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核不育系8个组合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灰色理论体系研究了棉花雄性核不育系配制的8个组合的籽棉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成铃数是对籽棉产量影响最大的性状,各农艺性状对籽棉产量的影响水平依次为:单株成铃数(r=0.7605)单铃重(r=0.7603)果枝数(r=0.7141)生育期天数(r=0.6862)株高(r=0.6818)第一果枝高度(r=0.6059)第一果枝节位(r=0.5771)。通过对各组合与对照的籽棉产量优势分析表明,8个组合中有6个组合有竞争优势,且纤维长度与比强度均达到30的组合有7个,A2组合综合性状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杂交棉皮棉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互关系,以2016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11个杂交棉品种为材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杂交棉皮棉产量的11个主要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衣分(ri=0.52)单株铃数(ri=0.49)铃重(ri=0.44)黄萎病抗性指数(ri=0.41)始果枝着生节位=霜前花率=比强度(ri=0.36)生育期(ri=0.32)枯萎病抗性指数(ri=0.31)马克隆值(ri=0.27)纤维长度(ri=0.26),说明对杂交棉皮棉产量影响最大因素为衣分,其次为单株铃数、铃重;影响较小的因素为纤维长度和马克隆值。在杂交棉组合的选育和高产栽培实践时,主攻方向为高衣分和结铃性强的品种,同时注重黄萎病抗性。  相似文献   

3.
以43份杂交棉F1代为研究对象,时各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竞争优势、相关系教及通径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棉F1代中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和表分都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时皮棉产量直接作用较大的性状为单株铃数、衣分和单铃重,对F1代的筛选应注重对这几个性状选择,以获得强优势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4.
陆地棉杂交种皮棉产量与相关性状间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棉花杂交种皮棉产量有关性状的关联度分析表明 ,皮棉产量与衣分、单株铃数、株高、果枝始生节位、实收株数关系密切。四个产量构成因子单株果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综合与农艺性状株高、果枝始生节位、霜前花率、实收株数、生育期关系密切。明确了各性状对皮棉产量的关联度 ,为有效选育棉花杂交种和丰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28个棉花新品系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评价,并对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衣分、单株铃数、株高与皮棉产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57和0.53,果枝数与皮棉产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46。通径分析表明,衣分、籽指、单铃重和株高4个性状对皮棉产量的影响较大。结合回归方程,确定单铃重和衣分为影响皮棉产量的主要因素,可作为棉花新品系高产育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湖南省机采棉品种选育,对2020年湖南省机采棉区域试验10个品种(系)的13个主要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籽棉产量与生育期、株高、第一果枝节位、第一果枝高度、单株结铃数呈正相关,与单株果枝数、衣分、单铃重、籽指、衣指、僵瓣花率呈负相关,以籽棉产量与单株结铃数、僵瓣花率的关系最为密切(r=0.678,-0.712);皮棉产量与生育期、第一果枝高度、单株结铃数、衣分、籽棉产量呈正相关,与株高、第一果枝节位、单株果枝数、单铃重、籽指、衣指、僵瓣花率呈负相关,以皮棉产量与籽棉产量、单株结铃数、僵瓣花率关系最为密切(r=0.956,0.603,-0.710).通过产量对比,筛选出产量相对较高、适宜在湖南省种植的中棉所1606、中棉早183、中MB901、盐棉462和湘棉36机采棉品种(系).  相似文献   

7.
运用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13个杂交棉品种中6个农艺性状对皮棉产量的影响。以及产量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性。结果表明:单株果枝数、铃重和铃数对皮棉产量有显著的负向直接贡献,株高、衣分和籽指对皮棉产量均表现为显著的正向贡献。衣分与皮棉产量间的相关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参试品种(系)邯郸点试验数据进行了主要数量性状与皮棉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对棉花品种皮棉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单株结铃数和衣分,各个因素对皮棉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单株结铃数>衣分>霜前花率>始果枝节位>单铃重>果枝数>株高>籽指。  相似文献   

