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福在 《作物学报》1986,12(4):279-284
糜子幼穗分化经历六个时期:0、茎叶原基分化期,Ⅰ、第一苞原期,Ⅱ、枝梗系统分化期,Ⅲ、小穗、小花原基分化期,Ⅳ、雌雄蕊原基分化期,Ⅴ、花粉粒分化形成期。其中,我们重点对Ⅴ期作了观察。糜子幼穗分化的进程因品种熟性与播期差别很大。多元相关分析表明:分化进程在0~Ⅳ各期受日平均温度与品种熟性影响,在Ⅴ期受日平均温度与出现≥30℃高温日数影响。花序顶部小穗比基部小穗提早分化一个时期,分化速度也要快一些。内部穗分化与植株外部形态的关系表现为:Ⅰ~Ⅴ期的叶龄、出现叶及Ⅰ~Ⅳ期的叶龄余数与植株主茎总叶数成线性关系。伸长节在各期也因主茎总叶数而异。不论植株总叶数多少,Ⅴ期,最后一叶出现,叶龄余数相近(1.5);开花期叶片全部展开,穗颈节伸长。叶龄指数贯彻穗分化始终,不受植株总叶数影响,是推断穗分化进程较准确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水稻生长发育的进程可以用某一品种或组合不同生育时期的叶龄来表达。本研究利用叶龄余数来鉴定稻穗分化的进程,大量植株解剖实验发现,幼穗开始分化的叶龄余数为4.0左右,这与前人研究为3.0或3.5有所不同,并建立起稻穗分化各期(Y)与叶龄余数(X)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Y=A+BX,其F测验为极显著。此外还通过调查出叶速度,记载有效积温,经统计分析发现,有效积温与叶龄增长关系相当密切,以此建立了叶龄(Y)与有效积温(X)之间的回归关系Y=C+DlgX,其相关系数(r)这极显著,从而实现了由有效积温预测叶龄的目的。此二项研究结果为利用叶龄来指导栽培技术措施提供了一套模式化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在生产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金明  章洁琼  邹军  陈秀秀  杨锦越  宋碧 《种子》2017,(10):83-86
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不同薏苡品种幼穗分化规律及其与叶片生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播期和品种对薏苡幼穗分化的方式及形态特征没有影响;幼穗分化经历的总时间在品种中变化很小;不同播期间薏苡幼穗分化经历的总时间有差异,表现为随着播期的推迟,薏苡幼穗分化经历总时间越短,说明适期早播可适当延长幼穗分化过程,有利于穗大粒多;采用全展叶作为判断幼穗分化时期的主要指标,株高作为辅助指标,明确了薏苡幼穗分化与叶片生长的同伸关系,可为生产上进行产量形成的调控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27个糜子品种为材料,对各类型品种的开花习性及其与温湿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光温敏类型糜子品种,出苗到开始开花所需时间差异显著,晚熟品种所需天数最多(为59d左右),早熟品种所需天数最少(为33d左右)。早熟与中熟品种不同穗型之间,出苗到开始开花所需天数也表现出差异性。中熟与晚熟品种每穗始花至终花所需天数显著多于早熟品种。同一熟期下,早熟密穗品种始花至终花所需天数显著大于早熟侧穗,晚熟密穗品种所需天数显著高于晚熟侧穗。不同熟期不同穗型每株花的开放数目表现差异性显著,中熟散穗开放数最高在2300以上,中熟密穗和晚熟侧穗为2000以上,早熟密穗、早熟侧穗、中熟散穗、中熟侧穗和晚熟密穗品种为1700左右,早熟散穗品种的开放数最少(为1400左右)。同时本试验追踪08:30—12:00期间不同熟期穗型品种的温湿度。08:30时始花与12:00时终花温湿度均表现为,早熟品种温湿度均显著低于中熟和晚熟品种,中熟与晚熟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同一熟期不同穗型之间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根据1962及1963两年,对于冬小麦农大183,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分蘖、叶片及穗部等性状的观察资料,分析了主茎、分蘖、叶片及穗部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分蘖或在组成小麦群体中的地位;各级分蘖成穗率及其经济性状的比较;叶片的功能期;叶龄与分蘖力的关系;主穗与分蘖穗在穗分化上的差异;穗群分化及叶龄指数和叶龄余数与穗分化的关系。文中还初步提出了根据主茎叶片数目,推算分蘖节数目、分蘖叶片数目及单株分蘖力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6.
