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生防菌对猕猴桃两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对猕猴桃黑斑病和白纹羽病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选用前期获得的1种生防菌和市售的6种生防菌剂对其病原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与褐座坚壳菌Rosellinia necatrix进行室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7种生防菌对上述两种病菌的抑菌效果较一致,抑菌效果最好的为生防菌株西姆芽孢杆菌JY-1,荧光假单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蜡质芽孢杆菌4种生防菌剂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的抑菌效果较差。可选用上述4种防效较好的生防菌剂对猕猴桃黑斑病和白纹羽病进行生物防治,并对JY-1菌株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苹果免套袋生产已经成为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然而去袋后,主要由胶孢刺盘孢和尖孢刺盘孢侵染引起的苹果炭疽病会引发烂果、落果,严重影响苹果产量和品质,且面临果面农药残留的问题。为此,筛选可用于防控上述病害的生物源杀菌剂至关重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首先测定了8种生物源杀菌剂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50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1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300亿cfu/g解淀粉芽孢杆菌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对胶孢刺盘孢的EC50值分别为1.489×10-5、5.911×10-1、1.717×10-5μg/mL,对尖孢刺盘孢的EC50值分别为2.810×10-4、1.302×10-1、1.110×10-2μg/mL。进而分析了上述药剂与常用化学药剂43%戊唑醇的最佳复配比,结果表明,1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与43%戊唑醇按1∶1比例复配时,对胶孢刺盘孢的抑制效果最好,增效比为...  相似文献   

3.
八种药剂对节瓜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与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节瓜品种"粤农"为试材,以节瓜炭疽病菌为防治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及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方法,研究了8种药剂对节瓜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以期为海南节瓜炭疽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代表菌株J-56与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strain JX-1(HQ645079.1),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isolate C16(KC010547.1)的ITS序列聚在同一分支上,同源性达99%,属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室内毒力测定中,50%咪鲜胺锰盐WP和250g·L-1嘧菌酯SC毒力较高,EC50分别为0.000 9、0.012 7μg·mL-1,其次为43%戊唑醇SC、40%多·福·溴菌腈WP、80%代森锰锌WP、70%甲基托布津WP和10%苯醚甲环唑WG,20%嘧霉胺WP的毒力最低,EC50为60.511 9μg·mL-1。大田试验中,43%戊唑醇SC和50%咪鲜胺锰盐WP 2个处理防效较高,为80.64%和78.16%,但与10%苯醚甲环唑WG、40%多·福·溴菌腈WP和250g·L-1嘧菌酯SC 5个处理间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20%嘧霉胺WP处理的防效最低。结合室内毒力和大田试验,生产上可使用43%戊唑醇SC、50%咪鲜胺盐锰WP、10%苯醚甲环唑WG、40%多·福·溴菌腈WP和250g·L-1嘧菌酯SC 5种药剂防治节瓜炭疽病。  相似文献   

