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拨禾轮的正确调整与故障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拨禾轮是联合收割机上的重要工作部件,其工作性能的好坏,对收割机能否顺利作业有着重要作用。拨禾轮的作用:一是将作物引向切割器;二是切割器切割作物时,由前方扶持茎秆,支撑切割;三是在茎秆被切割以后,将茎秆及时推向割台输送搅龙,并及时清理切割器上的作物,以利继续切割。拨禾轮安装和调整不当,会产生以下故障:一是打击穗部,造成落粒过多,增加收割损失,带走割下来的作物,增加割台损失;二是作物架在割台输送搅龙上,造成喂入不畅,影响割台继续收割,甚至堵塞输送搅龙造成停机。现将拨禾轮的正确调整和故障排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拨禾轮是联合收割机上的重要工作部件,其工作性能的好坏,对保证收割机能否顺利作业有着重要作用。拨禾轮的作用:一是将作物引向切割器;二是切割器切割谷物时,由前方扶持茎秆,支撑切割;三是在墓秆被切断以后,将茎秆及时推向割台推运器,并及时清理切割器上的作物,以利继续切割。拨禾轮安装和调整不当,会产生以下故障:1.打击麦穗,造成落粒过多,增加收割损失;带走割下来的作物,增加割台损失。2.作物架在割台搅龙上,造成喂入不畅,影响割台继续收割,甚至堵塞输送搅龙造成停车。因此,应正确调整拨禾轮。一、拨禾轮高度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1割舍掉穗联合收割机在作业中出现收割台掉穗时,其原因是由于拨禾轮调整不当。因此,只要调整好拨禾轮,收割台掉穗的现象即可排除。1.1拨禾轮的高低位置应根据作物生长情况随时调整。一般地说,收割倒伏作物时,拨禾轮应尽量放低些,但不能使弹齿碰上割刀;收割直立...  相似文献   

4.
<正>一、谷物联合收割机常用调整方法1.拨禾轮的调整。(1)拨禾轮高低的调整。在收割直立作物时,拨禾轮的弹齿或压板应作用在被割作物高度的2/3处为宜。当收割高秆作物时,拨禾轮的位置应高些;收割低矮作物时,拨禾轮的位置应低些,但不能使拨禾轮碰到割刀或割台搅龙。  相似文献   

5.
正联合收割机作业之前,必须根据作物状况对机器的作业性能进行调试。1拨禾轮调整拨禾轮的位置须根据作物的高低程度进行调整,如调整位置不正确,会给收获造成损失或做无用功。1.1拨禾轮高低的调整在收割作物时,拨禾轮的弹齿或压板作用在被割作物高度2/3处,这样已割作物不至于被拨禾轮扬起,抛在割台或缠绕在拨禾轮上。当收割高秆作物时,拨禾轮的位置应高些;收割低矮作物时,拨禾轮的位置应低些,但不能使拨禾轮碰到割刀或割台搅  相似文献   

6.
<正>拨禾轮是联合收割机割台的主要部件,其功用是把割台前方的谷物拨向切割器;在切割器切割谷物时,从前方扶持茎秆及时推送给割台输送搅龙。目前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上均采用偏心式拨禾轮,可以收割直立或中等倒伏的谷物。偏心拨禾轮的偏心机构为平行四连杆机构,可按作业需要的方向调整压板或弹齿的空间角度,并在拨禾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一角度不变,有利于扶起倒伏作物和铺放割后的茎秆,减少对谷物的打击,避免回转时的带草现象。因此,在联合收割机收割  相似文献   

7.
(1)正确调整拨禾轮。对横向倒伏的作物进行收获时,只需将拨禾轮适当降低即可,但一般应从顺倒伏方向开始收割,以保证作物分离彻底、喂入顺利,减少因割台碰撞穗粒造成损  相似文献   

8.
自走式秸秆收割(捡拾)打捆机是将切割、捡拾、打捆等工序结合到一起的综合机械设备,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割台是重要组成部分,割台功用是切割作物,并由拨禾轮式捡拾器捡拾,倾斜输送器将秸秆推进喂入打捆。它由拨禾轮、切割器、分禾器和输送器等组成。本机割台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拨禾轮是联合收割机上的重要工作部件,其工作性能的好坏,对收割机能否顺利作业有着重要作用。拨禾轮的功能:一是将作物引向切割器:二是切割器切割作物时,由前方扶持茎杆,支撑切割:三是在茎杆被切割以后,将茎杆及时推向割台输送搅龙.并及时清理切割器上的作物,以利继续切割。  相似文献   

10.
一、拔禾轮标准高度及位置的检查与调整 此高度由被收割的作物高度来确定,正常的高度应是拨禾轮的拨禾板转到最低位置时,应作用在作物被切割处以上2/3的部位。过低拨禾性能下降,过高会刮落作物的籽粒。如需调整,可通过调节拨禾轮支承臂的高度来达到要求。同时还要注意拨禾轮的前后位置和拨禾齿的倾斜度是否合适,如果拨禾轮偏前,拨禾作用强,而铺放作用差,正确的是处于下方的拨  相似文献   

11.
一、拨禾轮的转速过快 拨禾轮是在收割机前进切割前起到引导和扶持切割的作用,并把割断的禾铺放到割台上,并将倒伏的作物扶起割断放到割台。因此,拨禾轮上的压板运动即匀速圆周运动,与机器前进的等速直线运动,应有一个合理的对应匹配数值。拨禾轮转速过快,起不到拨禾作用,反而压禾,过快形成无效拨禾,也就是说当割刀在切割前,拨禾轮己拔禾结束,  相似文献   