由春季低温引发的倒春寒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安全的自然灾害之一。为准确评价倒春寒的危害程度与小麦植株发育阶段的关系,本研究以春性品种中麦8444为试验材料,在可控环境条件下,比较了不同幼穗分化发育阶段的小麦遭受低温后的冻害症状和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小麦植株发育叶龄和幼穗分化阶段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小麦植株的茎和叶片受冻害的程度随着温度降低和发育进程而呈现加重趋势,株高、穗长和结实率随着温度降低和发育进程而呈现降低趋势。二棱末期(S2.25)至小花原基分化期(S3.5)、药隔期(S5)至柱头羽毛突起期(S7)是幼穗发育过程中对低温敏感性发生明显变化的两个阶段。综合茎、叶、穗等器官对低温的耐受性,减数分裂期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小麦的倒春寒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旱作情况下对15个玉米品种不同播期的穗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播种早有利于百粒重、出籽率的提高,但不利于穗粗的增加.对多数品种而言,出籽率、百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穗长、穗粗与产量的关系较小,但不同熟期品?种反应不同.京单28、ZX 584等中熟、中早熟品种,对播期相对不严,产量较高,在山区可以5月底到6月上旬播种,平原区6月底播种.利用中熟、中早熟品种播期灵活的特点来适当延后播种,使降水与需水关键期尽量吻合,不但可以节约大量水分,同时也保证了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连续三年的水稻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类型品种幼穗分化期的长短与温光生态因素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幼穗分化期的长短受日照时数和日均温的影响。与日照时数多少呈正相关,与日均温高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与品质检测,分析了4个不同春谷品种的支链淀粉含量与营养品质指标及农艺性状的内在联系,旨在为优质春谷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各品种的支链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支链淀粉含量与灰分显著正相关,与粗蛋白及直链淀粉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刚毛长度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粗和出谷率显著负相关。因此谷子品种选育中,可将不同品系的营养品质指标与农艺性状相结合,提高育种的针对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制种田父母本花期预测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有叶龄余数法、幼穗剥检法。幼穗剥检法最困难的是幼穗分化前期(如幼穗分化一、二期),在形态上不易识别,镜检时又不方便,加之有时切片技术不高也难以正确判断。用叶龄余数法来预测花期的困难是,各个亲本的主茎总叶片数由于受各因子影响,有一定的变化幅度,主茎总叶片数弄不清是难以把叶龄余数计  相似文献   

11.
Certain apical developmental stages have been shown to be of value in guiding management practices or indicating sensitivity to stresses. Because the determination of apex development, however, requires a high degree of skill, the use of external macromorphological growth parameters of spring wheat ( Triticum aestivum L.) to predict apex developmental stage was examined in this study. The growing degree days (GDD), growth period on days (DAY), number of leaves, number of surviving tillers, height of uppermost node, height of uppermost stipule and the length of ear primordium were used as growth parameters. Field trials were carried out as plot trials and on-farm trials in 1989-91. The growth parameters of three spring wheat cultivars and their ear developmental stages were determined at 2-3 day intervals after emergence to pollination in the plot tria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ar and the growth parameters of each cultivar was studied using polynomial regression up to 3rd degree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accuracy of the mathematical functions were tested against independent data determined from the farm trials. To get a reliable estimate of the apex developmental stage, DAY and GDD were found to be the most useful parameters. Furthermore, the growing time (maturation class) of a cultivar should be taken into a consideration.  相似文献   

12.
