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不同倍性西瓜果实不同糖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8组高代自交二倍体品种西瓜,相应人工诱导的同源四倍体及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的同源三倍体为材料,分析不同倍性西瓜总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倍性西瓜果实成熟时期总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存在差异,总糖和果糖含量有同样趋势,为四倍体〉三倍体〉二倍体;葡萄糖含量为四倍体〉二倍体〉三倍体;蔗糖含量为三倍体〉四倍体〉二倍体。  相似文献   

2.
以23组同源二倍体和四倍体西瓜为试验材料,在幼苗1叶1心时期用伤根法接种枯萎病菌生理小种1,比较二倍体和四倍体西瓜苗期枯萎病抗性差异。鉴定结果显示,除了‘浙2选’四倍体西瓜发病指数为72,对枯萎病菌生理小种1表现为轻抗外,其余二倍体和四倍体组合均为感病类型。与二倍体西瓜相比,四倍体幼苗发病时间明显滞后,发病症状较轻,四倍体比二倍体抗枯萎病,在‘Yu15’‘黄枚’‘郑州3号’‘返祖1号’‘89选9’‘小红玉’等不同倍性组合间的枯萎病抗性差异尤为明显。这些苗期鉴定结果可以为多倍体西瓜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倍性西瓜种壳解剖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比较了8组同基因型不同倍性西瓜的二倍体、三倍体与四倍体之间种壳解剖结构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倍性之间种壳的解剖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三倍体与四倍体西瓜的种壳平均厚度及各细胞层的平均厚度大于二倍体西瓜的平均厚度;三倍体和四倍体种壳的皮下组织层由小细胞和大细胞组成,而在二倍体中小细胞数目较少;55℃浸种12h处理后,不同倍性西瓜的种壳厚度及各细胞层的平均厚度均变大,栅栏组织柱状排列。  相似文献   

4.
以蜜枚西瓜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不同倍性的西瓜幼苗叶片超微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与二倍体相比,三倍体和四倍体西瓜的叶片内,维管束组织较强,细胞较大,单个细胞内的叶绿体、线粒体、基粒以及基粒片层数增加,细胞活性增强,表现出基因的剂量效应和多倍体的抗性优势。  相似文献   

5.
西瓜二倍体及同源多倍体遗传差异的AFLP分析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试验以蜜枚和JM西瓜品种的纯合二倍体及其人工诱导的同源四倍体、三倍体为材料,对不同倍性西瓜AFLP标记的分子遗传变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共筛选48对引物组合,获得4800~5000条位于50~600bp的片段,大部分引物组合扩增出的不同倍性之间的AFLP条带没有明显差异;蜜枚品种西瓜具有多态性的条带有3条,其中1条为四倍体特有带,1条为三倍体特有带,1条为二倍体特有带;JM西瓜具有多态性的条带有7条,3条为JM4x特有带,2条为JM3x特有带,2条为JM2x特有带,不同倍性西瓜之间多态性较低。同源四倍体和相应的二倍体相比,有特异性片段的消失或增加,也有扩增出双亲皆有或皆无而三倍体F1消失或增加的DNA片段。  相似文献   

