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比较分析了2000年《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和修订后的2005年《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差异,结合昆明市近几年的现状,分析了相关指标统计数据的增减原因,并对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指标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客观、准确地对城市园林绿化质量进行评判,依据国际花园城市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规定和部分省级园林城市标准,筛选了建城区绿化覆盖率、建城区绿地率、建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三大指标为园林绿化质量的评判特征因子。在此基础上,引入可拓学理论,建立了城市园林绿化质量评判物元模型,给出了基于关联函数的可拓评判方法。并结合某城市园林绿化现状,实际评判了其质量综合水平状况。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成效,以邹城市为例,采用遥感测算、现场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构建园林城市建设绩效评估体系,探讨了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前后10年城市环境与居民福祉的变化。结果表明:(1)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使邹城市绿地规模得到大幅提升:十年间邹城市公园数量与面积及人均公园面积剧增、绿化达标道路长度跃增、园林式居住区(单位)增加;(2)园林城市创建提升了邹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民生效率:10年间邹城市公园绿地服务盲区较减少了22.87%;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公园分布均好度、社区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均有显著提升,邹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开平侨乡文化背景及建成区绿化现状,提出了促进城市绿化发展和提高绿化水平的措施.探讨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1992年建设部开始在全国评选“国家园林城市”,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56个城市(区)先后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区)”。作为春城的云南省昆明市,虽然早在1996年就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可十年之后的今天仍未如愿。究其原因,昆明受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影响,干湿两季分明,长达半年的干旱环境制约了许多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随着城市范围的迅速扩大和城区人口数量的快速增加使得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重要指标提高的难度大大增加等因素。除此之外,政府独办园林绿化、城市园林部门单打独斗而缺乏广大市民…  相似文献   

6.
根据太原市园林绿化建设现状,对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考核评审办法,分析了太原市城市园林绿化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求的差距,并提出了进一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1992年起,全国大中城市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许多省会城市,包括历史名城、文化古城、新兴的明星城市、旅游城市都大做绿化文章,把环境与发展、人类与生存、生态与自然作为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北京、深圳珠海、合肥、马鞍山、杭州、大连等20多个城区已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铜陵市被验收为省级园林城市已有两年,但与国家园林城市还有很大距离,需要加倍工作,从五个方面着手,力争2-3年把铜陵建成具有铜文化特色的“精、优、美”山水园林城市。一是实行全社会动员、全民动手搞绿化。形势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环境的要求,必须把绿化摆到重要位子。绿化能为城市引入自然,增添生机。美丽的城市,不但要看它的道路、高楼、高店、机关、厂矿,更要看它的绿化,看它的城市景观。不少城市都把市民能否接触自然、享受良好的绿化环境,作为城市优劣的标准。国家最近几年这样重视绿化,就是要求我们好好把它抓起来。绿化确实可以改变城市形象,树立城市地位,扩大城市影响。加快城市绿化步伐,争创国家园林城市与铜陵市民息息相关,这需要把领导行为,变成百姓行为,政府行为变成基层行为,大力宣传全社会全民搞绿化的意义、责任和义务,动员人人参加绿化美化,人人评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自治区城市(城镇)绿化美化建设工作通过深入开展创建"自治区园林城市(城区、县城)"活动,已建成国家园林城市7个、国家园林县城5个、国家森林城市2个、自治区级园林城市14个、园林城区6个、园林县城27个、自治区园林城镇1个.通过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的创建,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城镇)生态建设,提高了城市(城镇)整体形象和品位.其中石河子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阿克苏市等7各市(县)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根据2007年建设部发布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宜居城市必需的基本指标被确定为城市(城镇)绿化建成区覆盖率达到45%以上,而目前自治区城市(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仅为33.92%,表明自治区城市(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总体水平普遍偏低,人均绿地面积还不足.  相似文献   

9.
从城市园林绿化的角度,把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对南京市如何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和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城市园林绿化的角度,把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对南京市如何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和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生态城市与城市绿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良好地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 ,各项规划建设能以不使环境遭到破坏为标准 ,行为主体的活动能自觉地朝利于维护周围环境并融于自然的天然群落即为生态城市。城市绿化的作用在于改善气候、改善环境卫生、蓄水防洪、防灾减灾、美化环境、节约能源等。目前在我国城市绿化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 :①都市规划缺乏宏观性、全面性和远见性 ;②绿色城市观念没有在大多数市民中形成 ;③缺乏硬性绿化指标 ;④绿化模式脱离国情、市情 ;⑤园林水平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 ;⑥修建大草坪热温度居高不下 ;⑦城市绿化简单化 ;⑧应该绿化可以绿化的地方尚未绿化 ;⑨绿化布局、比例不尽合理与和谐 ;⑩重种植轻管护。针对以上问题 ,提出了创建生态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昆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昆明市居住区绿化存在着:①绿地植物未能体现生物多样性、乡土树种使用不多、盲目移植大树等问题;②园林建筑可视性与植物景观协调性差;③园林小品、铺装设计及制作水平不高;④园林水体景观设计低劣;⑤建筑风格缺乏地域文化特色。提出了今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园林城市,山水城市、森林城市,生态防护城市及特色城市等都是不同城市生态环境下生态城市的具体类型。文章介绍了生态城市各种建设模式的应用和建设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建设森林生态城市 改善昆明市人居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因此建设森林生态城市应是昆明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在分析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困难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学角度阐述了自然植被的种类及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 ,结合大理古城的悠久历史、建筑风格及绿化植物的种类和结构现状 ,为把大理古城创建为具有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 ,使园林绿化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提出了几点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6.
安科  刘岩  周泳欣  马国强  张良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5):123-126,130
对昆明市区9条街道绿化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及分析.运用描述因子法选择7个对道路植物景观效果贡献较大的指标建立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并采用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模型对指标进行量化,对昆明市道路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昆明市道路植物景观整体建设水平一般,其中白龙路的景观建设水平较高.分析昆明市道路绿化景观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增加乡土树种比重,少截干,多整枝,注重养护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昆明市岩溶地貌园林植物资源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昆明市岩溶山地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昆明岩溶地貌植物资源具有园林开发应用潜力的植物有121种,隶属于59科108属。分析其种类与分布特点,从园林应用角度将其分为孤植树类、丛植树类、行道树类、丛林类、花灌木类、垂直绿化类、地被类、绿篱类、盆景类、花坛、花境类等不同类型。分别不同类型对其园林用途进行分析与评价,对其保护和园林开发应用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工厂庭院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工矿企业家必须从全局出发,结合工厂绿化特殊性的特点着手抓好园林绿化的总体规划,重视厂区绿化建设,特别是因地制宜地做好防护林带的建设,科学选好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9.
城市及环城绿化不仅能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舒缓人们紧张情绪,而且更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文化品位与文明素养的标志。环城绿化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和探讨环城绿化的艺术氛围,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宜居城市绿化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绿化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城市绿化不仅能创造出巨大的生态效益,还能满足人们的亲绿需求,是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宜居城市的绿化要求足够的绿化面积,合理的绿地空间布局,科学、高效的绿化内部结构以及能够让人感到身心舒适的绿化感官效果。宜居城市绿化的最高目标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