春谷种植密度与产量的数量关系及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科学预测谷子的适宜种植密度,探索谷子种植密度与籽粒产量的数学预测模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主要的密度与作物产量的经验模型进行模拟和比较。结果表明,春谷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具有重要影响。谷子籽粒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二次曲线模型是模拟谷子密度与产量关系的最优模型。春播‘冀谷19’与‘冀谷31’的方程式分别为yj19=2725.528+86.885x-0.701x2与yj31=1289.529+131.318x-1.023x2,理论最适密度分别为61.97万株/hm2与64.18万株/hm2。由此得出,本研究确定的数学预测模型,将为春谷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柴杞主产区内选取格尔木市台、诺木洪站2个站点的枸杞发育期及相对应的气温、降水及日照等观测资料,应用逐步回归、概率统计等方法对柴达木地区不同发育时段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枸杞产量与老眼枝开花期间日平均气温,春梢生长期间日最高气温及积温,老眼枝果实成熟期间日最低气温,夏果形成及成熟期间气温日较差,春梢生长及秋梢开花期间的日照总时数达到较高正相关。(2)枸杞产量与老眼枝开花期、老眼枝果实形成期、春梢生长期、夏果成熟期、秋梢开花期及秋果成熟期间的降水达到较高负相关。(3)将影响枸杞产量的关键气象因素与产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柴达木地区枸杞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方程,方程的复相关系数为0.9705,根据构建模型,回代历年产量和2019年实际预报应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均较小,预报精度较高,充分说明,选取的5个气象要素能够准确预报该地区的枸杞产量,可以在实际预报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京郊山地旱作区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系统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提高京郊山地旱作区农作物产量,以延庆县为例,依据农户调查、田间试验和数学模型等方法,从作物生长期间降水状况、作物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的时序关系、农田水分供需平衡与作物生态适应性判定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对京郊山地旱作区主要作物生态适应性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作物降水利用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其规律是:多年生苜蓿>春玉米>春大豆>春谷子>马铃薯。5种作物中春玉米、春谷子和春大豆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耦合性较好,马铃薯和多年生苜蓿生长发育与降水分布耦合性较差。农田作物水分满足率和生态适应性指数,4种春作物排序依次为:春玉米>春谷子>春大豆>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依次为春玉米>苜蓿>春谷子>春大豆>马铃薯。研究结果可为京郊山地旱作区制定合理的种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山仑 《作物学报》1984,10(4):257-264
在不同渗透势的甘露醇溶液和不同土壤含水量的土培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四种主要春播谷类作物:糜子、谷子、高梁和玉米在种子吸胀、萌发、胚芽伸长和出土以及种苗初期生长各不同成苗阶段的抗旱性及需水条件。结果表明,在幼芽伸长阶段对水分最为敏感。四种作物中,出土前,玉米种苗有较强的抗旱性;出土以后,高梁  相似文献   

16.
为鉴定谷子品种(系)的耐盐碱性,以24个谷子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设置0、40、80、120和160mmol/L5个盐碱梯度,通过对响应盐碱胁迫的8个主要指标进行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及回归分析等了解谷子萌发期对盐碱胁迫的响应并筛选出强耐盐碱性材料。结果表明,耐盐碱性谷子鉴定的最适宜盐碱浓度为80mmol/L。根据综合耐盐碱系数(CDC值)、耐盐碱性度量值(D值)及加权关联度(WDC值)对谷子耐盐碱性进行排序,其中耐盐碱性最强的5个品种(系)为泰谷004、豫谷18、龙谷25、冀谷168和K148。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4类,分别包含9、10、3和2个品种(系)。灰色关联度及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根长和相对芽长4个指标可以作为谷子品种耐盐碱性鉴定的综合指标。本研究为谷子盐碱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耐盐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重要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7.
赤谷系列春谷品种主要农艺与经济性状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谷子育种效率,找出赤峰地区谷子农艺与经济性状对于单株产量影响的重要性排序,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赤谷系列谷子单株产量与农艺、经济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穗重、草重、千粒重、生育期这四个性状与单株产量最为密切,节数、穗长、穗粗、株高对单株产量影响较小,在育种的性状选择中,应主要考虑穗重、草重、千粒重和生育期,兼顾其他性状。  相似文献   

18.
贾苏卿  禾璐  杜艳伟 《作物杂志》2020,36(5):194-24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区春播谷子根系的生长发育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以晋谷21号为材料,以传统旋耕为对照,研究了翻耕、秋季深松和春季深松3种耕作方式对谷子地下根系性状与垂直分布、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耕作方式均能提高谷子根系的长度、表面积、体积、平均直径与干重,深松处理能使谷子根系向40~60cm土层有效生长。与传统旋耕相比,2个深松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穗长和穗粒重,3种耕作方式的谷子产量较传统旋耕均显著提高,提高幅度排序为春季深松、秋季深松和翻耕,2个深松处理间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春季深松耕作方式替代传统旋耕能有效提高旱作春谷区的谷子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经济有效地施用肥料,作者于1984年进行了旱地高产春谷需肥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每生产50公斤谷子需吸收氮素1.33公斤、磷素(P_2O_5)0.49公斤,其中谷子抽穗后仍需从土壤和根系中分别吸取36.5%的氮素和约60%的磷素,揭示了谷子根系活熟到老的重要生理意义.并就旱地高产条件下谷子的干物质、氮素、磷素的积累、分配和运转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为合理施肥和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