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白冠病又忠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发病鸡在临床上以贫血、消瘦、鸡冠苍白为主要特征。雏鸡、育成鸡死亡率可高达91%,成年鸡发病后可使产蛋率下降30%-50%。该病多发生于高温多湿的6-10月份,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 发病原因 夏秋季节高温多湿,河沟水库存水较多,对蠓、蚋大量繁殖十分有利,而蠓、蚋就是本病的传播媒介,并且各个年龄的鸡都能感染,成年鸡比雏鸡更易感,但雏鸡发病率比成年鸡高。因此极易引起本病的大面积流行。 临床症状 发病鸡精神萎靡,闭目呆立,羽毛散乱,步态不稳,食欲降低或废绝;粪便稀薄,呈黄绿色,常有血便发生;鸡体贫血、消瘦,冠及肉垂苍白;大多病鸡死前抽搐和痉挛,个别鸡死  相似文献   

2.
夏秋鸡白冠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白冠病又叫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 ,发病鸡在临床上以贫血、消瘦、鸡冠苍白为主要特征。雏鸡、育成鸡死亡率高达 91% ,成年鸡发病后可使产蛋率下降30 %~ 50 %。该病多发生于高温多湿的 6~ 10月份 ,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发病原因 夏秋季节高温多湿 ,河沟水库存水较多 ,对蠓、蚋大量繁殖十分有利 ,而蠓、蚋就是本病的传播媒介 ,并且各个年龄的鸡都能感染 ,成年鸡比雏鸡更易感 ,但雏鸡发病率比成年鸡高。因此极易引起本病的大面积流行。临床症状 发病鸡精神萎靡 ,闭目呆立 ,羽毛散乱 ,步态不稳 ,食欲降低或废绝 ;粪便稀薄 ,呈黄绿色 ,常有血…  相似文献   

3.
鸡白冠病又叫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发病鸡在临床上以贫血、消瘦、鸡冠苍白为主要特征。雏鸡、育成鸡死亡率可高达91%,成年鸡发病后可使产蛋率下降30%~50%。该病多发生于高温多湿的6~10月份,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  相似文献   

4.
鸡白冠病又叫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发病鸡在临床上以贫血、消瘦、鸡冠苍白为主要特征.雏鸡、育成鸡死亡率可高达91%,成年鸡发病后可使产蛋率下降30%~50%.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 7月 ,义乌市上溪镇、义亭镇的养鸡户部分蛋鸡及肉鸡发生以鸡冠苍白 ,腹泻 ,贫血 ,消瘦 ,临死前口流血色粘液为特征的疾病 ,死亡率为 5 %~ 1 0 %。经临床观察、剖检及实验室诊断 ,确诊为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1 流行情况 该病又称鸡白冠病 ,鸡出血性病 ,是一种以内脏器官及肌肉组织广泛出血为特征 ,通过吸血虫库蠓传播的原虫病。2 0 0 1年 7~ 9月间因高温 ,阴雨 ,库蠓繁殖快 ,发病鸡数量不断增多 ,尤以 3~ 6周龄的雏鸡发病死亡率高 ,成年鸡死亡率低。2 临床症状 本病急性发作时 ,病鸡呼吸困难 ,突然死亡。亚急性病例精神沉…  相似文献   

6.
1992年4月20~5月30日,汝南县13个乡、镇及与汝南县交界的平玉县李屯、王岗、后刘、前岗、万冢等5个乡的农户和专业户的雏鸡爆发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势之猛、波及面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实属罕见。据不完全统计,发病雏鸡在200万只以上,发病率为30~100%,从品种看,艾维茵鸡为80~100%,罗曼鸡为70~100%,伊沙褐鸡为60~90%,郑州红鸡为40~80%,本地紫鸡为30~60%。发病日龄在40~70日龄、20~30日龄,20日龄以下的分别约占70%、20%和10%。单独患 IBD的占60%,混合感染鸡新城疫(ND)的占20%,混合感染大肠杆菌病或球虫病、巴氏杆菌病的占20%。  相似文献   

7.
<正>鸡白冠病是鸡住白细胞原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血孢子虫病。鸡住白细胞原虫有多种,其中以卡氏住白细胞原虫最常见,且危害最严重。发病鸡在临床上以贫血、消瘦、鸡冠苍白为主要特征。雏鸡、育成鸡死亡率可高达90%,成年鸡发病后可使产蛋率下降30%~50%。该病多发生于高温多湿的6~9月,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1通渭县的发病情况2014年8月份,通渭县义岗镇一养鸡场饲养的  相似文献   

8.
李兆庆 《山东饲料》2005,(B07):43-44
1鸡白冠病 鸡白冠病又叫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发病鸡在临床上以贫血、消瘦、鸡冠苍白为主要特征。雏鸡、育成鸡死亡率可高达91%,成年鸡发病后可使产蛋率下降30%-50%。该病多发生于高温多湿的6-10月份.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  相似文献   

9.
1997年 7月和 1998年 6月 ,平阳县蛋鸡主要产区梅源、鹤溪等乡镇连续发病。病鸡突然泻痢 ,产蛋量下降 ,迅速死亡。剖检以全身出血性症状为特征 ,血液涂片镜检确诊为鸡住白细胞虫病。1 流行病学 该病多发生在夏秋高温高湿季节 ,呈地方性流行 ,尤以产蛋鸡发病为多见 ,10 0日龄内青年鸡极少发病。据 88群产蛋鸡和 14群青年鸡调查 ,发病率为 92 %和7.1%。2 临床症状 病初表现为泻绿色条状伴有水样液体稀粪 ,采食量减少 ,产蛋量下降 ,蛋壳变脆并伴有血样斑点。 2~ 3天后泻绿色或乳黄色稀粪 ,轻瘫 ,鸡冠变白 ,体温升高 ,精神沉郁 ,采食量锐减…  相似文献   

