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5份老芒麦野生材料从生育期、株高、叶片大小、茎叶比、分蘖数、种子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5份供试材料中,采自新疆乌鲁木齐甘沟的老芒麦(E2)具有产草和种子产量高的优势,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最为突出,生产潜力大,可作为培育高产栽培品种的种质材料,也是改良某些品种的理想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2.
对5份老芒麦野生材料从生育期、株高、叶片大小、茎叶比、分蘖数、种子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5份供试材料中,采自新疆乌鲁木齐甘沟的老芒麦(E2)具有产草和种子产量高的优势,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最为突出,生产潜力大,可作为培育高产栽培品种的种质材料,也是改良某些品种的理想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3.
不同播种量对一年生黑麦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健虹  尚以顺 《四川草原》2006,(4):20-21,42
该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对一年生黑麦草产草量、植株性状、生长速度、单位重量的干草产量等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每小区70g时,产量最高为3226.83kg/666.7m2。单株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干重、株高、单株分蘖数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茎叶比、风干率等性状随密度增加比值加大,拔节期前处理C4生长速度最快,为适宜播种量,可在生产中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4.
该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量对一年生黑麦草产草量、植株性状、生长速度、单位重量的干草产量等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每小区70 g时,产量最高为3 226.83 kg/666.7m2.单株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干重、株高、单株分蘖数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茎叶比、风干率等性状随密度增加比值加大,拔节期前处理C4生长速度最快,为适宜播种量,可在生产中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5.
多花黑麦草种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多花黑麦草的7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的大小依次为: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穗长〉叶片重〉株高〉千粒重〉茎重。7个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叶片重〉株高〉茎重。单株穗数对种子产量的贡献最大,每穗粒数次之,其他性状的效应较小。提高多花黑麦草产种量,首先应着力增加单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青贮玉米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高玉2300、翔玉998、铁研53、五谷703、优迪919、翔玉198这6个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生物产量与株高、茎重、叶片数、叶重、穗长、单株鲜重呈正相关,与茎重、叶重、单株鲜重的相关系数平均约达0.8,而与茎粗、单穗重、果穗数、穗粗呈负相关。指出在大通地区种植青贮玉米,提高株高、茎重、叶片数、叶重、穗长、单株鲜重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增加青贮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草坪型多年生黑麦草种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草坪型多年生黑麦草6个农艺性状与种子产量进行了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种子产量与株高相关不显著,而与另5个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单株穗数>每穗小穗数>绿叶干重>穗长>穗粒数>株高.有4个性状对单株种子产量贡献较大,其大小依次为单株穗数>每穗小穗数>绿叶干重>株高.株高的效应是负值.  相似文献   

8.
以扁穗雀麦的9个新品系和2个国审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方差分析方法,估算了21个数量性状的有关遗传参数,并结合性状间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扁穗雀麦育种时的选择效果和育种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达到显著水平的17个性状中14个性状广义遗传力处于极高水平,依次为单株干重、旗叶叶鞘长、旗叶宽、初级分枝数、倒二叶宽、茎粗、单株种子产量、株高、小穗数等,3个性状广义遗传力处于中等水平或中高水平,其中倒二叶长最低,其次为第1节间长。株高、倒二叶叶鞘长、旗叶宽、倒二叶宽、茎粗、分蘖数、花序数、小穗数、初级分枝数、单株干重和单株种子产量表现出较高的遗传进度,第1节间长、旗叶叶鞘长和小花数为中等,旗叶长和花序节数较低。此外,新品系在单株产量相关性状上总体优于两个国审品种,主要特征为植株高,叶片宽,茎秆粗壮,基部第1节间较短,分蘖数多,单株干重和种子产量高等特点。第1组(新品系组)内,BCS1103的株高和单株产草量最高,分蘖数较多;BCS1106的叶片最宽,分蘖数、圆锥花序数和小穗数最多,单株产草量和单株种子产量最高;BCS1109的基部第1节间,叶鞘最长,叶片最窄,茎秆最细,初级分枝数最多。第2组内,黔南比江夏表现出更优异的产草相关性状。综合试验结果认为,在注重产草量对扁穗雀麦进行选择时,株高、旗叶宽、分蘖数、倒二叶宽、茎粗和花序数的可靠性较大,选择效果较好。在注重种子产量进行选择时,分蘖数、花序数、单株生物量和株高的可靠性较大,效果较好。另外,本试验中的新品系与供试品种相比,在产草性状和种子生产性状方面均占有明显优势,具有选育出牧草新品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客观评价燕麦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为黑龙江地区燕麦新品种选育提供关键数据,对51份燕麦种质资源13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形态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中的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主穗长(1.517),其次为株高(1.448)和主穗粒重(1.414),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主穗小穗数(34.8%),其次为主穗粒重(33.1%)和单株分蘖数(27.4%);聚类分析将51份燕麦品种的9个数量性状分为4大类群,类群Ⅰ为有益性状不明显,为多目标性状育种的亲本材料,类群Ⅱ为选育矮秆育种目标亲本材料,类群Ⅲ为高杆、增加分蘖数育种目标亲本材料,类群Ⅳ为选育大粒型、多轮层数、多小穗数等育种目标亲本材料。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为70.09%,第一主成分反映种子产量,第二主成反映单株分蘖数,第三主成分反映株高。  相似文献   

10.
