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伴肾性骨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血液透析伴肾性骨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心理干预、营养干预和运动疗法,干预5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6个维度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1)。结论对血液透析伴肾性骨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身放松疗法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身放松疗法护理措施干预,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采用西雅图量表(SAQ)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同时应用90项症状自评表(SCL-90)测定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SAQ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SCL-90评定总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等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身放松疗法可明显消除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心理障碍,增强治疗信心,从而促进康复,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5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与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别。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41.28±6.23)明显低于对照组(47.36±8.45)(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首发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一级亲属SCL-90的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8例在本院开放病房住院的首发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随机分成两组,在住院期间接受心理干预的为干预组(50例),未接受心理干预的为对照组(48例)。于入组时、4周及出院时测定其SCL-90得分,对比分析得分结果;并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所有患者的预后进行追踪。结果两组入组时的SCL-90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及精神病性得分均明显高于常模(P〈0.01或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干预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及精神病性得分均明显低于入组时,对照组只是在人际关系、抑郁及焦虑方面的得分明显低于入组时,而躯体化、偏执及精神病性得分无明显下降,且干预组出院时的焦虑及精神病性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6.277,P〈0.05)。结论首发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存在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早期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其SCL-90评分,提高生活质量,间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建立疾病自我管理模式对癫痫患者日常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0例神经内科住院的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自我管理模式。于入院时和管理3个月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QOL)对两组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估。结果管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各项ESCA得分较管理前及同期的对照组提高(P〈0.01),对照组只有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及总分项的评分较管理前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SF-36QOL评分较管理前及同期的对照组提高(P〈0.01),对照组只有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及疼痛项的评分较管理前提高(P〈0.05)。结论癫痫患者建立疾病自我管理模式,可其日常自我行为管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以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的护理干预对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伴焦虑情绪的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以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为主的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健康调查简表于干预前后进行评分,并结合患者干预前后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SAS评分、生活质量测评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比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均明显改善(P〈0.05或0.01)。结论以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为主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MHD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87例"三无"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与同时于我院诊疗的87例非"三无"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的临床特征(伴有躯体疾病、病程特点、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史),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及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伴有躯体疾病、病程为慢性者及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在合并躯体疾病中研究组的电解质紊乱、皮肤软组织损伤、营养不良、传染病(梅毒除外)、感染性疾病、梅毒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SANS分值高于对照组,SAPS分值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三无"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情况高于非"三无"精神分裂症患者,且其病程更长,阴性症状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36例GDM患者随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8人,比较两组在不同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第2次评定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GDM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核磁共振(MR)检查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自我效能,提供临床心理护理依据。方法随机抽取MR检查患者314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314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焦虑(SAS)、抑郁(SDS)与自我效能(GSES)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对比两组的调查结果。结果研究组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5.2%(142/314)、48.7%(153/3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3%和38.2%(P〈0.05或0.01)。研究组自我效能中、低水平者共251例占79.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P〈0.01)。结论约有半数的MR检查患者存有焦虑和抑郁,且自我效能低下,因此应对MR检查患者加强临床心理护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情绪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焦虑情绪的情况。结果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实施前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实施后,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能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6例伴有抑郁、焦虑情绪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取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SF-36生活质量调查量表于干预前后进行评估。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5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有效地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及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我效能理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生活习惯的影响。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采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护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变化及生活习惯。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情绪、心态和医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的饮食情况、睡眠质量和运动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实施自我效能干预措施有利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青年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为开展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名中青年护士(调查组)体检及症状自评表(SCL-90)问卷调查资料,并与200名其他中青年女职工(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调2查组疾病检出率为6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0%(χ=39.771,P〈0.01)。调查组检出疾病居前4位依次是胃肠道疾病、心电图异常、乳腺增生和下肢静脉曲张,其检出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0.01)。调查组护士的SCL-90总分及其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敌对、精神性、饮食睡眠项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0.01)。结论中青年护士应该提高对身心疾病的防范意识,定期体检,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治疗,针对性预防心理疾病,有助于提高中青年护士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5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同一种药物帕罗西汀(乐友)治疗,剂量为40mg,时间为6周。观察组同时接受与疾病和康复相关的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只接受护士提供的健康指导。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经系统药物治疗及系统健康教育后SDS、SAS及SCL-90各因子减分值(精神病性因子分除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提供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显著降低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子宫切除患者5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6例与对照组27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前后两组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后,出现焦虑、抑郁者分别为5例(19.2%)、3例(11.5%),对照组则分别为15例(55.6%)、10例(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干预组的SAS、SD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降低子宫切除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渐进性放松训练联合刺激控制疗法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宫颈癌手术常规护理;干预组增加渐进性放松训练联合刺激控制疗法,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分均较对照组增高,而疲乏、疼痛和恶心呕吐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结论 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渐进性放松训练联合刺激控制疗法,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86例MHD终末期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情绪、行为及社会支持等针对性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对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冠心病住院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辨证施护。观察期为3个月,采用美国医学研究所制定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QOL)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健康及心理健康等8个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能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舒适护理在留置胃管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62例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咽喉部疼痛、恶心、痰液增多等不良反应的差异,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恶心、咽喉部疼痛、痰液增多等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适护理可减少或防止留置胃管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颈椎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 对38例颈椎病患者发放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并实施相应综合干预,1个月后再次发放以上量表,比较实施综合干预前后颈椎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有无差异.结果 实施综合干预后,颈椎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明显下降,与实施综合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椎病患者存在较高的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颈椎病患者身心健康.对颈椎病患者采取相应的综合干预,可提高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降低疾病不确定感、焦虑和抑郁水平,自觉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促进疾病恢复,才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