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5 毫秒
1.
目的:评价AO颈椎前路带锁钢板(CSLP)在下颈椎损伤的应用疗效。方法:对26例下颈椎骨折患者进行前略减压,植骨融合并采用前略颈椎带锁钢板CSLP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0个月,全组病例植骨融合良好。结论:CSLP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操作安全并发症少,内固定材料生物相容性好,适用于下颈椎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应用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系统治疗颈椎外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系统治疗颈椎外伤的疗效。方法:通过15例颈椎外伤并截瘴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并应用Ori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15例治疗后随访4~18个月结果,所有病例植骨完全愈合,疗效满意。结论: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系统操作简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利于神经功能恢复,适用于颈椎不稳、颈椎外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ORION锁定型钢板在颈椎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颈椎疾病和损伤患者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采用ORION内固定,随访6~15个月,平均随访8.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3个月植骨块获骨性愈合,无1例发生钢板或螺钉断裂、松动及滑脱等并发症。结论:ORION钢板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固定节段稳定性高等优点。适用于颈椎外伤、退行性变及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植骨融合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疗效。方法应用经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治疗18例寰枢椎不稳患者,术中在C臂辅助下行C1、C 2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磨钻准备植骨床,取自体髂骨行椎板间植骨,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 18例72枚螺钉成功置入,复位满意,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患者获12-24个月定期随访,螺钉位置良好,钉棒无松动、断裂,术后12-18个月均获植骨融合。术前JOA评分(8.6±2.8)分;术后12个月JOA评分为(15.8±3.5)分,明显高于术前(P〈0.01),JOA评分改善率为76%-92%。结论经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植骨融合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等特点,有利于稳定寰枢关节、恢复脊髓功能和早期投入正常生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寰枢椎失稳的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5.
由于工农业、交通业的迅速发展,颈椎并颈髓损伤日益增多。颈髓损伤具有高危性,如无及时有效治疗,致残、致死率高。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颈髓损伤,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其手术方法多。但手术如何更直接、更彻底地切除硬脊膜前方的致压物,如何建立损伤椎体节段的稳定性,手术时机的选择等仍是探讨的焦点。我们采用急诊颈椎前路环锯椎体次全切除大块植骨融合加CSLP内固定术治疗各类颈椎颈髓损伤共28例,除2例出院后死亡,余26例经3~12月随访。我们认为:本术式具有减压彻底,植骨稳定可靠,损伤小,出血及并发症少,能及早终止脊髓损伤病理进程,脊髓功能恢复明显等优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带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1 1 6例 ,随机分为带锁髓内钉治疗组 (简称锁髓钉组 ,n =6 8)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组 (简称钢板组 ,n =4 6 )。统计两组的愈合时间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术后出现骨痂时间锁髓钉组为 (2 .86± 0 .4 5 )个月 ,钢板组为 (3.35± 0 .78)个月 (P <0 .0 1 ) ;下地负重时间锁髓钉组为 (2 .4 8± 0 .6 8)个月 ,钢板组负重时间为 (3.4 6± 0 .71 )个月 (P <0 .0 1 ) ;完全愈合时间锁髓钉组为 (9.0 5± 3.6 5 )个月 ,钢板组为 (1 1 .0 5± 3.31 )个月 (P <0 .0 1 )。结论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具有内固定坚强、负重早、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4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分析。应用植骨加内固定、肌皮瓣转移修复及骨外固定器固定、吻合血管骨瓣转移和髓内钉等方法治疗。结果:34例中,30例随访1a以上。28例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6个月。结论: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以植骨加坚强内固定为主.骨外固定器及带锁髓内钉应用在局部感染或软组织条件差的骨不愈合病例中更显示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开槽式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锁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对53例颈椎前路开槽式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锁钢板固定术的患者手术进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并发症,术后12周X线观察显示植骨块达良好愈合。结论医务人员默契配合并科学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6月本院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8例上颈椎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术中血管及脊髓损伤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复查X线片及CT扫描显示均获得骨性愈合、螺钉位置满意。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术具有固定牢靠、三维稳定效果、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上颈椎损伤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AO锁骨钩钢板(CHP)治疗锁骨远端骨折伴肩锁关节脱位的实用价值.方法对1999年8月-2007年4月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锁骨远端骨折伴肩锁关节脱位28例,均采用AO锁骨钩钢板(CHP)内固定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全部骨性愈合,随访8—48个月,平均23个月.无钢板断裂、螺钉松动、感染及再脱位,无骨折不愈合病例,肩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CHP取出时间8~17个月,平均11个月.结论CHP对锁骨远端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治疗效果理想,骨折不愈合可以避免,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练习,使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同步进行,而且具有操作简单、易掌握、损伤小、疗效确切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是目前有效治疗此种损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Z-形钛合金钢板前路内固度定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前方减压、椎体间植骨、Z-形钛钢板内固定,术后卧床3周,3周后戴支架起床活动。结果随访平均12.5个月,术后CT或MR显示椎管内压迫去除,植骨愈合。