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居住区绿化树种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青岛市居住区广泛应用的14种植物为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进行了光合生理生态指标的测定.并对其固碳释氧与降温增湿效应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4种植物的固碳释氧量由高到低排列为榆叶梅、悬铃木、绦柳、月季、紫叶桃、火棘、丁香、紫叶李、国槐、海桐、樱花、女贞、金叶女贞、红枫.降温增湿能力由高到低为榆叶梅、悬铃木、绦柳、月季、紫叶桃、火棘、丁香、紫叶李、国槐、海桐、樱花、女贞、金叶女贞、红枫.同时对各树种固碳释氧量的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居住区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常用的估算植物固碳释氧能力的方法,包括从光合效率、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生产力等4个方面进行估算的方法。总结桂花、垂柳、刺槐、红檵木等14种常见园林树种的固碳释氧能力,为今后的低碳园林建设以及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临沂地区5种常见常绿园林植物为试验材料,于秋季测定其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量化研究5种常绿园林植物单位面积植被的固碳释氧量和吸热降温的能力。研究表明:大叶女贞、大叶黄杨、小叶黄杨3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变化趋势,第1次峰值出现在上午10:00,第2次峰值出现在下午14:00,并且在中午12:00时出现"光合午睡"现象;法国冬青及香樟的变化趋势一致,呈单峰型变化趋势,但最高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法国冬青的最高峰值出现在上午10:00,而香樟最高峰值出现在中午12:00。5种常绿园林植物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释氧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大叶女贞大叶黄杨小叶黄杨法国冬青香樟;5种常绿园林植物增湿降温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大叶女贞香樟大叶黄杨小叶黄杨法国冬青。综合评价5种常绿植物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时,优选大叶女贞、大叶黄杨和小叶黄杨,香樟可作为观赏树种适量引种。  相似文献   

4.
以长沙三种常见的绿化树种为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系统进行了光合生理生态指标的测定,对其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益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海桐、四季桂、大叶黄杨,日固碳量分别为12.35g·m-2·d-1、9.75g·m-2·d-1、5.68g·m-2·d-1。日释氧量分别为8.98g·m-2·d-1、7.09g·m-2·d-1、4.13g·m-2·d-1。降温增湿效益由强到弱依次也为海桐、四季桂、大叶黄杨。日蒸腾吸热量分别为7110.80KJ.m-2、4966.64KJ.m-2、3467KJ.m-2,降温度数分别为0.57℃、0.39℃、0.27℃。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长春市6种常见绿化植物净光合速率及绿量,计算出其固碳释氧能力,并运用碳税法及工业制氧成本法计算此6种树木日固碳释氧价值。结果表明:所选6种植物中,京桃(Prunuspersicafrubro-plena)、银中杨(Poplusalba’Berolinensis’L.)固碳释氧能力最强,其日固碳释氧价值最高,火炬树(RhustyphinaNutt)、(Prunusarmeniaca)、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Litv.)、旱柳(salixma㈨dana)固碳释氧能力较弱,目固碳释氧价值最低。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焦作城市绿化树种的滞尘规律,选择工业区、文教区和闹市区3个功能区的20种绿化树木对其进行叶片滞尘量分析.结果表明:枇杷、小叶黄杨和臭椿单位面积滞尘能力较强,垂柳、紫叶小檗、紫荆、合欢和白蜡相对较弱,悬铃木、国槐、毛白杨、紫叶李、银杏、大叶黄杨、构树、火棘、栾树、椤木石楠、紫薇和大叶女贞居中.对单叶滞尘量而言,枇杷、毛白杨、紫荆和悬铃木最大,构树、臭椿、紫薇、火棘、紫叶李、大叶黄杨、大叶女贞、国槐、垂柳和栾树居中,银杏、紫叶小檗、合欢、白蜡、椤木石楠和小叶黄杨最小.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试9种木兰科植物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9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曲线多呈双峰型,与光照强度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性,但杂种鹅掌楸的净光合速率曲线与其他差异大.从光合作用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线性关系可以获得相关系数并建立回归方程为y=0.599-0.001Rc-0.003PAR 0.036Rm-0.274Ta 0.005Gs 0.408Tl-0.014ci.