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行了卡拉白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催产激素为LRH-A 2和DOM,其中LRH-A 2剂量为4μg/kg,DOM剂量为2 mg/kg,催产率70.0%,授精率90.0%;孵化水温23.6℃,破膜时间3 d,从孵化到平游总计8 d;夏花培育在一个面积0.13 hm2的池塘进行,方法同家鱼的培育方法一样,放养水花鱼苗11万尾,培育时间27 d,规格3.37 cm,出塘率81.1%;鱼种培育在一个面积0.13 hm2的池塘进行,经过82 d的培育,结果平均体质量2.52 g,平均体长6.00 cm,成活率95.0%,净产量175.1 kg,平均每667 m2净产87.6 kg,投喂饲料320.0 kg,饵料系数1.83。  相似文献   

2.
蒙古鲌大规格鱼种生态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淀山湖渔业资源和助推上海市淡水养殖业发展,进行了蒙古鲌大规格鱼种生态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活性氨基酸肥水法,放养蒙古鲌鱼苗20万尾/667m2,经38d培育,可获得全长4.0cm的蒙古鲌夏花鱼种,成活率达76.8%,折合平均单产15.36万尾/667m2。蒙古鲌夏花鱼种经分稀后转入冬片鱼种培育,放养密度控制在1.5万尾/667m2,并适当套养白鲢、花鱼骨。夏花鱼种开展生态培育,经5个月养殖,可获得平均全长16.2cm、体重14.2g的蒙古鲌大规格鱼种,成活率达88.2%。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似刺鳊鮈产业的发展,在人工繁殖和夏花培育成功的基础上,开展了似刺鳊鮈大规格鱼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似刺鳊鮈夏花经分稀后,和鲢、鳙夏花共同转入大规格鱼种培育,每667m~2放养密度分别为似刺鳊鮈8000尾、鲢2000尾、鳙500尾,全程投喂花鱼骨专用配合饲料,经5个月的养殖,可获得平均规格达50尾/kg的似刺鳊鮈优质大规格鱼种,成活率达81.3%。  相似文献   

4.
2015年,从上海淀原水产良种场引进蒙古鲌水花50万尾,在上海淼鑫水产品专业合作社市外基地珠海市年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进行蒙古鲌鱼种培育及成鱼池塘主养试验,整个过程采用分级放养、逐级筛选的方法,辅以自动投饲、测水调控等技术。结果表明,2015年9月22日,投放平均体长13 cm的大规格鱼种2.7万尾/hm2,经94 d养殖,收获平均规格405.9 g/尾的蒙古鲌成鱼15 423尾,成活率95.2%,收益188 903.3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00∶1.86。  相似文献   

5.
泥鳅具有高营养价值和高经济价值,但水花至夏花培育难点多,成活率低。通过试验研究了鳅苗水花下塘至大夏花(5 cm)培育技术,选择泥鳅水花600万尾,收获3 cm鳅苗460万尾,成活率为76.7%;收获5 cm鳅苗385万尾,成活率为83.7%。水花至夏花总成活率为64.17%。归纳了培育技术关键点,对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鱼苗是发展养鱼的基础 ,为了满足生产上对鱼苗的需求 ,保证成鱼养殖所需的鱼苗供应 ,探讨鱼苗生产新路子 ,1999年我院名优水产养殖实验基地开展了一次利用生活污水池塘培育鳙夏花试验。在面积 6670平方米的污水池塘投放鳙鱼海花 2 0 0万尾进行培育 ,由于污水池塘面积较大 ,给投饲、施肥和管理带来种种不便 ,但经过 30天的精心饲养 ,共收获鳙鱼夏花 118万尾 ,成活率 5 9%。总产值 72 0 0元 ,总支出 2 10 0元 ,总毛利 5 10 0元 ,投入产出比为 1∶2 4。试验结果表明 ,利用污水池塘进行鳙鱼夏花培育 ,是鱼苗生产的一条新路子 ,并能取得了较高的…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黑尾近红鲌在安徽的繁殖技术,2013年5月19日,催产黑尾近红鲌30组,使用HCG、LHRH-A2、DOM混合催产,采用1次性注射。结果表明:效应时间为9~11 h,催产率80%,受精率80%,孵化鱼苗230万尾,在面积2 666.68 m2的池塘中培育夏花鱼种,出塘夏花鱼种209.76万尾,销售收入314 640元,成本56 000元,利润258 640元,平均利润969 895元/hm2。  相似文献   

8.
从2012年至2014年,每年利用两口池塘开展黄颡鱼夏花苗种培育技术试验,面积0.1~0.6 hm2,放养卵黄苗300~450万尾/hm2。试验结果表明:经25~30 d左右的培育,黄颡鱼成活率33%~52%,平均规格900~1 300尾/kg,饵料系数0.50~0.80,培育池面积小,黄颡鱼放养密度低,则成活率较高,出塘的规格较大,饵料系数较低。  相似文献   

9.
在西藏羊八井水产养殖基地设置1个面积为800 m2、2个面积为1 000m2的池塘进行高原斑点叉尾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放苗3万尾,经270 d饲养共产斑点叉尾鱼种19 830尾,平均体长21.2 cm,平均体质量216.5g,成活率66.1%,收获苗种4 293.2 kg。结果说明高原寒冷地区利用电厂余热资源,采用流水培育斑点叉尾苗种的试验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3口池塘开展了主养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搭配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的高效健康养殖试验,池塘面积均为0.6hm2,分别放养平均规格为1.0g/尾的黄颡鱼夏花15.0、22.5、30.0万尾/hm2,同时搭配放养规格为0.5kg/尾的白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鱼种6000尾/hm2,规格为0.25~0.50kg/尾的中华鳖2250只/hm2。采用一次放足、分批上市方式,经过319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3口试验塘黄颡鱼产量分别为9000、12800、14700kg,盈利分别为72300、92900、9630元,利润率分别为35.81%、36.11%、33.00%。  相似文献   

