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系统的物理疗法联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6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的物理疗法联合作业疗法进行康复治疗,时间为6个月;对照组患者未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只是在医生的嘱咐下自行锻炼,或由家属帮助其进行锻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低于对照组[(13.13±7.22)vs(16.25±8.30)],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和运动功能评分(FMA)则高于对照组[(60.08±20.10)vs(44.65±18.41),(59.50±23.16)vs(43.34±20.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系统的物理疗法联合作业疗法能够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发病6 h内采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14天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14天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应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和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参(冻干)粉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脱水降压,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加维脑路通等治疗;治疗组34例,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加用丹参(冻干)粉针静脉滴注,均连用15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6.033,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同期的对照组(均P〈0.01)。结论丹参(冻干)粉针治疗脑梗死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银杏叶软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4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银杏叶软胶囊组(简称银杏叶组)、尼莫地平组、联用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银杏叶组和尼莫地平组分别使用银杏叶软胶囊和尼莫地平治疗;联用组则以银杏叶软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Barthel表,B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联用组患者的疗效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其他各组,BI评分高于其他各组,血液流变、FIB、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也较其他各组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银杏叶软胶囊与尼莫地平联用是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LMWH注射液治疗,每次0.4mL,每日两次,腹壁皮下注射,连续7d。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为40000)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500 mL,静脉滴注,2h内滴完,连用7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记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粘滞度降低,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和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能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改善血液循环及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NF-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使用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胞磷胆碱。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hs-CRP、TNF-、IL-6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而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血清hs-CRP、TNF-、IL-6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改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剂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具有抗脑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12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周,观察组加用尤瑞克林.观察治疗后2周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疗效、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降纤酶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ST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以降纤酶静滴5 d后加用STS治疗10 d;对照组直接用降纤酶治疗15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P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FBG和P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T和APTT比对照组显著延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纤酶联合STS能明显降低血液粘度,具有抗凝作用,效果比单用降纤酶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用红花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40例,用复方丹参24 g于5%葡萄糖500 mL中静滴,每天1次。疗程均为21 d。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呈下降趋势。可改善血液流交学多项指标,且以治疗组更为明显;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4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康复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改善脑微循环、保护脑细胞、治疗并发症及康复训练,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治疗,3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进行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ADL。结果康复组ADL量表有显著性改善(x2=4.16,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和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 14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康复训练,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分别采用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SSS、FMA、GQOLI-74以及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联合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障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抗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将脑梗死90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常规治疗配合抗肺炎衣原体,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结果:治疗前两组CPn阳性率、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CPn阳性率,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抗肺炎衣原体治疗脑梗死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九舒血宁(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20)和对照组(n=218)。治疗组予生理盐水250mL 三九舒血宁(银杏叶)注射液12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5d;对照组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L 复方丹参注射液12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5d。根据入院当日和治疗15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血液流变学及脑梗死灶的变化,并结合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c=22.49,P<0.01);两组治疗前后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甘油三酯、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脑梗死灶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指标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过敏性皮疹3例。结论:三九舒血宁(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三黄排毒汤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脑出血并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脑出血并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三黄排毒汤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肾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及肾功能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87.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7.7%、6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且以治疗组下降得更为显著(P〈0.05)。结论早期采用复方三黄排毒汤保留灌肠急性脑出血并肾功能衰能有效地促进脑血肿的吸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肾功能,提高远期疗效和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A组(即丁苯酞软胶囊组,48例)和B组(即对照组,45例).B组采用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评价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检测两组的炎症指标(TNF-α、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1);出院时的用Barthel指数高于B组(P<0.01),NIHSS值低于B组(P<0.01);TNF-α、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总有效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加减法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91.7%,住院时间分别为(10.1±4.0)d、(6.0±2.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疗效显著、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克林澳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克林澳和丹红注射液。治疗15d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值变化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值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或0.05),且以治疗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值显著下降(P〈0.01)。结论克林澳联合丹红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法舒地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3.43±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2±5.25)(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48h内)应用法舒地尔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脑康(PENTAL)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经CT或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丹参注射液10mL静脉点滴及支持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口服心脑康200mg,每天3次。疗程为20~30d。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缺损积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以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Ⅷ因子相关抗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抗原及血小板聚集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则明显升高,且患者病灶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峰值、舒张末流速及平均流速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只是在神经缺损积分方面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其它指标则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心脑康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71例随机分为参芎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参芎组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均于治疗第15天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ET的变化。结果参芎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2.3538,P>0.05)。治疗前两组E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参芎组E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ET治疗后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降低ET水平,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复方丹参注射液相当,且安全性好,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