并测算出单位叶面积的光合作用引起的固碳放氧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碳汇造林生态效益最大化,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缓解温室效应,展开对森林树种固碳能力的研究。综述了森林碳汇效应与碳汇造林的概念及内涵,对碳汇造林现状及效益进行分析,概括出森林树种固碳释氧量的主要测算方法及树种固碳能力的比较方法,兼顾生物量和含碳量的综合评价,分析不同树种的固碳能力,筛选出适合华南地区的优良碳汇造林树种,为碳汇育林研究和森林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珊瑚朴是优良的南方绿化树种,树体高大,冠大荫浓,红花红果,适应性强,不择土壤,耐寒,耐旱,耐水湿,绿期长,可作为常绿树外的秋冬季街道行道树景观的补充.以陕西省杨凌生长的珊瑚朴行道树为研究对象,通过物候期观测、光合特性测定等开展观赏特性和固碳释氧、增湿降温等生态效应研究,为珊瑚朴作为杨凌地区乃至西北地区园林绿化树种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2个分布较广泛的树种银杏和垂柳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银杏和垂柳功能性状随环境因子的变化,研究其叶性状在环境梯度上的变异性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探索树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以期为研究树木适应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一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银杏和垂柳叶功能性状在环境梯度上都存在一定变化。银杏各性状变动幅度约在20%~329%之间,而垂柳变动幅度在16%~308%之间;银杏和垂柳的叶柄长度、栅栏厚度、叶脉厚度和气孔面积与降水量的相关性大于年均温度。高温多雨会降低银杏和垂柳单位面积氮素和磷素的含量,而对二者单位重量氮素和磷素的含量影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树冠不同部位叶片结构与固碳释氧和增湿降温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桃叶卫矛(乔木)和长白忍冬(灌木)为试材,通过对桃叶卫矛和长白忍冬树冠表层、外层、中层、内层4个部位的解剖结构与树冠微环境和蒸腾速率、光合速率的研究,以期探讨树冠不同部位解剖结构与微环境和固碳释氧量、增湿降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个树种树冠不同部位的蒸腾速率与叶下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片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木质部呈极显著负相关。光合速率与叶表细胞厚度、海绵组织、叶片厚度呈正相关,与木质部呈负相关。空气温度、叶面温度、空气CO_2浓度与解剖结构之间相关性并不明显。除传输组织的韧皮部外,其它解剖结构基本均与固碳释氧量和增湿降温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银杏实生树与嫁接树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辉  王满莲  梁惠凌  韦霄  李锋  蒋运生 《园艺学报》2007,34(5):1279-1282
 对银杏实生树与嫁接树的光合特性及日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实生苗嫁接树和二次嫁接树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日光合产物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实生树,这与嫁接提早银杏结果密切相关。嫁接后光合能力的提高与其比叶面积低,单位面积氮含量高有关;但其光合氮利用效率显著低于实生树。实生树与嫁接树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双峰”型。光合速率的“午休”与强光、高温和低湿度有关,实生树“午休”的原因主要是非气孔限制,两种嫁接树主要是气孔限制。  相似文献   

13.
以张家界植物园移栽的香果树、小花木荷和长果安息香幼树为试材,通过动态监测4种光合特征参数,对3个不同珍稀树种的光合特性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珍稀树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个树种间的光合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小花木荷光合能力最强。长果安息香、香果树和小花木荷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均呈双峰型,都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小花木荷能充分利用午后丰富的光热资源,光合午休持续的时间短,故而小花木荷的光合速率要明显高于香果树和长果安息香。3个树种的Pn-PRA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在PRA为0~200μmol·m-2·s-1范围时,净光合速率Pn近乎呈直线上升;在PRA为600~900μmol·m-2·s-1左右时,最大值出现。但是不同树种间最大Pn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小花木荷光合能力远远超过其它2个树种。  相似文献   

14.