9.
杏棉间作复合系统中棉花生长及生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大田棉花为对照,与杏、棉间作下棉花的株高、LAI、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杏、棉间作下棉花的株高和LAI相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且随着距杏树垂直距离的增加,其变化呈偏态分布趋势;间作下棉花的铃重、株铃数、有效果枝数和衣分相比对照均有一定的减少,各处理与对照间单株铃数和果枝数差异极显著,间作对产量性状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有效果枝数株铃数铃重衣分;间作减少了棉花的单位面积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各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在杏、棉间作下试验的3个品种中鲁棉研28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10.
新陆中 8号 (91 - 1 9)作为南疆棉花主栽品种 ,产量优势明显 ,每公顷皮棉产量达到 2 2 50~2 70 0 kg,1 997~ 1 999年连续 3年对新陆中 8号高产棉田进行调研 ,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产量结构1 .1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关性通过对高产棉田产量构成因素统计分析 ,得出 :新陆中 8号皮棉产量与果枝数、有效果枝数、单株成铃数、铃重呈显著相关关系 ,而与密度相关性不显著 .其中单株成铃数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的增产效应最大 (r=0 .7998* * ) ,说明 :新陆中 8号产量主要是依靠单株产量的形成来获得的。根据资料分析结果 ,新陆…  相似文献   

11.
抗虫短季棉霜前皮棉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998—2009年国家及山东省审定的黄河流域11个短季棉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霜前皮棉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抗虫短季棉的霜前皮棉产量与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顺序为:霜前花率〉铃重〉单株铃数〉总铃数〉株高〉黄萎病指〉单株果枝数〉衣分〉果枝始节位〉衣指〉子指〉生育期。研究结果揭示了抗虫短季棉主要农艺性状对霜前皮棉产量的影响关系,可为选育高产抗虫短季棉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6个陆地棉品种(系)为亲本,采用NCⅡ交配设计配制9个杂交组合,对杂交组合F1、F2的表型性状、产量性状以及纤维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组合F1和F2在单株果枝数和单株结铃数存在一定竞争优势,F2铃重和衣分存在竞争衰退现象,导致F2皮棉产量较F1明显降低。但有些强优势组合的杂种优势在F2中仍能很好延续,其中组合5的F2籽棉和皮棉产量较F1提高,说明组合5的F2在产量方面具有一定杂种优势,可以利用其F2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3.
用32个陆地棉栽培品种进行10个经济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相关系数、广义遗传力、遗传进度和通径系数的分析。单株产量有高的表型变异系数(32.8),铃数有高遗传变异系数(29.8)。除株高、开花天数、单株铃数和产量外,所有性状都有高的遗传力低的遗传进度,说明非加性基因作用的优势。株高、开花天数、和单株产量得到了高的遗传力和高的遗传进度,证明是加性基因的影响,除果枝数、开花天数和铃数(原文如此,可能有误——译注)外,所有性状与产量有高度正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通径系数表明:叶枝数(2.37)、株高(0.65)、铃数(0.60)对产量有显著的直接效应,而开花天数和果枝数对产量有明显的负的直接效应。因此,在制定选择指数公式时,对株高、大量的铃数、衣分和衣指、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以辽宁棉花品种(系)为母本,高优品种(系)为父本,配制了9个杂交组合(F1),进行杂种优势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特早熟杂交棉果枝数和铃数要显著高于常规棉,产量优势为10%左右。产量构成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铃重对霜前皮棉产量的贡献度最大,其次是衣分和单株铃数。特早熟杂交棉选育过程中要注重提高棉花的铃重,选择生长健壮、铃大和结铃性好的亲本配制组合,以提高杂种优势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及其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应用部分双列杂交中的轮回设计,选用11个亲本,配制22个组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1皮棉产量及其组分均有一定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其中皮棉产量正向优势组合率分别达95.5%和86.4%,最大优势分别为50.23%和37.18%,纤维品质优势不明显;在F1中,单铃重与皮棉产量为遗传正相关,且显著,纤维品质与皮棉产量的遗传负相关已不同程度的被打破;对皮棉产量直接作用较大的性状为衣分、单株铃数、比强度、且遗传力也较高;单株铃数、单铃重相对遗传进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研究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采用G.hirsutum(陆地棉)与G.anomalum(异常棉)杂交培育出的稳定系DH966、DH967、DH968作母本,转基因抗虫棉SGK321和99B作父本分别进行成对杂交,杂种一代对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测算及分析。结果表明:3个稳定系与SGK321、99B杂交一代6个杂交组合中有5个组合的子棉产量与皮棉产量的中亲优势超过40%,超标优势均在30%以上,单株结铃数的中亲优势超过20%,超标优势均在20%左右,铃重的中亲优势在15%左右,超标优势为10%左右,衣分、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的中亲优势均在2%左右,衣分的超标优势为3%左右,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的超标优势均在10%以上。马克隆值的中亲优势在-1%~-4%,超标优势在-2%~-6%。6个组合F_1的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结铃数和铃重均表现出有较强的超高亲优势,而衣分、绒长、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均低于高亲值,优势均为负值。每个组合的全部统计性状F_1均表现出很强的超低亲优势。棉花远缘杂交稳定系与转基因抗虫棉用于杂种优势利用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彩色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优势及其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彩色棉与海岛棉种间杂交优势的研究结果表明 :以海岛棉为母本的组合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 ,单株铃数、单株皮棉最为明显 ,分别为 43.8% ,70 .2 %。性状相关分析表明 :产量三要素与皮棉产量遗传呈正相关 ,而三要素间单铃重与衣分 ,单株有效铃呈负相关。有效铃与衣分呈正相关 ,且单株有效铃数、单铃重、衣分的遗传力也较高。陆海杂交种在植株长势和纤维品质上有着较高的遗传力和较明显的优势表现  相似文献   