间作种植与氮添加对高寒区燕麦(Avena sativa)和豌豆(Pisum sativum)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以燕麦新品系‘青永久872’和饲用豌豆‘青建1号’为试验对象,比较间作种植模式和氮添加对间作燕麦、豌豆关键农艺性状的调控作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种植方式和氮添加均影响燕麦和豌豆农艺性状表现;2)低氮添加和隔行间作种植的燕麦、豌豆间作体系总土地当量比最高,且在N2 (50 kg·hm-2)和N3 (200 kg·hm-2)处理下燕麦种间竞争力强于豌豆;3)冗余分析(RDA)表明,种植方式和氮添加水平与燕麦株高、分蘖等与草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正相关,氮添加水平与豌豆草产量相关农艺性状正相关,种植方式与豌豆种子产量相关农艺性状正相关;4)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在未添加氮N1(0 kg·hm-2)时,单播燕麦分蘖和豌豆始荚节数、隔行间作燕麦单株籽粒数和豌豆荚数以及同行混合间作燕麦分蘖和豌豆荚数与草产量关联系数最大;在低氮添加N2(50 kg·hm  相似文献   

11.
象草若干生物学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不同类型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产量与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为对照,于2007年对16个象草实生苗株系以及紫象草(114)进行研究,对产量、叶/茎比、株高、分蘖数、叶长、叶宽以及茎粗等生物学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调查性状品系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株高、分蘖数与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长、叶/茎比与产量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通径分析认为株高、叶/茎比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根据产量、株高以及叶/茎比等生物学性状可将参试材料分为矮生多蘖、较高中蘖、较高少蘖以及高大少蘖共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海棠 《草地学报》2004,12(3):214-218
在灌溉区及旱作区,对草原二号杂花苜蓿和直立型扁蓿豆的株高、茎重、叶重、分枝数、花序重等产草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按对产草量贡献率的顺序,在旱作区杂花苜蓿为茎重>株高>分枝数>叶重>花序重,扁蓿豆为分枝数>叶重>茎重>株高>花序重;在灌溉区杂花苜蓿为分枝数>叶重>茎重>株高>花序重,扁蓿豆为株高>茎重>叶重>分枝数>花序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6个披碱草属牧草品种(野生披碱草、同德老芒麦优良株系、红原老芒麦、青牧1号老芒麦、同德短芒披碱草、同德老芒麦)在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性,在青海省海晏县对这6个披碱草属牧草品种进行了试种,并对其植株高度、产草量、干鲜比、茎叶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德老芒麦、红原老芒麦的初花期株高、鲜草产量表现较好,这说明同德老芒麦明显优于其他品种;红原老芒麦鲜草产量指标表现优异,待进一步区域试验后可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4.
