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西方的刀叉餐具是为吃西餐才有的吧?西方吃西餐的历史有多长?似乎无人知道,不过中国人喝茶的历史可有好几千年了!喝茶能喝出天然味道的人,他一定使用了茶砂壶。这可能和吃西餐时只有用刀叉,才能吃出西餐的味道来一样吧?喝茶告别唐煮宋点,采用现代的饮茶方式,是个划时代的进步。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喝茶要先把干茶饼碾碎,用箩筛茶粉入锅加盐、姜、香料加水煮沸,盛到黑碗里,一人一碗地喝,若学唐宋人的样子,是不是和用筷子吃西餐一样地滑稽可笑!不过且慢笑话古人,让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饮茶历史。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可能发现把好端端的茶做成…  相似文献   

2.
随着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中美之间的交流几乎是全方位的了,并且这些交流都将以文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说起中美文化的异同,人们都能从感性认识当中略知一二。然而,当我们坐下来认真地理顺这些文化异同的时候,似乎又不知道从何说起。其实,从中国茶文化近些年的迅速崛起和发展,以及中国人对外来咖啡的喜好与品用,在这两种饮品的全方位比较中,就可以管窥中美文化之异同。在此,我们不妨以茶和咖啡为例,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进行简单的考察和比较。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中国沦为西方欺凌的对象,很多中国人为谋求生路,漂洋过海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美国进入新时期,美国作为新兴移民国家,亟需大量劳动力。在这一背景下,很多中国人到美国寻求发展机遇。所以,美国就形成了海外华人聚集区"唐人街",浓郁的中国文化和传统,让人们在大洋彼岸也能感受到中国文化,而随着全球唐人街的陆续形成,也成为一种移民文化,并且伴随这一现象,形成了一批文学素材,《吃碗茶》就是其中典型代表。本书中,浓厚的展现了世界华人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能看到文化融合的深厚烙印。  相似文献   

4.
茶园生态旅游因其具备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近年来十分受欢迎的一种休闲旅游模式。然而作为一个具备文化内涵和自然风光的综合旅游项目,由于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其在发展的道路上存在一些缺陷。本文就茶园生态资源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策略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希望能够探索出这一旅游新产业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5.
孙文采 《人参研究》2001,13(3):46-48
人参是长白山区的一大特产,人参经济是长白山人的支柱产业,但在长白山人参王国的公民们对人参文化却不甚了了,不必问卷调查你随便问一个人,他会说:“吃人参上火,鼻子出血”,他就不想一想,如果吃人参上火,那不是毒药吗?如果问他人参的用法,他只会说:“泡酒喝,治腿疼,炖鸡吃,不感冒”,余者一无所知。有人说“上海人喜欢吃人参”,这是事实,如果人参只会上火,上海人是不会花钱买人参吃的。  相似文献   

6.
从亚洲的大江大河流域,到喜马拉雅山麓,从非洲的热带雨林到中东干涸的大地,只要是稻米生长的地方,稻米就会出现在人们的日常饮食里、宗教庆典中、结婚喜筵上,或是绘画和歌曲里。这些也是稻米文化,但稻米文化远远没有停留在稻米食物和作物企及的地方,它还深深地影响到人们的精神。苏州佐竹机械公司的日本总经理横山多次说到,在日本,人们常用好吃的品牌米煮成饭后加点盐,捏成团,就直接吃了,或者在饭团里面加鲣鱼、海带等,外面用紫菜包着吃,而中国则没有 空嘴吃米饭的文化,这是日本和中国米食文化的差别。差别确实存在。因为日本长期以…  相似文献   

7.
稻米与日本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松南  游修龄 《中国稻米》2001,(3):43-44,36
一、食物与文化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生存活动中所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成果。其内容包括衣、食、住以及技术、学术、道德、宗教、政治等各个领域。在上述这些文化要素中 ,食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也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人以食为天”(汉书·郦食其传 )。“食”之所以称得上文化 ,是因为人对食物进行了加工。如果没有加工过程 ,就不存在所谓“食”的文化。动物吃东西也是“食” ,但是动物的“食”所采取的是嘴与自然界的食物直接相接触的方式 ,不存在对食物进行加工的过程 ,而人则对食物进行了复杂的加工 ,也就是说自然环境与人类的…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珍红1号、汕油27号和庐黑1号3个花生品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一些生长性状和经济产量,得出了同一品种或不同品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一些性状差异.试验结果表明,AnM和覆膜栽培方式均能促进花生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及提高经济性状;庐黑1号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不同栽培方式下均强于珍红1号和汕油27号,其产量在覆膜栽培下也最高,但在普通露地时最低,这是由于露地下庐黑1号的出仁率、饱满指数和经济系数太低所致.覆膜可大大提高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9.
正蚕吃桑叶吐银丝,这是中国人的常识。但蚕为什么只吃桑叶?这是有科学解释的。蚕吃桑叶吐银丝,这是中国人的常识。但蚕为什么只吃桑叶?这是有科学解释的。桑叶里有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足够供给蚕生长的所需。其实,不只是蚕,桑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植物纤维,是很好的功能食品,同样能够被人类吸收。不过人们摄取桑叶营养的方式不再是简单的直接食用,而是制成了拥有独特口感的桑叶茶。  相似文献   

10.
<正>豆浆、牛奶、酸奶的营养价值各不相同,三者都需要吃,若一天都能吃到这三种健康食物的话,那是最好不过了。豆浆的特别之处——富含大豆异黄酮有些人早晨起来喝一杯牛奶,就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排气增多等不适症状,这主要是由于她们的消化道内缺乏乳糖酶,不能将牛奶中的乳糖完全分解被小肠吸收,残留过多的乳糖进入结肠又不能在结肠发酵利用所致。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妨换喝豆浆,豆浆是黄豆做的,也富含钙和优质  相似文献   