6.
黄皮西瓜化学诱变及四倍体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0 .2 %秋水仙碱对二倍体黄皮西瓜 2 6 0 8进行处理 ,观察器官变异特征和生理变化 ,比较不同方法对鉴定变异四倍体的可靠性 ,并对不同倍数体和不同基因型黄皮西瓜果实外观着色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四倍体的变异株率为 12 .4 % ,采用二倍体普通西瓜♀×待鉴定变异株♂进行杂交鉴定四倍体方法简便可靠 ;利用四倍体黄皮西瓜配制三倍体黄皮无籽西瓜组合 ,外观着色明显改善 ,商品率提高 ,栽培难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9):197-197
以17份纯合二倍体小型西瓜品系及人工诱变的同基因型的同源四倍体为材料,测定同期播种、定植后植株叶面积、叶绿素、可溶性固形物和番茄红素含量4项指标。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不同倍性小型西瓜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17份纯合二倍体小型西瓜品系及人工诱变的同基因型的同源四倍体为材料,测定同期播种、定植后植株叶面积、叶绿素、可溶性固形物和番茄红素含量4项指标。结果表明:与对应二倍体小型西瓜相比,同源四倍体植株完全发育叶片的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完全成熟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番茄红素含量均随着倍性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叶面积增大22.43 %~165.80 %;大部分同源四倍体材料叶片中叶绿素a+b含量都有所增加,比对应二倍体提高1.57 %~17.28 %;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小幅提高,增幅为1.80 %~5.69 %;番茄红素含量增加8.66 %~88.41 %,与对应二倍体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蜜枚和JM西瓜品种的纯合二倍体及人工诱导的同基因型的同源三倍体、四倍体植株为材料,对其植株叶片的光合色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按单位鲜重测定光合色素,2个品种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总的趋势是随着染色体倍性的增加而减少,不同染色体倍性之间差异显著;比叶重、叶片叶面积、单位叶面积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是随着染色体倍性的增加而增加。测定多倍体西瓜植株的光合色素含量宜采用单位叶面积。  相似文献   

10.
二倍体×四倍体生产当代无籽西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二倍体×四倍体生产当代无籽西瓜研究安水新,毛桂荣,李国申,王建设,王建利(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475004)利用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种子,种植后产生无籽西瓜,这一途径在无籽西瓜生产上早已广泛应用。但对西瓜的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不同西瓜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表现不同,目前尚缺乏系统的体系来准确鉴定西瓜枯萎病菌的侵染性。本文比较了现有的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技术,对西瓜抗枯萎病机理及其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西瓜抗枯萎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抗病育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籽用西瓜种质的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苗期枯萎病人工接种鉴定,对62份来源于籽用西瓜、黏籽西瓜及普通西瓜杂交后代自交纯系进行枯萎病抗性鉴定,显示出不同自交系之间抗病性的差异,供试材料中鉴定出19份中抗、42份轻抗和1份感病材料,没有发现免疫和高抗材料。  相似文献   

13.
西瓜核心种质枯萎病抗性与SRAP 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羊杏平  刘广  侯喜林  徐锦华  张曼 《园艺学报》2013,40(7):1298-1308
 对35 份西瓜核心种质进行了抗枯萎病鉴定,再采用SRAP 分子标记技术对35 份核心种质进行多态性分析。从63 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46 对多态性引物。SRAP 扩增共产生445 个条带,其中262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率为58.88%。平均每对引物产生9.67 个条带。在对供试材料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TASSEL 软件对多态性标记与枯萎病抗性进行关联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35 份西瓜核心种质分为3 大群体:1 个野生西瓜群体和2 个栽培种群体。分析发现在2 个栽培种群体中存在基因渗透。聚类分析结果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一致,分为4 个类群,其中第2 类群又细分为5 个小类群。聚类分析结果说明具有相同抗性水平的材料倾向于聚在一起。关联分析发现有1 个标记位点与枯萎病抗性显著关联(P < 0.01),该位点对表型性状的解释率为0.2035。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RAP 标记可以有效地对西瓜种质资源进行群体结构的划分,且关联分析能够找到与西瓜枯萎病抗性相关联的SRAP 标记,为西瓜抗病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西瓜枯萎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栽培中常见的土传病害,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侵染所致,已成为限制西瓜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西瓜抗枯萎病机理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利用植物间的化感作用寻求抑菌植物并采用合理的间、轮、套作技术是一项安全控制西瓜枯萎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来自中国和日本的32份砧用瓠瓜种质资源进行西瓜枯萎病抗性鉴定,并配制杂交组合分析抗性杂种优势。通过比较研究砧用瓠瓜种质资源的幼苗性状及其与西瓜的嫁接亲和性,不同砧木对西瓜嫁接苗生长及果实性状的影响,评价砧用瓠瓜的嫁接适用性。结果表明:编号为H04、H10、H12、H13的4份砧用瓠瓜种质资源高抗西瓜枯萎病,用其配制出的F1表现抗性杂种优势,且与西瓜接穗具有良好的嫁接亲和性及共生亲和性,嫁接西瓜的单果质量增加,果实品质保持不变,抗病性和嫁接适用性综合表现优良,可作为抗西瓜枯萎病的砧用瓠瓜育种资源;H05和H04抗性杂种优势突出,可作为抗西瓜枯萎病的砧用瓠瓜杂交育种骨干亲本,且H04适合作父本。  相似文献   

