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退耕还林工程在巴彦淖尔市开始实施,截止到2005年.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248.9万亩(退耕地造林7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还林175.9万亩。刻山育林3万亩)。退耕还林不仅有效地增加了全市的森林面积,促进了生态建设,同时也调整了农业结构,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为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工作目标。巴彦淖尔市通过调查研究,采取八项措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景德镇市从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以来,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建设26.335万亩,其中,造林23.72万亩,封山育林2.61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坡耕地造林7.45万亩。工程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农村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农民实现了增收。  相似文献   

3.
2002年,河北省迁安市提出了举全市之力大搞退耕还林的战略举措,经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2年-20014年连续3年在全省退耕还林评比中排名第一,退耕还林17.4万亩,被评为“河北省绿化先进单位”。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带动全市造林绿化实现了新的跨越。全市新增造林面积21.7万亩,相当于前10年造林面积的总和,有林地面积达到59.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6.6%,比2001年增加8.9个百分点。保护迁安的绿色屏障已初具雏形。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国务院“退耕还林”的重大战略决策,使实施地区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榆林市为例,1999-2005年,连续七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723.82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277.7万亩,荒山荒地造林439.92万亩,封山育林11.5万亩。实施范围涉及全市12个县区, 222个乡镇,4064个行政村,312259 户,1271207人。在工程实施中,榆林市坚持“突出重点优先治理、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树种结构、依靠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5.
开发退耕还林后续产业 探索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以来,清水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坚持把退耕还林工程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按照“沿梁设带、见坡退耕、逢沟治理、顺路植树”的原则,累计造林面积31.8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8.35万亩,配套荒山造林13.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张智华  徐华 《陕西林业》2004,(B10):46-4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9年以来,西安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建强创佳”为主线,以发展城市森林,建设绿色西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标,积极实施退耕成退耕还林22.0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19万亩,荒山造林8.86万亩,涉及全市六个县(区)60个乡(镇),476个村,34051户。实施过程中,坚持科学造林,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注重树种结构的调整,积  相似文献   

7.
吴键 《新疆林业》2014,(3):13-14
自2002年以来,吐鲁番市依靠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紧紧围绕“生态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的发展思路,坚持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经济效益为重点,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截止2012年底,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1.31万公顷(19.67万亩),其中退耕造林0.51万公顷(7.7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0.53万公顷(7.87万亩),封育0.27万公顷(4.1万亩)。  相似文献   

8.
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地处巴丹吉林、库姆塔格两大沙漠包围之中。总面积16.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0%。总人口10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5万人。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6.8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5.38万亩,荒滩地造林19.8万亩,种草1.62万亩。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林业》2012,(4):48-48
鄂尔多斯市于2000年在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和乌审旗率先启动实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工程,2002年在全市8个旗医全面实施。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553.7万元。其中,退耕地还林135.8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383.9万为、封山育林34万亩。国家累计投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资金25亿多元,工程涉及全市8个旗区的49个苏木乡镇.惠及11.03万农牧户、41.2万人。  相似文献   

10.
柏斌 《中国林业》2010,(20):31-31
退耕还林工程于1999年启动实施,陕西省白河县为全国首批174个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试点示范县之一,10年来.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54.1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2.61万亩,荒山荒地造林31.49万亩。  相似文献   

11.
旬阳县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项目计划58.2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造林34.67万亩,荒山造林23.11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为保证退耕还林工程扎实有效地开展,旬阳县大力实施农林复合经营的模式,增加林农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庆阳市位于甘肃东部,习称“陇东”。全市总土地面积4067.9万亩,其中可耕地面积1031.7万亩,15度以上坡耕地面积463.4万亩,宜林荒山荒地641.8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尤为重要从1999年起,庆阳市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通过7年的努力,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78.76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66.36万亩,荒山造林204.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一、建设成效1.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新增造林地面积378.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较“九五”提高了5.3个百分点。完成陡坡地、沙化地退耕还林166.36万亩,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  相似文献   

13.
乌拉特中旗退耕还林工程从2000年试点旗县开始,三年间累计安排退耕还林任务46.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33.2万亩。累计得到上级退耕还林钱粮等补助折款为4390万元,通过三年的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已经为当地农民脱贫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为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4.
2001年,赤峰市的退耕还林工程启动实施,2002年全面铺开。工程实施以来,全市12个旗县区,217个乡镇苏木,53个国有场圃,约43.69万户受益,水土流失耕地、耕作不便的耕地和沙化退化严重的耕地得以退耕还林。截止2005年底,全市已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571万亩,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风蚀沙化,使全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同时,通过多树种混交造林,使全市的树种结构得到调整,林木的分布逐渐趋于合理,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5.
浅议旬阳县退耕还林工程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旬阳县自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累计完成项目造林62.4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4.67万亩,荒山荒地造林27.31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截止2009年底,国家累计投资6.46亿元.经过10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全县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6.
梧州市全面完成了2010年的造林绿化任务。据统计,截至7月25日止,全市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3.57万亩,占计划的107.1%,其中,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5.4万亩,占计划的100%;完成绿色工程造林4.94万亩,占计划的107.8%;完成环城山体造林2544亩,占计划的104.9%;完成油茶造林1.73万亩,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加强生态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自2002年以来,肥东县已连续8年实施退耕还林,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造林18.76万亩,享受国家政策性补助1.514亿元,到2019年结束,还将享受1.46亿元。还将继续实施8年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预计新增造林而积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推动了我县林业的跨越式发展,使森林资源总量迅猛增加,森林覆盖率大大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然而,自取消农业税以来,因退耕还林而引发了一些问题,已经引起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18.
阿荣旗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26.7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2.7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4万亩。工程涉及全旗15个乡镇,150个行政村,11436个农户,直接受益农民近4万人。到2005年底,国家累计投资达8935万元(其中粮食补助资金6650万元,生活补助费950万元,种苗造林费1335万元),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阿荣旗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注重发展后续产业,努力寻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佳结合点,致力于解决农民在退耕还林工程后持续增加收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南部地区退耕还林工作2002年启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截止到2005年底,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985万亩(退耕地还林275万亩,匹配造林710万亩),工程涉及南部地区9个市.131个县(市、区)、  相似文献   

20.
呼伦贝尔市从2002年开始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到2005年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117.6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7.6万亩,荒山荒地造林58.0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各项目区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质量和效益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