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吉林省西部半干旱草原苏打盐渍土地区的农业气候特点及土壤分动态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草原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春,秋两季干旱,夏季多雨,以4月,9月温度变化最为明显,土壤为苏打盐渍土,土壤含盐量以6月初为最高,随雨季的来临,土壤含盐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苏打硷化盐渍土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分布甚广,其中部分做为草原牧场外,尚有大面积的涝洼盐硷地,生长硷蓬等耐盐植物或形成光硷斑,农牧业难以利用。利用生物学因素,筛选耐盐能力强、品质好的野生牧草栽培,是恢复和改良苏打硷化盐渍土植被的重要途径,对改善自然生态平衡,促进畜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根据吉林省大安县自然条件的特点以  相似文献   

3.
碱茅草改良盐碱地适应区域试验通过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农业部畜牧兽医司下达的“七·五”重点项目——碱茅草改良盐碱地适应区域试验,于1990年6月26—30日在新疆通过了鉴定。该试验由吉林农科院畜牧分院草地所主持,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新疆农垦科学院水土所,中国农科院草原所,内蒙古畜牧科学院草原所,吉林省大安市草原站等单位参加,历时3年,在吉林的苏打碱土,甘肃和内蒙的硫酸盐及氯化物—硫酸盐盐渍土,新疆的氯化物盐渍土及硫酸盐—氯化物盐渍土的重点试验  相似文献   

4.
一、研究的开始“六五”期间,吉林省农科院畜牧所,承担了“碱斑草场改良”的攻关任务,研究在吉林省西部内陆盐碱区中心,大安县由羊草草地退化而成的“草地碱斑”上进行。这里是苏打盐碱土的重盐碱不毛之地,表土(0~5厘米)含盐量1~3%,一些地方,地面的碱结晶和盐结皮,每百公斤能熬出30~40公斤面碱,或8~10公斤食盐。土壤中盐碱毒害严重,  相似文献   

5.
盐渍土是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我们所生活的陆地上,都分布有不同类型的盐渍土,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湿润、半湿润及滨海含重硫沉淀物的咸水湖区。盐渍土对农业的危害是严重的,轻者减产,重者颗粒无收,生态失去平衡,危害最为严重的为苏打盐土。东北的松嫩平原分布620万公顷的盐渍土,是典型的苏打碱化盐渍土。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西部地势高差不明显,但也有山地、丘陵、平原、沼泽之分,土壤类型分布有规律性,气候是大陆性,这些特点决定西部天然草场资源的特殊性。西部草原共划分为6类12组50个型,以平原草甸草原类为主要代表型,占西部草场的70%以上。其他草原类型还有沿河低湿地草甸类,沙丘坨甸疏林灌丛类,低山丘陵草甸草原类,大岗台地草原类。西部草场面积大,草质好,但由于利用不合理、私开滥垦、超载放牧加上基质条件和干旱,致使草地多数生长不良,草原低矮稀疏,草地优良牧草减少,产草量下降,退化草地面积增加,生态环境恶化。据2000年调查统计,西部退化草场达65.8万hm^2,占草地总面积的48%。  相似文献   