脊柱后凸Cobb角较术前改善12.7°,无继发脊柱后凸畸形。神经功能较术前有1~2级以上的改善。结论Z-形钛合金钢板前路内固定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减压彻底,固定牢固,不破坏后稳定结构,并能一期重建脊柱系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Cage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 78例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9例。研究组给予Cage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评价并随访。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时,研究组37例为骨性融合,骨性融合率为94.9%;对照组30例为骨性融合,骨性融合率为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ge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具有骨融合率高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重度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同次麻醉下颈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6例,其中,前路椎间盘摘除(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植入、锁定钛板内固定 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14例;前路椎间盘摘除(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植入、锁定钛板内固定 后路全椎板切除术1例;前路椎间盘摘除(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植入、锁定钛板内固定 后路半椎板切除术1例.结果:病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31个月,平均19月.大部分病人已恢复劳动和工作能力.手术疗效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17分法)标准.术后两周四肢肌力和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膝踝阵挛明显减轻,评分提高3~6分,术后半年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79.6%.无铁板松动及植骨块脱出等并发症.后路单开门无关门现象.结论:一期同次麻醉下颈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为复杂棘手的脊髓型颈椎病提供了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在达到充分解除颈髓前后压迫的同时稳定了颈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侧斜形切口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采用外侧斜形入路结合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47例(48足)跟骨骨折,必要时行植骨治疗,病例中有46例(47足)患者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结果 本组优28足,良15足,可2足,差2足,优良率91.48%.结论 经外侧斜形入路结合跟骨钢板内固定,复位满意,固定可靠牢固,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内固定材料的发展,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治疗日渐增多,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愈来愈多,如何防止并发症,造学者仍有分歧。为此本文对45例治疗失败的原因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85~1995年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45例,其中畸形愈合6例,延迟愈合及不愈合39例。45例中男38例,女7例,年龄16~62岁,平均33岁。骨拆类型:横断骨拆5例,斜形骨折5例,粉碎骨折35例。骨折部位:中上1/315例,中1/316例,中下1/314例。车祸伤38例,撞击挤压伤7例。治疗方法:加压钢板17例,普通钢板9例,髓内针19例。其中包括多种材料(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下腰椎失稳,经椎弓根螺钉固定,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56例患者,并对术后植骨融合和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优49例,良4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4.5%。术后随访1~3年,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椎弓根钉无松动,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椎骨融合率第1年为90%,第2年全部骨性融合。结论:采用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可使滑移椎体部分或全部复位,脊柱间融合达到脊柱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肩锁关节治疗TossyⅢ型肩锁脱位的疗效。方法 TossyⅢ型肩锁脱位患者12例,取平卧位垫起肩部,从喙突到锁骨远端作一长约5 cm切口,分离三角肌,显露喙突及锁骨间间隙,显露断裂的喙锁韧带,复位肩锁关节,于锁骨及喙突间钻孔,测锁骨及喙突间距离,采用适当长度的带袢纽扣钢板,袢从喙突穿至锁骨将另一纽扣钢板塞入袢中。以线固定纽扣钢板,并以2号Ethibond丝线于锁骨钻孔打结完成喙锁韧带斜方部重建,并缝合断裂的喙锁韧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17个月的随访,均获得良好的肩锁关节稳定性。术后1例诉肩部稍有不适,轻微疼痛。其余患者均无任何不适,活动度恢复同受伤前。X线复查肩锁关节无脱位,无1例发生内固定松脱断裂。结论采用双Endobutton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方法简便,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侧前方椎间盘切除同时加椎间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28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侧前方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及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14~26个月,疗效优16例,良7例,优良为82.1%。结论:侧前方椎间盘切除同时加椎间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1例采用P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L4/5节段22例,L5/S1节段14例,联合5例,其中合并椎管狭窄25例,合并腰椎滑脱8例。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3月、末次随访的JOA评分、VAS,测量手术前后的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椎间隙高度比值(Interventebral disc height ratio)。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JOA评分、VAS、LL、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P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达到充分减压,缓解症状,稳定融合,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髁钢板加腓骨移植治疗股骨髁间骨折伴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先采用髁钢板(股骨远端AO支持钢板)将股骨髁间骨折的碎骨块尽量按解剖复位并固定牢靠,然后根据股骨干骨缺损的长度截取自体同侧或对侧腓骨干移植插入股骨干中,再把碎骨块植入腓骨干周围,股骨干用皮质骨螺钉固定。结果:33例中无1例出现骨不连接与畸形愈合,其中30例随访8~18个月(平均10个月),功能优良率为80.0%;住院时间比传统治疗法缩短了3~9周,患肢功能恢复快,一般30~40d就可下床扶拐杖练习,2~6月即可去拐杖行走,9个月~1a后行走正常。结论:应用髁钢板固定加腓骨移植技术治疗股骨髁间骨折并有股骨干中下段骨缺损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它不仅可使患者早期活动,尽快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而且手术所用器械简单,操作方法简便,便于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