4.
以"章姬"草莓及2种生防菌剂(复合微生物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培养物萃取液)为试材,通过2种菌剂的单独使用及混合使用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期探索能高效防治草莓白粉病的生防药剂。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菌剂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培养物萃取液混合后形成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使用5次后防效可达94.0%,且草莓产量和商品果率最高,比单独使用复合微生物菌剂(防效86.1%)效果好。综上所述,该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好,可在草莓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以解淀粉芽孢杆菌HMQAU140045为研究对象,将其与苹果园常用9种杀菌剂进行了相容性试验,并分析了田间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最高田间推荐剂量下多菌灵、醚菌酯、腐霉利均可促进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长;异菌脲、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多抗霉素轻微抑制其生长;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强烈抑制其生长。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107 cfu·mL~(-1)解淀粉芽孢杆菌HMQAU140045菌悬液与70%代森锰锌WP500倍液、60%醚菌酯WDG 4 000倍液、80%多菌灵WP 800倍液、50%异菌脲WP 1 250倍液交替施用可有效控制苹果斑点落叶病的危害,秋梢停止抽生后防效达71.78%以上,对苹果树安全,提供了一条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减量控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对新发现的越橘镰孢果腐病菌(Fusarium acuminatum)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SA培养基,产孢最适培养基为OA培养基,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产孢最适温度为21℃;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最佳氮源分别为酵母粉和尿素;pH 5~6适宜菌丝生长,pH 6产孢最佳;全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但全光照有利于产孢;菌丝致死温度为51℃(10 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7℃(10 min)。病菌生长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病菌生长的影响最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病菌对21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病菌对多粘类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咯菌腈、丙环·嘧菌酯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敏感性较高,其EC500.5000 mg·L~(-1)。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咯菌腈和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越橘镰孢菌果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均明显小于对照,防效较好,能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石榴干腐病病原菌种类和杀菌剂对其防效,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方法获得石榴干腐病病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石榴干腐病病原菌的毒力;对戊唑醇进行安全性试验;两种药剂都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石榴垫壳孢菌Coniella granati;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抑制石榴干腐病菌的EC_(50)值分别是(1.784 4±0.129 9)mg·L~(-1)和(1.793 4±0.219 5)mg·L~(-1),这两种药剂对石榴干腐病菌有较好的室内抑菌活性;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对石榴枝长和形态生长安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最高防效为79.42%,苯醚甲环唑最高防效为77.78%,这两种药剂对石榴干腐病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结论】石榴干腐病病原菌为石榴垫壳孢菌Coniella granati,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石榴干腐病病原菌有很强的毒力,戊唑醇对石榴安全,且两种药剂都有良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30克/升戊唑醇SC、10%苯醚甲环唑WG、12.5%烯唑醇WP、5%己唑醇ME和40%腈菌唑SC对梨黑星病菌的EC_(50)值小于或接近1毫克/升,毒力最大。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它们对梨黑星病的防效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9.
采用灌根的方法,以白菜鲜重、防效为评价指标,进行了化学农药6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WP)和土黄金可湿性粉剂(WP)与生物农药枯草芽孢杆菌(根肿灭)水乳剂(EW)和解淀粉芽孢杆菌(苗根健)水乳剂(EW)对西藏林芝地区大白菜根肿病防治效果的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土黄金可湿性粉剂(WP)灌根处理效果最好,平均防效达85.15%,每10株白菜鲜重为7.65 kg;6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WP)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枯草芽孢杆菌(根肿灭)田间防效为58.20%、解淀粉芽孢杆菌(苗根健)为58.55%。  相似文献   

10.
该试验以‘嘎拉’苹果为试材,开展几种杀菌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67%唑醚·丙森锌SC 1 000倍和1 500倍液处理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效分别为89.46%和85.22%,对褐斑病的防效为96.50%和92.55%;25%吡唑醚菌酯SC 2 000倍+43%戊唑醇SC 4 000倍和25%吡唑醚菌酯SC 1 500倍+43%戊唑醇SC 3 000倍液处理对斑点落叶病的防效为81.07%和91.38%,对褐斑病的防效为84.97%和90.48%。均优于对照药剂百泰。试验说明67%唑醚·丙森锌SC,以及25%吡唑醚菌酯SC和富力库组合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和苹果轮纹病菌ZZ26,MX1,LW048,LS1为试材,采用平板对峙、牛津杯、混合培养基等方法研究了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有着很强烈的抑制作用。平板对峙试验中ZZ26的被抑制率最大(61.3%),MX1的被抑制率最小(50%);牛津杯试验中苹果轮纹病菌ZZ26的被抑制率最大(67.5%),MX1的被抑制率最小(46.0%);菌液与PDA混合培养基试验中ZZ26的抑制率最大为97.0%,LW048最小为71.3%;另外,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对苹果苹果轮纹病防治试验发现,LS1的被抑制率最大,为55.6%,LW048最小,为10.3%。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生防菌的田间最佳施用方式,以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ZF129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ZF481为试验对象,比较了生防菌有机肥、生防菌悬浮剂、生防菌与化学药剂协同应用对玉田包尖白菜根肿病的盆栽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防菌有机肥对大白菜根肿病防效较好,促生作用最好,芽孢1亿个·g-1 ZF129和ZF481生防菌有机肥的盆栽防效分别为71.63%和73.18%,田间防效分别为80.68%和79.47%。生防菌悬浮剂与化学药剂氟啶胺、百菌清协同施用后防效显著提高,达到86.58%~95.61%,与化学药剂处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6种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涂抹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中,戊唑醇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强,EC50值为0.0006μg/mL;其次为丙环唑,EC50值为0.073 7μg/mL;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EC50值分别为0.570 9、0.583 3、0.608 8μg/mL;噻霉酮抑制作用较弱,EC50值为5.449 4μg/mL。田间防治试验中,1.6%噻霉酮涂抹剂原药涂抹病疤后,病斑复发率最低,为2.10%,防效为97.90%;其次为3%甲基硫菌灵糊剂125g/m~2涂抹病疤后,病斑复发率为9.09%,防效为90.91%。6种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生产中建议选用43%戊唑醇悬浮剂10倍液、3%甲基硫菌灵糊剂125 g/m2和1.6%噻霉酮涂抹剂原药等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生防菌剂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控效果,设置了枯草芽孢杆菌(BS)、哈茨木霉菌(TH)和上述2种生防菌剂组合(BT),以及氟菌·肟菌酯(FO)和清水(CK)共5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葡萄白粉病病叶率、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防菌剂处理对葡萄白粉病病叶率和病情指数的控制均低于化学药剂处理,FO处理的防效持效性更好,防效峰值最高(88.5%),BT处理的防效峰值次之(74.4%),其他2个生防菌剂处理的防效峰值均值为64.8%。在避雨栽培条件下可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组合的生防菌剂处理,虽然其防效不如化学药剂,但也基本可以实现对葡萄白粉病较为有效的防控。  相似文献   

