻类的迅猛生长,严重影响了水的质量[1].淡水藻类中蓝藻的过度繁殖,会造成水味腥臭、透明度下降、消耗水体溶解氧,其中的微囊藻属、颤藻属、鱼腥藻属、念珠藻属等藻类自身及其代谢产物有毒性和致癌作用,危害人体健康[2].研究发现,蓝绿藻水华中的微囊藻毒素与人群中的肝癌有密切的关系[3~5].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氮、磷排入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水体的富营养化往往导致藻类疯长形成水华,水质恶化,产生异味。同时水中溶氧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许多藻类还可以产生毒素,这些毒素对动物和人类有潜在的危害。对于蓝藻的治理人们想了很多方法:(1)定向培藻:目前,在自然界中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条件下,蓝藻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其次就是小球藻和栅藻。如果在养殖前期,在养殖池塘中能培养出上述两种藻类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氮、磷排入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水体的富营养化往往导致藻类疯长形成水华,水质恶化,产生异味.同时水中溶氧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许多藻类还可以产生毒素,这些毒素对动物和人类有潜在的危害.对于蓝藻的治理人们想了很多方法:第一定向培藻:目前,在自然界中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条件下,蓝藻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其次就是小球藻和栅藻.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阐明缺氧和有毒铜绿做囊藻对三角帆蚌鳃和主要消化器官的毒理效应和组织病理,实验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暴露于缺氧和有毒铜绿做囊藻下三角帆蚌的鳃、胃、肠以及晶杆体等器官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从第7天开始缺氧和有毒藻类复合胁迫组三角帆蚌的鳃丝及柱状细胞出现大量坏死和脱落,胃肠腔面纤毛脱落、上史细胞破裂坏死,晶杆体在第5天已经完全消失;第7天单独缺氧组和单独有毒藻类组的鳃和消化道出现少量的病变,单独缺氧组晶杆体在第7天完全消失,单独有毒藻类组晶杆体则一直存在。胁迫消失后,3个实验暴露组的晶杆体都未恢复正常对照组水平,因此缺氧和有毒铜绿做囊藻对三角帆蚌鳃和消化系统产生不可恢复性损伤,双重胁迫组影响最为严重,缺氧胁迫组相对有毒铜绿做囊藻胁迫组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为三角帆蚌在缺氧和有毒藻类胁迫下的生理适应机制提供了组织病理学上的参考,并为其作为富营养化水体治理工具种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盛夏高温季节,强碱性(pH值8~9.5)和高氮低磷的养殖水体,往往会出现蓝、绿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绿色、云斑状或带状的水华。水华既阻碍空气中氧气溶入水体,藻类又与养殖水生动物争氧,加重水体缺氧程度。水华还会诱发亚硝酸盐和硫化物的毒眭,并且阻碍有毒气体逸出,使养殖水体水质恶化,造成养殖水体水生动物疾病发生。水华中的藻类死亡后,藻体蛋白腐败分解,会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可致使养殖水生动物死亡;另外,在养殖水生动物体内积累的藻毒素,有可能通过食物链的累积效应而危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正>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导致海洋、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中富营养化的发生,全球约有75%以上的封闭型水体存在富营养化问题[1]。上述富营养水体携带大量毒素进入对虾养殖池,对虾养殖过程中过量残饵、水生动物粪便堆积、死亡藻类沉积等进行厌氧分解也产生大量毒素,这些毒素导致对虾养殖池毒素富集超标,造成对虾免疫力下  相似文献   

