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减少巢湖流域化肥用量,在本区域开展新型肥料减施增效试验,以期明确保持性肥料的施用效果。本试验设置3个施肥处理,分别为农民习惯施肥、保持性肥料常量施用和保持性肥料减量施用处理。利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施肥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施用保持性肥料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其中常量施用增产15.30%,增收3970.3元/hm2;减量施用增产5.47%,增收1949.6元/hm2。本试验条件下,保持性肥料施用在水稻生产上可以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施可丰高效缓释新型肥料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施可丰高效缓释新型肥料在水稻上应用效果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施可丰高效缓释新型肥料有极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平均增产729 kg/hm2,增幅8.16%,净增收1 528.74元/hm2。  相似文献   

3.
文章就新型肥料马铃薯强效螯合专用肥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采用马铃薯肥料效应对比试验的方法进行试验分析,试验做两个处理,一个是农民常用复合肥,一个是试验用螯合肥,结果表明,施用减量型马铃薯强效螯合肥较常规复合肥增产6 840kg/hm2,增收7 533元kg/hm2,节约肥料N 43.4kg/hm2 ,P2O5 42.0 kg/hm2,K2O 273kg/hm2,减少总肥料用量358.4kg/hm2。施用减量型螯合肥使人体所需16种氨基酸中的13种增加10%以上,最高达40.91%,微量元素除锰外,其余均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炭基长效肥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习惯施肥(对照)、稳定性肥料常量施用和稳定性肥料减量施用3个处理,研究了炭基长效肥用量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基长效肥常量和减量施用处理水稻产量分别较农民习惯施肥增加10.75%和10.74%,增产显著,主要通过提高水稻产量构成中的有效穗数来提高产量;炭基长效肥减量施用处理水稻产量低于常量施用处理,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合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性,炭基长效肥常量和减量处理纯收入分别较农民习惯施肥增加12.42%、14.40%,炭基长效肥减量施用较常量施用投入少、产投比高。因此,本试验条件下,水稻生产上施用炭基长效肥料能够实现节本增效,且以减量基施炭基长效肥(450 kg/hm2)节本增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巢湖流域化肥用量以及明确保持性肥料的施用效果,在本区域开展了保持性肥料减施增效试验。本试验设置3个施肥处理,分别为农民习惯施肥、保持性肥料常量施用和保持性肥料减量施用,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施用保持性肥料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其中常量施用处理增产15.30%、增收3 970.3元/hm~2,减量施用处理增产5.47%、增收1 949.6元/hm~2。本试验条件下,在水稻生产上施用保持性肥料可以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6.
程闫亮 《农技服务》2009,26(4):38-38
在水稻上进行了遍地红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施用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该肥料增产稻谷495kg/hm2,纯收入增加940.5元/hm2。该肥料可大田推广施用。  相似文献   

7.
朱安桐 《农技服务》2011,28(12):1681-1681
武汉合缘酵素菌生物有机肥料产品是一种粉状肥料产品,N-P2O5-K2O≥15%,有机质≥20%,总活菌数≥0.2亿/g。通过水稻上的田间施用效果试验,为该产品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水稻施用武汉合缘酵素菌生物有机肥料比农民习惯施肥增产稻谷30 kg/hm2,增产率0.4%,纯收益增106.5元/hm2。该肥料对水稻增产效果不明显,不建议施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水稻科学的施肥方法并给化肥减量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开展了新型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硅肥及"绿先机"复混肥都发挥了较好的肥效,增加了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在实施化肥减量行动中改进施肥方式、推进精准施肥,在桐城市进行了不同新型控释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基施控释肥洋丰免追肥750 kg/hm~2处理,从水稻长势和熟期转色看,肥料施用稍过量,产量最低,为9 507.0 kg/hm~2;水稻施用新型控释肥永笑肥和劲久肥后,整个生育过程生长稳健,成熟时的长势和转色均较优秀,增效明显,肥料减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长期施用含SO42-肥料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对红壤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和科学研究提供原创性的理论依据,刘更另院士于1975年开始在湖南祁阳官山坪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布置了肥料定位试验.试验设3个处理,即:处理一:SO42-,采用舍SO42-化肥:(NH4)2SO4+K2SO4+过磷酸钙.处理二:Cl-,采用含Cl-化肥:NH4Cl+KCl+KH2PO4;处理三:隔离区(CK),施用化肥NPK.即: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3个处理NPK用量相同.通过32年的长期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施用含SO42-肥料对水稻产量没有多大影响;(2)长期施用含SO42-肥料能够提高水稻生物产量.据1982-2007年26年的总产量(生物产量)统计,SO42-处理(484 952.9kg/hm2),比CK处理(478408.9kg/hm2)高6544.0kg/hm2,比Cl-处理(482 157.3 kg/hm2)高2 795.6kg/hm2.(3)长期施用含SO42-肥料能够增加水稻有效穗,但结实率和千粒重较低.  相似文献   