7.
<正> (续上期)4 吉林省草产业建设若干建议4.1 草原禁牧,家畜舍饲,必须要处理好几个问题 实行草原禁牧家畜舍饲措施是吉林省西部草原发展现状的无奈之举,也只有这样,才能为西部草原的休养生息、恢复改良创造条件。但要有效地执行这个措施,必须要解决以下几个矛盾。第一,以放牧生态习性、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西部羊草杂草草甸草原,地处内陆盐碱区,由于土壤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浸返碱或对草原利用强度过大,羊草退化到顶点成为草原碱斑。象这样容易退化成草原碱斑的羊草草地,吉林、黑龙江两省即有8,000万亩。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大庆周边地区地质环境 ,国家启动了大庆周边地区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项目涉及的范围广、面积大、投资额大。过去的一年 ,项目主要围绕牧草种植而进行 ,但是 ,虽有成功的经验 ,更多是教训。为了今后更好的进行这一项目 ,现着重介绍盐碱化草地土壤的性状、危害及治理 ,以供项目区借鉴。1 盐碱化草地土壤性状的分类1.1 盐化土壤盐化土壤按 1m3 土壤中含盐的总量可将盐渍土分为 :非盐渍化土壤 ,含盐量小于 0 .2 %,对作物生长无害 ;弱盐渍化土壤 ,含盐量 0 .2 %~ 0 .5 %,危害作物幼苗 ,但后期无妨 ;中度盐渍化土壤 ,含盐量 …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地区面积广阔,但是大部分地区的土壤都属于盐渍土,对公路建设的安全容易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所以在我国西部地区公路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盐渍土进行特别的处理,避免在公路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由于盐渍土导致的坍塌、沉陷等现象。本文主要介绍盐渍土的类型、盐渍土公路路基中常见的问题以及盐渍土公路路基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西部草原存在的问题和对草原建设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西部草原存在的问题和对草原建设的几点建议陈自胜,徐安凯,赵明清吉林省西部草原地处欧亚大陆温带大草原的东端,是在温带半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植被类型多样,以旱中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并混生相当数量的中生草本植物。尤其是经济价格较高的羊草面积较大,分布...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西部草原是全国优质天然草场之一,近些年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草场面积逐年递减,平均年递减45000 hm2,草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严重影响吉林省西部大农业可持续发展。充分挖掘秸秆自身潜力,推行秸秆饲料化运用是保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笔者以吉林省西部草场退化为背景,提出吉林省西部地区发展秸秆饲料化的必要性,指出当前秸秆饲料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吉林省西部农牧区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内陆干旱区引种高冰草提高盐碱地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93~1994年在盐渍土壤上引种栽培耐盐牧草———高冰草的试验后,探讨了高冰草干旱区的栽培技术、改良盐渍土的效果、提高碱地生产力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耕作层含盐量不高,尤其是pH8.5的低肥力土壤上,高冰草能正常出苗,生长发育良好,产草量较高。播种以后第2年取土样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pH值明显下降,土壤物理性质也得到了好转。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西部草原现状及草原"三化"已成为吉林西部地区环境恶化,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这不仅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直接威胁着吉林西部生态安全。通过分析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提出草原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  相似文献   

15.
双辽县位于吉林省的西部,有可利用草原75万余亩。以前,由于不合理的使用草原,致使有36万余亩草原出现了明显的“三化”,牧草稀疏低矮,优质牧草减少,土壤板结,产草量逐年下降。据在试验地1984年8月实测,平均亩产干草仅85.6斤。因此,急需通过研究,找出适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有效的更新草原技  相似文献   

16.
第1期温带草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李明峰董云社齐玉春耿元波(1)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及草地生产力的响应———以甘肃省定西县为例……………李广黄高宝(7)吉林省西部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柳碧晗郭  相似文献   

17.
业界信息     
吉林西部实施生态草建设荒漠化趋势呈现逆转据吉林省林业部门的消息,通过实施生态草建设,吉林省西部荒漠化趋势出现逆转,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所谓生态草建设,是指在荒漠化土地上,以恢复和改善植被为目的,采取封原育草、植灌种草、林草结合等综合性生物措施治理荒漠化土地的活动。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和人类活动的过度负载,吉林西部200万hm2草原盐碱化、风沙化和草原退化问题相当严重。生态功能日益弱化,荒漠化逐年扩大,盖度在30%以下的严重荒漠化土地达到66·67万hm2,而且以年均1·4%的速度扩展。为扭转这一趋势,吉林省实施了生态…  相似文献   

18.
于海军 《吉林畜牧兽医》2009,30(12):58-58,60
吉林省西部草原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好坏,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加强对我省西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吉林西部人工草地效益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吉林省西部,有草原187.7万公顷,由于长期滥牧、开荒、挖药材等掠夺式经营,使这片肥美的草原遭到破坏。据草原区划调查资料,已有66.7万公顷中度、重度退化,占本地草原面积的35.5%。为了保护、恢复这片草原,从1979年起,吉林省开始了有计划的人工草地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土壤胀缩运动对草原土壤的干扰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松嫩羊草草原为对象,选取草原土壤裂缝边的土壤及植被,测试其理化性质。研究土壤胀缩运动对草原土壤及植被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土壤开裂,加剧了水分蒸发,对植被根系产生撕裂作用,引起种群波动,使植被总密度和总生物量降低;而裂缝对物质的贮存作用及淋溶作用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了缝内有机质含量,降低了pH值、电导率及含盐量,增大了翌年植被的总密度和总生物理。因此,土壤胀缩运动对草原能产生短期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