11.
在模拟生态条件下,采用批量培育亲鱼、药物催产、人工授精、受精卵微流水孵化、鱼苗水泥池和池塘培育的方式,进行了倒刺鲃规模化育苗关键技术试验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为30%的人工饲料,对培育成熟亲鱼效果良好;催产药物配方为5mg/kg DOM+5μg/kg LRH-A2+1 000IU/kgHCG,催产方法适宜二次注射法;受精卵流水孵化适宜密度6万~15万粒/m~3;试验共孵化出倒刺鲃鱼苗120.2万尾,孵化率为90.4%,倒刺鲃鱼种培育成活率平均为92.0%,3a共培育出夏花鱼种110.6万尾。  相似文献   

12.
龙眼低产园改造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龙眼栽培面积约1.6万hm2,产量约1.2万t,按收获面积计算,平均单产仅2.4~3.8t/hm2。从1990年至2000年,平均单产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每年收获面积仅占应投产面积的7%~15%。虽然反季节龙眼催花技术从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尖头鲌夏花鱼种人工繁育技术的推广应用,特于2022年进行了该技术的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尖头鲌的生物学特性,其夏花鱼种培育采用前期“豆浆法”、后期配合饲料相结合的投饲方法,放养50万尾,经35 d培育管理,可收获体长为4.0 cm的尖头鲌夏花鱼种33.7万尾,成活率达67.4%。  相似文献   

14.
2012~2013年在福建省南平市水产良种场内进行了斑鳜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应用该人工繁育技术,2012年育成夏花16.5×104尾,平均成活率45.6%;2013年育成夏花共36.0×104尾,平均成活率53.9%;2013年采用仿生态法培育大规格的夏花冬片苗种3.5万尾,培育成活率达70%。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1995,(10)
1,常规鱼类如果养成食用鱼,宜以鲤、鲫、罗非鱼为主,培育鱼种以草、鳊鱼为主,同时适当搭配鲢、鳙鱼。放养规格可选隔年鱼种和当年夏花,若放养隔年鱼种,一般亩放10厘米左右的鱼种1000~2000尾,其中鲤鱼占20~30%,鲫鱼占50%,搭配鱼占20~30%。罗非鱼可放每公斤120~200尾的越冬小片和当年早繁的夏花,亩放500~1000尾。投放当年夏花培育鱼种,一般亩放2500~3500尾,其中草鱼占50~60%,鳊鱼占20%,搭配鱼占20~30%,收获时可长成50~100克左右的大规格鱼种,稻田养殖常规鱼类的饲养  相似文献   

16.
采集钱塘江野生粗唇鮠,在人工池塘环境下培育至性成熟,平均培育成熟率64.4%。经测定其平均绝对怀卵量为7200粒/尾,平均相对怀卵量为49.9粒/g体重。采用DON、HCG、LRH—A2混合催产剂,分两次注射,在25℃至28℃水温下,分3批次进行了人工繁殖,共催产亲鱼114组,效应时间为17h至20h,平均催产率83.8%,平均孵化率63.5%,共获得鱼苗26.0万尾,平均出苗率81.5%;共获得夏花鱼种17.8万尾,平均培育成活率68.5%。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网箱养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1年进行黄颡鱼网箱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试验放养14 000尾鱼种,共收获黄颡鱼13 681尾,平均规格243 g/尾,成活率97.7%,产量32.59 kg/m2,饵料系数1.46。净利润为36 626元,平均净利润为366.2元/m2,投入产出比1∶1.59。  相似文献   

18.
利用3口池塘开展黄颡鱼池塘健康养殖适宜放养密度试验,分别放养平均规格为18.1 g/尾的大规格黄颡鱼鱼种15.0万、13.5万、12.0万尾/hm2,同时搭配放养鲢、鳙鱼种分别为300、750尾/hm2进行对比试验。经过256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3口试验池塘黄颡鱼产量分别为3 627、3 759、3 665 kg;个体平均规格分别为139、153、166 g;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7%、91%、92%;平均产量分别为18 135、18 795、18 330 kg/hm2;3口试验池塘盈利分别为19 892、23 774、22 225元,合计盈利65 891元,平均盈利109 815元/hm2。  相似文献   

19.
利用3口池塘开展黄颡鱼池塘健康养殖适宜放养密度试验,分别放养平均规格为18.1 g/尾的大规格黄颡鱼鱼种15.0万、13.5万、12.0万尾/hm2,同时搭配放养鲢、鳙鱼种分别为300、750尾/hm2进行对比试验。经过256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3口试验池塘黄颡鱼产量分别为3 627、3 759、3 665 kg;个体平均规格分别为139、153、166 g;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7%、91%、92%;平均产量分别为18 135、18 795、18 330 kg/hm2;3口试验池塘盈利分别为19 892、23 774、22 225元,合计盈利65 891元,平均盈利109 815元/hm2。  相似文献   

20.
2014年,在安徽省青阳县皖江特种养殖有限公司进行大口黑鲈苗种培育试验。试验中,试验组用新设计的方法培育鱼苗,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培育鱼苗。结果表明:经过45 d的养殖,试验组鱼种平均全长61.38 mm,增长5.6倍,平均出塘鱼种3.255万尾/塘,成活率65.10%。对照组鱼种平均全长57.94 mm,增长5.3倍;平均出塘10.27万尾/塘,成活率25.08%;试验组苗种成活率约为对照组的2.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