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将生长到第十天的苎麻幼苗,自根毛区至子叶节作连续横切面镜检,观察苎麻根一茎过渡区初生维管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中柱鞘以内,成熟区为二原型初生木质部,呈直线排列;在下胚轴中、下部,后生木质部侧向发展,韧皮部左右延伸;在下胚轴中、上部,髓部开始出现,初生木质部分化顺序为内始式;近子叶节横切面,髓扩展为圆形,分立维管束出现,已转变为典型茎的初生结构。这个转变过程与传统的先分割,后扭转、再靠合直至达到180°的模式图不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2.
西瓜营养器官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的营养器官结构如下:(1)幼根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初生木质部为四原型;成熟根具有一定的次生结构,维管束为外韧型。(2)下胚轴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等构成,维管束为双韧型;次生生长时形成层主要存在于外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为有限的次生生长。(3)地上茎的结构较复杂,初生结构中维管束排列近两轮;次生生长与下胚轴大致相似。(4)卷须的结构与茎的基本相似。(5)子叶与叶片均由表皮、皮层和叶脉三部分构成,叶片为典型的异面叶。  相似文献   

3.
三种甘草下胚轴及子叶节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种甘草维管组织在下胚轴、子叶节区内的排列形式及变化规律一致,但不同的种维管组织排列成不同形式所经过的距离有所不同。下胚轴是根和子叶间维管组织转变的过渡区,而根的初生维管组织与上胚轴的维管组织无直接的联系。在过渡区内外始式的木质部经过后生木质部分离、拉开呈一条直线的过程,然后在子叶节区靠合形成子叶的内始式木质部。在子叶节区子叶迹分化完成,上胚轴维管组织开始分化,同时在子叶迹与上胚轴维管组织之间有芽的分化。  相似文献   

4.
款冬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款冬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研究表明:根为典型的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初生木质部四原型;茎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维管束二环,具皮层维管束;叶为异面叶,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疏松,海锦组织具大量气隙,叶脉维管束较发达,叶上下表皮均具有气孔器,气孔器为不规则型。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开发利用半夏资源,采用石蜡切片对半夏营养器官进行了形态解剖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半夏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层、皮层和中柱(五原型)3部分构成,无次生结构;珠芽和球茎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薄壁组织含大量淀粉粒和晶体,周木维管束数量少;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角质层较厚,气孔平列型,仅分布在叶的下表皮。叶柄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机械组织由厚角细胞组成,位于表皮下方,维管束三圈环状排列。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规石蜡制片手段对垂序商陆幼苗进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垂序商陆幼苗类型为木兰型.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四原型;茎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构成,维管柱包括维管束、髓和髓射线3部分;子叶叶肉分化不明显,初生叶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较为发达;幼苗过渡区维管系统属于“根—下胚轴—子叶”形式,过渡区位于下胚轴基部.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糖用甜菜和和甜菜为材料,研究了甜菜体内维管束的发育有其在各器官间的贯通方式结果表明:1.甜菜体内维管束的发育始于子叶节,并由此向上和向下分别形成叶柄和根中物初生维管束;三生维管束是由额外形成层产生,它的发育始于下胚轴的上半部,即子叶了的下方。2.1-7人三生维管事环及其环间薄壁组织是根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这些三生维管束环的维管束直接与基本叶中的维管束相贯通,这对甜菜根的膨召片中糖分向根部运  相似文献   

8.
采用石蜡切片、整体装片等方法对长蕊甜菜的根、茎、叶等器官的显微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长蕊甜菜根为不断增粗的肉质根,维管束初生木质部初期为四原型,随着根的增粗,初生木质部发展为多原型;茎维管形成层的活动受季节影响不大,生长轮不明显;靠近髓部的木射线细胞可以发生次生增生,产生大量的薄壁细胞,导致茎中部形成两个髓心;叶表皮细胞为较规则的几何形状,气孔为平列型,副卫细胞2~4个,单面叶.  相似文献   

9.
笔者通过原植物形态观察和石蜡切片法对湖北恩施产蛇足石杉、皱边石杉、四川石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石杉属植物在原植物形态上较其他植物相对简单,叶片形态表现出大的差异,可作为鉴别的主要对象,叶片在大小、叶边缘和叶柄长度上有明显的不同;三种植物根、茎、叶显微形态均有共同的结构,但也存在一定差异,根部主要表现在维管束数目和筛胞排列方式上,茎部表现在茎维管束木质部脊状突起数目、维管束相对面积和韧皮部的排列方式上。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糖用甜菜和饲用甜菜为材料,研究了甜菜体内维管束的发育及其在各器官间的贯通方式,结果表明:(1)甜菜体内维管束的发育始于子叶节,并由此向上和向下分别形成叶柄和根中的初生维管束;三生维管来是由额外形成层产生,它的发育始于下胚轴的上半部,即子叶节的下方。(2)1~7个三生维管束环及其环间薄壁组织是根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这些三生维管束环的维管束直接与基本叶中的维管束相贯通,这时甜菜根的膨大、叶片中糖分向根部运输与积累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石蜡制片方法,对何首鸟幼苗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何首鸟幼苗类型为木兰型.根为四原型,通常无髓部.子叶和初生叶的上表皮无气孔器分布,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的表皮细胞垂周壁波浪状,有较多的气孔器,气孔器属无规则型.子叶柄中有3个维管束,初生叶的叶柄中有6个维管柬.何首鸟幼苗的过渡区位于下胚轴,根的4个放射维管...  相似文献   