12.
一、拨未轮1.拨禾轮的调节(1)高低调整:拨禾轮的弹齿轴应作用在被切割作物的重心编上的位置.约在彼切割作物的2/3高度处.拨未轮太高会造成割台损失增加.拨未轮太低会产生拨禾轮稻草现象.新疆一2联合收割机靠液压手柄来调节拨未轮的高低.(2)前后调整:拨未轮的前后位置要保证割刀切割作物时拨未因正在起扶术作用.对于矮小的作物,拨未轮应尽量靠后,但要保证拨禾轮轮弹齿与切割器、割台搅龙叶片间有大干20毫米的间隙;对于相对高大的作物,拨禾轮可适当前移,但也不宜过大,如果拨术轮太前会造成创台损失增加和助台堆积.新回一…  相似文献   

13.
1割台部分 1.1拨禾轮的调整( 1)高低的调整。拨禾轮弹齿应作用在被切割作物重心偏上的位置,小麦、水稻为茎杆 2/3处。( 2)前后的调整。收割的作物,无论是低或倒伏,拨禾轮处在最低位时的前后位置,都应保证拨禾轮弹齿与切割搅龙间隙大于 20mm,其弹齿倾角为 45°。( 3)转速的调整。靠机手通过割台左边的无级变速手柄来调节,顺时针转速升高,逆时针降低。 1.2切割器的调整( 1)当割刀处于左、右两个极限位置时,各动刀片中心线与相应的定刀片中心线重合(称为对中)。偏差不得大于 5mm。( 2)所有动刀片和切刀杆工作面应在一平面…  相似文献   

14.
小型联合收割机的调整4LD-150小型联合收割机,已在麦稻收割中大显身手,但调整不当,就发挥不出其性能,请注意它有十处要调整。(1)拨禾轮高低的调整拧下拨禾轮支承臂和支承臂套管的调节螺栓,上下移动拨禾轮,将其转到最低位置时,正好处于作物切割处以上2/...  相似文献   

15.
4LD—150小型联合收割机,已在麦稻收割中大显身手,但调整不当,就发挥不出其性能,请注意它有十处要调整。 1.拨禾轮高低的调整 拧下拨禾轮支承臂和支承臂套管的调节螺栓,上下移动拨禾轮,将其转到最低位置时,正好处于作物切割处以上2/3部位,检查左右高度,使其保持一致,然后拧紧调整螺钉。  相似文献   

16.
<正>(1)正确调整拨禾轮。收获横向倒伏的作物时,需将拨禾轮适当降低,但一般应在倒伏方向开始收割,以保证作物分离彻底、喂入顺利,减少因割台碰撞穗造成的损失。收割纵向倒伏的作物时,一般要求逆倒伏方向收获。但逆向收获需空车返回,降低了作业效率。当作物倒伏不是很严重时应双向收获。逆向收  相似文献   

17.
联合收割机的总损失包括:割台损失、脱粒损失、分离损失和清洗损失四部分。(1)割台损失:拨禾轮将麦杆拨贴到割台,切割后通过搅龙送到输送系统,此阶段的损失为割台损失。如小麦过熟,拨禾轮齿与麦穗拨碰易造成落粒。此种作物应在早晨或傍晚收割,即早晨露水干了之后再出车,晚上露水下来之后再收车。在这段时间收割,不但作业效率高,而且跑粮损失电较小,就可避免割台损失。(2)脱粒损失:作物湿度大、脱粒滚筒转速不够、凹板间隙过大、联合收割机前进速度过快、割台喂入量过大等都会造成脱粒损失。  相似文献   

18.
一、动态调整包括拨禾轮的调整、割台搅龙伸缩杆偏心位置、脱粒机清选风量的调整。 (一)拨禾轮的调整 1、高低调整:拨禾轮的高低调整主要视作物高矮程度和留茬高度而定。一般情况下,拨禾轮轴应作用在作物被切割处以上三分之二的部位为宜,也就是说,当作物植株较高,留茬高度较低和作物不倒伏时,拨禾轮应调高,反之,则调低。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牧草收割机收割饲用苎麻作物时,割台输料不畅,搅龙易被麻类纤维缠绕的问题,设计一种专用收割机割台。该割台由往复式切割装置、拨禾轮、茎秆捡拾输送器及螺旋搅龙组成。根据饲用苎麻的田间生长特性及物料特点,开展收割机割台设计。通过理论计算与试验分析,确定割台各关键装置结构参数:拨禾轮的圆周半径为840 mm、切割器离拨禾轮轴高度为1 470 mm、拨禾轮转速27.9 r/min、升降行程为700 mm、往复式割刀曲柄转速为540 r/min、茎秆捡拾输送器拨齿轮滚筒半径为150 mm、转速为152.80 r/min,喂入搅龙直径为320 mm、转速为170 r/min。田间试验表明:该机收获损失率为3%,标准草长率为91%,作业小时生产率为0.25~0.35 hm2/h,割茬高度为150 mm。收割时,割台未出现堵料及纤维缠绕现象;收割后,苎麻割茬整齐,未发现作物茎秆基部存在明显撕裂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往复式切割器切割效果良好,整机工作性能稳定,该收割机割台能够满足对饲用苎麻作物的收割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新型油菜收割机的研发中,降低割台损失是其主要任务之一。除了在割台设计上采用侧边竖切割、伸缩式割台和秸秆预切割等新技术外,也需要对拨禾轮主参数进行优化和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