10.
鸡白冠病又叫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发病鸡在临床上以贫血、消瘦、鸡冠苍白为主要特征。雏鸡、育成鸡死亡率可高达90%,成年鸡发病后可使产蛋率下降30%~50%。该病多发生于高温多湿的6~10月,呈明显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11.
鸡白冠病又叫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发病鸡在临床上以贫血、消瘦、鸡冠苍白为主要特征。雏鸡、育成鸡死亡率可高达91%,成年鸡发病后可使产蛋率下降30%~50%。该病多发生于高温多湿的6~10月份,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  相似文献   

12.
鸡白冠病又叫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发病鸡在临床上以贫血、消瘦、鸡冠苍白为主要特征.雏鸡、育成鸡死亡率可高达91%,成年鸡发病后可使产蛋率下降30%~50%.该病多发生于高温多湿的6~10月份,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  相似文献   

13.
鸡沙门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生强 《中国家禽》2006,28(22):36-37
鸡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包括鸡白痢杆菌病、鸡副伤寒、鸡伤寒等病,严重危害鸡的健康,常常给养鸡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鸡沙门氏菌检验阳性的蛋鸡,所产下的鸡蛋中约有20%~30%带有沙门氏菌,如果蛋黄中的沙门氏菌不能被杀灭,人们食用这种鸡蛋及其蛋制品后4~24小时即可发病,病人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粪便呈黄水样,有时带黏液恶臭。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 (TVP)是由一种冠状病毒引起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新型传染病 ,也称为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腺胃型传支 )。我国于 1 994年发现于江苏省的海安、东台、盐城等地 ,并分离和鉴定出病原。随后在山东、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辽宁、浙江、四川、福建、黑龙江等地也发现此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尤以秋季多发。本病没有明显的品种特异性 ,以蛋雏鸡和育成鸡发病较多而严重 ,肉鸡发病较少 ,主要侵害 2 0~80日龄的小鸡。该病发病率较高 ,死亡率在 3%~95 %之间 ,且传播速度较快 ,治疗效果不佳 ,严重危害养鸡…  相似文献   

15.
<正>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以发病率高,发病后发病鸡表现为鼻腔鼻窦发炎、流鼻液、颜面肿胀为主要特征。发病后鸡只生长缓慢,产蛋鸡产蛋率下降较多,可以达到10%~40%。  相似文献   

16.
肾结石在鸡中很少发生。某肉种鸡场在较短时间里连续发生因肾结石死亡的鸡 18例 ,比较典型。现将发病情况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  自 1999年初冬 ,某场肉鸡舍内平均温度 2~7℃ ;湿度较高 ,天棚上有成片水珠 ,地面积有粪水 ,鸡体被粪污染 ;舍内空气较污浊 ,氨气浓度较浓 ,进入鸡舍有明显的刺鼻气味 ;饲料是按鸡不同生长时期由饲料加工厂提供的全价饲料 ,但有一段时期蛋白质含量偏高。该舍共养鸡 84 5只 ,发病死亡18只。其中公鸡 11只 ,母鸡 7只 ,发病率 2 .13%。2 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  病鸡起初表现精神稍沉郁 ,采食减少 ,饮水增加…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1流行特点本病多在高温多雨季节大量发生。2~11周龄、3-6周龄为发病高潮期。第1次免疫之后和第2次免疫之前是发病最集中的时期,流行初期呈典型经过,后期非典型性病例增多,在鸡群中反复发生,并伴有继发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马立克、鸡球虫等病,导致死亡率上升。本病潜伏期为2~3天,易感鸡群感染后突然发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在我省广泛流行,发病鸡群的死亡率要比早期文献记载的高得多,一般为10~20%,有的高达50%以上,给养鸡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经IBD弱毒疫苗免疫1~2次乃至3次的鸡群也屡见发病,免疫失败情况较为普遍。为减少发病鸡的死亡,促进复愈,我们于1988年初着手研制IBD高免蛋黄液治疗发病鸡群,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 关于我场AA父母代肉用种鸡发生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情况报道如下:1 发病过程1985年12月底从外省引进一批鸡,次年1~3月生长正常。4月初转入两栋种鸡舍,A栋是垫料平养,有平滑的运动场,水槽在舍内,鸡饮水时容易将水带到垫料上,致使鸡舍常处于较潮湿的状态;B栋是竹子做的垫板,鸡粪经垫板落至地面,水泥运动场很不平整,只要有一点雨水,运动场便脏乱不堪,水槽渗漏。5月中旬,有些鸡关节肿胀、发热、跛行,约占该批鸡数的28%。B栋比A栋发病多且严重。  相似文献   

20.
1 发病情况及症状蓬莱市北沟镇养殖户王某利用部队空闲营房饲养3批4 100羽乌鸡,当时正值高温季节(7月份),虽采用笼养但由于营房破旧、窗门矮小,通风不良,地面潮湿,舍内闷热,故3批乌鸡相继发病.7月初,所有舍内乌鸡群中均出现一些眼睛红肿发炎、流泪的病鸡,多为单侧型,极少发生双眼炎症;随后日渐增多,病鸡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眼角处不断有黏性的血性分泌物,病鸡不断用爪子猛抓眼部,导致血流不止,同笼中未发病的乌鸡也乘机啄患鸡眼睛,最终造成失明,个别严重者造成死亡 .总发病率达41%,死亡率13%,淘汰率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