15.
以臭氧化葵花油、枯草芽孢杆菌和农抗120为供试药剂,黄瓜"德瑞特"为指示作物,研究了3种生防制剂对黄瓜灰霉病和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病害发生前喷药保护,臭氧化葵花油、枯草芽孢杆菌和农抗120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0.41%、88.45%和88.70%,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80.84%、86.51%和85.55%;病害发生后喷药治疗,臭氧化葵花油、枯草芽孢杆菌和农抗120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28.72%、53.21%和56.32%,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36.99%、58.80%和58.93%。并且臭氧化葵花油和枯草芽孢杆菌能有效提高黄瓜叶面积,分别增加25.23%和31.78%;单株坐果数分别增加12.15%和19.79%。3种生防制剂在病害发生前防治效果均能达到80%以上,病害发生后喷药治疗效果均低于60%,臭氧化葵花油和枯草芽孢杆菌对黄瓜具有较好的促生作用,建议使用生物农药以提前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6.
大花惠兰根腐病拮抗细菌ZL7-5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潞滨  李术娜  李佳  王倩  朱宝成  彭镇华 《园艺学报》2008,35(11):1647-1652
 从各地大花惠兰种植地采集的土样中共分离到细菌519株,初筛出对大花惠兰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具有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26株,经过复筛,选出1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ZL7-5。通过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菌株ZL7-5与解淀粉芽孢杆菌标准菌株(NBRC 15535)的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100%,通过比较菌株ZL7-5和模式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最终将菌株ZL7-5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7.
针对梨白粉病的秋季防治,选用4种杀菌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4个处理对梨白粉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防效较好,防效均在92%以上。  相似文献   

18.
辽宁朝阳地区冬枣黑斑病发生与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冬枣黑斑病是朝阳市新发现的一种严重危害大枣果实的重要病害,严重枣园发病率达100%,对枣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该病主要侵染源为细菌的假单孢杆菌属(Pseudomonas sp.)、黄单孢杆菌属(Xanthomonassp.)、欧式杆菌属(Erwinia sp.)。在6-7月降雨较多、湿度较大的田间条件下暴发成灾。通过症状分析,此病害是典型的细菌性疮痂病,应该命名为大枣细菌性疮痂病。通过田间防治试验证明,使用20%噻菌铜SC 500倍液,2.3%克菌康WP 800倍,7月份开始间隔5-7 d喷雾防治,防效较高,建议在田间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拱棚甜瓜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对大拱棚甜瓜白粉病防效较好的药剂,选用25%乙嘧酚、50%嘧菌酯等3种化学杀菌剂和5%多抗霉素等4种生物及复配农药,采用常规喷雾防治法,研究7种药剂对甜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4%多抗·乙醚·丙、75%肟菌·戊唑醇和15%三唑酮3种药剂对甜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效,第1次药后7 d的防效分别为73.44%、54.96%和44.20%,第2次药后防效分别为82.60%、41.34%和43.34%,其中复配药剂64%多抗·乙醚·丙的防效最好,2次用药后的防效都极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因此,复配药剂64%多抗·乙醚·丙对防治甜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且对甜瓜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5种生物药剂和2种化学药剂对苦瓜棒孢叶斑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化学药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200 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对苦瓜棒孢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效,第3次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86.4%和88.2%,显著高于生物药剂的防效。2亿活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1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万孢子/g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3亿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具有一定的防效,第3次药后14 d防效均高于60%,其中2亿活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防效为73.2%,显著高于其他4种生物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