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鄂杂棉8号F1     
《湖北农业科学》2005,(3):38-38
品种来源:湖北省惠民种业有限公司用核不育系“太177A”作母本与“太029”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品种。原代号:太99-88。商品名:太D6F1。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4004。品质产量:F1代参加2002~2003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  相似文献   

2.
鄂杂棉6号F1     
《湖北农业科学》2005,(2):65-65
品种来源:鄂杂棉6号F1是湖北省三湖农场农科所用“荆55173”作母本,“9048”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品种。原代号SH01-1。商品名三杂棉1号F1。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4002。品质产量: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  相似文献   

3.
鄂杂棉7号F1     
《湖北农业科学》2005,(2):20-20
品种来源:鄂杂棉7号F1是荆州霞光农业科学试验开发站用“94-25”作母本,“C-24”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品种。由荆州市金龙发种业有限公司申报。原代号:龙杂1号。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4003。品质产量: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  相似文献   

4.
《湖北农业科学》2005,(1):48-48
品种来源: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204”作母本与“M31”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品种。原代号:楚D180。商品名:鄂杂180F1。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4001。品质产量:F1代参加2002~2003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2.5%跨长31.8mm,比强31.6CN·tex-1,马克隆值5.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产皮棉1518.45kg,比对照鄂杂棉1号增11.83%。其中:2002年皮棉公顷产量1549.80kg,比鄂杂棉1号增14.65%,增产极显著;2003年皮棉公顷产量1487.10kg,比鄂杂棉1号…  相似文献   

5.
太D5是湖北惠民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强优势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5年4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湖北省目前唯一一个通过国审的高产杂交抗虫棉品种。审定编号:国审棉2005014;审定名称:鄂杂棉10号(原名太D5、GKZ33)。该品种适宜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河南、四川、浙江等长江流域棉区及相似生态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农家顾问》2008,(1):F0003-F0003
鄂杂棉25F,是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和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杂交棉新品种,2006年经湖北省品种审定,审定名鄂杂棉25F,审定编号:鄂审棉2006010.湖北农科高新种业有限公司拥有该品种全国独家生产经销权。  相似文献   

7.
《湖北农业科学》2008,47(1):F0004-F0004
鄂杂棉25F1是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和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杂交棉新品种,2006年2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名称为鄂杂棉25F1,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6010,湖北农科高新种业有限公司独家拥有全国生产经销权。  相似文献   

8.
鄂杂棉5号F1(楚杂180F1)由湖北省荆州种子公司选育而成,是集优质、高产、抗病、铃大等多项优点的杂交棉新品种.2004年3月通过湖北省和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鄂杂棉13F1(原代号:99B-4)是湖北省荆州霞光农业科学试验开发站和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用D3作母本和G42作父本组配选育成的杂交棉花新品种。于2005年6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实用技术》2006,(4):45-45
审定编号:滇审油菜200501号 品种名称:云油杂2号(2000F100D) 品种来源:云南省农科院经作所2000年用不育系99F121AB与恢复系99F1549C配组。  相似文献   

11.
华惠103是湖北惠民种业有限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同利用核不育系选育的高产抗病杂交棉新品种,2006年通过江西省审定。审定编号:赣审棉2006008,该品种以出苗好.衣分高和抗病性好见长。  相似文献   

12.
鄂杂棉10号(原名太97d5-1,GKz33),商品名为太D5,是湖北惠民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强优势抗虫杂交棉,2005年4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湖北目前唯一一个通过国审的高产抗虫杂交棉品种。审定编号:国审棉2005014。该品种适宜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河南、四川、浙江等长江中下游棉区及相似生态棉区种植。2005年已累计推广20多万公顷,2006年推广面积可达13.33万公顷,其在长江中下游棉区的综合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科学》2006,(4):40-40
鄂杂棉20F1(三杂棉8号)系湖北省三湖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继三杂棉1号选育而成的突破性棉花新品种,2004年参加湖北省正试,2005年续试并同步进行生产试验,2006年2月通过湖北省审定。湖北天下农种业独占生产开发权。  相似文献   

14.
鄂杂棉3号     
鄂杂棉3号由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配组育成,于2000年3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是湖北省第一批获审定的杂交棉,获农业部专项资金资助。  相似文献   

15.
“鄂杂棉10号”是湖北省惠民种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共同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该品种以太96167为母本,以GK19系选太D-3为父本,通过人工去雄杂交而成,具有高产稳产、抗虫性好、耐病性与综合抗逆性较好、铃壳薄、衣分高、吐絮畅的特点,因而深受棉农欢迎。该品种于2005年4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科技》2006,(11):33-33
D优33是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不育系“荆楚D8A”与恢复系“R9-33”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品种。 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适于湖北省鄂西南山区以外的地区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通讯》2006,(10):55-55
鄂杂棉24F1是荆州农业科学院棉花所选育的丰产、抗病虫、优质杂交棉新品种。2006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鄂杂棉 1号是湖北省审定的第 1个杂交棉品种 ,高产、稳产性好 ,抗病、抗逆能力强 ,特别是纤维品质突出 (强力和细度结合好 ) ,是湖北省首推的杂交棉品种。重点介绍了鄂杂棉 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并提出早播加地膜覆盖移栽争早发 ,控制前后施氮比为 4 6,结合去早蕾与选择性去雄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达到高产高效制种目的  相似文献   

19.
《湖北农业科学》2008,47(2):178-178
品种来源: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不育系N2A与恢复系R99-28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品种,区试代号糯优28,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6007。商品名:楚糯杂1号。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荆州市农科院(邮编:434100,电话:0716-8401945)配制育成的杂交棉花新品种“鄂杂棉17F.”,前不久通过了湖北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