12.
何金铃  储何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738-10739,10748
[目的]明.确黄瓜茎卷须的解剖结构。[方法]对黄瓜茎卷须进行解剖。[结果]黄瓜茎卷须有分又现象。卷须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双韧维管束、髓射线、髓和髓腔。皮层内的厚壁组织从下向上由多层、一周,减少至近轴面半周直至缺无。维管束大小不等,排成一轮,其构成细胞均较茎的维管束小,且自下而上结构越来越简单;形成层由内外两侧具有至仅外侧具有,直至全无;内韧皮部逐渐简化直至缺少,髓及髓腔由发达至逐渐减弱直至缺无。[结论]卷须结构与茎大体相似,但构成细胞小而少。  相似文献   

13.
应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种及品种的甘蔗,在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叶片进行解剖处理和观察比较,发现在甘蔗叶片内,两个大型维管束之间,依次间插排列着小型和中型维管束。两个大型维管束之间的距离是随叶位上升而逐渐加大;它们之间的中、小型维管束和具有叶绿体的维管束鞘细胞的数目也是随着叶位上升而逐渐增加;维管束鞘细胞的横剖面积也有这种增加的趋势。变量分析表明:它们之间的维管束鞘细胞的横剖面积,在不同叶层之间,差异是极显著的;在不同种和品种之间,差异是显著的,有性杂交育成的生产栽培品种闽糖70/61的束鞘细胞横剖面积显著大于热带种黑车里本的和割手密、伊里安野生种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了甜菜营养生长各期中叶丛消长与根、轴形态结构的关系。叶丛的增长与块根中三生维管束环数呈正相关。叶丛繁茂期时每增长三片叶,块根即增加一环。叶丛下降期,平均五片叶增加一环。至糖分积累期时环数已趋稳定。此时块根重量显著增长。至成熟期叶重急剧下降,根重急剧增长,糖分也迅速增长。甜菜根茎转位区位于子叶节下0.3—0.6cm 处,转位过程急骤,并与形成层活动交织在一起进行。从解剖结构看甜菜块根的根头部由苗期的下胚轴上部(子叶节下0.1—0.2cm处)及上胚轴发育而来,根体由苗期的下胚轴中、下部(具有不定根的部位)和主根的上部发育而来,苗期的大部分主根形成块根的根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影响无核白葡萄落粒的相关因子,为无核白葡萄落粒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易落粒的无核白葡萄与耐落粒的红地球葡萄为研究对象,测量无核白和红地球成熟期的果梗拉力与果梗木质素与纤维素含量;对成熟期无核白与红地球的离区、离层与果刷部位进行染色切片观察;测量离区、离层厚度及细胞截面积、离区及离层细胞纵横径;无核白经2,4-D、PCPA及环剥处理后,测量其脱断率与脱断力。【结果】 红地球果梗拉力(6.7±3.2)N,无核白果梗拉力(2.1±0.5)N,红地球葡萄果梗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比无核白高;无核白离区范围较大,红地球离区范围较窄,红地球果刷宽大,离层细胞排列紧密,无核白果刷细小,离层细胞排列疏松,两种葡萄在果蒂离区、离层细胞形态上差异不大,但在离层和离区细胞的厚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无核白与红地球的果梗维管束直接通过离区,在离区细胞中呈现放射状分布,红地球离区中的维管束细胞显著较无核白多而密,较无核白拥有较厚的维管束细胞群;无核白的脱落方式比例有所改变,果梗拉力也大大增加,其中,环剥处理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在红地球与无核白的综合比较分析中发现,果梗拉力大的葡萄具有果梗维管束发达,维管束与果肉连接紧密,离区范围小,果梗木质素与纤维素含量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王小宾  廖景平  邹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490-15492
[目的]对扇形蝎尾蕉进行花部维管束解剖学研究。[方法]取一个花序中不同发育时期的花朵,经FAA固定,铁矾-苏木精整体染色,石蜡切片法制片,每朵花从花梗顶部至雄蕊群与花柱基部的一段作连续横切,切片厚度10μm;进行系统观察,共观察了5朵花。利用ZeissAxioplan-2显微镜观察、拍照。[结果]扇形蝎尾蕉花梗的维管束密集地排列于中央区,接近室下区大部分维管束向外移动并排列为2环,而仅少数小的维管束向上延伸进入隔膜蜜腺。环状排列的2环维管束进入子房壁,并产生分支至中轴成为胎座维管束。在子房室下区,子房壁外方的维管束已可清楚的确认出心皮背束、隔膜束及胎座维管束。心皮背束在延长部下部即分裂为内外2分支,内方的分支与胎座维管束一起进入花柱;近轴面2枚外方的分支在缢痕处分裂为2~3束,并进入近轴面2枚外轮雄蕊;而远轴面1枚外方分支进入退化雄蕊成为退化雄蕊的中脉。隔膜束在子房室区位于隔膜外端,延伸至延长部顶端时分裂为2~3束,最后进入3枚内轮雄蕊。[结论]揭示了蝎尾蕉科退化雄蕊的维管束来源,为进一步确证蝎尾蕉科及姜目系统发育学关系提供新的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