探讨吉林园林植物生理生态特性及吉林园林植物的重要性,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园林植物在阴雨或晴天情况下的生理特性比叶重、固碳释氧量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植被的碳释氧量和降温增湿作用,以便评估园林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和生态效益。在阴雨环境和晴天中研究各树种的叶绿素变化情况,根据净光合速率变化情况,分析植被的光合变化和生态效应,发现在7月和9月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能够表现植被生长与生态效应的关系。因此,在园林植物种植过程中必须要选择具有一定生态效应的植被,或在植被种植中提高其生态效应,积极改善城市空间布局,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以吉林为例分析园林植物生理生态特性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太原市森林公园绿化树种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查等方式,在对太原市森林公园内绿化树种的选择有较为清晰认识的基础上,针对国槐、白皮松、垂柳等代表性树种进行详细研究,分析其对太原市森林公园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树进城热",对北京地区常用绿化树种银杏、油松、雪松、云杉、加杨、辽东栎、白桦、国槐、法国梧桐和栾树进行大树移植成活率调查。结果表明,最易成活的树种是加杨、国槐、栾树,其次是银杏、辽东栎、法国梧桐,最后是油松、雪松、云杉和白桦。文章阐述大树移植的技术要点,探讨大树移植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采用LI-6400光合系统分析仪,研究了7种地被植物的光合生理生态的日变化。结果表明:萱草和蜘蛛兰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单峰,香叶菖蒲、万年青、鸢尾、花叶玉簪、朱顶红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双峰,表现出明显的"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日均值大小顺序为蜘蛛兰萱草香叶菖蒲鸢尾花叶玉簪朱顶红万年青;蜘蛛兰、鸢尾、花叶玉簪、万年青、香叶菖蒲的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萱草和朱顶红表现为双峰,蒸腾速率日均值大小顺序为蜘蛛兰萱草花叶玉簪香叶菖蒲鸢尾朱顶红万年青;水分利用效率依次为万年青萱草蜘蛛兰香叶菖蒲鸢尾朱顶红花叶玉簪。光能利用效率依次为蜘蛛兰萱草香叶菖蒲朱顶红鸢尾万年青花叶玉簪。综上可知,生长旺季蜘蛛兰、萱草获取光能能力强,吸收CO2量大,对空气的碳-氧平衡贡献比其它地被植物大。万年青、朱顶红、鸢尾、香叶菖蒲调节水分损失的能力及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8.
以雪松、大叶女贞、白皮松、紫叶李、银杏、垂柳、国槐、紫薇与臭椿等9种城市园林绿化中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乔木为试材,采用"离体枝条水插"的方法,研究了为期15d的自然失水胁迫对供试材料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抗旱性强的乔木种类,为水分相对匮乏的地区绿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自然失水条件下,9种园林乔木的7个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随胁迫时间与程度的加强,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和叶绿素总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而水分饱和亏缺(WSD)增加,相对电导率(REC)增大,丙二醛(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呈现递增的趋势,植物种类不同,其变化幅度不同。该试验并采用隶属函数方法,对9种园林乔木抗旱性进行排序。综合分析,9种乔木的抗旱能力依次为白皮松臭椿紫叶李国槐大叶女贞垂柳银杏雪松紫薇。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市常见7种园林绿化树种白皮松(Pinus bungean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桧柏(Sabina chinensis)、沙地柏(Sabina vulgaris)、银杏(Ginkgo biloba)、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和国槐(Sophora japonica)为试材,采用盆栽控制法,研究7种园林树种叶水势的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明确植物水分亏缺状态和抗旱机理,以期为北京市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良好水分供应处理下,桧柏、白皮松、沙地柏、侧柏、银杏和国槐幼树叶水势日变化呈早晚高、正午低的变化趋势。栾树叶水势于12:00—14:00出现短暂回升,而后逐渐升高,与其它树种叶水势日变化趋势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常绿树种幼树叶水势日变幅均显著低于落叶树种(P<0.05)。分析绿化树种与气象因子间相关关系发现,该研究中的常绿、落叶树种叶水势与太阳辐射量、大气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大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影响不同绿化树种叶水势变化的主...  相似文献   

20.
运用综合指数法,对青岛市居住区19种主要灌木树种的固碳释氧能力、降温增湿能力、滞尘能力、杀菌和减噪作用进行测定,同时对植物的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综合指数越高的植物生态效益越好。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将供试植物分为三大类,第Ⅰ类包括金银木,综合指数为0.9596,第Ⅱ类包括红瑞木、火棘、连翘等,综合指数分别为0.6184、0.4904、0.4163;第Ⅲ类包括金山绣线菊、紫荆、华北珍珠梅等植物,综合指数分别为0.2884、0.2757、0.25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