18.
陆地棉主要性状对丰产性选择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了陆地棉主要植株性状对选择皮棉产量的效果。结果表明 ,衣分、株高、第一果枝高度、株铃数均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抗倒伏性与皮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伏前桃数、黄萎病指、铃期和铃重均与皮棉产量呈负相关 ,且伏前桃数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 ,株铃数、衣分、伏前桃数及抗倒伏性可直接用于皮棉产量的选择 ,株高、第一果枝高度、铃重、铃期及黄萎病指不能直接用于皮棉产量的选择。 9种植株性状对皮棉产量的选择效果为衣分 >株铃数 >抗倒伏性 >株高 >伏前桃 >第一果枝高度 >铃重 >铃期 >黄萎病指。  相似文献   

19.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对麦套棉主要性状的相关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皮棉产量与 8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序依次为株高>单株铃数 >单铃重 >果枝数 >衣分 >霜前花率>生育期 >子指 ;与 9个纤维品质性状的关联序是伸长率 >环纱缕强 >比强度 >麦克隆值 >黄度 >整齐度 >反射率 >2 .5 %跨长 >气纺指数。其中以株高、单株铃数、单铃重、伸长率和环纱缕强与皮棉产量形成的关系最为密切 ,并明确了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出了豫东平原麦套棉高产优质育种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对哈密地区参试的20个陆地棉品种(系)主要性状进行差异、变异和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性状存在差异,产量性状差异明显,其中1206、1207、1208皮棉产量较高,其他综合性状也较好。变异分析表明: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大小顺序依次为:单株铃数>第一果枝高度>皮棉产量>株高>铃重>第一果枝节位>单株果枝数>子指>生育期;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小,大小顺序依次为: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2.5%跨长>纤维伸长率>长度整齐度指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个陆地棉品系聚为A、B两个类群,A类群为产量中等偏下、品质中等偏上品种(系)的代表群;B类为产量较高、纤维品质较差品种(系)的代表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