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几年来,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中一直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鱼类的脑垂体(PG)这类催情剂,但其来源较为困难,其杂质含量也较高,给亲鱼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用人工合成的LRH,在家鱼催情产卵上获得成功,为家鱼人工繁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该催情剂仍存在着剂量较高,操作较为复杂(用颅腔)的缺点。1975年上海生化所又合成了一种LRH类似物的新激素,并寄来我所进行试验,经我所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过程中试用,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淡水渔业》1976,(3):9-12
从1958年开始,我国用鲤鱼脑垂体(PG)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家鱼,先后获得成功,并迅速推广应用于生产,逐渐改变了我国一千多年来靠江河捞苗的局面。随着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家鱼人工繁殖在全国进一步普及,鱼苗产量大幅度增长。伴随生产的需要,逐渐出现了PG和HCG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生产上迫切希望寻求一种新的鱼用催情剂,以代替或补充上述两类催情剂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淡水渔业》1974,(7):30-30
用孕妇尿提制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家鱼人工繁殖作为催产剂,已广泛应用,成效显著,近年来由于淡水养鱼业的发展,对激素需要数量相应增加,但在激素生产中,作为主要原料的孕妇尿,采集颇为困难,故该药品在供应上很感不足,以至影响生产。  相似文献   

4.
《淡水渔业》1975,(4):5-7
在毛主席革命科研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1974年5月,我们在长江水产研究所试验场,用丘脑下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以背肌及体腔注射法催产家鱼获得成功。但催产所用的剂量却比哺乳动物的剂量高数百倍,甚至上千倍。LRH系实验室合成,价格较贵,所以要将LRH作为一种新催情剂应用于家鱼催产尚有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5.
自六十年代开始,台湾省经过10年的刻苦研究,鲻鱼人工繁殖苗种获得成功。其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推动了国内外鲻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的开展。特别是对鲻鱼亲鱼的培育、激素诱导及仔鱼培育等方面,具有一整套完整的经验。为了借鉴他们的经验。以推动我国其它地区开展鲻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现将台湾鲻鱼人工繁殖技术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家鱼经过培育后,虽然性腺发育成熟,但在池塘里缺乏象江河那样的综合生态条件的刺激,雌鱼的卵巢不能向第Ⅴ期过渡,故不能在池塘里自然产卵,必须经过人工注射催情剂(激素)才能产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省一些鱼种场(站)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中对草、鲢、鳙鱼进行了一年二次催产,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就生产过程中碰到的若干具体问题作如下讨论。1.一年两次繁殖的条件。第一次人工繁殖后的亲鱼(包括顺产和不顺产的)必须经过一段较为认真的产后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省一些鱼种场(站)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中对草、鲢、鳙鱼进行了一年二次催产,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就生产过程中碰到的若干具体问题作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9.
家鱼人工繁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笔者近几年带学生到一些渔场进行家孵实习,在实习期间发现:由于传统习惯影响、生产条件限制或人为因素等原因,各渔场在家鱼人工繁殖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给渔场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给渔业生产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激素的使用     
《水产科技情报》1974,(2):13-14,1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国于一九五八年对家鱼进行人工繁殖获得了成功,它为发展我国淡水养殖事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十多年来,家鱼人工繁殖工作不断发展,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水产战线上广大职工、干部和科技人员,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狠批了刘少奇,  相似文献   

11.
《淡水渔业》1973,(5):17-18
我库近两年来在家鱼人工繁殖的实际生产中逐步提高三率的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水产科技情报》1973,(6):13-14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水产事业正在迅速发展,家鱼人工繁殖工作现已遍及祖国各地。  相似文献   

13.
<正> 苏联的鲟渔业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半个世纪以来,虽然人工繁殖技术日趋完备,但催情剂仍用鲟鱼垂体。葛洲坝截流后,从1981年到1983年,国家组织有关研究单位,在葛洲坝下开展了中  相似文献   

14.
长吻(鱼危)(Leiocassis longirostris)又名江团、肥沱,隶属鲶形目,(鱼危)科,(鱼危)属.长吻(鱼危)的养殖和人工繁殖,江西虽有个别单位试验过,但尚未见有成功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王文彬 《齐鲁渔业》2008,25(11):33-33
青鱼、草鱼、鲢、鳙等四大家鱼,其受精卵的孵化过程是人工繁殖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个阶段如果操作失误或管理不善,就有可能导致家鱼孵化率下降,甚至会造成受精卵"全军覆没",以致影响整个家鱼繁殖生产计划。因此,在家鱼繁殖获得大量受精卵后,必须认真搞好孵化工作。现将受精卵孵化注意事项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场自一九六一年开始家鱼人工繁殖,一九六二年花、“白鲢获得静水产卵成功后,一九六四年草鱼又获得成功。根据几年实践经验,草鱼催产以鲤鱼的脑垂体(PG)为佳。剂量雌鱼为体重每公斤2-3粒,花、白鲢催产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剂量雌鱼体重每公斤1200~1600单位,雄鱼剂量为雌鱼剂量的一半。雄草鱼仅为雌草鱼总剂量的六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在家鱼人工繁殖过程中,常发生鲢亲鱼因生殖孔红肿外突,造成难产死亡。这种毛病多发生在已经多次催产的亲鱼中,且属于性腺发育较好,怀卵量较高者。由于催产剂的副作用(特别是注射高剂量HCG)大,没有流水挤压,以及机械损伤和细  相似文献   

18.
胭脂鱼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胭脂鱼 (Myxocyprinusasiatic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 ,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二、三十年来 ,人们对胭脂鱼的移养驯化 ,人工繁殖作了许多研究。但与四大家鱼相比 ,由于胭脂鱼种群数量小 ,繁殖习性特殊 ,其人工繁殖技术远没有四大家鱼那样成熟稳定。 2 0 0 1年 3~ 4月 ,作者对一组蓄养了 8年的胭脂鱼亲鱼开展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试验 ,并获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鱼 亲鱼系由 1993年人工繁殖的鱼苗 ,在 1 8亩的池塘中专池培育而成。池塘中混养少量的叉尾鱼回和鲢、鳙、鲤、鲫 ,平时投…  相似文献   

19.
湘潭县泉塘子乡农民刘凤武1984年自办尚联苗种繁殖场,经过多年的辛勤经营,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年售鱼苗过4千万,年利润超4万元,湘潭县最大的苗种繁殖场之一。刘凤武也在家鱼人工繁殖特别是在团头鲂的人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在鲂鱼人工繁殖方面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一、结合冬捕,选留亲鱼。亲鱼主要来源于大水面冬捕,及时选留个体大,体质好,性腺发育成熟的个体。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有利于银白鱼人工繁殖中的附着介质,提高孵化效率,选取4种受精卵附着介质(纱窗网、棕片、砾石、瓦片),开展了银白鱼人工繁殖试验,对不同产卵介质条件下银白鱼受精卵的孵化率、孵化时长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银白鱼人工繁殖受精率约为90%,采用4种介质的孵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棕片(80%)、纱窗网(70%)、砾石(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