11.
水稻施用脲铵氮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施用脲铵氮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中等的里下河勤泥土的水稻上,施用等养分脲铵氮肥处理增产效果高于尿素,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但不同肥料品种的投肥效益差别较大。施用等养分脲铵氮肥处理投肥成本后的经济效益很高,投肥净收入4 027.8元/hm2,而施用尿素处理区投肥效益也较高,投肥净收入达3 119.1元/hm2。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新型多元活性配方肥料在提升耕地质量、调节土壤生物多样性、减少化肥使用等方面的效果,开展了其在水稻上的田间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新型多元活性配方肥与常规施肥相比,水稻增产130~1 300 kg/hm~2,增产率达1.39%~13.89%,效益增加456~3 345元/hm~2;土壤中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明显增加,pH值变化不大,有机质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综合各指标,施用2号配方肥600、540 kg/hm~2,效果最佳。试验结果可为精准定量施肥、实现化肥减量施用和提升耕地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磷肥减施对双季稻生长和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磷肥减量施用对双季稻生长发育、光合特性、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P2O5施用72~90 kg/hm2、晚稻P2O5施用48~60 kg/hm2能促进水稻生长和分蘖,改善水稻的光合特性,提高水稻的产量和磷肥利用率;与常量磷肥处理(早、晚稻P2O5施用量分别为90、60 kg/hm2)相比,磷肥减量10%(早、晚稻P2O5施用量分别为81、54 kg/hm2)和磷肥减量20%处理(早、晚稻P2O5施用量分别为72、48 kg/hm2)的早、晚稻不减产,磷肥利用率提高4.37%~24.29%,磷肥农学利用率提高1.39~4.27 kg/kg;磷肥减量30%(早、晚稻P2O5施用量分别为63、42 kg/hm2)处理的早、晚稻减产显著,减产幅度达5.05%~6.06%,磷肥利用率降低5.66%~11.77%。综合产量与肥料利用率等指标,在试验所在地的双季稻生产中,磷肥减量10%~20%具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不同灌溉和施肥方式对水稻水分利用率、氮肥利用率、稻米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灌溉方式(沟灌和水肥一体化)及施肥方式对水稻效益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不同施肥方式下稻田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效益。结果表明,稻田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有效节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可达0.95~0.97。在氮肥利用率方面,当施氮量低于一定值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提高;当施氮量过高(270 kg/hm2)时,氮肥利用率降低,会对水稻产量造成不利影响;在施氮量为189 kg/hm2时,全部肥料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氮肥利用率最大。综合分析成本、产值情况可知,在施氮量为189 kg/hm2时,产值增加明显,能明显提高水稻收益,如采用全部肥料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水稻品质,有利于增加收益。综上,在本试验中,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施氮量控制为189 kg/hm2且全部肥料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是提高水稻效益的最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硅元素在粳稻上的示范应用,探索其增产增收机制和应用效果,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示范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水平上增施大粒硅60 Kg/hm2作基肥施用,可增产粳稻588.0 Kg/hm2,增幅6.36%,产投比3.4:1.0,新增纯收入1078.50元/hm2.  相似文献   

16.
在马龙县进行水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最佳氮、磷、钾的施肥量为纯N 94.768 5 kg/hm2、P2O5 72.382 5 kg/hm2、K2O 91.828 5 kg/hm2,最佳产量7 258.615 2 kg/hm2,以为水稻种植过程中肥料的施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稳定性肥料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本试验设置普通复合肥(农民习惯)、稳定性肥料常量施用和稳定性肥料减量施用3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稳定性肥料用量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性肥料常量较农民习惯水稻显著增产6.46%,通过提高水稻产量构成中的穗实粒数来提高产量。稳定性肥料减量处理产量略低于农民习惯处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纯收益稳定性肥料常量和减量处理较农民习惯分别增收9.33%和2.99%。本试验条件下,水稻生产上施用稳定性肥料能够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8.
袁国青 《农技服务》2012,29(9):1032
为了探索单季水稻施用润稞中量元素水溶肥料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南通润稞中量元素水溶肥料,茎秆粗壮,源流通畅,株高、结实率、千粒重均有所提高。增产稻谷1 065 kg/hm2,增产率11.9%,纯收入增加2 719.5元/hm2,产投比达18.4:1。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研究新型缓控肥料与传统肥料的优势、缺点及应用范围,筛选出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的新型肥料,为保护耕地与绿色生产方式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白俄罗长效缓释肥(24-8-10)的马铃薯折合产量为39 797.98 kg/hm2,排名第一;施用药肥的马铃薯折合产量为36 414.14 kg/hm2,排名第二;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10-7-8,有机质≥15%)的马铃薯折合产量为34 141.41 kg/hm2,排名第三;常规施肥马铃薯折合产量为22 878.79 kg/hm2,产量最低。因此,施用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较常规施肥提高了马铃薯产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肥料施用量,肥料施用也更加科学合理,对环境、土地污染少,对化肥减量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水稻施用金阳光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农技服务》2011,28(11):1563-1563
江都金阳光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是一种棕色液体肥料,在水稻上施用该产品,校验其大田应用肥效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水稻喷施江都金阳光含氨基酸水溶肥料,较对照增产稻谷555 kg/hm2,增产率6.3%,纯收入增加1 161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