16.
焦荻  任毅  宫国义  张海英  郭绍贵  张洁  许勇 《园艺学报》2015,42(6):1112-1120
基于已获得的二倍体西瓜与抗枯萎病基因Fon-1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一步完成了Fon-1基因的精细定位。利用两个四倍体西瓜材料(易感病的NF3为受体,抗病的JH为供体),构建以NF3为轮回亲本的回交群体,使用新开发出的SNP标记对各世代群体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苗期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发现,在分离世代群体中通过接种鉴定获得抗病株比例较分子标记检测值低12.64% ~ 15.34%,这可能是由于基因剂量效应造成的。抗病基因杂合位点对枯萎病抗性依次为:三显体(AAAa)> 二显体(AAaa)> 单显体(Aaaa)。目前分子标记尚无法检测杂合基因型的剂量效应,容易将感病的单显体(Aaaa)误判为抗病株。在构建的673株BC1F2代自交群体中检测到29株纯合基因型(AAAA)抗病单株,占总检测株数的4.31%,与苗期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符合度达到100%。  相似文献   

17.
西瓜抗枯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分化、鉴定方法、抗病机理、抗性遗传规律、分子标记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和抗源新材料创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并介绍了国内外西瓜抗枯萎病育种已取得的成绩和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对西瓜抗枯萎病育种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温室苗期接种鉴定表明,来自我国不同西瓜产区的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 f.sp. niveum)其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同一来源的西瓜枯萎病菌经不同的葫芦科作物和不同抗性水平的西瓜寄主繁殖后其致病力无显著变异;西瓜抗病品种具有抗侵染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杨炳艳  霍秀爱  刘云婷  段会军 《园艺学报》2014,41(11):2313-2322
为了揭示西瓜二倍体及三倍体在低温胁迫下的耐冷性分子机制,以西瓜二倍体自交系‘83166’(‘京欣1号’品种的母本)及其同源三倍体为材料,利用MSAP及cDNA-AFLP技术研究低温处理前后基因表达的差异,并对差异带进行克隆、测序和比对。28对MSAP引物扩增得到2 356个位点,其中二倍体经低温处理后总甲基化率下降8.5%,三倍体下降10.4%。将13条差异带与西瓜基因组数据库比对,有7条带确定是西瓜基因组序列。26对cDNA-AFLP引物组合扩增出1 267条带,其中二倍体上调表达占48.2%,下调表达占51.8%;三倍体上调表达占51.3%,下调表达占48.7%。21条差异带在NCBI中找到了同源序列基因,包括假定蛋白(38.1%)、能量与代谢(38.1%)、信号转导(9.5%)、物质运输(9.5%)以及DNA修饰(4.8%),另有9条无同源序列。低温胁迫后,三倍体去甲基化率与上调表达量均大于二倍体,而且三倍体诱导出更多的差异基因参与了能量代谢调控、信号转导、物质运输等过程,说明在抵御低温胁迫中三倍体比二倍体有更强的耐冷性。  相似文献   

20.
对5份西瓜材料采用苗期浸根法进行枯萎病抗性鉴定,并对西瓜感染枯萎病菌后,POD、SOD、CAT保护酶活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公子、广西三号、广西409属于感病材料,1号野生、2号野生、4号野生属于轻抗材料,5号野生属于中抗材料,3号野生属于高抗材料,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的POD、SOD、CAT保护酶活性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