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芦笋茎枯病是影响当前芦笋生产的一项重要问题。芦笋茎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亚洲各芦笋产区几乎都有发生。近年来我国芦笋面积不断扩大,其危害程度也随之加重。一旦得了茎枯病,轻则减产,重则毁园绝收,给广大笋农造成巨大损失。同时,因为一旦感染茎枯病将很难根除,因此,芦笋茎枯病被称为"芦笋癌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芦笋茎枯病的病原种类、发生规律、病害流行条件及防治方法等研究,对芦笋茎枯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方法进行综述,在理论和实践上为防治芦笋茎枯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1999,(2)
芦笋,属多年生百合科作物,其嫩茎是一种高档保健蔬菜,适合在温、寒带的中性砂质壤土上栽培,因多采取留母茎方式采笋,故易于病害潜伏蔓延,尤以茎枯病发生最为严重。芦笋茎枯病,是温暖多雨地区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蔓延,轻则使翌年芦笋严重减产,重则全园茎杆枯死,造成绝产。1.茎枯病的症状本病主要发生在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芦笋主要病虫害种类及为害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2008年对河北省芦笋主产区的病虫害种类和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芦笋病害有8种,其中主要病害2种,分别是芦笋茎枯病和芦笋褐斑病。保定以南地区芦笋茎枯病发病重,芦笋褐斑病为害较轻 承德和秦皇岛芦笋褐斑病为害严重,芦笋茎枯病为害较轻。虫害有10种,其中主要害虫是蓟马和十四点负泥虫。蓟马主要集中在保定地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负泥虫在全省都有分布,以衡水和邯郸2地较为严重。在明确病虫害种类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综合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芦笋茎枯病[Phomopsis aspasagi(Sacc.)Bubak]病害的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抗性生理和病害防治5个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并提出了芦笋茎枯病今后的研究方向,为防治芦笋茎枯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芦笋茎枯病也叫茎腐病,由天门冬拟茎点霉真菌引起,是芦笋的毁灭性病害。芦笋茎枯病发病快,危害严重,给广大笋农造成巨大损失。1症状及危害芦笋茎枯病发病初期,在主茎及分枝上,出现暗褐色水浸状丝条形或纺锤形病斑,病斑迅速扩大,周边变成红褐色,病斑中心着生许多小黑点。感病植株生  相似文献   

6.
芦笋学名石刁柏,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誉。发展芦笋产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茎枯病是芦笋的主要病害之一,它使产量降低,质量与效益下降。为有效防治茎枯病,我们进行了大量调查和实验研究,摸索出芦笋茎枯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 芦笋茎枯病是我省芦笋的主要病害,一般病茎率在30~100%,死茎率在30~50%,病害严重的死茎率可达100%,造成严重减产。特别是三年生左右的笋田,近几年发病尤为严重,常造成毁种,已成为我省芦笋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请参阅封三图)。一、症状此病只发生在芦笋茎上,故而得名茎枯病。发病初期,病斑呈纺锤形或短线形,水  相似文献   

8.
芦笋茎枯病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是一种品味兼优的名贵蔬菜,可出口创汇。近年来,随着芦笋作为营养食疗保健型特种蔬菜的不断开发,芦笋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茎枯病发生严重,有的地块发病率高达60%~8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芦笋的产量和品质,现将芦笋茎枯病的发生规律及无公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芦笋茎枯病的预测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茎枯病是芦笋主要病害,其发生面广,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轻则影响单产,重则造成绝收。福建中南部地区及我国台湾省,由于气候、土壤条件适于病菌之存活,茎枯病发生特别重,一般茎发病率达20%~100%,有的县因茎枯病影响,种植面积逐年下降以至无法栽种。因此,应做好芦笋茎枯病的预测预报,以便提早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现就笔者多年来对芦笋茎枯病预测预报的经验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芦笋茎枯病已成为芦笋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我国对芦笋茎枯病病原菌及其特性,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的研究情况,并提出了以家业防治为主,以化学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都有发生.近年来,随着芦笋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茎枯病的发生也越来越严重,受害笋田轻者减产30%左右,重者减产80%以上,有的甚至绝收,给广大笋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芦笋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芦笋茎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2006年夏季,由于高温多雨天气,侯马市芦笋茎枯病大面积发生。为了挽回经济损失,经调查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将发病率控制在最低程度。现将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芦笋茎枯病是我国芦笋生产中一种分布广、危害严重的毁灭性病害,被称为芦笋的癌症,在夏季多雨季节常造成大面积毁园.  相似文献   

14.
洪波  李际会  范永强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8):135-136+190
在芦笋生产中施用一种含氰氨化钙(CaCN2)成分的新型肥料,以探明该新型肥料对芦笋产量及生长的影响,得出适宜在芦笋生产中氰氨化钙的用量。结果表明,含氰氨化钙成分新型肥料可提高芦笋生育指数,显著降低芦笋茎枯病的发病率,明显改善芦笋的营养生长状况,增加芦笋产量2 415 kg/hm2,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该含氰氨化钙成分的新型肥料可用于芦笋生产中,减少茎枯病发病率,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不同芦笋品种苗期对茎枯病的抗性鉴定及其农艺性状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具有抗茎枯病、品质优的芦笋品种,采用苗期抗病性测定法对9个芦笋品种进行抗茎枯病测定,并对芦笋苗期农艺性状进行观察。采用人工接菌法进行苗期抗茎枯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新王朝F1、京绿芦1号和SD 09-6较抗茎枯病。通过对9个芦笋品种苗期农艺性状观察,结果表明,新王朝F1、达宝利F1、绿塔、UC157F2的发芽率较高,在85.33%以上;新王朝F1、京绿芦1号、TC、SD 09-6和UC157F2的农艺性状较优。  相似文献   

16.
芦笋是一种重要创汇农产品,近年来由于茎枯病普遍发生,致使芦笋栽培面积明显下降,产量骤减。如营口市1981年共定植芦笋4911亩,到1988年仅剩具有采笋能力的田块1700亩。鲜芦笋总产量由1985年的737吨下降到1987年的370吨。各地从芦笋出土开始就连续多次用药防治茎枯病,由于盲目用药,防治效果并不理想。作者于1988年进行了室内和田间  相似文献   

17.
芦笋茎枯病(StemblightofAsparaguns)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毁灭性病害。中国大陆的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江苏、上海、安徽、湖北、四J!D、陕西、河南、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等省发生普遍,轻者生长发育不良,降低产量与品质,重者病株提前枯死,全田毁灭,严重影响芦笋生产与创汇。国内学者在芦笋茎枯病的症状、病原、浸染循环、田间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如下。1症状芦笋茎枯病主要发生在芦笋茎枝上,有时也发生在拟叶上,但果实上未见有病斑,重病株地上枯死甚至根盘腐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茎杆上可形成…  相似文献   

18.
茎枯病是芦笋生产中的重要病害,本文介绍了茎枯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作者于1986-1989年连续4年在砀山果园场对芦笋茎枯病Phoma asparagi Sacc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了研究.提出上年越冬病残体是当年茎枯病的主要初侵染源,采笋田在停采后10天左右即6月上、中旬开始发病,6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为病害流行初盛期,7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为病害流行盛期.降雨是茎枯病的主要影响因子,6-9月间降雨量与同期发病率或病情指数呈明显正相关.通过药剂防治使翌年芦笋产量增加50%以上,并总结出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芦笋茎枯病是严重威胁芦笋生产的毁灭性病害,发病后造成茎枝成片死亡,导致翌年嫩茎严重减产。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