行距对“川草2号”老芒麦生殖枝及种子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30,45,60,75,90 cm五个行距下,老芒麦枝条性状、花序性状、种子产量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行距首先通过对分蘖数、生殖枝比例、生殖枝数/m2、生殖枝高度、生殖枝直径等有极显著影响,继而造成穗柄长、穗柄直径、穗轴长、小穗数/生殖枝、小花数/生殖枝等差异极显著,最终导致结实率、表现种子产量与实际种子产量的差异;单位面积小花总数、潜在种子产量受行距影响不大且趋于稳定;偏相关分析说明,在行距恒定时,株高是影响结实率的主要因素,花穗柄长度反映小穗数/生殖枝、种子数/生殖枝与实际种子产量,可通过株高与花穗柄长度预测结实率与种子产量;千粒重与其他参数相关性低,是相对稳定的种子性状;行距60 cm时,潜在种子产量、表现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最高,适宜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结缕草繁殖特性及其种子生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春晖  韩建国 《草地学报》2005,13(2):170-171
2001-2003年在山东胶州市对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Steud.)繁殖特性及种子生产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抽穗期前15~40d以前的低温和光照时间十分有利于结缕草小穗的分化和形成(r=0.89)。结缕草的结实率、种子数与抽穗期前5d和后15d的积温、光照时数均呈正相关,差异显著。光温互作对千粒重影响较大的是抽穗期后10~20d的光温因子(r=0.90)。2.结缕草生殖枝是从冬性植株上产生的;播种区结缕草93.0%的生殖枝是在匍匐茎上产生的,而栽植区70%~80%的生殖枝是根茎上产生的。结缕草分蘖株龄主要是1龄株,4~9月播种区1龄分蘖株占总分蘖株数的92.65%,栽植区的占96.78%,2龄株所占比例分别为6.75%和2.81%。3.在繁殖分配中果穗最重,其干重约为50mg,其次为叶、茎。结缕草匍匐茎上果穗占全株重的57.63%,比根茎上果穗所占比例略低,两者茎、叶所占比例都在9.0%和30.0%左右。4.栽植和播种建植结缕草种子田第3年才能形成较高的种子产量,种子产量达844kg/hm2以上。但播种区第2年种子产量很低(<22.5kg/hm2),而栽植区种子产量可达15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6.
试验对30、45、60、75 和90 cm行距下,第2-5年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枝条性状、花序性状、鲜草产量及种子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行距、年份及互作对枝条高度、枝条密度、生殖枝比例、小穗数/生殖枝、小花数/生殖枝、潜在种子产量、表现种子产量与实际种子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行距是主要影响因子,互作次之,年份最小;30~45 cm行距适合老芒麦鲜草生产,60 cm行距是种子生产的最佳行距;鲜草产量、种子产量第3年达高峰,30 和45 cm行距第3年鲜草产量分别为19 225.6和16 733.4 kg·hm-2,60 cm行距第3年种子产量达1 620.67 kg·hm-2,远大于其他处理组合,值得在生产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试验对30,45,60,75,90 cm行距下,第3年盛花期老芒麦种群的根、茎、叶、花序等构件数量性状、生物量结构、能量累积及分配比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行距对单位面积分蘖数与生殖枝比例有极显著影响;对叶长、叶宽、单蘖叶片数均无显著影响;对单蘖节数、节间长有显著影响,致使自然高度间差异极显著;根系深度与分布范围、花序柄及小穗数显著受行距影响;叶、茎、花序、根系的生物量均显著受行距的影响,顺序为茎>叶>根系>花序;行距对叶、茎、根、花序的单位生物量能量值均无显著影响;对叶、茎、根、花序的能量累积有显著影响,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茎>叶>花序>根;行距极显著影响老芒麦能量在构件间的分配,影响由大到小为叶>茎>花序>根。30 cm是适合饲草生产的最佳行距,60 cm是适合种子生产的最佳行距。  相似文献   

18.
羊草若干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羊草16个农艺性状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单株产草量和单株种子产量的构成进行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羊草单株产草量的重要因子有茎高、叶宽和叶数,它们不但与单株产草量的相关系数较大,而且直接贡献值超过了其他因子。影响羊草单株种子产量的重要因子为结实率和小花数,它们与单株种子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大,其直接作用也较大。综合分析结果,提出选用分蘖力强的羊草种群,增加种植密度能够有效提高羊草的种子产量和产草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