13.
米氏凯伦藻对海洋生物致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已成为我国海域主要的有毒赤潮藻。仅2012年在我国浙江和福建海域就连续爆发了12起米氏凯伦藻赤潮,造成大量养殖鲍死亡,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人民币。本研究通过收集国内、外最新报道,探讨了米氏凯伦藻赤潮对各类海洋生物,主要包括海洋浮游动物、贝类、鱼类以及哺乳类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溶血毒素是米氏凯伦藻赤潮引发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直接接触活的米氏凯伦藻细胞是导致浮游动物死亡的主要途径;米氏凯伦藻产生的溶血毒素和鱼毒素,可溶解鱼类的鳃组织,从而造成鱼类死亡。然而,关于米氏凯伦藻产生的溶血毒素是否会在贝类体内累积、在贝类体内的迁移和转化规律、米氏凯伦藻赤潮对鲍鱼死亡的致死途径与致死机制、溶血毒素在生物链传递过程中是否会发生改变、这些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机制与综合作用等问题还不了解,这些问题亟待深入的研究。米氏凯伦藻溶血毒素的研究报道还处于起步阶段,毒素以何种方式导致红细胞破裂、不同红细胞膜上组分的差异和毒素的溶血活性是否存在对应关系等问题也都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蓝藻俗称"水华",大规模的蓝藻暴发被称为"绿潮"。蓝藻能释放生物毒素类次级代谢物,含一定浓度藻毒素的水体会使鱼卵变异及生长异常,蓝藻水华暴发也常使大量水生生物死亡。鱼、虾、蟹、贝和浮游动物等积累的藻毒素有可能通过食物链的累积效应而危害人体健康。此外,蓝藻对水环境也可能产生影响,藻体死亡时还会散发恶臭,严重破坏景观。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池塘裸藻水华的特点、危害和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华是水体藻类大量生长或聚集并达到一定浓度的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和特定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够形成水华的藻类有蓝藻、甲藻、硅藻、隐藻、绿藻、裸藻等,其中,蓝藻、甲藻水华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16.
<正>近几年来,南海北部沿海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带毒的单胞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海水,尤其是内海湾海水的藻毒素含量越来越高。沿海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严重影响或威胁其他海洋生物的健康。赤潮所产生的藻毒素杀死各种水中生物,容易被人们认证,但是最近几年带毒的藻类边生长边死亡,不容易引发像以前那样大规模的赤潮。海水藻毒素含量虽不会像赤潮那样那么高,但是夏、秋高温季节,天天有毒藻死亡,海水中藻毒也可积累到一定的量。当沿海虾池,抽到带藻毒的海水进池时,池中养殖的对虾就会大量中毒死亡。有时虾池培养出带毒藻种死后,  相似文献   

17.
<正>对虾软壳偷死绝大多数出现在养殖中后期。影响对虾软壳死亡有三大要素,即水体缺乏可利用的微量元素及营养,对虾脱壳后被有害细菌或病毒感染死亡,亚硝酸盐中毒死亡。一、雨天软壳死虾雨天软壳死虾通常伴随着部分硬壳死虾,死虾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暴雨给池塘注入大量的带酸性的淡水,造成盐度及p H值突变,从而藻类不适应而死亡,就是常说的"倒藻"。2.藻类大量死亡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毒素,对虾有很强的刺激性。  相似文献   

18.
进入七八月份,水产养殖已进入中后期。随着池塘中残饵、养殖生物排泄物的累积,水体中有机物越来越多,加上天气炎热,气温和水温升高,极易引起池塘中有害藻类(如蓝绿藻、微囊藻)和青泥苔的过度繁殖。有害藻类过度繁殖后,很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然大量死亡,大量消耗水体中溶解氧,并且分泌藻类毒素,引起鱼虾缺氧及藻类中毒。青泥苔过度繁殖后,在气温和水温过高的情况下,易大量死亡浮出水面,消耗大量氧气,并且妨碍鱼虾的活动,影响鱼虾的生长,易引起鱼虾的应激反应,增大疾病发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湖南镇水库浮游生物及其影响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至2007年间调查了蓝藻(Cyanophyta)暴发水体——湖南镇水库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研究了其与环境参数之间的关系。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96种(属),浮游动物73种(属)。单位水体浮游植物平均细胞数量变化于0.49×106~16.71×106L-1之间,浮游动物则变化于8~3548L-1之间。春、夏季螺旋鱼腥藻(Anabaena sporoides)水华持续数月,水体表层细胞密度高达2.28×108L-1,进入秋季后其优势逐渐被颤藻属(Oscillatoria)蓝藻取代。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浮游植物的季节演替规律与螺旋鱼腥藻数量、总溶解固形物(TDS)和透明度(SD)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浮游动物演替主要与溶解在水中的微囊藻(Microcystis)毒素(EMC)、营养盐和螺旋鱼腥藻数量相关。由于高水平营养盐的存在,上行效应无法有效限制蓝藻的发生,水华蓝藻以其数量优势改变了水体理化条件,成为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潜在因素,而营养盐可能通过主导可食藻类的生长,间接影响浮游动物的动态。将水华蓝藻数量及藻毒素浓度作为环境因子进行多元分析,分别提高了对浮游植物、动物群落的解释15.6%和25.8%,说明水华蓝藻和藻毒素的存在对浮游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通过利用海水养殖闲置车间,使用菌相养殖模式来进行南美白对虾的无公害工厂化养殖,对其关键控制点进行研究探索。现阶段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多以藻相养殖为主,但藻相养殖不易控制,藻类死亡容易产生藻毒素,易对南美白对虾形成危害,从而造成死亡,而且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投放大量的药物来控制病害,而菌相养殖模式全程不需要使用药物,主要依靠活菌来控制水体环境以及病害。1基础设施以对虾育苗池或者海参、扇贝等育苗车间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