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2 毫秒
1.
2008年4月我省制定了《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战略工程规划》,并已呈报国务院。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我省粮食生产的目标是达到1000亿斤以上。2009年,我省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为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开好局。  相似文献   

2.
随着《黑龙江省加快发展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实施方案》的颁布以及《千亿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的推进和实施,黑龙江省农机工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即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为此,就黑龙江省农机业工业的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黑龙江省农机工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效率评价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对当前粮食综合生产效率进行评价.通过分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DEA分析方法,对1990-2006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效率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历年的粮食生产效率普遍较高,平均效率值为0.9985.DEA整体技术有效的年份有13年,而造成部分年份生产无效率的原因在于较低的规模效率.在效率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核心.为此,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与空间回归模型,对研究区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成因分析,为河北省粮食安全和土地利用管理的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农机作业合作社的体制、机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农机作业合作社运转5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黑龙江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促进农民致富、推进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通过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发展,考察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晰其性质、组织结构与形式、股份构成、主要经营方式、管理制度、生产、财务和固定资产管理等,总结发展规律,分析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和问题,探讨了新形势下完善农机作业合作社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途径,提出了促进其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黑龙江省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以巩固和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大力提升畜牧业在黑龙江省农业中的地位,扩大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作物的种植,把黑龙江省建成既是商品粮基地,又是食品加工、粮食加工、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以及林、牧、副、渔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农业生产基地。为此,分析了黑龙江省畜牧业技术及其装备的现状,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北安市制定实施了《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战略工程规划》,确定了到2012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000亿斤、商品粮达到800亿斤发展目标,这既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履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农业机械化是实施标准化种植,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根本和基础。对于北安这样的农业大市,今后如何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提高农业装备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成为北安市政府必须重视和研究解决的课题。为此,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北安市实际情况,提出今后北安市农机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阳继文 《南方农机》2016,(10):18-19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有所减少,没有新的突破,粮食安全问题相对突出,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准确把握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科学制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策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研究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十分之必要。本文就针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粮食生产能力的积极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粮食主产区,是首批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省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推广为黑龙江省农业成长作出了巨大贡献,有效解决了落荒及农田废弃的问题,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加强了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农机化水平。虽然农机合作社仅占农民合作社总量的5%左右,但是对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为分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状,本文从农业生产系统的角度,建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权重,对吉林等六个粮食主产省和全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得分评价和比较性分析。分析表明吉林省粮食生产有着很高的土地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服务体系薄弱。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保护耕地和水等自然资源,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和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粮食早期预警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1.
于会怀是沈阳市辽中县六间房乡许家村农机科技示范户.十多年来,他坚定信念,艰苦创业,由一个普通农民成为全省农机系统"十佳"标兵和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2003年以来,在中央和地方发展粮食生产政策激励下,他发挥机械化优势,开垦荒滩种植粮食,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微耕机是重庆市财政补贴推广机型.实行农机具购置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采取的一项重大政策措施.补贴机具质量的好坏,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加强补贴机具质量调查监督,是贯彻好、落实好党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国家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现实之需,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迫切之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黑龙江农机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全球性竞争趋势,国内外农机龙头企业纷纷在黑龙江进行战略布局,以期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未来的激烈竞争不可避免。企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市场机遇一是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农业机械化战略工程规划》的实施,给农机行业带  相似文献   

14.
1.结构调整与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一项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通过加强宏观调控,把政府的决策变成农民的自觉行为。要通过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 2.结构调整与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在稳定粮食总产、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改革耕作制度,开拓农业发展的新空间。要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被破坏,制止在现有  相似文献   

15.
为了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黑龙江省绥化市组建了千万元以上的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05个,总投入资金13.5亿元,其中国家农机设备投入10.6亿元,农民场库棚建设投入2.5亿元,其他投入0.4亿元.合作社共购置132.3 kW以上拖拉机519台,其中220.5 kW以上拖拉机52台,大型配套农具816台,联合收割机1 009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量组建,提升了现有的农机装备水平,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改变了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同时,也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推动了土地流转和实行规模化经营,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2011年绥化市粮食总产达152.9亿kg,纯增18.35亿kg,占黑龙江省增量的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 719元,比上年增长20.8%以上.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水资源视角下,黑龙江省存在水资源与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地位不匹配、水资源潜力难于进一步挖掘的困境。依据黑龙江统计年鉴、黑龙江省水资源公报等发布的统计数据,采用水分利用效率和粮食产量估算了黑龙江省近10年的粮食耗水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不仅滋养了旱田粮食作物,也为稻田提供了数量可观的水量,是维系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主要水源;应将降水作为基本的水资源,在节约农业用水量的同时,深入挖掘黑龙江省降水资源潜力,巩固和提升黑龙江省粮食产能。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旱灾对粮食安全影响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1949年以来60年的干旱灾害和粮食生产数据,分析黑龙江省干旱灾害和粮食产量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干旱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提高灌溉面积对于干旱灾害导致减产的抑制作用.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4.0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粮食减产量与受旱率、成灾率成显著正相关,粮食产量与实灌面积成显著正相关.干旱灾害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灌溉面积的扩大有效的减轻了干旱灾害对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光宇 《农业工程》2012,2(2):112-114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粮食生产的回顾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阶段划分,分析不同阶段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升安徽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粮食水足迹时空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巍  李雨晴  付强  孟军  李天霄  戴爽 《农业机械学报》2020,51(8):214-222,335
为分析黑龙江省粮食水足迹的变化规律,根据水足迹理论,选取2008—2018年黑龙江省11个地区进行粮食水足迹评价,并对其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粮食蓝水足迹、绿水足迹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分布趋势。通过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析可知,东、西横向地区人口密度大,可用于粮食生产的灌溉水资源消耗少,粮食蓝水足迹较低;南、北部致力于农业生产,农业灌溉用水消耗较大,粮食蓝水足迹较高。南、北部降水储蓄率高,因而南、北部粮食绿水足迹较高;东、西部横向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植被少,降水不易蓄积,所以东、西部绿水足迹相对较低。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对黑龙江省粮食水足迹进行预测得出,2021—2025年黑龙江省粮食总水足迹平均值为2 050 m~3/t。本研究可为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突破“瓶颈”制约又好又快发展现代农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黑龙江省农业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年粮食生产能力已稳定在4000万t左右,在全国粮食安全格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不可替代的全国商品粮生产战略基地。为此,回顾了黑龙江省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历史经验,重点分析了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即农村土地经营规模问题、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问题以及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指出发展现代农业的唯一出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和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