11.
安静 《福建茶叶》2016,(3):129-130
茶事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茶事过程中的服饰也是非常讲究的,这里面涵盖的文化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笔者从茶事活动的来源以及不同的分类出发,通过对一些经典案例的分析,试图总结我国当代茶事在不同的活动中的特点,分析中国茶事服饰的文化内涵。用这篇文章作为传播茶文化的载体,以茶艺表演的核心思想为经度,以服饰文化内涵为纬度,编织出文章的总体框架。希望通过研究不同茶事不同类型,进而探讨其中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广大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更加注重在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和追求。茶文化最为一种具有极高艺术价值、欣赏价值以及精神文化底蕴的传统文化类型,有着丰富多样的具体呈现方式,如茶艺、茶道、茶歌茶舞等,既能用来欣赏、待客,又能用来独酌养生。因此茶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但是也要看到,茶文化在传播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如力度不够、手段单一、内容陈旧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制约了茶文化在更大范围、更高领域的更好传播。而广播电视作为一种集声音、图像为一体的媒体形式,其在社会大众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茶文化未来的发展中,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的优势,找准其与茶文化的契合点,创新思想、丰富方式,让茶文化在广播电视的平台中得到更好地传播及弘扬。  相似文献   

13.
炒茶用油起于何时,已无从稽考。生产实践证明炒茶时适当用些油确实能改善制茶作业,提高茶叶外观质量,尤其是扁形茶类和特种名茶的炒制,用油已成了一种传统习惯。然而,对于炒茶用油的作用以及炒茶用油中的一些问题,长期来很少为人注意。近年来,笔者在收到的茶样中就发现了一些与油有关的问题,甚至发现有用矿烛炒茶之事,这是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调查和采访,现就炒茶用油的有关问题谈些浅见,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吕美佳 《福建茶叶》2016,(8):340-341
"茶艺"顾名思义即品茶的艺术,品茶的艺术由于每个人的品茶时间长短以及个人感悟能力会有所不同,艺术我们无法妄加评论,但是品茶是一门艺术,品茶本身也存在着艺术形式。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是十分悠久的,早在三国时期茶叶就已经小规模盛行了,中国茶文化主要是以茶道和茶艺为主,而若要与日本茶道相比,中国的茶道似乎略显薄弱,所以本文就客观的来探究中日茶文化的不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豆类极富营养 ,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食物 ,但有些人食用后却会肠胃胀气 ,放屁不断。针对这一现象 ,印度的两位科学家想出了一种方法 ,用伽玛射线来干扰豆类中导致人放屁的物质。众所周知 ,放屁是因为大肠里的细菌产生了气体所致。细菌在接触低聚糖化物后 ,就会产生一种甲烷和硫磺的混合气体。大豆和许多蔬菜里都含有低聚糖化物 ,所以大豆吃多了就会肠胃胀气 ,导致放屁尴尬。位于印度特朗贝的印度巴巴原子中心食品科学实验室的两位科学家 ,尝试着用伽玛射线照射的方法减少大豆中的低聚糖化物含量。在浸泡和烹饪之前 ,科学家们用伽玛射线分别照…  相似文献   

16.
O.A.Olaniyi 提出,尼日利亚的酿造业应该用高梁代替麦芽,以节省国家每年在麦芽上花费的大量外汇。在尼日利亚,习惯用高梁生产乙醇和无乙醇饮料。在南非用高梁生产卡菲尔啤酒。酿造业用高梁代替大麦有两点不足,首先是它的单宁和多酚含量。根据其成分分析结果指出,从营养角度由于一些高梁品种的单宁含量高而降低了消化率和食用价值。Daibey(1975)和Novellie(1977)发现,  相似文献   

17.
设计本来是一个舶来词儿,它用在茶叶的包装方面就与传统的文化相互结合了,这不仅发扬了我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也将我国传统的文化以茶的方式传播到更远。虽然,每个人对于包装设计的风格爱好不一样,但是这也不能撼动传统文化在包装中的应用效果。所以,茶文化在茶叶包装的设计领域也有一定的地位。本文就对茶叶包装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应用进行分析,从传统的茶文化角度,以及包装的设计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讨论茶叶包装设计在构建的过程中所具有的本土特色,以及它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杨文斌 《福建茶叶》2016,(12):348-349
茶馆是茶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之一,是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的公共活动空间,其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中常用而又非常独特的空间文化意象。本文就以鲁迅小说《药》作为分析对象,在分析文学中的茶馆一方面作为物质性公共空间,承载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重要场所,另一方面被赋予社会文化的象征性的意义与内涵的文化意象。进而为理解鲁迅小说《药》中的茶馆作为揭示封建礼教"吃人"本质奠定思想基础,在鲁迅的小说中茶馆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性的空间,更是成为一种精神文化空间载体,深刻地揭示了宏大而深远的主题——国民的麻木不仁、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文化,以刺绣为代表的手工艺制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文简单介绍了陕西地区的民族刺绣文化发展历程,同时也介绍了传统茶叶包装设计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将陕西传统刺绣艺术与茶叶包装设计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二者共同发展,希望本文内容能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茶文化是我国古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西方人眼中我国的茶学文化也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一项传统文化要想永葆生命力,长久的发展下去,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融合进新的时代元素。我国的茶产业和茶文化就做到了这一点,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内涵,不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茶学产业的发展中来,例如促进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技术在茶学领域的运用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不仅表明我国的茶学产业得到了成熟发展,也表明我国当前的茶产业越来越能满足大众的需求。本文从我国茶学专业和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状况入手,分析了将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茶学领域的必要性,并最终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